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5-1/200518184121351.jpg
]2 ^# b, `8 t* L来源:kavkalu的博客( p- j& L* ] m! s- D! B
作者:kavkalu) D5 K4 N, q3 i5 e" v
* H% p8 v( t' ]
题记:
& J1 g9 L% @# n1 R9 C9 z2 x葬礼浓缩着亚洲文化的真实内涵,葬礼是死者的过去,也是我们自己的未来!为了重生,我们笑看死亡。
& E9 V$ m. N; V* e9 @ ――――卡夫卡·陆(KavkaLu)2 K, q' J1 I5 g# i( U: n2 ~) P( q
& {1 j5 S1 A( y$ \2 _, u- V
3 \, c+ C+ z. J1 R0 W) `
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步履迟缓,在人的暮年,记忆渐渐消失,最后连自己也消失在生路的尽头。
5 t6 i, P+ ]: B/ e* a ]/ p7 a葬仪在亚洲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已经有了形式之外的意义,在那里校验和延续着人际关系,它成为了生者的公关舞台!(题外话,你可以同样注视中国体面的葬礼,哀悼只是成为了外包装,内在早已变成生者的外交,以死者之虚务自己目的之实,这种借死者之名的祝祭是何等虚伪,台岛作家李敖不参加任何红白喜事的做法也许正是看穿了这些举动背后的龌龊,虽然极端,可是有着它正确的道理。)7 h0 w# U3 l/ z8 h, i& x( H/ W
5 i0 S0 I' J5 V作家伊听到了母亲死去的消息,立刻带着妻女同去,死亡,成为了让家人聚集一起的理由和可能性!! G/ K( ]! Z( ]' j
4 W1 }% A# A3 ?, s* a6 i) o$ f- X
葬礼是悲情,可,在当代葬礼上的人际会俨然是喜剧,特别是哭丧往往是借死人之名嚎自己之目的,理性的看,所有的哀凉都是无泪的,外化的都是对于现世的诉求和活人的交际与死者关系甚微。
# R& P* W3 y# ]9 _1 L2 J6 v1 B0 [" q1 C k7 `+ B2 `
然而途中祖母假死复活的消息让人啼笑皆非,人,因为葬礼而来,仪式成为人际的验证。
2 c5 K6 E2 E$ K) V* j0 i4 m- n
作家女儿笔下的祖母是和蔼可亲的,导演以明媚的粉色渲染着祖孙的情意和生命的意义。; l+ D; l7 h7 E, Z
4 g# r/ d( h7 y% ^, O母亲的回光返照终于昙花一现,平静的逝去其实是一种福气,活着的人开始了祝祭的忙碌,舞台因为亡者而在!
" J6 |$ s$ Y! I0 Q' i
6 w% V7 a$ i& v, `( i! J, r导演在老奶奶死后以一系列的镜头展示着葬仪民俗的过程,非常详尽而有着历史记忆的责任感。后人会感激林权泽的,他不仅奉献着好的电影,他也通过电影这个形式还原和留存下东亚的民俗,记得早年的新中国电影古装片都有个民俗顾问,对一招一式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像现在那些只字赚钱的中国导演那样只要有根辫子在脑后就敢于称自己是在描绘古代。& c' a# c; C. Q5 k" k8 O; u7 Q
8 {$ l+ d; k+ g7 L民俗,是和一个民族如影随形的记忆,记存是文化的责任!影像时代让民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记忆载体,当时,如何客观和还原则需要导演的学养和人文素质,这些是容不得一丝虚假的。
, h5 U9 a* E& C0 o+ k* z- H3 R. I. h0 a) ~
导演有许多神来之笔,母亲和儿子吸烟的镜头是一种习惯的延续,也是传承和血脉的象征。导演以镜头回忆了母亲的一生,一个佝偻着背步履踉跄的老人形象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含辛茹苦拖着7个孩子成长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5 {5 d6 `' A h. c0 w& r2 W V9 |% W- s0 c# u
母亲的长子因为事业失败,醉酒沉沦最后服毒自杀,留下孩子寄人篱下好不悲凉,作家的学生在采访这个孩子的时候也渐渐还原着作家家族的整个形象。/ z/ k7 ]8 u+ N+ X) E0 R
y8 a; L* p0 W. _5 G3 |) h/ d% k0 q
而作家的侄女也知道了不苟言笑的叔叔在受人尊敬背面的的艳史,她智者叔叔靠贩卖母亲故事写作的话有些尖刻但也有着道理,所有的文字里都有着作者人生的投射!
$ x% G. ~% }, ~" M" t
3 r, i: r; o+ V0 F- B母亲的晚年是凄凉的,老年痴呆使她为子女嫌弃,让她戒烟和绞发似乎也让我们看见了自己可能的终点!
1 c- o8 H/ A8 U* o9 J
+ G: f4 f/ Z2 M/ Q尽孝,不是说法,而是朝朝暮暮的做,对于忙忙碌碌的当代人而言真的是个难事,毕竟老人不是小猫小狗喂完饭就可以!/ @1 u) c% M$ J' J6 o3 k. b N$ B
- W( A" r( E. D1 V! C
每个家庭都有着别人无法知道的一幕,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者自个明白。
+ {6 ]8 ?8 b6 L2 e1 ^! V3 z" K% R9 X- [; N$ r$ L
长女回忆母亲为了祈福于子孙,按照民俗一天去三个寺院收集庙里的符,这种老人对孩子的爱戴是让人感动的,这也是亚洲的人文传统,可惜正随着所谓的现代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 _6 ]$ o) Z- b; x3 O( F2 s* `+ }, g& g ?8 r5 Q& w2 S) T$ ~. j
母亲死后,大人们做着仪式里必须的一切,可是,孩子一辈并没有多大的敬畏,导演以作家的学生在拍摄哭丧场景时的嫣然一笑将两代人对长辈的亡故的感受细节化表现在银幕上,细腻而充满反思。7 H6 _- C3 i9 L
" R( U) |! B$ m
对于新的一代,葬仪的意义只剩下了空壳,他们并不缅怀死者,他们只是被动成为仪式的道具,成为民俗里的人物景象。9 ^$ P5 b" B: p9 l, D
4 R4 k5 H. r$ `# K* s葬礼在当下已经渐变为极端的交际方式,它的纯粹已经成为了古书的哀情,电影里赶来的人们,与其说是悼念,实际上只是为了疏通人际,鬼若有知,不知是悲是喜!
( I! w9 S- l& Y. S! X( U
: l1 W$ t! S0 p! Q. [生死在亚洲人而言都是大事,需要以礼祭之,所以,祭礼之所就成为了一个公共关系的最佳的场所,远远比生死重要,这部关于祝祭的。
( ^( p% V" C! G6 b7 ?! Y" i! K% e- h+ o' z2 Y; ]1 T3 t
电影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电影和民俗学的本身。它对于亚洲生死观的思索是具有人文意义的。# ]; ?. `0 p* G5 p
) G, l m4 h2 B1 M8 ~2 b2 l" P影片里最感人的部分是作家借女儿回忆里的“老小人”的祖母,在安逸的笛声里这样的图景是充满人情味的。老人,在迷失记忆的同时也“寻回”了童年,因为只有那个时候,人类是忘忧的!只有妈妈的子宫才是真正可以得到庇佑的港。为了重生,我们笑看死亡。
P# `5 \. A% o% F- C4 M8 D$ N1 E1 k# z% h
长子的女儿在祖母葬礼后对父亲的祭拜也是令人感动的,每个人或许无法选择自己的社会角色,可是,人可以选择的是自己的心灵世界。8 _( a& J, a: Q) f3 _
D; ?6 q# Y+ ^: i# ?
葬礼浓缩着亚洲文化的真实内涵,葬礼是死者的过去,也是我们自己的未来!
& w6 I0 h& D+ `5 d
- e3 F3 J4 x5 D) {; R+ d导演有句话说得在理:葬仪的灵柩不需要汽油驱动,它需要人的真心来驱动!* _" h6 e5 W/ j) u4 o/ j5 M! f
) }+ C+ n5 W# v我们都会老去,孟子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生命因为善意而延续!! E8 Y3 H/ o2 X/ w
梵音里,子嗣绵延……
# }1 O3 a4 }) w& _$ ^. ]1 O, F$ ]) a2 Y$ T" E
+ I' P; | r1 Q w- M后记:( T m0 B* C# d/ y9 Y" S5 U
这部电影的D版翻译可以以狗屁不通来形容,没有一个人名、地名是翻译正确的,最好是重做一个,因为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韩国电影,它也是东亚民俗的宝贵记忆,对于我们了解自己和东亚文化有着辅助的意义。文化应该是敬重的事业,或许,这样说D版有些滑稽,可是,要么不做,做了,务必尽心一点!拜托!* {9 w+ Y; ]/ l8 o2 m, `
2 O- J1 m. T4 P, Q! {. R4 V4 q- Z' Q; p O8 q4 j# n! s" I6 n
【附录:影片资料】4 \( h8 ] r* t' p" A
《祝祭》韩国1996
% j& H b6 X& C, s" B导演:林权泽* }5 U/ n2 s& D& f2 V$ J! E! J. F
主演:安圣基! q) ?) k2 V: r/ d. r: U
片长:106分钟
* m( X" F. ]5 W- ]) w0 e% N4 _) [5 h' g3 q奖项:韩国大钟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
' K) I: }/ a- C# E+ N推荐指数:值得一看(艺术性10,观赏性8)
3 Y" Z1 _. S" f) J3 {& v, s6 t$ y% j% W; [3 [5 O% n6 |
2005年2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10时36分 雨中# y" S' O* u" y, Z- w2 h
+ `" L( d6 f2 K3 V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 B# J* ~! r* y2 K; B' T1 n9 S
6 `( Y: T# I' T& |
[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5-2-25 at 08:37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