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U3 t0 @4 S7 P7 ?. o
5 p- r" E; Q8 w; P2 P* x5 U来源:vodfan.com% L$ X: P P3 y3 ]) {9 M
文:依人淡如菊 (2005-03-20)4 d/ E q; Z) t% I* n. F8 }
% T, c. R/ Z- F e) y夜凉,耳机里meav悠悠的唱着,my love was a red red rose,美丽的女声,心静如水。很久,没有这么平静了。
* l5 c( T9 A) X! N9 n% [% {6 V! p - }: E" O/ C( A6 @8 b. y, }
喜欢《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不是因为电影里的痴情,而是因为电影里的遗忘。太多的电影过于浪漫,那些生生死死的痴情。生活中,痴情多半被时间的河慢慢的冲淡再冲淡,象渐渐泛白的老照片。可是,真的感情,即使被冲的再淡,也能在心灵深处留下一块无法磨灭的烙印,或许在日常的生活中,已感觉不到它的痕迹,可在某个时刻,因为某个细节,这块烙印会催活记忆,刺痛心扉。这个细节,也许是一首歌,也许是一本日记,也许,是一卷磁带。
& E0 o5 {1 Q, l+ j9 N/ ?5 [9 I+ |4 O# l; B" M4 {
电影对小说的所有改动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用录音带来代替日记本。也许是因为我对声音特别敏感,当亚纪和朔甜蜜的在录音带里录下自己的一点一滴的时候,世界真的是很美好。“我喜欢夏天,喜欢白色连衣裙,喜欢美容院的味道,喜欢牛奶瓶盖,喜欢夏天的知了。。。。。。” ; q0 k$ I+ J. V1 [
0 e2 p% Q- S( e, i, J) ^许多人喜欢这部电影,都因为电影的前面一半,初恋的情怀。怀念一样东西,是因为我们已经失去这样东西,我们不停的追忆初恋,怀念单纯,也许是因为现在的我们已经失去了单纯的去爱的心情和能力。在小岛上,朔想偷吻亚纪,亚纪吓得叫了起来,这幕我十分喜欢,让我想起我的大学,和一个我很喜欢的高高帅帅的男生约会了三个月,有一天晚上,在校园的小桥上,他忽然从后面抱住在发呆的我,我吓到尖叫起来,结果把他给吓到了,再也不敢碰我,那天我回去后,后悔的睡不着觉。那样的心情现在再不会有了。现在的爱,被赋予了太多了附加物,许多时候爱是可以用金钱和罩杯来衡量的。
* @5 Q2 c4 q& \
$ W+ ?, x6 C; r电影的后半段对小说的改编,个人不是太喜欢,过于巧合的安排,使电影愈发的象一部纯情偶像剧。电影把小说里的关于生死的讨论基本都删除了,也许觉得这样的讨论过于沉重,电影把关于生死的讨论变为了对遗忘的追悔,这个安排我觉得是颇为失败的。朔曾经如此的爱过亚纪,也许8年的时间会冲淡许多幸福或痛苦的回忆,可是怎么可能遗忘到如此程度,遗忘到让朔觉得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竟然忘了曾经如此珍贵的回忆,这种编排实在太牵强了。对于逝去的爱人的回忆,可以是安静的,伤感的,痛苦的,只是决然不会如此的无情。亚纪害怕自己被遗忘,害怕死后爱情就会消失,可是偏偏,电影里的朔就在时间面前投降了。相比之下,小说的安排让人容易接收的多,朔平淡了但没有遗忘,只是释然的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亚纪。人总是害怕被遗忘,因为知道记忆在时间面前是多么脆弱。前几日和朋友聊天,我说,我很健忘,对于感情也是如此,可是虽然我忘记了许多,我却不希望别人轻易的忘掉我,人总是自私的。我一直认为报复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遗忘,彻底遗忘,偶遇的时候微笑着点头,擦身而过。
# d. D6 w2 Y) p6 x' i
6 Q) b# Q/ f& n F, E# }电影和小说相比,多了戏剧性和故事性,少了一些思辩和含蓄,这也许是因为电影和小说这二者媒体本身的不同,电影比较小说更大众一些,就像失乐园的改编,小说是褒,电影是中性,到了电视就成了贬义。我个人更喜欢小说,喜欢小说里含蓄的亚纪,有着少女的清纯和羞涩,电影里的亚纪对于爱过于的主动和大胆,不太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不过虽然,电影的改编有着种种让我不满的地方,我还是衷心的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我开始褪色的少女时代,想起了那时的傻笑和眼泪。
" ~0 A( i8 z' d
" J1 t- L' J5 ^' V( k3 B; E, u夜深了,愿各位碟友有快乐的周末,愿我的母亲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