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釜山三生园包子店 华侨烹制的地道美味[闻香而去寻美食]
来源=月刊《外餐经营》文章=记者 Lee Jeong-hun /照片=记者 Byeon Gwi-seop (2011.07.16 09:48)
来到欧亚大陆最底端的釜山,偶尔会有种凄凉的感觉。因为到了这里就意味着到了大陆的尽头,没有再往前可走的地方,只能回头。可能是因为这样,每当去釜山办完事后返回时都会感到一丝不舍。因此,只要能挤出一些时间,就在釜山站周边市场和大街小巷之间漫无目的地闲逛。位于釜山站对面中国城的中华快餐店“三生园”也正是这样发现的餐厅。
名人也喜爱的包子三代人精心烹制
买完晚点儿回首尔的火车票后,又开始逛起大街小巷。途中看到写着“包子”两个字的招牌,就走了进去。服务员端来的盘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8个包子。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包子个头不小,也没有裂开,还没吃就觉得很不错。
拿起一个包子咬上一口,对饥饿的异地人的口味而言,“三生园”的包子(5000韩元)超乎预期。让记者想起儿时用一次性木盒装的肉包子。记者问餐厅老板包子里放了什么馅,为什么这么好吃,曲老板笑着说,除了猪肉和萝卜以外,也没有什么,但却能品尝出曲老板、其婆婆李奶奶以及女儿马安伦三代人的手艺与心意。包子皮不是很薄,而且正如餐厅老板说的,也没有采用特别的材料,但每嚼一口都能感受到市场上卖的冷冻包子所没有的味道。
可能是因为如此,这家包子铺拥有很多回头客。其中有釜山著名设计师Bae Yong、曾任海洋水产部长官的韩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巨敦。据悉,从全国各地打电话订购的客人很多,也有人从美国和中国等地回国后就径直前来吃包子。
不久前,一位大婶从遥远的地方专门前来买包子。她反复问:“这里是釜山三生园吗?”问其原因,原来大婶的丈夫被医院确诊为时日不多,现在什么也吃不下去,丈夫说“就想吃一口那家餐厅的包子,去买回来吧”。
在韩国难得吃到的豆浆油条
这家餐厅除了中国包子以外,还有几种中华风味的招牌饮食,比如中国人早餐爱吃的豆浆和油条(3500韩元)。在油锅中炸制成的长长的油条剪成几块,沾着豆浆吃。豆浆与韩国不同,对豆汁进行一次过滤把沉淀物滤干净,因此看起来不会浑浊。散发着大豆香味的豆浆与韩国豆浆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冰豆浆沁心凉。根据个人的口味,也可以放入白糖。
糕饼(1200韩元)是由用油煎过的面饼烤制而成。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放入沙拉、蔬菜吃。
制作过程最为复杂的是豆沙包(900韩元)。煮红豆的过程到现在也是在李奶奶的监督下完成。日本明治时期由木村兵卫(音)首次制作的豆沙包,在日帝强占时期流传到韩国,当时华侨们开始制作这种豆包出售,因此有人猜测曾是华侨的李奶奶可能是在那个时候继承了豆沙包的制作方法。在红豆香和甜味中,可以品尝到与“工厂豆沙包”不一样的味道。煮完红豆后制作豆馅的过程十分复杂,因此很难在店面看到这样的豆包。
祖辈华侨历经朝鲜战争 新一代将书写新篇章
没人知道“三生园”到底是何时出现的。只是有推测称,出现时间最少也有六、七十年。现在这家店的主人曲老板,1985年结婚当时这家店是由丈夫和丈夫的兄弟一起经营。曲老板在这家店已经工作了20年。
曲老板的婆婆李奶奶说,刚结婚时,丈夫和公公正在首尔永登浦做饼生意。当时的店面叫“一生园”,朝鲜战争(韩国称“6.25战争”、“韩国战争”)爆发后,成为难民并流落到釜山。年已八旬的李奶奶虽然记得在永登浦的饼店规模很大,但并不清楚该店出现的时间,只知道嫁到这里之前丈夫一家人就一直在做饼生意。
曲老板的丈夫3年前去世,目前这家餐厅由她和年迈的婆婆共同经营。曲某曾做过关节手术,身体也不好。但她的脸上挂满了微笑,因为她有三个经常到店里帮忙的可爱女儿。
大女儿毕业于台湾大学,现就职于一家公司。二女儿马安伦也考入台湾大学在攻读中国文学,趁暑假回国帮助母亲。上高中二年级的小女儿在初中三年级时就学会了最难的油条和面技术,在一家人中做得最熟练。据悉,和面是小女儿主动请缨做的,她说“爸爸不在了,所以应该由我来做”。忙碌的时候,小女儿还充当柜台收银员。每当看到性格活泼的三个女儿,曲老板一天的疲劳就会无影无踪。
先辈们从北国南下生活了至少六、七十年,现在三姐妹继承了祖辈的衣钵,在韩半岛最尽头的釜山,从现在开始将书写新的历史。互助互爱、坚强生活的她们做出的包子将更加美味。餐厅电话:(051)468-4881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