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新网8 A. h; {, m- e" I" D& ^
, e' P1 m) z9 U4 q2 v作者:金琛$ u, S; @& I7 Y9 e+ T
; u" ?% w# j8 A8 t
! P2 n/ Q! F# R) O4月的最后几天,我携带着新作《菊花茶》飞往韩国,参加一个国际电影节。当飞机降落仁川机场的一瞬间,我才切身地感受到韩国的确离我们很近。在以往成长的记忆中韩国似乎是一个半生不熟的名词,而韩国电影就显得更加地陌生。不过,时下看韩国电影已然成为圈内人士的一件乐事。说到韩国电影,真正地接触应该算是从去年在电影学院举办的韩国电影展开始。那几天的观映给人以巨大的冲击,以至我一直不太敢把自己的新作送去韩国放映。在电影展后的一个场合,张艺谋对我说今后十年亚洲电影的中心可能会移师韩国。那一刻我的脸上血液好象涌动了几下,不知道是为什么……* r+ c; P9 b- K3 H- Q9 d- Z
1 }& _4 j: v) {- V9 ?. b5 T 记得1995年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次看韩国电影的经历。那是在图书馆的放映室,开始还聚了不少的人,后来慢慢地走了许多,留下的不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那是一部获奖片,叫什么记不得了,好象叫什么什么悲歌,内容是讲一家传统艺人的生活。这种艺术叫什么我不知道,是用手敲击一种韩国鼓进行说唱。这种艺术在韩国日益败落,父亲想将这门传男不传女的技艺传给儿子,可儿子死活不学跑了。后来,父亲将女儿的眼睛整瞎,把技艺全部叫她继承。多年后,父亲死了,儿子带着妻子来看姐姐。姐弟二人没说些什么,弟弟敲敲,姐姐唱歌。弟弟走出姐姐的家时对妻子说,他和姐姐的事情谈完了。当时的感觉主角有那么一些悲愤,气氛中有那么一丝沉重。从电影中运用的民俗来看有点象抄中国五代导演的作品,构图映像上又有那么点象日本电影。所以,当时的感觉是韩国电影还在中世纪。而去年在影展及这次在韩国看到的作品,都可以说是全新的韩国电影。
* a. B! }, [# N. f! s1 M) S1 F+ U( |6 G
《上网》(伤心街角恋人),讲网络时代的爱情,感觉非常清新自如,虽然比我自己那部《网络时代的爱情》更为“网络”和“爱情”。但现在想来也只是韩剧风格的电影版,远不足以代表韩国电影的丰富性。4 e2 T5 e' F" A0 }: G
( Z% b+ d, U& J D( A9 I
《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电影学成于法国电影,手法无国界,在风格各异的韩国电影里能看到很多外国电影的影响,但是你又清楚地知道这是韩国电影。 《加油站被袭案》是去年上半年韩国票房最高的电影、最受年轻人喜欢。它讲四个年轻人抢劫了加油站,在那里建立起新秩序的故事。那四个年轻人在成长期都受到了成年人的暴力压制,所以他们一报还一报,处罚各色人等。
) g; w3 ^" g# s3 J5 S+ H# j& ^
8 K% @, G# e% v. m) E2 ~! O 《黑色太阳镜》三个小人物的故事,穷人眼中的太阳镜是身份的象征,但是太阳镜下的小人物完全把握不准自己方向,连偷窃的最终还是遇上死尸,而在死尸身边的大量钱财却没有拿到,疯刺味很浓的商业片。
& B5 S7 ~, B( B. G3 H) d P) h% q6 n+ i
《威基基兄弟》韩国女导演林顺礼的上乘之作,一支少年乐队成长的故事,有“美国往事”的影子,宏篇巨幅,气势非凡,加之全片摇滚音乐的贯串,影片好看、耐看。 经过近十年的打拼,这些韩国新电影真正浮出水面,而今新一代韩国电影的抬头,给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中国及日本电影构成巨大挑战,并从而成为亚洲电影新力量。; Q5 u% _- N, T$ Q: S3 R1 _0 Z
6 m: b: j! @0 q# X2 i
现在的韩国电影业以三十来岁的导演为中心,他们以新风格、新价值观一跃而成为韩国电影的主流。这一两年间,韩国电影一洗过往颓风,在台湾以及东南亚都取得成就。1996至1997年,韩国电影节在日本各大地城市巡回展映,成为战后韩国电影在海外最大型的推广活动。近年很多韩国代表人物纷纷崛起,同时韩国电影亦出现了结构上的变化。1999年春天,韩国的电影院上映年轻导演I Jon Hyon导演的新作《美术馆,横立美术馆》。男主角安圣基一跃居于顶级男星地位。同样又是春天,今年年轻导演张东健的新作《朋友》在韩国全线上映,创下韩国历年票房之冠。在放映这部《朋友》时候,我正好在韩国,韩国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爱,以及影院的火爆热闹场面,足以让我们一行的中国电影人羡慕不已。
2 \# q' t; r! x$ I$ l7 Z: d' J5 f) n& `' E) j0 G0 W/ ~# a' D
说到韩国新电影似乎就必须提到《八月照相馆》,在很多韩国人及我们的眼里,它是韩国新电影的标尺,打开了韩国电影的新纪元。该片的女主角沈银河之后亦成为新一代韩国电影的偶像。这部电影也是在去年北电影展中最受欢迎的影片。影片中的诗情于惆怅深深地打动着我。故事很简单,永元是一家细小照相馆的年青东主。女生德琳喜欢到他的照相馆冲晒照片,两人因而产生爱意。永元没有让德琳知道自己的一个秘密:他患上了不治之症,死期很快便会来临。她不知道心上人因病入院,仍然到休业中的照相馆等候。最后他们俩人都要接受即定的命运。
* ~7 \2 B" c; A8 t; U! L( I0 \; P9 F9 L, ~1 V- D8 h7 f
听起来,这故事像极一个老套的文艺片。可是这故事已经脱离过往韩国片的民族悲情及哀痛场面,取而代之的是感性的画面,就像《重庆森林》中王菲在cafe california等待时下了一场雨般,雨停后温暖的阳光穿在玻璃窗照射进酒吧内;亦有一点像侯孝贤在《恋恋风尘》最后一幕,在田间工作的李天禄身边的植物被一阵微风吹得摇来摇去。这些充满感情的场面将《八月照相馆》的两位主角包围。单看《八月照相馆》的剧本时会令人感到沉闷,因为文字无法表现出感情的直观起落。而在影片中你会为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丝带牵连,亦喜亦悲的诗情风格将人物既传神又唯美。记得1997年曾经因为《情书》而感动,而令人可以心醉的大约只有这部《八月照相馆》了。相比《情节》中的藤井树的现实与逃避,《八》片中的男主角才是真正的爱情精神主义者,他是坦然面对任何不幸的乐天派,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并未深深懊悔自己的不幸或者籍伤害别人身心来作为对上天的报复。他将高中女生的暗恋轻轻化为一份友谊。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绝然没有想到那是导演许秦豪的第一部电影。影片对整体节奏、韵味的把握几近上乘。影片中对人物动作的微妙处理的得当,足以让我汗颜。
7 D# c" I) p$ k8 I9 u8 I
) Y; f' u. A# {" h2 e7 k 在韩国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我几乎不时地在寻找答案:为什么韩国影业会为新生代导演提供令人羡慕的良好环境?为什么在短时间内韩国电影在本国市场击败了美国影片?在韩国,年轻人可以到电影院去看他们想看的电影,那已经形成了一个气场。这两年,韩国的卖座影片和叫好影片,已经达到每年15部左右。我总在想,中国真正潜在电影观众,不是每年进影院看一两部美国大片和一部贺岁片的观众,而是那些四处翻找碟片来看的年轻人。他们对电影拥有真正的热情,且为数众多。他们为什么仍在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呢……
3 K3 o4 O! s; M' T" z" N
# G/ Y Q. N, A* B) X, m[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5-5-25 at 01:24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