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月》:生存还是死亡
* P/ K1 V. l! n0 R! m/ p2 A0 P5 Z9 F4 m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女主角波子经常说的一句话,战争中,女人想生存下去;而男人,却想死亡。为了国家而死,真的有那么伟大吗?人,不是要生存下去才更伟大吗?女主角为了想生存下去,带领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战火中颠沛流离。
8 J. F& e! ~- Q; Y* X1 D" s T. [3 A8 |# D# W4 E' J
这是一个奇怪的女人,一方面坚强忍耐、执着无比;另一方面却有着女性的魅人本质,虽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但是依然粉面桃腮、媚眼如丝,有丈夫,也和初恋情人藕断丝连,又对保安局英俊的谍报员暗送秋波,这是一个“博爱”、反传统的女人,因为她觉得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天经地义。她爱孩子,也爱丈夫,在他们面前,她是贤妻良母,她在战火中异常特殊的坚忍力令人瞠目,顽强的生存能力使她牢牢掌握着两个时常想背叛她的孩子,她知道自己的弱点,但是却不允许这种弱点在孩子身上放大,她从心底爱着孩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她明白孩子失去她必将死去,所以,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孩子无法背叛她,只能试着去接受她。
: s# y4 } A# |' A, Q. ` R* ^0 }3 q* e1 S/ s9 N
对于丈夫,也是一种多年积累的深沉之爱,甚至有点咄咄逼人的气势。她和丈夫经营的酒厂,是靠她的初恋情人的关系,才得以维持生存下来,虽然丈夫把酒厂经营得风声水起,但是在心底,却永远有一个结蒂,他必须依靠妻子的第一个男人,才能生存,但是这三者间的关系,电影处理得很小心,并没有大肆渲染彼此的心思,相反,妻子和他牢固的相守相爱着,每个人都是理智的存在着,并保持着各人的独立和尊严。苏联人打来的时候,她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酒厂,也没有刻意去等待丈夫,带领孩子们逃亡了,因为她始终相信,生存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活着,才有机会再次遇见丈夫,她不能坐以待毙。但是男人们却不一样,丈夫最终选择了另一条路,他想死在男人的尊严中,也可以说想做些什么事给妻子看,因为他最终或许还是无法忍受妻子身上散发而出的耀眼光芒。
2 _: y8 T: y) M5 W4 A! E) m6 \& D8 p$ x
波子失去了丈夫,却拯救了另一个年轻的情人,这个情人,波子已经倾慕了很久,影片大部份时间都是黑白,与年轻情人共舞的那两段,倒是美到了顶点,黑白两色中,柔滑无骨的舞裙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处理成了红色,仿佛体内的鲜血在疯狂奔涌,剧烈的诉说着一个秘密。后来日本战败,他们各自逃亡,电影对战争和个人命运的着墨齐头并进,对于那场战争,是怀着赎罪的心理。就象最后那个执意留下来的特搜员说的:“我已经有觉悟了,日本让很多中国人痛苦,甚至还逼死了很多人,日本在这片土地上所犯下的罪,历史上也是无法磨灭的。还有我的罪也是,我必须要面对这个国家,跟这个国家的民众的遣责,不想苟且偷生,只有死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战乱的年代,她粗布土衣,无法修饰,但是她的生命却因为他的存在而鲜活,她的脸依然咄咄逼人,有爱,才是活下去的理由,她拼命寻找着爱,冰冷的房间里,他们相互取暖,相互舔噬着伤口,爱火在不可掌握的时刻,更加猛烈和动人,她救赎了年轻的情人,春天时表情,平静而温暖,他们分别在即将可以回国的时刻,还是那样,女人觉得活下去才是最伟大的事情;而男人却要为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犯下的罪而俯首。女人无法改变男人的想法,却依然告诉他“我会等你回来的,回到我身边,那就是我从今往后活下去的理由。”
5 W; h5 Q8 r3 @% J! X0 }- \( ]( b& T6 A" ^. H2 f
《赤月》虽然是以常盘贵子做为宣传的噱头,又是重金打造的重头戏,但是纵观全片,常盘贵子虽然很卖力的表演,但是她在日剧里惯有的“热血慷慨”和“励志鼓舞”也被带到了电影中,似乎并不是在拍一部有着特殊背景的电影,还是在拍有困难一定能克服的日剧。相比她略嫌失真的演技,香川照之和伊势谷友介倒是脱颖而出,尤其伊势谷友介,这个五官阴柔俊美、脸色苍白,有种用语言无法描述气质的男人,把一个性格复杂的角色诠释得甚为精彩,轻而易举抢镜不少。& E% @; A) x3 ^4 H# _7 p
7 a. t- _/ q ~" R, n! w- x* [2 Q《赤月》9 d9 p+ x, c- @5 L, F$ U
出品年份:2004年8月 日本东宝映画. c! F2 u r" y" Z
原著:中西礼8 { K; ]5 q+ S9 J( n$ d; g
导演:降旗康男
$ x$ [( @, Z: M$ D+ B主演:常盘贵子、伊势谷友介、香川照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