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电影极品欣赏网 5 P4 [( w% U1 w( T% p
作者:恶楠
. K! Q- M5 x: }3 p! ~6 r# { \4 m0 k V: Q. b8 L3 W/ ^6 T
开始说故事: d1 Y* \8 M3 L% ]% j# N: K" b
3 d) x6 y- w" k6 }. n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和尚,有一天……/ S3 Q- F& m7 s- H( [
. C2 ~! h6 \& e' y2 s6 u6 Z" @$ U7 E 那一扇木门吱呀一声打开时,那水中的庙里的故事就已经安静地放在了你的面前。没有一点点娇情,也没有一丝突兀奇来的感觉,感觉开始的那么自然,就象那屏幕里美奂美仑的风景。故事发生在一座远离尘嚣山水环绕的小寺庙内,碧波绿水,云雾缭绕,落叶飘零,冰雪覆地,四季分明的自然美景分别映衬角色不同心境的四个小故事,禅意萦绕,萦萦诗意。
$ x0 }7 b* `9 f) ` L6 Q
]+ G. z0 U- Z6 x( X 所以给人的感觉金基德这一次不是在说故事,而是在说禅。
4 x$ ]4 `$ O) u& p6 B. F! I
2 `/ u1 P) y# T/ N1 R1 F 电影从始至终,老小两和尚、驻寺少女都没有名字,反倒是两个突然到来的警察是有姓的,因此,电影就更象是一场娓娓道来的佛谒。蕴涵的佛理基本上就两个字:自赎。
7 n% O! k& w X$ s+ V- g+ `
! u9 z4 a$ a# R. a2 n/ d) W 因欲而生罪,因罪而灭的欲。
9 _1 t- n8 w- D U/ `0 y) J: L6 x! \0 A
电影分成五个单元,分别以四季的更替为节奏,长短不一(但从时间上看,金基德似乎仍是最喜欢其中的情欲一篇)。
9 r( `7 q/ y7 } s. s" c0 {9 N- n) H; y
春天是童年的成长。小和尚因贪玩,把石头绑在鱼、青蛙和蛇三只动物身上,最终导致其中鱼、蛇的死去。小和尚犯了杀戒,此可谓罪孽之缘起。而老和尚以法度法,让小和尚自缚大石,穿山涉水为这三个动物解脱绳缚,但终是未成。小和尚也在因挣扎而死的蛇前痛哭流涕,这里有毁灭,却也充满希望和光明,迷途知返的善意以及心灵上的归依。
2 _9 }, j; e) u% w' g8 ~% G! c4 N9 U$ j7 i; p- `
但业终是业。欲望丛生的生命里时刻充满罪孽的诱惑。幼僧为生灵的惨遭杀害而手舞足蹈,是一次沉溺天真童趣的纵欲。蛇的交媾激发出已长大成人后僧人的情欲,最终因远来的年少女子引出六根清净向七情六欲的妥协,野地里和尚和少女的性事成了日光下最昭昭然的欲念。这一次老和尚没有做任何劝解,也许是佛法的无奈,也许正是僧人未经省察和参悟的人生的必然进程,终须红尘走一遭。影片里该部分的处理金基德这一次显得极为含蓄,全处理成远景,没有延用他在《漂流浴室》、《坏小子》里贯用的细腻镜头,也许这也是他对佛礼的一种崇敬吧。2 Z1 i% ^7 B- Y
. M* w0 n3 ~5 V$ s S8 Y- f; ? 秋天的景色变的绚目萧杀,美,却充斥着一种残暴。这是这个电影里比较独特的表现。还俗的和尚终是无法忍受俗世的纷扰,最终犯下弥天大罪(杀妻),因爱而恨。他逃到故地以求解脱,老和尚以佛经度他,使他随警察而去。此处有个细节,老和尚终是不忍他的徒弟远去,那叶小船原地打转就是不走,直到他轻轻挥手。是否佛法广大?& M v; r4 `! r9 S$ N
" p! R0 Q+ `% F: D" q) w 影片到了冬的部分却开始展现生机,湖面结冰却内含生气,小和尚终于顿悟而回,接下死去老和尚的衣钵,并在一个黑夜里接受了一个孤儿。此时,电影出现了不间断闪回,受业所苦的他身负盘石赤膊涉山,镜头不断地重复出现童年的鱼、青蛙和蛇,背景音乐也变高亢凄冽。# ~- U- A3 T3 E& w1 E
4 `8 U2 |1 V# N8 u' t: z* ~
冬去还是春,那个孤儿也已开始成长。就象他童年一样,他开始受着欲所惑,小顽童分别将石头塞进鱼、蛙、蛇的口中,享受那种残酷的快乐。似乎一切又重新开始了。" v f9 Y) r6 F- p0 V
+ z" O' D& j! T3 z 影片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却自始自终强调的是维护信仰的一种自赎,一种发自内心的灵魂净化。没有劝阻,只有安静地等待你的自悟。由单纯到复杂,再回到成熟的单纯;由清醒到混沌,再回到自觉的清醒,影片流露出人生博大的彻悟和智慧。不再对人性进行赤裸裸的拷问,而以四季流转的自然规律融入佛理去探索生命的本质。电影的镜头处理的极其美丽,就算你没有悟透那深藏的佛谒,光是看看四季的更替,也已经让你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场景影像景致优美瑰丽,诗情画意充满禅理。有趣的是,电影里的山门是虚的,禅房的门也是空的,没有墙,只有两扇空的门,而那湖中的寺庙更是浮在水中亦真亦幻。看来靠《撒玛利亚》(Samaria)夺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的金基德(Kim Ki-Duk)是用尽了心思,至少为了这个电影熬过了一个春夏秋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