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先驱导报-- 金艺华( q8 e5 A! g3 Y/ A8 `
2004年12月07日-- 网易娱乐" P' B& J5 ?5 M( i- [2 C5 }
; O3 ^+ e6 G, R+ m P' X韩片的危机实际已经显现,而这一危机,可能在本次“韩国电影中国行”期间被中韩两国的电影人集体忽略。- S* g. C( p. U% G( D
$ H7 N) g# {& t+ G国际先驱导报文章2004年12月2日至6日,韩国电影展在北京举行。金基德、车太贤等十余位韩国顶级导演、演员出席。这是韩国电影人第一次集体向中国全面展示韩国电影,而在韩国国内,本土“固定”观众已达1000万人。《实尾岛》《太极旗飘扬》两部电影的观众还远远多于这个数字。今年,韩国本土电影在国内占有率创历史新高——82%,似乎迎来一个全盛期。/ L. H x" a( K$ M. @; F7 G; a
: |1 v: O. O& \* }但就在这一全盛期,韩国电影的危机已经显现,这一危机有可能在这次中韩交流期间被两国电影人集体忽略。 2 }7 D n# ]- f9 k8 r$ M
3 N% a) U( U3 ~8 N+ @7 J- k5 ?$ ^/ M/ `+ B
受宠影片为何受宠 # ?4 \ E- q+ ~, Q
3 a- X9 I X: }连韩国的影评人都承认,韩片的一大弊病是模仿。一些韩国电影人从日本、中国香港、美国等地类型片中模仿拍了恐怖《鬼铃》、青少年性喜剧《梦精记》、黑帮题材的《荣耀》、动作片《飞天舞》以及带有女权色彩的《我老婆是大佬》等影片,甚至连震惊世界影坛的《生死谍变》,也是一部有着浓烈好莱坞味道的影片。而《头师傅一体》和《大佬斗和尚》更是模仿香港的黑社会片,只是比香港的黑社会火候差了很多。
: x6 B! A% [% M) V. F' E
7 g5 @. a. \; u; Q& `, W6 C有人认为模仿的广泛程度显示出韩国电影人不拘一格的探索精神,但问题是:如果有足够的创新能力,还用得着挖空心思模仿吗?韩国电影在整体上缺少对本民族特立精神气质的挖掘与表现,这无疑将成为长远发展的致命伤。
" ^" c. o' o, Y& y5 }5 z1 @: }4 E( V" \# p! }
另外,走出国门并受关注的韩片,很多都带有“情色”,并借此频获大奖。突出的例子是描写上层社会淫乱的《丑闻》,片中第一浪子赵元和第一荡妇赵氏夫人“淫”到极至,而贞洁烈女淑夫人则守到极至。影片设计了两个极端对撞,这是该片最耐人寻味之处。问题是,超长时间的裸露镜头真的必要吗?
1 V+ Y& r4 \& k4 z; I; [/ n1 J+ `* c$ l" h* S! v# v% d* A
而《少不足死》则大胆涉及长辈的性问题,这令许多西方观众都瞠目结舌。这样一露再露,影片含有的商业操作成分已经大于艺术……
8 m" |' z( f* V) W$ }: M4 c
+ A9 L* [( F0 N4 s! U9 W9 @7 j韩国电影以煽情为主要攻略。女主角为什么总患不治之症?总有那么多那么及时的变故?当观众发现,善良的眼泪被商业运作一次次粗暴骗取,煽情的路还能走多远? # V2 o, f: W l) i8 P" \
! j3 Q# k! g/ f9 H0 \7 A7 W$ v4 f3 N' r' V# V! r; e$ h( s6 W1 }
哪些韩片能够幸存?
! i: p& i2 D- V0 w
$ @$ o" K" L# ?% ?& ]- @: B近日,韩国KBS电视1台播出一期《日要诊断》节目,主题就是《韩国电影确实那么强吗?》。节目邀请到在柏林影展获得导演奖的金基德导演、电影公司代表柳仁泽以及电影评论家曹熙文教授。& B( \+ m, s8 {4 M
' ^ Z2 m' q! W F
曹熙文直言不讳:韩国一直把电影说成产业,但韩国的电影产业过于倾向商业主义,忽视评价艺术的多样性;而且,现今韩国电影整体呈现暴力趋势。柳仁泽则列举了许多数字。他说,就投资者而言,投资10亿的电影如果赚了12亿就是黑字电影,反之,100亿的电影只赚了98亿就是赤字电影。“我们不能只从表面上看是吸引了500万还是1000万观众,而要考虑对电影的制作费、投资费”。现在,韩国的投资者只想做最少吸引500万观众的电影——“这是非常让人忧虑的”。
( d+ q! y& H& B7 ^
5 b6 a7 S# L4 h( n w9 B0 u金基德则不客气地指出,韩国电影产业还没有准确的、真正的基础。现在的1000万观众只是由明星效应、巨额制作费、市场营销等炮制出来的。他举例说,《慾海慈航》的制作费花了4.7亿韩元,但广告费就超过了6亿韩元。“这是绝对的损失,这样的电影是冒险,如果都这样,后果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电影能够幸存”。 6 r7 Z+ R5 I! s( c$ S8 P6 m
) w9 ?5 ]! Y `* t/ W0 w
" ?# @: A$ \" V% \
批评是更大的尊重
3 @9 G" x. W8 F/ @/ ~8 y
$ v0 t" q3 U$ i* Z! ]说实话,西方电影界对韩片并不十分关注。像美国人沃尔特·里德这样专门研究韩国电影的西方人很少,而即使是他,也对韩国电影的危机看得很清。他在仔细考察一系列制作精良的韩国电影后,终于得出一个“金科玉律”:依靠戏剧化夸张的感情起伏追溯历史。" z: y& d0 E9 ]' T
% `7 O3 O2 f% I3 P2 z, R
里德举了几个例子。凭借《绿洲》夺走2002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李昌东,他导演的《薄荷糖》就是这样:一个茫然无措的男人在老同学面前自杀了。随后,镜头带你穿越时空,回到他“铁石心肠的英雄一生”,而韩国社会20年的剧变和痛苦一一呈现。没有任何《薄荷糖》带来的清凉感觉,只有回忆的黑洞、往事的负担,让人窒息。太多的韩国电影都以不惊人誓不休的场景开头,随后倒叙的沉重扑面而来。( F/ a) ?4 b( z7 \5 D
% a% T3 I$ U8 G$ E3 [
同样无法衡量价值的,还有洪善许1998年拍摄的《江原道的力量》。影片的描述以及情感的传达是如此诡异,甚至有些鬼魅之气,以至不看到电影的三分之二,你都无法想像到,这竟是在记录大学生和已婚老师之间残留的浪漫爱情。' t6 O3 S3 K) D9 G( V
$ U+ \- U& U! r9 g, y+ N5 P再看张善宇1996年导演的《花瓣》:一个被强奸摧残而无家可归的可怜女人,家人相继离她而去,倒在屠杀的血泊中。她辗转流离来到汉城,却又无法逃脱亲人们的异样眼光。难道矛盾真有那样尖锐吗?难道她真的不可饶恕吗?喜欢从悲剧角度切入,用大量残酷的现实直接呈现,你说不清,这是不是导演们古怪的癖好。
4 N* P" ?( D+ _# @0 d5 N
& O- O5 @. p, U1 b; O必须承认,韩国电影“中国行”是对以往韩国电影成绩的尊重,但同时,我们看到它的潜在危机,则是对它更大的尊重,也是对中国电影发展道路的尊重。
5 G, m) K6 H& L1 A" m- Z8 j, p) \- `. l* q5 a @) r$ O2 Y1 R+ U( J
[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5-4-3 at 03:55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