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郑在动 于 2006-3-28 17:15 发表
0 ?8 h) L c1 C0 G复仇三部曲,我是倒着看的(《金子》→《男孩》→《复仇》)
6 h* b* S; `' G/ t. T* i
% b( w; K0 w4 I3 k( Q2 s" j这三部里,最“爱”看《金子》(看了3遍),最“不爱”看《复仇》(坚持看了1遍)……
4 F& v3 M& k' w0 L ]4 _1 V" }+ J3 @/ x
- R% v" z( @* w& |“看了3遍”是因为觉得有点意思值得推荐给朋友再一块跟看 ...
) i6 r" l" _. Y
' V' J r, l1 ?, L* ^' b! L7 e& n0 H/ g
看了朴導的五部作品* F, W+ R9 ~ W0 D+ `. l& b
與其說導演在"維持"風格
& R, z2 n; `0 G8 s" i' a我倒是看到導演一直求於風格的不一致性9 K7 D0 s7 ~9 T5 Y6 \$ _. o) V
基本上五部作品 風格是不太一樣
* `% \, L" q5 D ~5 L' Q4 ]( ?$ O0 A覺得朴導不是那種喜歡墨守成規的導演
& A; V0 L1 K6 r/ V7 v$ m意思是指 不停的想用不同的風格去拍電影
* b; }6 z$ E0 \3 D9 ]
4 @; @' C: c c" z- z% [不過倒是從old boy, cut, 親切的金子中
7 m1 |4 u8 U/ V; i( E看到導演傾向把故事建築在一個"電影'裡的空間 而非現實世界中的空間 y0 x& C; ^! Q, M e
在虛構的荒謬空間感去說一個殘酷的現實9 x! Z; o. _! b' O
在朴導作品中的現實人性的思考 來自於念哲學背景下的思維
- [% y. H9 r, L4 B' W ]但電影呈現的方式 趨於非真實的荒謬虛幻的空間; B3 s1 |" ?% _9 R# T% S( Z
這也許和朴導受到希區考克影響所致! J6 g. M1 p( a+ C/ ~5 j6 g
. v8 N# C% p u& y8 e( Y
轉一段希區考克的文章
; L0 g4 C$ k( _9 G) d5 y6 A8 A+ K; r# n# ~
现在我们不可能在银幕上办到真实。真实生活总的来说是无趣的,例外的一面是比如说犯罪。完全如实表现的真实往往却是不真实的,因为在电影观众或戏剧观众的头脑里有我称为“戏剧习惯”的东西存在。这种习惯导致观众倾向于认为银幕上的东西在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以外。
R* S$ h" \4 K2 `6 @% Z, ^5 B# v- z5 R5 M$ E+ @+ E
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怎样将颜色、动作、自然、伪装成的真实以及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并不熟悉的情境结合起来?要将这所有的东西掺合在一起。 * S; e* I* q5 w5 k- w% P2 Q. ^
8 ~ I- o$ m$ v, i6 ~- }
既然我最大的愿望在于真实,因此我才用所谓“情节剧”——但它也被称为“超现实”的——我认为这是唯一能够在银幕上做到真实并同时保持娱乐性的方法。 3 V) g7 O0 X6 p+ @
4 B0 r3 B w1 F, A) d0 c( _可能我遇到的最奇怪的批评是说我有时候把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稀奇古怪的不真实的东西搬到银幕上,而实际上这些被批评的事件都是从真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原因在于人性的矛盾使真实生活陌生化,从而显得不真实了。
7 r3 c5 r. r7 {! M/ r3 [2 s' ^ r" {0 d9 s
另一方面,如果太真实,就会更加贴近观众的个人经验,那他就不会去电影院近距离地观看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 K) m+ [& } ]$ w
$ r0 c( }/ l" b: n& r: R1 s4 \: hfrom magasa譯! a9 Q8 E& E6 l( V" a) ~ G: v
9 f) b4 @9 @# u: L2 g) w
ps. 秀晶一直都在電影圈的領域,只是Misa後才廣為一般觀眾熟悉0 ~) X2 N, }5 ~' ~
: B6 P1 x( R. |! J1 o' _
[ 本帖最后由 layido 于 2006-3-28 22:3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