|
作者:秀之树 来源:东方早报. t, f" I6 ]) ] Z2 R5 @ g8 s
@4 X3 u. o' b6 _% L+ C
仅凭三部电影便跻身于世界名导行列,韩国导演李沧东的崛起不能不说是个传奇,究其源头,威尼斯电影节慧眼之功不可抹煞。
/ f: T& [1 W. ]. b6 y, z6 b5 }
/ p4 }' @1 g* @$ X) u. ?1 J$ V 原身为小说家的李沧东,曾荣获《东亚日报》新春文艺奖、《韩国日报》文学奖,39岁时以电影《金鱼》出道,随即在威尼斯电影节、希腊萨洛尼卡电影节引起反响。但真正令李沧东确立在电影界地位,并将他推向国际影坛的,是他的第二部影片《薄荷糖》。这部真正具有独立电影风范的作品一问世,立刻好评如潮,并奇迹般地在韩国浓厚的商业影片中站稳脚跟,票房不俗。影片在对一个人悲剧性衰落的人生写照中,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导演李沧东忧思国家成长的深切情感,他冷静写实的风格与强烈的悲剧倾向,在热烈的韩流中犹如清冽的冷空气,穿堂而过。 & t6 L m8 z' k" |$ G
' P6 {! t* l% k 而《绿洲》的出现,则将李沧东本人和韩国电影一并推向了足以载入史册的高度。据说为了等待该片出炉,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甚至破天荒将报名时间延后,定要留出一方天地,虚席以待,对该片的器重可想而知。
1 }8 I/ z% m7 d7 I
9 o! Z* W9 t) m% Z2 `7 u; h% K/ A 2002年,《绿洲》以“对人生和爱情深刻思考”的评价,在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囊括最佳导演、最佳新人、费比西人道精神、西格尼斯四个奖项,韩国本土的各大影展更是无一漏网,皆有斩获。其本土票房更曾盘踞榜首,打破了艺术片没票房的成见。
/ ]8 j7 Q6 c+ M4 {5 ~
3 Q9 e, [: D h; j- O7 d 然而,仔细追究,在李沧东及《绿洲》辉煌的背后,政府的支持起着微妙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韩国大力发展电影产业,政府更积极支持本国电影参加国外各类电影节,并协助其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举办自己的电影节,如“釜山电影节”、“大钟奖电影节”、“汉城国际独立电影节”、“女性电影节”等,力在普及电影文化,提高大众观影水准,并将观影提升到了“爱国”的高度。 9 s1 |0 U. H6 H5 ?" X& B
: y4 t# j* _: N
李沧东遇到了可能成功的最好时机,并且紧紧地攥在了手里。
6 f8 n* p7 y( _. j6 M
3 S( e% I( X. C: b 与同年林权泽凭借《醉画仙》在戛纳赢得的最佳导演奖相比,《绿洲》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胜利,打破了韩片一直以民俗传统面目示人的固有形象,对韩国电影的未来显然具有更为重要和意味深长的含义。影片讲述了两名被社会界定为非正常男女的爱情,近乎启示录式的主题与追求写实自然的电影语言极好地融合在一起,继续突出了李沧东作者电影的气质。
+ i8 c1 r; _- ?* N0 h. i) A( _4 E: j' {# H5 I! i' k
韩流强劲,八面来风,跨入21世纪的韩国电影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亚洲影业的一面大旗。但是刚刚崛起的李沧东却退出了创作,进入韩国电影委员会当起了头领。在韩国电影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趋于极端,艺术电影、实验性电影逐渐式微,市场竞争几近赌博的大环境下,让一个懂得并热爱电影的人管理电影,可能是整个行业的幸事,却又无疑将是电影本身的损失。 % p; P1 I2 A" c) ?" S
3 ^, f- }' v( h% i2 | 急流勇退,他将位置留白。自此常驻巅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