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照相馆》——故去之伤* e$ V8 ^0 i9 E* B/ j) Y
4 L* K: G1 X- S" O
文/苦行僧" u9 e8 F% H4 Y6 q6 M
" A3 W5 t7 n1 `& M8 R" s
6 z4 M0 r( [+ p F" V. e4 ~照片
# Z. G$ R, O% }+ ?' T+ K! r) S7 r2 O! ]
永元大部分的珍藏照片都是黑白的、略微发黄的颜色,如果说那些旧的照片因为年代关系而不是色彩斑斓的话,永元所喜欢的新的照片也大都是淡色的。这在我观看影片初始便发觉了。我相信这不是导演随意安排的,灰色发黄的照片代表了永元的内心。
5 A5 G" r- ?& e1 G! v" D% F" u9 L# ]; g- ^
永元是个不大的照相馆的老板,因为他出生在八月,因而将照相馆命名做“八月照相馆”。不知道是他得知自己将亡之后才改的这个名字,或是一开始就这么定下的。总之,八月是灿烂的夏季,随之而来的,是略带萎靡气息的秋季。$ E* v9 Y( P' D
, X6 i& B u5 U从小,自己就很羡慕一种职业——摄影师。总觉得那些每天以照相机为生的人们,生活一定充满乐趣。他们的职业便是扑捉生活中的细小,不论是什么东西,能够凝固在一瞬间并成为永恒,想起来都觉得感动。我相信,永元是喜欢这份职业的,并且他每天都被镜头前的人们感动着。特别在他将死的最后一段时日里,这种感动可能会常常袭击他的内心。我突然发觉导演很残忍,将永元安排为一名摄影师,当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即使流下那么多可能成为永恒的瞬间,又有什么用呢?早温暖如春的镜头下,永元时不时的都在怀疑永恒。
: ]* Q1 K9 Z: w3 h
4 ~) @/ w3 c) F影片中有不少永元给顾客拍照的情节,摄影机充当了影片中照相机的功能,镜头前的一位位可爱的顾客总是略带羞涩的面对着永元感悟人生的相机,有美丽的少女,有年迈的老妇,为了瞬间的美好微笑着。人的一生不就是一个个记忆中的瞬间组成的吗?当我们即将故去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过往,不就是一幕幕瞬间的影象吗?其实永元是幸运的,他能够亲历那么多不同的人一生的小小瞬间,特别的,是在他将死之前。也许永元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同其他顾客一样,他也拘谨的、略带羞涩的坐在镜头前面,为自己拍下了一生中的最后瞬间。那一幕是温暖而阳光的,虽然照相馆外面由于季节的变化已不是夏天缤纷的感觉,即使这季节预示着他的生命,但永元的内心是平静而舒适的。我无法忘记他面对镜头时淡淡的微笑,一个即将面对死亡的人,只有感悟到某些东西才会如此的恬静。照片和相机,成为永元感悟人生的武器。同样,照片和相机,成为影片诉说故事的载体。) n2 \7 t O" K/ I
5 O u+ N4 m2 n% C$ o- _; ~还记得影片中为自己拍摄遗照的老奶奶吗?她与永元是全片惟独在拍照时想到死亡的人。是巧合吗?这其实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一种思想:面对死亡,我们该如何应对?永元的脸上是满足的微笑,老奶奶的脸上也是满足的微笑。不同年龄的人,选择面对死亡的方式却是相同的。其实老奶奶的微笑是对永元的一个暗示:生命没有永恒。当永元在懊恼并气馁的时候,他看到了面对镜头微笑的老奶奶,他突然释然了。死亡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那么,我们就不要去抗拒它了。* m8 k% I6 x6 S9 y' `2 T, l
0 e& U0 m: g- J$ ~仔细数数剧中拍照的场次,其实都是对永元的一次次暗示。而永元也心甘情愿的接受着这种暗示,总是面带微笑的,轻松的样子。其实每次见到永元这样子,我的心反而更加难受。一想到他即将死去,这笑容过于灿烂了。$ e* r0 I0 d c. b' Q# a
( s" E t5 R* S- s: b/ c
I+ D& H$ d+ T$ Y8 X/ M, Y& H笑与泪
, c6 X# f! J# {9 q& u2 B9 p( w/ n2 @0 J7 u( ^2 b* S; `
终于说到笑了,其实这是影片中最易被忽视的细节,——微笑、大笑、腼腆的笑还有爽朗的笑。“笑”本该是幸福与快乐的代名词,但这一次却不是。在照相馆里,在照相馆的外面,发生在永元与他周围人的事情里,笑成为某种无奈的选择。
2 q2 X. g0 v$ U& U# @% h+ w& K9 Q) u, S X0 T7 |
还记得永元与同窗好友走出酒馆后的戏吗?永元告诉好友我要死了,好友大笑说你在开玩笑吧,永元随之也大笑。永元在内心里说,现在只能将事实当成玩笑了。笑成为永元释放精神的压力的工具。只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笑的背后其实是疼。
l6 ?' k( u8 J# m+ G* _
+ @5 K7 {2 q) r8 \8 T全片中,永元有多次的朗声大笑叫我印象深刻。我相信韩奎元不是随意这样处理的。因为那大笑声每每出现的时候,镜头中的声音部分几乎是以它为中心的,没有任何其它的杂音伴随着。这是导演与演员的厉害之处,只可惜苦了我这名观众,每次听到这笑声,心里便不是个滋味。
0 Y4 R5 u+ N# d/ b; Y5 ?
( b) A/ {' v( R( ]" ~" k3 u: R其实整部片子的基调,如果你不了解故事情节的话,会以为是暖色调的,不论色彩还是人物,当然还有这爽朗的笑声,都会让观众觉得这是部清新的欢喜的文艺片。因为片子中大部分时间是充满笑容的,爱情、亲情、友情,每每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一副副欢快的场面。全片出现落泪的情景,只有两处——永元和德琳的泪。
; i9 {/ q1 q( U
" I4 m# C( f" W- {/ r* A其实在整部影片中,大量的潜台词都是落泪,而不是表面的笑容。永元与爱人、家人、友人共聚的时刻,可能很多泪只能往心里流。还记得永元与一大群朋友合影的一场戏,我相信当时的朋友是知道他即将离去的事的。我看的出朋友脸上的笑的背后隐藏着悲伤和无奈。“我们在来一张吧。”这句看死随便的话,隐含着多少无助呢?
. ]( ~5 n% W& G C a3 y; J
7 ^" Z7 K9 M, q" Z ~永元在黑漆漆的夜里偷偷的哭过,德琳对着镜子无助的哭过。当看到泪光闪现在他们眼睛里时,我的心情比看到他们的笑容更轻松。落泪的他们,才是最真的他们。- y M1 f5 y5 l$ N1 I6 J; y
5 g3 b8 c! M7 J. C. x# N3 M1 i" F0 ]) |( u4 F
季节
- A y0 d9 [" m$ b5 T- W( w0 ~2 F2 ]; F+ i6 \
对于我来说,一年四季之中,最喜爱的是夏天。因为我总觉得,夏天能够给人一种绽放的美,那种狂放的唯有在夏日里才能感受到气息曾经将我迷醉。自己甚至一直有个梦想,余生要在某个地属热带的国家度过。呵呵,这个梦想一直萦绕不去的,甚至现在都会偶然想起来。虽然秋天与冬天也很美,但那种美似乎总带着某种残败的气息,秋天的落叶很美,冬天的白雪很美,但终有一天它们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部影片中没有出现春天,因为春天代表着纷乱的成型,不成熟,虽然美,但是有缺陷。我相信导演与我对四季的偏爱是相同的,夏天的永元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夏天的永元参加了好友父亲的丧礼,也可能夏天的他得知了即将死去的消息。
( a/ W) W! T& e" ^, _6 b9 N! M" `! E
全片的基调,也是随着影片中季节的推移在缓慢的变化着。如果你细细去品位的话,你会发现,影片前半部分的对话明显多于后半分。秋天的残败和冬天的枯竭,在影片中也得到了些须的体现。永元在秋天选择了离开德琳,在冬天故去。7 c" `# @- _2 h" I
7 ^: s! g1 l7 k: t7 C" q, h/ z
自己看过的对于季节施以重笔的影片不多,临时的能想到的只有《恋恋三季》和《死亡诗社》了。包括《八月照相馆》在内,三部影片都是能让观众清晰觉察到季节变迁的。《恋恋三季》中最后火红的花树,《死亡诗社》中漫天的白雪。其实季节在这里,也是影片中的一个隐藏角色,很多潜台词无须解释,但观众却实在的感受的到。
" @9 T1 F- @/ Q. u
U) H) ~4 ~4 U9 a
8 L. \( {# P5 t( x& y情感2 A2 s X f9 m, L: H* T/ _
4 g% T# I2 w) k: {& W我要说这是部探讨情感的影片,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影片中涉及到了世间所有的真情:朋友、爱人、家人。这是部适合所有人看的影片。; Y1 b6 [# k+ X& X: L
& T( u' U. D y" h/ {0 g, t
影片开头,是一段永元的内心独白。他说自己总喜欢到从前的操场上去,怀念过去的时光。他不知道时间是什么,可能世间所有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渐渐的褪色,就象照片一样,褪到没有颜色为止,那份曾经坚强固执的情感也会黯然消逝。这其实也是影片所要探讨的主题之一,当情感面对时间这个天敌的时候,那粉情感还是之前的样子吗?
# o+ z1 Q1 h N" R: m3 ^! c$ j3 t3 y/ ?" w) s# p* Y! K" C
永元与德琳相遇在那个小小的照相馆里,这之后他们的故事几乎也发生在照相馆里。虽然永元知道他即将离开人世,但他依然无法抗拒爱亲的袭击。他陪她一起聊天、吃饭,一起逛游乐场,一起在雨中漫步,甚至给她讲述自己曾经的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而令人羡慕。但永元知道,爱情如同生命一般,是无法抗拒死亡的。
# X6 l' o+ `& G! ?) W: z6 K( O# _2 P6 R% `$ ?5 B. S9 H) {& o
他最后选择了离开。当他隔着咖啡馆的玻璃,用手去抚摩遥远的德琳的影子时,我真希望他能鼓起勇气冲出去,告诉她我爱你!但那时的永元,虽然退缩了,但却是开心而满足的。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会将他忘却,去寻找新的爱情。而他的爱情,会伴随着他,就如同每张照片一般,凝固在他死去的一瞬间。情感与死亡,达成了妥协。, b1 ~+ Y. m) ?( _9 ~. [+ e) _
4 \) v& i0 c3 h- U
我宁愿看到这样的结果,德琳不知道事实,因为她与永元的爱,可以被时间慢慢的淡化掉,对于她来说,如果得知永元的死,可能是最残忍的事了。突然想起一个故事来:一对相爱的恋人,男孩对女孩一直体贴,突然有一天,男孩子提出分手,理由是他有了新的喜欢的人,女孩子大哭着跑掉,发誓再不见男孩一面;一年后,女孩有了新的王子,突然有一天,收到封男孩的信,信上说了很多对不起的话,叫女孩原谅他,并且祝福女孩找到新的爱情,女孩生气并不以为然;第五年,此时的女孩已经结婚了,很幸福,但曾经的男孩又写来一封信,问她现在过的如何,希望他们还能是朋友;这之后,每过十年,那个曾经的男孩都会写信过来,询问着家长里短,曾经的女孩其实早就原谅了他的不忠,并开始回信,善良的她已经将他看做最好的朋友;在她75岁生日的那天,她正高兴的与家人聊天,突然又收到曾经的男孩的信,当她看完这最后一封信时,心头狠狠的疼了一下,原来男孩早在几十年前,也就是他们分手的前夕,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他不想让女孩伤心,于是编织了这个美丽的谎言,但他又实在太爱她,于是在几十年后揭开了这个秘密……
6 A% ^; b0 A. l, o" \4 H" d, h& V. P" G' H/ U, R, Y9 R, k
想到上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影片中永元在寻找德琳的同时,不停的在写信,但直到最后,一封也没有发出去。虽然可能永元只希望这份爱情象德琳的照片一样,凝固在一瞬间,凝固在信件里面,但我依然会去幻想着,影片最后美丽的德琳,在她年迈的时候,收到永元最后一封信,告诉她:我爱你。至少,她们的爱情,得到了果实。
; K; T) z0 {8 A+ i. g; Y1 I5 A0 k7 `" J% B9 ?, J# A6 t
就象片中的爱情一样,友情与亲情,以同样的方式,以永元的方式,凝固在了一瞬间。他很认真的写下了冲洗机的使用方法,很认真的写下了录象机的使用方法,其实每个字,都是情感的宣泄。他希望他走后,留下的这些文字,成为他与父亲和姐姐情感的唯一纽带,这些字,如同那些照片一样不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即使褪色褪到什么都看不清,但至少还有实物在,而单靠内心,情感是无法与时间抗争的。
$ A0 Z6 @: x' F0 ?, h% u& U
9 n7 U+ c, s# p0 M$ I突然,又想起了永元的遗照,在凝固情感的瞬间,他微笑着。5 g* W! t ~" @( q2 {
7 z7 N: D$ |9 a, z' f# Q3 R" V( r5 i
8 a# m" l' C" E( X9 r死亡 i5 x; k# u. @" \8 h! a
! g1 e; M# z* Z2 c6 b4 @( C2 `! D
原本想使用其他更加委婉的词语的,但最后发现,虽然“死亡”这个词残忍了些,但是最直接最直白的。死亡本身就是残忍的,当它来临时,哪怕你是位诗人,你面对死亡也能够写出千古绝句,但只要它一挥手,你的灵魂便会化作尘埃,离开这个世界。死亡,其实是人生最后的目标。也许,这也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3 @ _3 M! q! g$ W1 X) X5 ` g U
# m* J- E. M3 Q' v1 |5 }1 I其实在全片中,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永元的死亡的即将到来而变的不平淡起来。死亡与情感,全片的两个主题始终交错在一起,相互碰撞着,全片的每个角色,——永元、德琳、姐姐、父亲还有那些朋友们,都被死亡与情感碰撞而产生的火花烧灼着。在温暖的背后,全片也因为这些火花隐藏着丝丝叫人心碎的忧伤。1 N# q* w0 X4 H3 K& S
& a# W; K* Z% q% m; p
0 N" z% t6 Z% C4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