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1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天的削發隊伍裏,姜帝奎還看到了老導演林權澤。
+ m& h' x: Q( Y! J- I6 M
! v" q* g3 g7 B) E1 g這位出生在1936年的老導演深得韓國電影人的敬重,他的《悲歌一曲》於1993年上映,在韓國電影最低谷的時候掀起了全民觀影的熱潮,成為當年票房第一名,給低迷的韓國電影人打了一針強心劑,被稱為“韓國電影振興”的開始。這位傳奇式的老導演十幾歲時是一個鞋匠學徒,60年代韓國政府為了鼓勵電影製作而制定了電影票房收入免稅政策,林權澤就跟著師傅來到了當時漢城電影製作中心忠武路,邁進了電影的門檻。60年代是韓國電影史上發展比較好的一個時期,電影的種類很多,動作片、情節片、流氓故事、愛情片都很多,當然也有很多美國電影和歐洲電影。 1962年,林權澤以《圖們江 你好嗎?》嶄露頭角。但接下來的20年,是他最“鬱悶”的20年,70年代樸正熙軍人政權建立,關閉了當時所有的電影公司,實行嚴格的審查制度。大多數公司拍電影是為了獲得同等數量的進口電影發行額。林權澤一年拍4部“健康”電影、10年間拍了50部電影,大多是低預算的歷史片和動作片。一直等到80年代的《曼達拉》在柏林電影節上獲獎,林權澤才擁有了更多的個人創作自由,因為他已經變成了韓國的“國民導演”,有了符號意義。作為一個一向支援韓國電影傳統的導演,林權澤更明白電影保護和創作自由對於當下韓國電影的重要性,作為老導演,林權澤一直沒有削發,因為他一直在和文化觀光部接觸,前幾次和政府的懇談會上,他一直在說:韓國電影目前還不具備國際競爭力。 0 |$ E, o. @1 C& W
: @6 r" q v5 o! r - G2 }/ T8 g, W# [, n( T
; R/ A/ h8 B/ I6 S3 L
林權澤的削發似乎起到了戲劇性的作用,幾天後,電影人訪問文化觀光部表示抗議並要求樸部長辭職。7月,韓國文化觀光部宣佈繼續維持螢幕配額制度。很多人將這個成功歸於林權澤的“國民導演”身份起到的社會影響力。但是林權澤自己很明白,最終促使成功的,可能反而是三星、LG和大宇公司對政府施加的壓力。 《悲歌一曲》的投資方是建立在忠武路上的泰興電影公司,一直以來,三星、LG、大宇與忠武路的關係早已在電影界人盡皆知。資本的流入,首先源自錄影帶工業。原來小規模公司經營的錄影帶市場,由於三星、LG等大企業的加入,整個市場漸漸的大型化,並使得以錄影帶版稅先行支付作為部分電影製作費的運作模式成為可能,而錄影帶的銷售收入往往可佔總電影制片費的30%以上。大企業選擇直接投資電影的方式,導致早先進入忠武路的資本開始沒落,原來家庭手工業式的電影製作方式則得到體系化。
7 T5 t: K4 E: B+ m- S 2 m$ z& \( Y9 p! [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間接幫了韓國電影。金融風暴爆發後,雖然導致大企業在電影業的收縮,但是手上仍有資金的韓國企業家苦於無出路。螢幕配額制度使韓國電影一直是一個較有保障的資金避難所,他們從調查中發現股票市場不穩定,銀行利息又低,不如投資拍電影。姜帝奎的《銀杏床》是第一部在韓國獲得銀行貸款的影片,姜一共獲得25億韓元的投資,回報率達到30%,投資人非常滿意。泡沫經濟破產後,投機空間大大壓縮,韓國政府適時開闢了好幾個投資基金管理機構,如中小型商業投資管理委員會(簡稱SMBA)、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簡稱KOFIC)等。在1999年,來自各種渠道的組合基金準備投資電影行業的總額已經達到了9200萬美元。顯然,螢幕配額制度的取消會讓這9200萬美元重新血本無歸。 + ]) |$ J. @+ g
* V, p+ }% C, k5 s7 C% d螢幕配額制度的取消令從電影人到財團全都喜出望外。姜帝奎如願拿到了三星450萬美元的投資拍攝《生死諜變》,這部電影本土票房約3000萬美元,超過了600萬人次去觀看。成為“光頭運動”後韓國電影神話的開始。這個神話形成的原因如今看來相當值得玩味。姜帝奎本人則認為,分級制度之後,螢幕保護制度才終於發揮出了作用。在分級制度保證的創作自由下,《生死諜變》成為韓國第一部詳細描述南北朝鮮政治與軍事衝突的電影,大量的暴力鏡頭和對間諜戰的詳細描寫,成為觀眾進電影院觀看此片的第一動機。此外,姜本人也沒想到的是,光頭運動激發的,還有韓國人的愛國熱情。很多韓國人無疑將《生死諜變》看成了韓國電影對抗好萊塢的重要步驟,尤其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發揮出了1997年金融危機捐金子的精神,反復看了3~5遍。據韓國媒體當年的報道,一旦報紙或網站上出現對《生死諜變》的批評,就會招來群眾的一致抗議。3年後,從2002年的世界盃“紅海洋”事件,我們似乎還可以見到當年的場面。 - l) | x9 M; E% }' O
; T# ?% [# `5 e& J: e《生死諜變》一役,姜帝奎成為韓國最有名的商業電影導演,而《生死諜變》500萬海外版權費帶來的,正是韓國電影擺脫了跆拳道和古裝愛情的固有印象,樹立了一個全新、現代,可以與好萊塢比肩的電影類型映象。 光頭運動的勝利,也確保了林權澤2000年的電影《春香傳》的順利開拍。在林權澤的計劃中,這部18世紀的朝鮮貴族愛情故事將是韓國的《紅樓夢》,需要大量的投資。事實證明,林權澤的估計沒錯,這部被稱為韓國電影史上最宏大的史詩,用了8000名演員,12000套戲服。《春香傳》成為韓國首部入圍戛納電影節之作,儘管最終並未獲獎,卻贏得了韓國電影的實力口碑,在國內,《春香傳》被認為是韓國人最喜愛的民族歷史劇。2002年,林權澤關於韓國歷史上傳奇詩人、畫家張承業的《醉畫仙》再次進軍戛納,獲得最佳導演獎,連韓國總統金大中都發去賀電祝賀他為韓國電影發展取得的成功。
( Q$ A) f. y7 |5 l7 ]
4 X3 ]6 _$ Q% Q/ U; r2 p 《生死諜變》、《醉畫仙》的成功使那些獨立制片公司對本土大片的興趣大增,追求高收益的風險投資家們非常樂於投資拍攝大製作影片。2001年的韓國大片《我的老婆是大佬》就是透過互聯網融資,籌得280萬美元拍攝資金的,最後的票房收入是3100萬美元。據說,其中相當大股份被真正的黑幫大佬購買去了。在這一年,韓國有六個在2001年4月組成的新基金(總額為3920萬美元),還有三個由KOFIC管理的新基金(總額為2400萬美元)。有總額達15520億美元的基金在等待投資電影業。充沛的資金讓韓國電影有能力引進好萊塢的先進製作技術,同時也有能力大力促進國內的影院建設。但是大片畢竟是少數,風險也確實存在,於是,“韓國電影留學生”這個群體被推到了前臺。 0 z2 F5 k9 l0 u0 U$ K/ |9 b" [
$ S- p% k3 G2 j1 W5 u3 O) }2 n2 |# V
- Q; N0 J$ \- w& C( b* z2 b3 |; P% N/ S
7 r8 q4 c' A$ c; n8 s' O' Z# X
[ 本帖最后由 MyTerm 于 2006-10-18 15:5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