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本土”方能融入世界——韩国影业见闻〗
$ n7 @9 @" |! y8 z
' {) [# Z4 E. U8 r4 t. e " {5 j$ s% l! p3 d
来源:《文汇影视》2002年6月21日
% A% o6 F O4 f
) t6 s" a4 g" r' d7 F; Q本月上旬,记者随本报采访团应光州每日报社之邀赴韩国访问,在与韩国电影界人士的接触与交流中,深深感受到他们对本土电影的坚定信心和巨大热情,进而得出结论:韩国电影的复兴绝非偶然。4 q3 k! e5 y6 ?( N
" w; g- n8 b) t5 W. Y, R* A7 h1 Y7 |: l, w7 r; C- _
釜山电影节为亚洲影人提供展示空间8 _2 W; A, O& I; j8 {, r3 t( Q$ H
0 A. Y: x5 [# x- S& w( S1 S3 J4 t1 K) t
我们是从韩国海滨城市釜山入境的,得知记者对韩国电影发展的兴趣,接待者特意安排我们造访了釜山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釜山国际电影节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电影节,它自1996年秋季创办,每年举行一次,迄今为止刚刚举办了6届。但它却以“展示亚洲电影成就,提携亚洲电影新人”的鲜明定位吸引了全球影人的目光,电影节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已迅速成长为仅次于东京电影节的亚洲第二大国际电影节。我们与电影节组委会负责人探讨了该电影节的定位形成的过程,主管亚洲地区选片的组委会秘书长金智?先生说,当今世界电影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亚洲影人惟有携起手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才有可能对抗好莱坞的垄断,发展本民族电影,进而在世界影坛确立自己的发展空间。釜山国际电影节将定位确定为“面向亚洲”,便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个定位于亚洲的电影节如何能产生国际影响?针对我们的疑问,金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人们看电影,已不只是寻求消遣、娱乐,还包含着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和风情的欲望,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各大电影节的获奖影片,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人,只有尊重自己本土的电影、本土的文化,才有可能获得世界的尊重,也才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
- S. D# c& ~! \: C+ k3 @7 a* V5 M5 U. s$ `
0 I" a$ |1 @" s% J3 CPPP计划为影坛新人雪中送炭
( ?5 Z5 E1 w; ^5 i: g
2 x" P4 Z$ V% B% v" r9 a
. Z% ~ [ M8 N' d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另一特色是设立了一个名为“釜山开发计划”的单元,这其实是一个为创作者和投资人牵线搭桥的活动。电影节负责人介绍说,电影节筹备之初,他们也曾考虑像世界几大电影节一样设立拷贝交易市场,但一圈考察下来,发现戛纳、蒙特利尔、东京等东西方几大著名的电影市场已形成相当规模,一个新的电影节,要在这方面分一杯羹,具有相当的难度。另一方面,对于电影创作者,特别是有才华的年轻创作者,常常是有了好的本子、好的创意,却苦于筹不到拍摄资金。几经权衡、论证,釜山国际电影节放弃了成为世界A级电影节的机会(具备拷贝交易市场是国际A级电影节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借鉴鹿特丹电影节的做法,选择设立为影片寻找投资伙伴的这个“前影片交易市场”(PusanPromotionPlan,意为“釜山开发计划”,简称PPP)。对于亚洲影人,特别是初出茅庐者,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的事。PPP每年从申请影片中挑选出20部作品,将它们制作成册,提交给全球范围内有电影投资意愿的制片机构和制作人,然后根据反馈的情况,在当年电影节的PPP单元中,安排创作者与投资人洽谈。据悉,这样的洽谈活动,在上一届电影节达230多个场次,平均每个创作者约见了13个投资人。据组委会介绍,我国年轻导演姜文、张扬、贾璋柯、王小帅等都有作品构想参加过PPP单元,并获得成交;而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获大奖的伊朗电影《圆圈》,也是在此寻找到投资伙伴的。由于参加PPP的作品成功率高,影片拍成后市场反映好,其中一些还获得了国际大奖,因而釜山被世界影人视为福地,电影节人气急升,PPP的申请者中,不仅有亚洲影人,甚至于还出现了好莱坞及欧洲大牌导演的身影。" @! U6 f/ Z9 |. [- D
- t& K7 j+ I- D. S( V
3 B. }- G7 n" t( A4 s. S: G. ?" v3 c电影促进委员会为摄制组排忧解难3 Y# }5 r' {' p, r% M6 W) t
h$ e! U0 m: Q0 \
( }! G5 s$ R3 [. D, ~在韩国采访期间,我们还了解到,韩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本国电影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以釜山为例,为了吸引全国影人来釜山拍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名为电影促进委员会的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协调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帮助摄制组打通拍外景所需的种种关节,并尽可能地为其提供便利。我们在釜山电影促进委员会采访时了解到,过去釜山平均每年只有一至两个摄制组前来拍片;成立委员会之后,拍外景所需手续的审批时间由过去的一两周变为现在的一两个工作日,效率大大提高,费用却大幅降低,由此,来釜山拍外景的摄制机构络绎不绝,仅去年一年,他们就接待了近百个摄制单位。
, Y# X" C+ r# v1 Z
" K" u4 p# y" \: D' N0 x
0 X/ o; g" r" x0 l- m; L电影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 N: k T* Z5 i0 `0 j. t7 }, \9 m& ~" {& i H7 S
; Y q/ z; K3 s- ]3 A6 w, S0 d韩国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电影的热情同样令我们印象深刻。韩国影人告诉我们,由于韩国电影近年来的成就,电影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大学里电影专业也因此成为最热门的专业,报考者往往是最优秀的学生。据悉,仅釜山一地,就有两所专门的电影院校;而汉城著名的汉江大学、汉城大学、西江大学等十余所综合性大学,都设有电影专业。今天韩国电影专业的在校生,堪称世界第一。在韩访问期间,我们参加了一个国际短片节的闭幕仪式。参展影片大多为学生作品。闭幕仪式非常之简朴,没有讲话、致辞,也没有明星作秀,晚会的高潮戏出现在授奖仪式之后——参与电影节工作的近百位志愿者和幕后人员被组织者请上台,他们的队列从左台口一直伸展到右台口,蔚为壮观,全场来宾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敬意。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们被深深地打动了,有这么多热心支持电影事业的人,有这样的对本民族电影的尊重和认同,一个国家的电影何愁没有希望、没有前途?# U' R7 C8 x3 j8 [& C. |+ m
2 b( {' F9 k$ R- g0 [) Z/ q2 N% d/ Z3 N# v6 `$ j
■文/本报记者汪澜$ k* \6 A0 i& O# T5 C, B3 v7 d1 H
' o: j7 [$ W8 u3 V$ [[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4-10-8 at 12:17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