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0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日报:韩剧十年,将家庭琐事带入电视剧
7 {0 u0 k+ J+ W7 Q% ^& ]/ b) J# g5 [# p! J
4 R4 Y$ Y6 A2 N( L r; |7 p1 @2007-8-19 南方日报
; D8 S( D2 i( Q
; r; t. X! ^2 I1 F
0 E) ?/ _! b5 K ★专家访谈
! a f B) P+ f' R; O; l! x) h r. e- {4 s: W4 ~4 _* M
王瀚东:拿韩剧说事是一种炒作' w2 A% O& E5 b" K) V5 S1 {+ r b( L; N
+ a$ I# {/ H4 F- h; |. ]4 E- w+ G
它告诉我们,电视剧并不一定要做大题材 }2 c: F# }" X0 D$ J0 ], w
7 g5 L# X8 w4 A/ A s2 E 记者:韩剧真正被中国观众所熟知是1997年,你能不能回顾一下当时中国电视剧的生态?这和韩剧的走红有没有关系?% `3 i+ X, l% V$ _# h
# _0 l8 ~" U* T6 N5 ~0 a
王瀚东:韩剧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本土的电视剧制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这和原来80年代初期其他的引进剧(包括墨西哥、美国、日本的电视剧)进入中国时的那种状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K( k+ ]5 ~7 c2 h% Q
8 y& {3 |6 O+ u5 B3 V
从1994、1995年起,中国开始发展有线电视,到1997年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频道数量大大增加之后,就需要很多内容来填充节目时间。所以韩剧在中国的流行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0 o* O* P1 U# {: U! X! C% k
' z l! ~' {0 M9 u3 o# K; I
记者:在这些因素中,韩剧的叙事模式和市场营销手段是业界和学界讨论的重点,你认为韩剧在这两方面有哪些比较独特的地方。' H9 t* a1 x: F1 X) L- t/ P
! }% Z a8 ]( _6 h7 o, } 王瀚东:从影视制作的一般规律来看,韩剧的叙事模式、拍摄手法和画面构图都是比较规范的,中规中矩、做得也比较精致。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创意,可能日本电视剧在这方面更强一些。我觉得韩剧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点就是,它把很多平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甚至是家庭琐事带入了电视剧中,而且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这对中国的电视制作者是一个很大的提醒。它告诉我们做电视剧并不是一定要做大题材。
/ v7 J1 V2 n& p5 A7 c; {# ^; @- K) P- {, `! G# S, G. G$ v
韩剧相对而言比较便宜,而且韩国人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手段做得比其他国家要灵活得多。据我所知,他们的推销攻势不仅停留在省级电视台,还渗透到了很多地市级的城市频道中去了。
* m/ M6 }6 D: d7 _" e- w& {9 A
0 U m6 j9 H% a$ d5 I 韩剧风靡一时,说明电视剧产品不够丰富
7 M- ~ S$ g- C- F- A4 T3 g
! }0 K$ h6 ~, l. F& N8 v( c 记者:有一个观点是,而中国流行文化的原创力不足,所以导致较早接受西方文化的韩国流行文化乘虚而入。3 g3 f8 k3 J" z' m
, o& b5 K. g6 b) l# s/ C$ X
王瀚东:文化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不存在什么优势文化和劣势文化之分。2 ^) M9 P/ j& f8 R& \3 u
4 h( f: F+ }& n" c, c
中国流行文化的原创力是不足,不光是流行文化,中国的各种文化都存在缺乏创造力的问题。但是,原创力不足与外族文化乘虚而入之间其实构不成一个逻辑上的关联。所以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认识:无论是韩国的电视剧还是其他国家的电视剧,它们能够在中国大肆的流行正好反映出我们在寻求这样一种创造力。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 @; s2 {, _& }% Q( b' F8 q+ f$ A
9 G% M9 K' f, W( {( ^# [# F5 g) S 拿韩剧说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炒作
p- c% g) |" W, Z
' e, t8 @7 G& d0 F5 A. | 记者:你认为韩剧对于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起到一些什么影响?作为一位从事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学者,你最关注的是哪个方面?
, g7 F4 B: N- U; _) v# }) e
5 A7 T y) H: d4 F8 j 王瀚东:年轻人受韩剧的影响是最大的。现在每走进一个商场,二楼的女性服装专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卖儿童服装的。“哈韩”服饰、韩国饮食在中国的流行,跟韩剧的传播都有一定的关系。
! ^9 ~+ {, g7 |- T+ T! R
; A5 O4 |- F- `1 ^6 [3 L 对于我们文化研究者来说,我更关注的是一个国家特定的受众群体在接受韩剧的同时,对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会产生哪些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文化研究课题。比如说家庭伦理的问题,韩剧有大量的家庭伦理题材,青少年学生是韩剧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人在我们一般的认识中,恰恰是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非常淡薄的一代人,那么韩剧究竟是怎样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2 y: M% R5 v' j0 ^
: S z; ]( L' K/ O$ Z
实际上,我不是特别地赞同我们现在所谓“韩流”、“日潮”的说法,因为这些词汇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的运作是脱不了瓜葛的。我们仔细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曾经引入过境外电视剧,包括美国、拉美、日本等等。其中有一些电视剧在当时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现在的韩剧。所以有时候我们把韩剧专门拿出来说事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市场炒作。+ ]1 [) b, s9 W: W' J6 q1 J! A( ~
6 B+ v! h' M; e
国内电视剧,往往一部作品纳入所有问题, `; c$ B" l4 Y: x# _) T3 C$ a; k8 r
2 [" [8 y: v$ C) d$ a1 B- } 记者:在韩剧被热炒的同时,不少人还是清醒地看到韩剧桥段老套、情节千篇一律、价值取向简单化。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些缺点可能也正是它的优点。
: M4 m6 |0 C+ x. q5 c
, n) H e& _0 I/ X4 k 王瀚东:国产电视剧的创作,在题材和类型上都受到局限。我们的电视剧制作者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具有革命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电视剧上,另外一个大的方面就是那些历史题材的所谓宫廷戏。在当代题材中更多地关注于反贪问题、家庭情感等方面。我们的编剧和导演往往又很喜欢把各个方面的问题都包融进一种题材里面。现在,我们并不是说在创作上用不同题材的电视剧,来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而是希望在任何一部电视剧中都可以纳入所有的问题。比如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往往也要上演领袖人物的私生活,而家庭情感题材的电视剧也要把社会道德问题包融进去。相比之下我认为韩剧表现得更为单纯一些,把类型片的概念发展到了极致。无论是韩国的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还是古装历史剧,他们并没有把有限的情节进行无限地拓展,而是让人物角色和戏剧冲突固守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场景当中。这样就容易在同类型的片子中做到最好。8 A f3 ]' [( Y8 d, I- {3 `; |
( Q( t9 c1 z# w; f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韩国电视剧和电影是否能反映韩国国内整个影视剧制作的全貌?我所看过的很多韩国电影就和我们引入的韩剧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像《太极旗高高飘扬》、《漂流欲室》、《画魂》跟我们以往看到的类型片是完全不同的。" b. t( \7 U: H$ H# v5 r0 e
0 y: V1 }2 V+ ~) [4 o3 N
记者:2005年的《大长今》的热播使韩剧在中国的传播达到顶峰,但是近一两年来,韩剧在中国市场受到了美剧、日剧甚至台湾偶像剧的冲击,你认为韩剧在中国的风靡是否风光不再?
) L/ m* _+ Q, T+ Y' H- t) v2 h
0 F( L" v+ e3 T2 E! ` 王瀚东:韩剧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中。现在青春偶像剧的市场比较大,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考虑,他们可能会继续走这条路。也许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市场发生了变化,可能就会改变韩剧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韩剧的制作理念也会对中国的电视剧产生影响,可能中国的电视剧制作者会学习韩剧的一些做法,把韩国的偶像剧变成中国本土制造的偶像剧。这样一来,市场就会出现分化。作为我个人而言,我当然宁愿看国产剧。. a9 o7 Z- V+ N$ e) B# s" I% S
2 B3 I- M: ~0 ? B7 Z% D! q5 h (王瀚东,武汉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