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5-25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医》特辑之历史人物大揭秘!(第一弹)
作者:angelcool整理 来源:沪江日语
编辑点评:仁医2于2011年4月17日新鲜出炉!长达两个小时的开篇第一集,再度勾起了观众的强烈关注!穿越+医疗的强强联手,让人欲罢不能啊~在仁医里出现的历史角色也各种吸引眼球,坂本龙马、胜海舟、西乡隆盛、绪方洪庵,那就让小编带大家去认识一下这些仁医身边的伟人吧~
坂本龙马(さかもとりょうま)是在江户末期活动的武士。出生在京都的土佐藩。土佐藩当地在江户末期已经形成了深受商品经济影响的的乡士制度,乡士本身支配的土地只有3平方公里左右,还有许多武士家族原先经商,是买下了乡士的身份才得以成为武士。龙马就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龙马这个人物,自从司马辽太郎老师的《坂本龙马》(『竜馬がゆく』)出书以来,知名度极具蹿升,获得了国民性的人气(知名度を飛躍的に上げ、幕末の風雲児として国民的人気を得る)。
龙马这一生只有33年的时间,但正因为在如此短暂的生命里,他看清世界局势,引导日本的改革方向,是个了不起的存在。没有龙马策划“船中八策(せんちゅうはっさく)”,那之后的大政奉还(たいせいほうかん)和明治维新(めいじいしん)能否实现,将是个大问题啊!就如同南方仁用医术改变了江户的历史一样,龙马则是用自己的一身仗义正直之气改变了幕府末期的历史。他最终被刺杀的悲壮也为他本身的传奇再添了一笔。所以提到日本幕府末期舞台上最有名的英雄,那么当属坂本龙马莫属。
所谓“船中八策”,是指坂本龙马在1867年(庆应3年)草拟的八条国家构想。他为了向藩主提出这八条建议,于进京的船上写成,从而得名。这船中八策,就是之后明治维新的开端。而“大政奉还”,则是土佐藩的参政在听取了龙马关于国家的构想的建议之后,向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提出的和平移交政权的方案。当时美国已经叩开日本的大门,国家正需要新的稳定的体制来攘夷。在这种大背景下,新政府和新内阁的成形是民心所归。可以说,没有龙马的提议做加速,整个国内将会在政治斗争上内耗过多时间,明治维新的新气象也将会延后不少了。
值得一提的是龙马的妻子阿龙。1864年5月(应该就是《仁医2》故事的起始年),30岁的龙马在京都于24岁的阿龙邂逅,不久就举行了婚礼。两人曾经在京都伏见遭到过官吏的围捕,因为阿龙几乎全裸地跑出去求救才使得两人得以脱身。而他们之后为疗伤而前往的鹿儿岛的一路,也就成为了“日本最初的蜜月旅行(日本初の新婚旅行)”而流传至今。
坂本龙马刺杀之谜:1867年的12月初,龙马正在京都的近江屋的二楼火盆前取暖。当时土佐陆援队的队长钟冈慎太郎和龙马的贴身护卫冈本健三郎都在场。但冈本说是有事与跑腿峰吉结伴出门。这时有访客递名片来访,另一保镖滕吉也没多想就领他们上楼,不料被人背后下手。这时的叫声没有让龙马提起警惕,以为是嬉闹之声,反而大喝一句“别吵”,却不料让刺客知道了自己的所在。龙马当场身亡,滕吉和慎太郎也相继毙命。关于龙马那天在近江屋(近江屋事件(おうみやじけん))被刺杀一事,至今都众说纷纭,谜团重重,无法辨别真凶或者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西郷隆盛(さいごうたかもり),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活跃的政治家,明治维新的领导人。通称吉之助,号南洲。萨摩藩出身,生于下级藩士家庭。和木户孝允(きどたかよし),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としみち)并称“維新の三傑(いしんのさんけつ)”。
1828年1月23日(文政十年十二月七日)西乡隆盛生于日本萨摩藩鹿儿岛城下下加治屋町山。他自幼受到严格的武士训练,这使他养成尚武的习性,具有浓厚的忠孝仁义等封建道德观念。
西乡28岁时做了萨摩藩主岛津齐彬的亲信扈从,为齐彬等人倡导的“公武合体”运动四处奔走联络,十分活跃逐渐成为晓有名声的改革派志士。
1858年,由于岛津齐彬暴病而疫,由岛津忠义任藩主,实权掌握在其父岛津久光手中。他感到勤王大势已去,绝望之下,当船行至锦江湾,相抱投海自尽。被救起时,月照已溘然长逝,西乡亦奄奄一息。岛津久光把他流放到奄美大岛。1862年(文久2年)西乡隆盛在已握藩中大权的大久保利通帮助下返回萨摩藩。解除处分后作为尊攘派开始活动。不料,西乡反对,久光一怒之下,又将他流放到德之岛。
1864年,因倒幕派势力增大和藩士们的要求,久光下令召回西乡,并委以掌握萨摩藩陆海军实权的重任9月,西乡在大阪会见了胜海舟(かつかいしゅう)。胜对西方十分了解,对幕府内情也有很深的认识。这次会见使西乡开阔了眼界,认识了幕府的腐朽和没落,思想发生转变。他开始还是作为久光的谋将,后来则成为尊王倒幕派的领导人。他与大久保利通密切合作,在萨摩藩内进行政治改革,组织了新政府,西乡、大久保等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 并完成日本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倒幕维新大业,立下了功勋。最为著名的是他指挥了京都地区的伏见、鸟羽战役,一举成名。
然而武士的身份一直伴随着他的整个人生。他的一首广为流传的言志诗写道:“几经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耻瓦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他看不惯许多政府高官追名逐利,穷奢极侈,指责他们为“利”忘“义”。西乡的武士品德,在日本一直被人们推崇。正是在这些内政问题上,西乡与大久保等人产生了矛盾。政治斗争是一场特别的战争,需要特别的技术手段, 需要特别的谋略机巧, 仅仅靠“光明正大”四个字是无法在这场关乎公私两种利益和理念的战争中胜出的。 朝议之中, 西乡派终于落败。 他要求出使朝鲜, 要求由武士征伐四方的愿望彻底破灭。 愤怒的西乡随即向天皇提出辞呈。
之后,士族问题越演越烈,日本各地不平士族陆续叛乱。明治十年(1877年),萨摩不平士族攻击鹿儿岛的政府军火药库,揭开西南战争序幕。当时西乡隆盛并不在鹿儿岛,闻讯之後慨然长叹,但依然回到鹿儿岛统率士族们,以“质问政府”为名挥军北上,并在熊本城与政府军爆发激战。最後政府军击败萨摩军,西乡隆盛撤退回到鹿儿岛,在负伤的情况下由部下砍下头颅,结束日本最後一场内战——西南战争(せいなんせんそう)。
明治二十二(1889)大日本宪法颁布时,西乡隆盛被大赦,撤销叛乱的罪名,恢复了名誉,并追赠为正三位。明治三十二年(1898)又在东京上野公园为他建立一座铜像,供世人瞻仰。1977年西南战争百周年纪念时,在鹿儿岛建立了“西乡南洲显彰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