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D; {; S- Z' f: D: o6 V% `4 u3 j1 C9 |, J
BY 不一定驴驴 / 网易娱乐
. Q6 Z+ U! A% X h/ a$ H2004年05月25日) F" S4 E- p+ x( v( p' ]
9 [' G' U' j8 r( z- X1 u* E
1979年,青春、石桥,女孩背后波涛汹涌的河水,亦是她人生的尽头。在这眩目的深渊坠落即将打破周遭的宁静,一个无助的挽救动作定格在哥哥的记忆:哥哥眼角含着泪珠,仓皇失措地拽着女孩粉嫩的手臂,这时她对他说:“松开手好吗,我不感到遗憾,你呢?” ; x, [, k# i- l: o
! A( F" ]+ I% ~. b/ w- I8 Z
这个楚楚动人的声音再一次映入我的耳膜并久久荡漾,也许第一次是在《来访者Q》。$ z6 r. j: \8 _: m! F3 @/ k; J/ ^- v6 m
, l) {/ k3 A. _" k) M9 n0 j7 m U女孩微笑着死去,而此刻或许哥哥想说得是,“虽然罪孽深重,但我们至少还有活着的权力”。就像影片终于赋予了同样承受这出惨剧命运的主人公的那句台词:“虽然我不比畜生强多少,但是我还有活着的权力。”8 D7 b" @* Z' y. W, o+ I0 I+ w
$ w, V0 T/ _- K4 k0 J3 o1 x. B; M是的,这是一个逾越你我品行极限的悲哀故事,一场大逆不道令人窒息的道德演示,一个关于乱伦的不争事实。尽管它的表现手法要委婉温情的多。
! v6 {, v6 b8 u! p6 f" O& Z8 z" u1 \9 t/ v# V
或许,正是这种超越世俗屏障的伦理假设,才使我们更明析地认清人生的定义,并努力顽强地活着。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不管我们今后的生活遭遇了什么,都不能放弃活下去的权力。# [/ g) T5 k% }4 a& [" T
8 a0 W5 _' I5 f8 n# u* n1、挑战世俗,魅力尤存
5 k! m1 b" p. S
7 m) {) Q" e4 [影片取材于日本同名漫画,也因而拥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骨架。虽然日本也不缺乏乱伦题材的伦理片,但鲜有功成名就者。三年前原田真人入围柏林影展的《狗神》由于晦涩无味难成气候,三池崇史的《来访者Q》因粗糙和暖昧被大家否定。而此番韩国导演朴赞旭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破,不仅在戛纳大放异彩,更是在民众心中引起广泛轰动。也许它的成功,正是归咎于日本文化与韩国映画的完美结合。因为在本片中,我们既能深感日本文化的不同凡响和胆识过人,亦能看到韩国映画一贯从细节着手的精良制作和完美无暇。/ m \0 t" G2 ], p& j
' u: ]/ w/ X1 C9 Y" P
影片不仅有逆于传统日式伦理片的沉闷,相反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片中那条与逆境抗争的灰暗主线中,同时还穿插着漫画式的夸张、希望、奋斗的激情、凄美的爱情,乃至跌宕起伏的悬疑剧情。而这也正是韩国电影经常同时具有多元化风格的一种体现。, z! ^2 C( y: K+ ` Y
t) Q5 O& e1 u# o. ?1 {9 ^
可以看出,朴赞旭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和谐的巧妙加工,虽然不遗余力地继承了原著的批判精神,却折消了乱伦行为的不可理喻。他强调事实的故事性和虚构性,把人物进一步地符号化,还摆设出机关重重的悬念。他的这种更通俗流畅活泼的表现形式,使影片的情节升温扣人心弦,更使乱伦的忌讳不再是忌讳。6 n0 d o* x+ r2 w8 q, n. z: F5 ?
1 G/ F* P7 h/ c
2、虚构的故事,真实的演绎' o$ z5 G8 t7 t
( E5 U. K/ U, C" ?
一个被绑架并一下子被囚禁了15年的主人公(因为衣食无忧,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坐牢),类似于《肖申克的救赎》一般在牢房挖了十几年的地道,并在此修炼了一身强壮的体魄,两个复仇胜过一切的男人,由催眠所酿造的男女真爱。这些纯正的兼具趣味和夸张的标志性电影元素,早已给故事注明了这是“电影虚构”的标签。6 n: l: e4 a C# S0 `' @9 @( w, t
5 ?* J7 L' \/ V
也就是说,改造后的故事更像是一部电影,并不是等同于现实中匪夷所思的乱伦现象。
0 n7 k5 v; X; D* j* T! {* a& h4 P: r# H, O% w
而值得称道的是,虽然影片纯属虚构和夸张,却并非违背客观自相矛盾。只要我们有了上述诸如私人监狱的存在,一个歇斯底里的复仇狂人,以及催眠具有如此神奇功效的前提。那么剧情就是完全符合逻辑甚至无懈可击的。/ e4 C, i1 S/ j4 p" E; c9 n
5 V7 T4 K, G. o虽然影片不是写实风格,但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细节对故事靠拢现实所做的弥补和自圆其说。试想,一个人如若被囚禁在室内15年,孤独必将导致他的崩溃。所以镇定剂的应用在此可谓帮了影片大忙,甚至还萌生了拿主人公做人体实验的意味。
# S0 s7 v+ W6 W( c$ h, X) N' T- j3 {4 L3 d" [( G3 d6 u
至于被监禁15年后的人是否还能适应和融入社会,影片给了几个点到为止的展示。如主人公与路人首次接触的一反常态、性欲的难以把持等。但并没有太多涉及这种主人公与时代脱节的现实问题,因为接下来在衣食住行无所忧虑的前提下,复仇和被复仇的“游戏”很快吞噬了他生活的全部。
, L$ n8 w$ _: M9 E; L$ C
; M2 ] @! K! E: [- J! \有趣的是,影片的前文故意留下了几处逻辑上的漏洞,待到结尾才给以道破缘由,大概是想考考观众的观察能力。李有真之所以囚禁吴大修15年,其实是为了等待他的女儿长大成人。而结尾吴大修中计再次酿造苦果后,李有真向他道出游戏本质,亦是向观众解释客观原因:“你向我报仇,努力寻找囚禁你15年的原因,却没想过我为什么会15年后放了你。”这里可归因于催眠对吴大修思维的间接干涉,但事实上他所做的,其实正是遵循着观众的思绪步伐。因为我们最初的迫切困惑,正是吴大修为什么被囚禁了15年?而不是为何他15年后被释放。
) L: @/ s7 p" k, ?; Z8 m ~
* D' Y H$ O6 g$ j, {3、我要复仇,和悲剧说再见' D* r5 \5 l9 C0 {
7 a. q8 l# I0 |" m$ ^在主人公的自我追溯和回忆中,前文众多的谜团逐渐迎刃而解,故事很快流露它的本源。吴大修的囚牢生活,其实为他15年后的惨剧提供了先决条件。李有真曾经的那段世俗不容的兄妹畸恋,25年后再度在吴大修身上上演。8 ~' r9 m- W7 C5 V
* U+ l) r. Q1 |2 G这是一个深谋远虑的、长期的、十年如一日的阴险复仇计划,几乎等同于对他人的一生做了如指掌的操纵和实验。尽管很残忍,但它却有着让人哑口无言的充沛动机。在李有真身上,我们能深感他记忆中冰澈透骨的痛。虽然他行事乖张狡黠毒辣,却是最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复仇是他赖以苟活的唯一精神源泉,虽然他的肉身还活着,但是灵魂早已死亡。
/ Q6 m! |! K( A3 h: [$ V/ U U) x3 a% Q* t' B% Z m
影片的另外一条线索是吴大修的复仇,这个被囚禁了15年人身自由的男人,淋漓尽致地殴打监管所的小混混们,同时疯狂地寻找被囚的原因,并试图手刃幕后的仇家。可他的这种复仇,正是在李有真的意料之下的。于是吴大修的这种最原始的欲望,刚好陷入了对手布下的圈套,并进一步促使对手阴谋的得逞。9 @; b' v: Q1 x \) g7 |
" e; w9 t7 ]5 x
我们再来看看李有真的仇恨。他妹妹的死亡,吴大修真的是罪魁祸首吗?并非如此,吴大修的谣言,仅仅是促使她走上不归路的间接原因。而本质原因,归咎于道德风尚的蚕食。其实李有真也深知这一点,因而他没有轻易地杀掉吴大修,而是颇非周折地摆布他的人生,并苦心经营了另一场父女畸恋。或者说,李有真的复仇,其实是对世俗的复仇。
- z- N' Z, o! J8 l6 d* M9 e: C3 ]
+ `6 r+ t5 Y$ k15年的囚禁生涯,对吴大修来说似乎还有益处。我们可以看到他出狱后脱胎换骨的转变,甚至用他的话说,囚禁使他找到了真爱。当然这段恋情是要经受撕心裂骨的精神和肉体折磨的。9 z, r9 Q E1 [& x# u5 l
, p. L, }0 S: k$ e
在结局中,李有真所承受的痛苦已如数奉还给吴大修。而吴大修最终熬过了死亡的考验,其实也是李有真最希望看到的。吴大修的乱伦惨剧终究没有以悲剧收场,也宣告了李有真对世俗挑战的胜利。: _1 S0 ~! V# N9 z
! }2 ^& x y7 y影片片名“老男孩”可谓一语双关。不仅指意主人公的那所名为“老男孩”的中学,同时还暗喻了主人公与年轻小女儿的那段姻缘。1 I8 l. K8 F" |. P! F
3 S& E* T6 [/ p; q, Q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cult血腥味道着实不轻。铁锤拔牙、剪刀穿破耳膜、割舌、乃至活吞章鱼等血淋淋的自虐场面跟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有的一拼。但它与《杀手阿一》的那种纯粹的追求自虐高潮又不尽相同,本片的暴行演示存有着名正言顺的源由。也许影片带来的伦理道德上的不快和罪孽感,真的需要肉体上的疼痛助以舒缓,因而它所营造的视觉上的凌迟,不正是恰到好处吗?
+ I4 N" j. Z7 e' l$ N0 H1 Z" M3 O+ x% N; B" y& @& z) L, r
也许悯然涕下的主人公在割舌谢罪之前,我们就该原谅他的罪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