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晃晃的电影生活 作者:晃晃- E1 r( {( Z" A
8 j, n# L4 v4 l" ?3 r' L
《约翰福音》第4章有一个关于忍受苦难的寓言,讲的是耶, o/ V' U9 B# I! T0 O% G4 q* n0 t, u
稣时代,当时犹太教宗教领袖指责撒玛利亚人为异端,对撒
# C2 C$ d2 D: P, k$ c) w1 l$ k玛利亚人避之不及,但耶稣并没有舍弃这个女人,相反,他
9 M% I! ~0 V9 Y对她和她的同胞们伸出了同情和拯救之手。[撒玛利亚女孩]/ O6 C i# ]. K# ]/ `. q) Z
讲的是一个类似的故事,不同的是,这里的耶稣是一个有罪
f, r; C: P4 n& d/ ]' `0 \, G/ d的父亲,这里的撒玛利亚女人,就是他的女儿。
. S% v: o4 ]* E" d/ h/ G* F% m9 Z; r3 K: B4 K- [) M
对金基德来说,[撒玛利亚女孩]很可能是一个及时的、
' C/ n% Y; s, t, T良性的突破。故事虽然还是很金基德,也就是说充满了极端
! N2 y# v9 s/ S, s$ o的性和暴力,但结尾收的很漂亮,意味深长。两个未成年少7 f4 Y9 n+ ^) S% [
女为攒够去欧洲旅行的飞机票钱相约去卖淫,其中一个负责8 ^6 m5 ?: ]# `* J* L) m! w& O
和嫖客联系并望风,另一个则负责和嫖客交易肉体。一次,
9 h3 Q% M3 T7 W) ^% ]在警察抓嫖过程中卖身的女孩跳楼自杀了,目睹惨状的另一3 l3 y: [+ s& n% y. D9 R
个女孩受到很大刺激,竟荒唐地决定和那些与朋友交易过的
/ r3 U" X, z8 @: C男人睡觉,并把钱换给他们,以期获得救赎。没想到却被她: M& O! h0 I0 h! ?7 X1 t1 Y+ F
的父亲无意间发现,这个男人无法接受这个惨痛的现实,于% c+ p: X7 v3 B6 L. @" P1 s0 q
是从跟踪女儿、殴打嫖客,到最后完全失控,在公共厕所里! X6 G' m! Q* `
杀死了一个和女儿睡觉的男人,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Q5 c8 v3 h8 X/ E' q
杀人后,父亲带女儿进山给亡妻扫墓,还在山上农家过了一
" V; Q6 G' C6 c; b) H4 [- F) A) z夜。第二天下山后,他打电话向警方自首,警察赶到时他女+ K7 }; [# n: `; _
儿正在学开车,看到父亲被带走,她拼命开车追上去,却跌
/ m* q, m, |0 H% c8 Q, ]跌撞撞地搁浅在山道上。) s/ J$ c/ m! O3 c% g. o6 C+ u1 s
- I, C. i4 g4 O& `' J" H& @
& w/ O* {; d% x3 _$ D
我很反对有些评论对金基德电影使用“伤感”这个词,8 _4 m+ ~ I% a i7 c. Q2 p& l( P2 z
“伤感”对金基德的电影与其说是奢侈,不如说是浅薄,金0 |7 F5 K/ A1 K% e7 m8 @0 r
基德的电影是痛,是砸碎骨头连着筋的那种痛。
3 d% J v, C& O( ] 金基德电影里有很多极端残酷的东西,在这个片子里,+ }+ E& ]4 o; `1 K
比如那个音乐人夺得女孩肉体的卑鄙方式,比如女孩父亲闯) {0 o" V/ X' o; {# r7 D
进嫖客三代同堂的家里对对方的羞辱,比如女孩最后被父亲
4 D1 Q$ H* o, E3 J: h1 Z# [+ q$ z杀死的梦(这其实是金基德为我们提供的另一个结局,一个# g' a& v; X* s$ C9 {; W/ U
符合他以往暴力美学追求的结局),都是极端反常态的人类
# u" b: [, H% q9 }( _行为,是对真善美进行无情的撕裂的野蛮动作——这部电影
2 u* b0 ^( ]5 ]8 p, G! e9 m+ t的色情场面其实非常有限,但却定级为“18岁以上观看”不7 R& `# M/ h, a: t* c% b4 ^; h0 s
是没有道理的。
( ?5 A" W+ r$ q# Q$ \2 ^
" ~3 S. T6 N J) y% N4 b 影片在结构上也独具匠心,头20分钟里,它似乎是一个
" j8 X2 h% U- o, B讲述两个少女暧昧关系的青春片(像岩井俊二);然后是一
6 U: \, n( F! C$ F6 W个女孩死了,另一个为了赎罪而出卖肉体(像古老的日本伦' D9 J' A# z7 x0 t& T" Z
理剧);然后当第二个故事进行到一半,女孩的父亲才意外0 R( a2 k; m5 U' d2 A% X+ G% x# D
出现,这个故事到这儿其实才算真正开始,接下来讲的就是
2 g [+ a& k! C' Q0 X4 Y3 G; ?2 e一段撕心裂肺的亲情。. o% C/ s( T7 U, \! D% ~9 I
9 ^) @$ F# d6 ~2 \) |1 V5 s
我们应该集中探讨一下影片的收尾。这个父亲知道女儿
( `4 D7 G& y6 n& W" |* H卖淫后非常痛苦,于是一次次跟踪女儿并及时在暗中破坏她
+ U! w+ z2 v3 y2 N; s和嫖客的交易,他不敢被女儿发现,更不敢去面对女儿。金( w* ]- I6 g% d6 X* R
基德这样处理是很厉害的,因为父亲在一次次阻止和报复的
3 b+ H* d' U9 H2 k过程中,会距离残忍的现场越来越近,他的心理也必然会越
7 r5 Y, q. U% _4 W/ }; z' }' B- s来越濒临失控,这时偏巧出现了一次他的车在跟踪过程中被, d6 s: t1 K5 a7 I4 a8 N& [. V. _
意外阻挡的情况,于是他突然暴怒而殴打那个司机的情节就
3 ?) g8 R8 M$ ~/ E; J变得合理了。这个意外还造成另一个不可挽回的败局,那就
2 [& l; B3 R$ M8 G是他终于有一次没能及时阻止女儿和别人发生关系,这也就
7 E Q6 m6 V, ~- X导致了他后来的杀人——男人施暴的力度,从来都是和他所
2 y/ J" k! @5 y W k: N# ?+ o; q能承受的痛苦成正比的。. h- o8 c) }1 Z9 p
) o* {9 i/ G) Z0 G- C 从间接杀人发展到主动杀人,父亲的未来已成定局,但: Y- @7 t6 M# O/ }. h5 t
整个故事的导向却仍可回天,这取决于金基德现阶段的美学
# R! J4 c2 c6 ]1 G" V追求。按金基德以往的风格,这个故事的结局就是父女俩人4 D. c. M. f1 p9 R
都死掉,比如父亲开车冲下悬崖,比如父亲在山坡上碾死女! t9 m8 Y1 U! k/ d& ? n
儿然后自杀,还比如金基德给我们的那个答案,也就是女孩3 g$ m0 |- u- r t. f2 s4 N* M8 q# T
那个梦暗示的那样——父亲掐死了女儿,把她埋葬在河边。
) ^6 a& Q" S0 u3 G- `) n$ ~但这一次金基德没有这么做,真是万幸啊,如果真是安排两
6 z( L4 a* k2 H k9 ^3 U人都死掉,这故事就太平庸了。! n! E+ O7 S' G8 C
: m# M: x) O4 o% @
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在山间,父亲鼓励女儿学开车,5 N7 V/ \ }: l7 H
女儿很兴奋,开的还不错,这时警察赶到,带走了父亲,女1 q0 m5 D8 q6 k0 K+ z
儿看到就开车追,这个踉踉跄跄的追赶动作实在是绝望啊,
0 s. q2 h) V& H7 ~令人心碎。我们可以认为,这辆汽车就是暗示着女儿还无法
9 U) }0 g q6 p( P) D. L7 A驾驭的一种未来的生活,而渐渐远去的父亲,就是一种无法$ r7 S& Q% S' u) m$ W. ]6 q$ y
挽回的过往。这个结局是非常深刻的,远远比两个人因为绝, u( E9 F: v/ L; c! _+ Y
望而死要坚硬的多,这就是我所说的,“[撒玛利亚女孩]很 ~. P, F9 L$ ?" E- b+ w
可能是金基德一个及时的、良性的突破”的原因所在。# |; [0 [& G7 ~& h' }, E
d* E' S: G% z( o
有评论认为[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金基德电影思想的一个6 t2 A0 H' ] D$ j' ?
转折点,看来并非全无道理,这部电影也许没能让他彻底脱" X5 ?. W3 b0 p1 C8 e- R, [% Y
胎换骨,但显然却完成了他个人的一次艺术蜕变,[撒玛利
; D6 q/ B7 k. g- `5 j- H7 L亚女孩]想必就是这种蜕变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