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上兵为何发疯-兼论张东健海岸线演技
作者:lazysinger
转自:爱在研东
姜上兵为何发疯 – 兼论张东健<<海岸线>>演技
姜上兵是一个好战的军人, 这从他在影片开始时不同于其它大兵的行为就可看出来了
. 这种行为从何而来, 金基德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我们可以有种种猜测, 或许他是
精神空虚又爱好虚荣, 需要感受精神上优于常人才能够心安理得; 或许他头脑简单,
但生性固执己见, 一认准死理就坚信不疑? 或许这些解释都不重要, 因为如果没有
误杀事件, 姜上兵这种人正是部队所需要的最好的大兵样板, 服从命令, 忠于职守,
循规蹈矩, 积极向上. 军队的环境在一些知识分子看来可能是扼杀思想自由和个性
发展, 但姜上兵却享受这样的环境如鱼之得水. 在这一段我非常渴望看到一个狂热
的姜上兵的表演, 可惜大部份的时间东健脸上都涂着迷彩.
误杀事件改变了姜上兵的一生, 使他从一个精神上最忠实的追随者变成了为部队闯祸
的罪人. 从渔民们的激烈反应, 姜上兵当然能感受到此事对他所热爱的军队造成的
负面影响. 事件发生之后到他被迫退伍之间, 那个狂热张扬, 理直气壮, 动辄耀武
扬威的姜上兵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陌生的沉默寡言, 若有所思, 忐忑不安的
姜上兵. 在这期间他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 不知是自觉失去了说话的资格还是对说
话根本就失去了兴趣. 张东健影迷们普遍觉察到的他的气质的根本改变, 就是在这
一段中显现出来的. 如果说日后事态的发展让我感到姜上兵成了部队的代罪羔羊,
那种痛苦的感觉就是从他这一段的表演中浮上心头. 虽然没有台词, 没有动作, 但
是在他木然的表情之中, 我能看出一个受到惊吓的灵魂的委琐和无所适从. 在休假
回来后, 遭到渔民们的再次毒打, 卫生员用酒精为他擦拭伤口, 他竟然感受不到一
丝疼痛, 但是张东健那凝聚许久的眼珠的最后一下突然翻转, 让我感到那个倔强偏
执的姜上兵似乎在说: 只要部队能收留我, 我能忍受任何的委曲和痛楚. 在回汉城
的路上被截回, 在医院接受检查的姜上兵, 还表现得象一只以为只要低眉顺目就不
会被屠宰的羔羊, 甚至听到医生说不能让他带枪的结论时, 都不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被迫退伍, 姜上兵自述原因时声音颤抖, 接过退伍证书的手软弱无力, 所有的不舍,
都表现在众人注视下那一个不情愿的转身. 应该说, 这一段因为姜上兵的沉默, 金
基德并没有通过对话来交代姜上兵的内心, 而是把表现姜上兵内心的任务, 交给了
姜上兵的表演者张东健. 没有这样的表演, 我们就不能理解姜上兵为什么会发疯.
但是, 姜上兵从退伍到返回部队期间, 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转变, 而对于这么重要的
变化, 金基德竟然不着一字, 尽情忽略, 使我们看得扑朔迷离.
被迫退伍是对姜上兵的致命打击. 在退伍以前, 姜上兵一直都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执
行了命令, 军队对他行为的肯定, 使他在面对内外的压力时仍然能够相信自己履行
了一个士兵的职责. 但是军队最后抛弃了他, 不管军队上层有多少种理由可以解释,
姜上兵都会相信自己是部队的替罪羊 – 因为他虽是这次事件的枪手, 但他不过是
执行了格杀勿论的命令. 在古往今来的军事史上, 只听说过换将, 却鲜少听说换兵,
兵之不能战, 是将之无能, 兵败如山倒, 是将之无功, 只要没有违背纪律, 拒绝执
行命令, 或是战场上掉头当逃兵, 大兵是不会受到惩罚的. 误杀事件是个悲剧, 闯
入禁区的平民不能说没有责任, 姜上兵本人也有反应过度的问题, 但天黑之后格杀
勿论的命令本身也是给予了姜上兵开枪的权利. 姜上兵在内心面对杀死平民这样巨大
的罪恶感时, 他需要的是军队给予他的组织上的保护, 精神上的支持, 甚至心理上
的辅导. 如果军队愿意认真对待误杀事件, 就应该首先反省格杀勿论的命令, 但是
军队并没有这样做, 这种暧昧的态度很巧妙的把命令本身对误杀应负的责任推卸掉了
, 也等于是对姜上兵说, 命令本身没有错, 如果误杀是错, 有可能是执行命令的人
做错了. 军队收留姜上兵一天, 他就会相信误杀只是一个偶然事故, 他只不过是正
确的执行了命令. 所以他虽然内心波澜起伏, 听到闲言碎语时怒不可遏, 但还是真
心希望做个好兵. 而被迫退伍, 则让他感觉到他个人应当为误杀事件负担所有的责
任. 如果是别的士兵, 能够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此事, 正好借机离开部队,
高兴还来不及, 可是姜上兵不同.
姜上兵将军队这个组织机构当成一种信仰, 将命令当成教条, 而将执行命令当成是
教徒的虔诚. 如果命令没有错, 而他又不认为自己执行命令做错了, 他就不能理解
自己为何被当成替罪羊. 所以他回到基地, 是想证明退伍证书是一个错误, 是人事
部门把名字搞错了, 或是下级军官犯了一个错误, 他以为回到基地, 就会被重新编
回岗位. 这时的姜上兵, 已经出现精神分裂症的把幻想当真的病状, 但还没有发展
到要杀人的地步. 随后他在基地内外所受到的污辱, 更加证明了姜上兵感受到的部
队对军人的冷漠态度, 并不是幻想出来的. 二等兵赵对姜上兵态度的转变, 可以说
是部队对姜上兵态度的代表. 枪击事件后, 赵对姜的似乎是漫不经心的冷嘲热讽,
已经表现出一种你的错误与我何干的态度; 在姜上兵返回部队要求二等兵们执行他的
命令时, 赵最初是不情愿的, 并把赵当成疯子, 最后在姜的拳头打击和尊重前辈的
心态下, 迫不得已地服从了姜的命令, 等到排长打破了姜的权威, 赵也对姜表示了
轻蔑; 之后在桌球场姜与当地渔民对打, 寡不敌众, 正是赵阻止了其他大兵出手相
助, 这时曾属同一分队的情谊及姜曾经是前辈的事实, 都因姜是疯子的判断而被抛
到九霄云外, 在受到金上兵质问时, 赵理直气壮地说, 他杀了人, 我们为什么要为
他承担后果? 在这里, 二等兵赵和军方上层不谋而合, 即误杀事件是姜上兵个人的
责任, 一旦姜上兵退伍以后, 军队和其他军人就没有必要为他承担后果了. 姜上兵
能否克服部队生活的后遗症, 姜上兵的心理状态如何, 都同部队没有任何关系! 正
是在这样有恃无恐的心态下, 赵可以将姜上兵打倒在地, 尽情践踏.
在这一段中, 金基德又把故事当成是他运用隐喻的工具, 用姜上兵受到排斥的不段
升级来表现姜上兵的绝望处境, 但对姜上兵的心理变化却疏于笔墨, 再次把表现姜
上兵心理变化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张东健. 但如果观众当时看不懂金在隐喻什么, 自
然也不能体会姜上兵心理的变化和绝望程度的递增. 这时的姜上兵是处在彻底崩溃的
边缘, 但还没有完全疯, 所以他的心理变化应是动态的和不断升级的, 先是不理解,
接着受到污辱后应是屈辱和愤懑, 而最后发展成为无奈和悲凉. 我个人认为东健的
表演是称职的, 虽然层次的表现不是很分明. 最后一段双手在全身上下摸索的戏,
那个代罪羔羊式的内在的无助, 又出现在我们面前.
仅仅受到排斥并不能让姜上兵发疯, 但是半夜三更游荡在禁区内的海滩, 受到自动
枪的扫射和手榴弹爆炸的惊吓就不同了. 正象喝醉的美蓉男友闯入禁区受到姜上兵的
射击一样, 被梦境牵引而误入禁区的姜上兵, 也受到小分队其他大兵的射击. 这一
次枪手不是第二个狂热的姜上兵, 也不是伺机抱复的二等兵赵, 枪手变了, 但是命
令并没有改变, 枪手可能是小分队的任何一个士兵, 因为他们只不过在执行同样的
命令, 这时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 姜上兵枪杀美蓉男友时是否狂热, 是否反应过度,
都并不重要, 其他士兵如果处在姜上兵的位置, 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 金基德告诉
我们, 姜上兵这个昔日的枪手, 今天却变成了被射击的目标, 造成这种转换的并不
取决于他是谁, 而是取决于他所在的位置…… 但姜上兵不是金基德, 他的悲剧在于
, 他不会也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支柱-军队, 不能认识到军队体制上的缺点, 也不能
认识到问题出在那个格杀勿论的命令, 他对军队的忠诚并没有改变, 反而把自己当
成军队的化身, 把小分队的官兵们当成自己的敌人, 把原本属于体制的错误归罪到
每个具体的大兵头上, 他要嘲笑他们, 战胜他们, 从肉体上消灭他们……他比他们
射击射得更准, 他把他们耍弄得团团转, 他要证明他比他们是更好的军人! 但是他
不可能取得胜利, 因为打死一两个军人并不能改变整个军队的体制和作风, 反而使
他自己成为军队的敌人, 成为其要消灭的对象…… 除了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汉城街头
, 操演一遍烂熟于心的格斗操, 回想着昔日在基地的幸福时光, 姜上兵面对围捕,
走投无路.
从表演上来看, 疯了之后的姜上兵反而不再是后半小时的主角, 因为他仅仅只是黑
夜中在哨位之间游动的一个影子, 或是夜视镜下一个模糊的成像. 在这里金基德关
注的不再是姜上兵的心理变化, 而是他与小分队展开的游击战, 张东健在此也失去
了表演空间. 如果说金基德的导演风格在海岸线中改变了, 他可能恰恰改掉了做为
演员的张东健最为欣赏的部分, 那即是对于人物心理的细腻展现. 金基德为东健开
启了一扇门, 让他颠覆以往的形象, 摇身变为不情愿的社会边缘人, 但这扇门只开
了一半, 原因正如一位影评家所说, 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姜上兵, 而是韩国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