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彻底的巴厘——论水晶$ D$ l# M+ T* K4 W1 t$ h1 D5 P
记得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都是不彻底的,我想把这句话用在形容巴厘岛的故事进程是再确切不过的了,它现实的近乎让人有一点窒息的感觉,所以编剧在结尾处用了一个最彻底的终止符,把残酷无限的放大,让所有观众省却了无奈直接陷入最深沉的悲哀,或者用悲凉来形容会更准确一些。. K1 Y7 x) a4 X! r; e
一直以来我对韩剧的喜爱都停留在一些唯美的童话式的爱情故事中,虚幻不真实,但是却残存着现实中缺失的古典式的爱情观念,所以我不在意它浓烈的煽情意味,不在意它老套的故事桥段,因为它满足了我一种心灵上对纯粹爱情的原始向往。我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反省,只要流泪,只要感动,是要释放情怀便可以了。可是我却无意中遇到了巴厘岛,它披着所有流行韩剧的外衣却诉说了一个不带一点童话色彩的现实故事,我看到了王子,看到了灰姑娘,看到了水晶鞋,看到了南瓜马车,可是故事却永远停留在了午夜12点钟声敲响以后,从现实里来到现实里去。
3 z* c& s+ j3 Q; B由于是在巴厘旋风刮过一年之后才被不幸席卷其中,早已拜读了无数巴厘废人的或冷竣犀利或声情并茂的佳作,大到巴厘永恒之谜水晶之爱,小到剧中人物一颦一笑,早已说尽巴厘情仇,本是不准备发表什么意见了,奈何最近又被LH之毒入侵,苦苦等候之时无法排遣寂寞,想来只能转移视线,所以想随便说些感想,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 S# X$ i2 z3 y& a# s; w先说说水晶吧
6 |: n7 ?" T% [5 @18岁以前的我是断然不会喜欢水晶的,因为她几乎具备了所有被信奉专一爱情观的我所鄙视的条件,贪慕虚荣,朝三暮四
( X& h5 j1 D" X可是25岁的我却是理解水晶的,她真实的好比现实生活中的你我,真实的让人惭愧,说到底谁都没有比谁高尚多少,我们曾经以为自己有多美好的假想在现实中最终都会曝露出自己本来不愿面对的本真,是社会改变了我们,还是人性中灰暗的一面在现实中无所盾形?( Z' k. q' U: L+ R9 n9 m' P
在巴厘故事里水晶是一个中心,她是两个男人爱情争夺的对象,可是她却同时是最不具备控制权的一个,她一直是被动的,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控制事件走向的一个人。在物质上相对在民她是彻底的赤贫,在精神上相对仁旭她同样是卑微渺小。如果说童话世界里的灰姑娘因为遇到王子而从此幸福,那么巴厘里的水晶却是因为同时遇到在民和仁旭而开始了痛苦。在遇到他们之前,她虽然贫穷,但是却努力的活着,因为至少她有一个努力赚钱的彻底的目标,所以她可以怀抱一个希望简单生活。可是她却遇到了在民,好比在现实的坎坷道路上忽然出现的一条捷径,她当然会选择走捷径,可是走到捷径口她却又遇到了仁旭,他告诉她,这条捷径只不过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哪里也通往不了。水晶一下子彷徨了,因为在走向捷径的途中她早已迷失了来时的路。这种迷失在于她对人生得失的迷失,对自己究竟想要获得什么目标的迷失。她走向捷径的时候以为自己要的只有金钱,可是忽然她发现自身对爱情的渴求;她准备走向捷径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可以抛弃尊严,可是站在捷径口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卑微的自尊。金钱,爱情,自尊,她好像可以全部抛弃,可是却又都无法彻底放弃,这不是人性的贪婪,而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更要命的是,是这两个男人的态度,一个一味强硬,一个一味退让,一个爱得彻底却不懂怎么去爱,一个懂得怎么去爱却更爱自己。水晶面前的一切都呈现出一种分割对立,矛盾的状态,可是哪里都看不到希望。所以她一直在选择着,可是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不彻底的,她总是在刚跨出一步的时候就被残酷的现实打到,然后折返,重新陷入拉锯,一切依旧混沌。# W, o4 C" `# t& y! P. K& A! r6 ^
总觉得在巴厘里面谈论爱情是有一点讽刺的,爱情在这个故事里一直处于一种非主导地位,谁都没有能力去彻底的爱,一切的走向都是被许多许多现实还有人性的内容左右着,爱情是一种附属,一个借口。直至最后的死亡,我们都无法把它归结为爱,更多的是仇恨嫉妒等等夹杂的结果。爱情,在巴厘的故事中至多只是一席爬满虱子的华丽的裘。编剧用她那苍凉的手势勾勒的是人生原貌的放大,而最后的那三声枪响倒是一种最悲悯的救赎。8 O* n4 P$ I& E# l. h. {- b s
+ [5 v. z, y+ ~- Y# m( }4 F/ c
“无知”者“无畏”——论在民
- p5 J& ^& Y; I4 |“无知”者“无畏”,这是我对在民爱水晶的方式的概括,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快要挨砖了,可是我依旧要这么说。在民的“无知”,并不含有贬意,相反这是那么多巴厘迷看完之后,喜爱他,包容他的原因。在巴厘中,如果说还有一个人有资格说我彻底的爱过了,那这个人只可能是郑在民;可是也正由于他的这份“无知”导致了他的悲剧。
% |) I7 Q6 [; U; a3 D在认识水晶之前,在民的生活其实是简单的,也许他纵情酒色,不务正业;可是他在心理上其实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温室里肆意挥霍着他的人生,也许看似堕落,却至少快乐,也许空虚,可是却没有现实的烦恼。他唯一可以称作烦恼的事情,也许就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可是这对他来说绝对没有构成困扰,最多是一点不如意,其实是可以轻易淡忘的。他没有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人生,不了解贫穷的含义,未遇到真正的爱情。他衣着鲜亮的外表下其实是如白纸一样简单的经历;花天酒地的行径后却有一颗很纯粹的心。这样的郑在民却遇到了李水晶,一个在贫穷里挣扎,在现实里艰苦生存的女人;这还罢了,他还遇到了姜仁旭,一个看够了世间百态,尝遍了人情冷暖的男人,从此,他的人生大开眼界,他的命运在此纠结。8 n0 R9 |1 ~: f" [. A5 P3 p
在民爱上水晶的原因,要从感情上分析,还不如从人性上分析。得不到的是最好的,一个人捧着吃不如两个人抢着吃,这就是人性。因为水晶的摇摆不定,欲拒还迎;因为仁旭的爱情竞赛,处处争风;在民被这两股力量,拉扯进了三个人的爱情漩涡里。他不了解水晶,不了解仁旭,也不了解自己;他不了解爱情,不了解人性,更不了解现实的残酷,他在“无知”的状态下加入这场混战,发展到“无畏”的去爱,最终泥足深陷无法自拔。8 w4 T! e7 f; W4 K9 F; d
看惯了太多童话式的爱情韩剧,因为爱所以爱,爱得忘乎所以;可是在巴厘里,呈现出的是现实的爱情,因为好奇、因为欲望、因为争强好胜,所以爱,可是这样的爱情,一样可以疯狂,一样可以致命。在民一开始对水晶,未必抱着一种认真的心态,可是仁旭的外力,他自身的内力,一步步把他拉入爱情的陷阱,等他意识到自己真的爱上的时候,其实已经彻底投入,早已无法回头。童话里的爱情是简单而美好的,好像爱只是心的事情;可是现实里的爱情却残酷的很,爱是要讲能力的。爱,首先要了解;爱,更要考虑后果;可是在民真的不了解水晶,他不了解她的自尊不了解她的自卑;在民更无法承担后果,他无力对抗阶级和家庭的压力。这场爱情战役,他是迷迷糊糊打响的,然后一味的穷追猛打,不懂得步步为营,可是当敌方突然反击的时候,他毫无对策,只能节节败退,葬身沙场。
' \0 z7 G7 U8 p/ R/ z3 x" z在民最后的复仇,与其说是因为爱,不如说时因为无法抑制的嫉妒和愤怒,与其说时因为水晶,不如说时因为仁旭;让他最终崩溃。他有王子的背景,却没有王子的内容;所以面对仁旭他一直是自卑的,可是最终仁旭却带着水晶贪污巨款潇洒离开,这种致命的挫败感,无力感,他无法面对,只能选择了同归于尽。" V% @8 M7 w' B
了解爱情的人,体会过现实的人,都是不敢轻易去爱的,即使爱了也是有保留的,得失的计较过多,如何能够投入。只有“无知”者才能爱得“无畏”,可是也是由于“无知”最后只能爱得“无力”。可是看完巴厘,我们依旧会爱上在民,因为他孩子气的天真,因为他爱的无畏。也许他不懂如何去爱,可是当我们看到他想念水晶时候的手足无措,见到水晶时候时候的故作潇洒;看到他急切等待水晶电话却又因为激动万分不小心挂断的傻气;看到他对母亲喊出没有她我会活不下去时的疯狂;看到他因为无奈放弃水晶撕心裂肺的痛哭;我们还是被感动了,不自觉的为他心疼。一份“无知”的纯粹,一种“无畏”的爱情,在现实的巴厘里还是显得弥足珍贵的。
# D$ P0 x/ E& t6 E# @
3 p( ^+ u1 _5 [: v% M: t没有刺的刺猬——论仁旭% k0 H# J- y9 z0 @2 B/ ~
一只刺猬,因为环境的残酷,用满身的尖刺武装保护起自己,可是有一天他的心却沦陷,他试着拔掉尖刺想去接近爱,可是最终却走向毁灭。
! t8 Q. U! g7 w' [没有刺的刺猬,注定是无法生存的。
5 f7 o4 a6 Q' Q; [; _6 P0 O% z$ g, |$ ?
巴厘是一个现实的悲剧,而在巴厘里最现实的主角应该就是仁旭,水晶至少还残存着灰姑娘的梦想,在民还至少还拥有一份“无知”纯粹的心,而仁旭却早已在现实中尝尽了冷暖抛弃了不切实际的梦想冰封了自己的心。9 T, u" m7 G1 F
仁旭最大的痛苦应该来自他的出身,这是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写的事实,在壁垒森严的阶级面前,他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劣等感,一种被歧视与被排斥的压抑。所以他看这个世界的眼光是带有一些愤世嫉俗的偏激的,所以他对在民的敌意更多的是来自于一个下层阶级对一个上等阶级的仇视;可是与此矛盾的是,他实质上是想努力进入上层阶级的,他对上层社会的仇视更多的是源自于自己本身无法洗刷的阶级烙印。* N/ ~& Z7 v' `5 ^0 K
在巴厘这个感情拉锯中,水晶是被两股力拉扯其中而无力控制,在民因为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无法自拔,而仁旭却是一个始终保持清醒状态的参与者,所以如果说在民和水晶的悲剧结局我们尚能说一句无奈,那仁旭的悲剧,更有一种清醒的无法盾形的悲哀。! ?+ f- D" r# t5 r) O0 M
整个巴厘中表情最冷酷的是仁旭,可是整个巴厘中眼神最复杂的也是仁旭,那是因为他有一颗早已用坚冰包裹却又洞悉一切的心;整个巴厘中最骄傲的是仁旭,可是整个巴厘中最自卑的也是仁旭,因为他是如此真切的看清了现实的模样感受了现实的悲凉。
6 ^7 i6 B# j# n6 S- b! d9 S9 V仁旭爱上水晶,应该是他悲剧的根源所在。这种悲剧甚至无关忽水晶是否爱上仁旭,而是来自于他们之间精神层面以及个性的双重差异。仁旭的个性经历决定了他即使爱上一个人也不会完全释放真我,这并非一种刻意的掩饰,而是其自身防御机制不自觉的自我保护,基于爱情需要以了解作为基石的观点,水晶即使真的爱上仁旭也缺乏了解他的能力,仁旭之于水晶其实是过于艰深了。始终觉得在巴厘中水晶爱上在民有其必然性,因为被爱而爱是人,因为爱而爱是神,在民那种强烈而无畏的爱最终是会赢得水晶的心的,而且他们在个性方面的契合度也要多于水晶和仁旭。所以无论仁旭是否在起初勇敢的表达对水晶的爱,只是关系着他是否曾经获得水晶的爱,却无法改变最终水晶爱上在民的结局,一切早已注定,一切都是必然。7 y) d, g6 K7 J& i, y; k+ Q
从本质上说,仁旭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人,也许是因为英珠对他的伤害,但更多应该来自于现实性的选择,他这样一个人爱情之于他更像一种奢侈品。他用骄傲掩饰的自卑,他用冷酷武装的心灵本来是没有爱情进入的缝隙的。可是现实还是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爱情用一种最老套的方式伪装起来俘虏了他,如果说水晶的摇摆,在民的执着是来自于人性的弱点,那么仁旭爱上水晶更多是因为人情感上的脆弱。好像很多爱情都是从同情开始的,这样开始的爱情在起初总是难以察觉其本来面目,仁旭对水晶开始的情感是基于相同阶级的同病相怜的关怀,而起初他对水晶偶尔故作的亲密更多是因为要激怒在民而无关乎爱情,可是在水晶身上所散发出的坚韧的力量,被现实打磨却又未丧失的天真,却在一点点在敲打着他的心,终于有了坚冰碎裂的那个声音。理智可以始终清醒,感情却无法始终麻木,爱情的魔力在于你即使看到了开头猜出了结尾,还是无力控制自己情感的脱缰。+ z, V) I9 f x; {
如果说在民有一颗简单而纯粹的心,那么仁旭就有一颗复杂而敏感的心。在表面上仁旭对水晶的爱是不及在民的,可是这也许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表达方式的不同。如果不是爱的至深,他如何会带着被在民抛弃的水晶去往巴厘岛?很多人都认为仁旭最爱的是自己,可是在电影院里他那卸下伪装的笑容,水晶终于奔向在民时眼角滑落的泪滴,这两种及至表情在他身上的流露,我们是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冷酷表面下的仁旭,他也有着感性的情怀,只不过他的理智是如此的害怕爱情命运的再一次伤害。也许从开始他就预料到水晶的人会走向在民,后来他更看到了在民强烈的爱的方式把水晶的心也带走了,所以他对水晶的爱一直是有所保留的,可是这种保留不是爱的保留,而是爱的表达的保留,他的自尊他的理智要求他保留,可是这些却无法保留他的心。仁旭是始终清醒的看着在民爱上水晶,看着水晶爱上在民,却无法控制自己无望的爱上水晶,这种清醒如何不让人痛彻心扉呢?' [- O" |# b, j7 u1 Z8 K( w, T
没有刺的刺猬注定是无法生存的,聪明如仁旭如何不知呢?旁观如你我,又如何不痛呢?# ^5 b* d) {) g' \8 t. t
对于仁旭,我多想说一句我宁愿你冷酷到底。
& C9 @) v% U3 k( p8 S7 d6 n
, C2 d# P- ^+ Z0 ? }巴厘早已看完,可是却一直没有勇气去回忆,最近断断续续写了巴厘,写了我喜欢的水晶、在民、仁旭,这些不完美却真实的人,巴厘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一切的故事发展都是因为人的弱点而造成,一切都必然的可悲。可是写完巴厘忽然又发现自己对巴厘的认识还有很多不够的地方,准备追看完LH再去重温巴厘,先把第一次如此详尽的看韩剧感想和大家分享吧。
- y5 R: @: X0 N8 p2 F6 {
! c; K" x8 F0 u+ ^[ Last edited by 蝴蝶过期拘留 on 2005-5-31 at 01:46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