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看《千与千寻》是在去年的暑假,当时对日语特感兴趣,于是跑到读日语的堂妹那里抱了一堆日语原音影碟回家。堂妹当时只是很清淡的说了句:“你会喜欢的。”
8 d4 M4 q- H6 t8 X0 Y# L 非常庆幸。之前,有关报刊,网络都在热评该片,而我懵懂对那些劈头盖脑、排山倒海的影评没多留意,于是,一个悠闲的晚上,一种很纯粹的心情,自己一个人安静的品了该片。我是个坏家伙,对别人特大张旗鼓的评价的东西,自己在没接触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审视的态度,而且是有一点点坏坏的叛逆的来看待,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带有任何一种情绪来看《千》都是一种冒渎。 & c4 ?& _5 \- J- R, ^( o
在这我想只谈谈看了该片后我的感想,该片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容以后再作介绍。 8 ?1 b+ W- H- O: v% K# I
! T/ W7 p; `2 i. q, M+ {, l
一 片子简介
* Y/ f; y4 N/ }, W+ P! T9 [+ T 十岁少女千寻因好奇闯入一条神秘隧道,发现一个无人居住的不可思议之镇。不安的千寻想离开,却见父母在空无一人的食店内不禁对美食垂涎大哚起来,千寻独自游荡,看见大群精灵和幽灵四处出没,欲通知父母之际却发现他们变成了大肥猪……!千寻开始逃走,身体竟变成透明,快要消失。
/ D+ D' [$ @, D 6 Y6 B* U g+ d, b8 m
此时,一个叫白的男孩出现并救了她,告诉她这个镇是精灵栖息的世界,人类是不许进入的,若要生存必须:为掌管镇中大浴场的魔女汤婆婆工作并会被剥夺名字。千寻被夺去一字,成为千。她变成了游离在世界之外,没有来由的“千”,于是“千”要寻回本来的千寻,还要拯救父母。
* i; |+ S* O( g( W+ z% d% X2 G 一向孤独的千在大浴场工作时认识了很多「朋友」:指导她工作的小玲、负责煲洗澡水的锅炉爷爷、煤炭屎鬼、入侵浴场捣乱的无脸以及各式各样的客人,每日都遇上超乎想象的奇幻事情。 8 w1 ?5 ?& t. L2 O! I
千寻从釜爷爷、铃铛姐姐和神秘美少年小白的鼓励里得到生存下去的勇气。 ; P+ H3 Y/ K( q; c8 {. G2 ^* A
温泉里有个叫“无颜”的面具人,脾气暴躁粗野,已丧失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千寻在苦难中体会到了生之美好,她努力寻找解放无颜灵魂的方法。同时,曾经保护过她的少年小白刺伤了汤婆婆的女儿钱娘,千寻毅然决定拯救小白,挑战魔女的权威。 3 W! E. W/ ?+ A- c
《千与千寻》里没有战争,没有人与自然的交锋,没有田园的回归,它是一个单纯的关于成长的故事。
& m- C7 }. w6 C- L 在必须经历的磨难中,千学会了忍耐[毫无怨言地做汤婆婆安排的苦工];学会了尊敬[帮肮脏的罗神洗去身上污垢];善待常人[让无根漂泊的蒙面人有一个躲避风雨的所在];具有诚实的品德[帮白先生归还了他偷来的宝物];找到属于自己的爱[为白龙找回失落的名字];实现自己的诺言[让父母重新变回人]。 2 ^0 e5 o8 s. D( M4 c$ a
看125分钟的片子,人就像两个多小时在童话里游走。
5 o8 W! S; X" ~7 p
4 m! i) R2 P' v5 T6 B e 二 心灵苏醒 - N( l% S, @$ A% J: i
刚开始,影片的画面很柔和:和煦的阳光,汽车驶过布满艳丽可爱的无名小花的乡间小路。千寻躺在车的后座上,手上还捧着一束漂亮的花,那是一个瘦弱无力没有一副漂亮的可人脸蛋的小女孩,而且,一脸上还挂着没精打采的神态。 ! @7 @! y# z M3 Z0 I1 R
她即将面对的是全新的学校和朋友,可仔细留意到她出场时的面部表情,这个十岁小女孩的脸上始终是不动声色的冷漠,可以说,她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都严重缺乏孩童的好奇,也不希望自己踏入未知的社会。
6 Q2 J5 B8 b' d 就这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就要陪伴着我度过两个多小时么?
( R) u3 \2 |4 D9 j# m; m 很快地,片子就进入了正题,让人马上就感觉到那种无以承受之重——父母瞬间变成了猪,如何把父母解救出来——压到了手无寸铁的女孩的身上,可,她可以挺住吗?这也是使片子马上就引人入胜的第一大悬念。片子不仅仅吸引着小孩,连同世故的“大人们”都深深被打动涌到影院去。
, @" Z' s3 @& U$ h% H* } 厉害的宫崎骏(注:本片的原著、剧本、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他是如何合情合理的让千寻在几乎不可能的状态下,一个十岁的女孩可以克服的困难,让人看到了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逐渐释放自己的潜能,克服困境。提炼了人性中最珍贵的品质:忍耐、尊敬、善良、诚实、守信、还有一颗善于爱人的心!这些就在人的身上啊!单纯的心灵让千寻驱除了成人固有的格式,认知世界的惯例的阻碍。所以,千寻能存留自我,解救出于她重要的人,再来想想也就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
% u; g" `# z# t8 B- v |! [0 Z 只是,现代人,有多少,已经遗弃这些品质,对这些品质久违了呢?
$ P6 F. o; e$ \' ?. s) w1 D# y( }: J% ^. C( t6 {& T% G
影片中,魔女汤婆婆是个暴戾、迷恋金钱的温泉经营者,任意挥霍金钱不尊重他人的存在,性格如同小儿缺乏思考理性;对自己的宝贝儿子放纵不加管制,是个失职的母亲。
! f/ `! d& P2 Z* B 头戴面具,不能发声,不能与人沟通的无颜,又是一种丧失自我的悲剧人物的代表。
+ }' h% m4 _$ d% n 地下室中为温泉控制高压锅炉的釜爷,是个擅长调节人际关系且善于苦中作乐的老者。对于千寻,虽萍水相逢但像亲人一样地爱护着她。
& I+ p) g% S/ s& w% N 性格复杂的少年小白兼备聪明和冷酷的双重人格。
+ E1 n: m% X ]
/ x5 _( |1 w1 {& g0 f ——这些都显现着生活中的种种人群,在观看电影时我们对此是心有所感的,甚至就联系到我们自己。。。。。。
0 _. C" g1 o3 U% M8 c8 v0 M" L7 n$ V' H
这个时候想起来,宫崎骏把千寻设计得不具备天真可爱,聪慧伶俐的资质,他的本意就是想借这个平凡女孩在完全被动的窘境里爆发出生命无可抗拒的生存意愿,让人类无限的可能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类最根本的美好的本质在这里得以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 K( E: Y, m6 p! u 就是这样一个瘦小女孩,困难面前慢慢站了起来,从最初看到父母变猪时惊吓哭泣,连白龙的帮助都害怕的普通现代少女,到学会努力工作、挽救白龙,拯救回父母,这样的蜕变经历远比成年女主角遇到挫折时的尖叫可爱得多。
4 J+ ?2 q' t: B' f9 A! l: k# R 《千与千寻》传达出宫崎骏对于社会生活和关系的一种认知:生命力的发掘来源于与他人的沟通,互助和关爱是打破孤独、寻回自我的钥匙。 $ P/ C1 R: g3 C0 M( u& V
% ?( Z% `& q' N& H s" U * H7 Y4 E9 x& q0 u% c! d6 u
宫崎骏把《千与千寻》送给所有的“小朋友”们,教我们该如何在茫然无措中获得勇气,给了我们上了人生必经的一课。 " B- b& A+ P' T. d
3 d1 v( j0 E- v% k" K5 M0 m
小孩子的心清澈见底,没有很多的欲望。欲望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而滋生膨胀。 ; `6 `+ q% z- k2 {6 Q, A
我们有多少人会为那些得不到的而忧郁伤心? 我们又有多少人对已经得到的东西不加珍惜?
% c( X0 I3 k% h4 |9 m& ]
1 C+ n* n% }# F- k/ Z; c 《千与千寻》描述的不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如何付出人类的友爱,如何发挥人本身的智慧。最终,千寻与父母能回到人类社会,并非因为她打败了恶势力,而是由于她挖掘出了自身蕴涵的质朴的人性和生命力。
$ K) l$ q: J$ j! v5 Y* z4 I 在《千与千寻》里,战争被隐喻成心灵的磨难,电影里那些远去了的古建筑是宫崎骏在向自我的田园回归中的一丝惆怅,毕竟,已回不去了。
: G P/ K2 A" F, f' [% X1 j 对于现在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为何物的人们,片子发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1 e- o4 s7 v. o' f1 R 只有当放弃无尽需索,“让自己找到本来的自己”时,人才会真正得到满怀的所有。
. l7 A* C+ i) i3 B/ @
+ R: K7 S' v8 }7 z 片完,关上机器,心灵仿如接受了一场荡涤。。。。。。。。。。。 9 Y7 {1 F5 g* S) v7 P8 {! j/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