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6-4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encen at 2005-6-3 11:07 PM:( o; F7 z* j7 l* g9 I0 M% F
9 W4 [8 N4 P: l. M
1 ]* _6 T+ ]+ A8 H: Z3 v: n3 k; `也怪不得韩国要把端午节当成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了。
& T, K! P9 Y. A; C8 F% f! [& M: \. ^- `' j
这件事去年被吵得沸沸扬扬,转来一些相关资料供参考~~~
& c! i; E% f, l' c% Z5 }+ w2 J" k8 x' h4 ~2 ]
. G# m! s, R. ^# f4 ]3 N韩国申遗江陵端午祭 探寻端午节、端午祭之异. b( u+ F5 w& @: ?1 ~2 d& z
/ a7 A$ q( E: H( V来源:新闻晨报0 d' g' Z' `" M5 n2 U! r
9 G! ]1 Y* R2 @& E
近日,国内众多媒体纷纷刊登“韩国将申报‘端午节’作为本国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消息。但是昨日下午,负责“申遗”项目的韩国文化财厅在接受晨报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他明确表示:“根本不存在韩国申报‘端午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我们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
2 l9 d% M: a4 \
& A+ s/ ]# k: ~' w5 p1 R! g0 L+ `% d9 n
这究
" b' L* Z2 L* _/ p5 l竟是怎么一回事?“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这对中国又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与专家。 & f& ^0 a6 v: H" p9 J5 y" y( }$ L8 x) v2 C
, ~; l$ U( ^( ?9 V, C+ \" U J “申遗”的是端午祭而非端午节 + x) D8 f; M/ X, ?- h
) X" I- G( k5 l3 [$ p
昨日下午3时30分,笔者致电负责申遗项目的韩国文化财厅。该厅情报科工作人员刘勤植告诉笔者:“我们的确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是申请的绝对不是端午节,而是江陵端午祭期间举行的别具特色的一系列活动。”
$ @7 Y! H% ~0 R- l( ]7 |. [' S( s: N/ {! u1 j# `; ^
刘勤植进一步向笔者解释,“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
" c) N$ b; }* h7 Y2 I
1 A. p1 _4 d: m6 L$ C# K) P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国籍教授康晓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韩国人申请的是“江陵端午祭”这个特殊的民俗活动,而非端午节节日本身。“端午节很多国家有,其渊源与中国也有密切关系。但是各国过端午的习俗各不一样:中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日本和韩国就没有;日本人过端午的时候,男人游泳,女人洗头;而韩国人在过端午的时候,则是男人摔跤,女人洗头。”康教授告诉笔者,因为江陵四面环山,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保存完整,且别具特色。
* c5 q' b, z' W9 C4 u" w7 ?
: ` ?" c& i c. B; e “端午节是我们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课本中就有。原来端午节是国家公休日,后来因为公休日太多而被取消了。过端午节时,我们会去奶奶家,大家聚在一起吃艾糕(用艾草做的一种糕)。”上海财经大学27岁的韩国留学生崔圩硕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 d8 [4 k' {* V# j$ j
1 b3 F. c4 e0 L 上海外国语大学30岁的韩国留学生金昊姬对端午节则有这样的感受:“对于端午节,现在韩国的年轻人基本上不太了解。城市里的人也基本不过端午节。在农村,这个节日的气氛要浓厚许多。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男子会在那一天摔跤,女子则会荡秋千,而且她们还会用菖蒲水洗头。”
' V( y( ?4 d( k0 v; I3 U0 ^% O0 }. k: q4 l' A
“端午节”与“端午祭”是一回事吗
t% J( p5 ^ C0 X
! O- {6 G- q) U% D1 F( y* T( L$ ] 对于端午节和端午祭,刘勤植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但是两者还是不同的。端午节是一个节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我们韩国人会举行祝祭活动。而江陵端午祭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江陵这一地方特有的土俗信仰,它还包含各种各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我们申遗的项目是江陵端午祭。”
0 n c$ J0 F, _) Q
7 v* u6 }( _, S" |, R 康晓城教授这样回答:“‘祭’和‘节’两者并不相同。‘祭’是指活动,‘节’是指一个纪念日,比如春节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每个国家、地方都会有自己特别的活动内容。如果单就某个节日‘申遗’,是根本毫无意义可言的。江陵端午祭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
. l) q* d( g% D: N8 Q" W' a: F4 U1 [0 |0 T8 q8 z9 `9 C7 g
但是,复旦大学文博系民俗学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却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端午节’和‘端午祭’并没有本质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在传播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期间,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来。端午节在中国本来就是祭祀活动,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6 _/ `+ F- L" W7 O* _
4 j% r3 E. k( e7 H “申遗”时都用FESTIVAL表示?
7 z4 F; i' M+ w
) X/ W0 v7 y! x3 r+ p, ] “虽然在韩语中,‘祭’和‘节’的意义有所差别,但是在‘申遗’时,无论端午节还是端午祭,都应该用英文的FESTIVAL(节日)表示。”康晓城教授在接受晨报采访时这样提到。如此一来,可能的后果是,即使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之间有本质区别,但是在申遗时,用的英文称谓可能是相同的。
7 A: ~$ Q6 P5 L$ m6 r1 b; B, ]
( \+ t r! `. q' Y 对此,韩国文化财厅的刘勤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于是,晨报致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接收到任何关于韩国申遗的请求。”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塞萨告诉笔者,由于并没有接收到韩国方面的申遗材料,不便就此多加猜测和评论。
! m: m+ U" W/ ~7 ^0 e% v# ]) R
+ ^' \5 w7 s- e1 \$ f( q- j* X 韩国“申遗”后我们还能申请吗 2 K; T- M9 ^9 q
# p& ~, G* Z' v# j$ @ 复旦大学胡志祥副教授告诉笔者:“如果韩国此次‘申遗’成功,那么中国再就端午节要成功‘申遗’就比较困难了。”胡志祥认为,中国应同时加紧表明态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否则就非常遗憾了。
8 P' z4 u* \, A7 e7 U g/ J8 b
, \9 `' N" d" C V" \" D 但是75岁的辽宁大学退休教授乌丙安则表示,他国申报了,我们还可申报,即使联合国批准了,我们也可以。此前,他曾经为此事专门给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了一份急件,呼吁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 4 t7 b4 u. ]$ S, J7 q
4 T/ x g, b% \4 p 乌丙安教授认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和自然遗产的独有性是有区别的。在此问题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木卡姆”曲的申遗,联合国同时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3 K+ M' p+ J! ]; V& L$ a
" `6 H/ G( H- T3 ~" R0 i 韩国“申遗”成功可能性有多大 7 p! L) J% h5 [
* s- [2 A t9 E9 m) ?0 H
“关于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活动,韩国文化财团早在2000年便开始提出‘申遗’的想法,这点中国方面也是知道的。”刘勤植这样告诉晨报。另据韩国《江原道日报》报道,韩国将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 e8 _1 R& c6 d/ ]; E
" d6 r9 D& t0 L) Q1 V 如果“申遗”,韩国成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韩国将有成功的可能。这位主管中国非物质遗产“申遗”事务的教授说:“一个项目要成为非物质类的世界遗产,必须符合3个条件,即历史价值性、完整性、真实性。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即将此项目列入国家级重要遗产,并且与韩国的文化内涵相融合,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 j% l, l* y* n l( \
+ e; I0 g% c$ e5 T" I8 @
+ {; C3 R' ]( O/ l+ Z% k9 U! E5 ~0 h$ D
: e" |3 Z4 ^ n; z' J/ |3 u' y, I. o& [6 c' o& B# b
=======3 { S. z2 Z5 i5 P% F; q0 J
- K! V8 w8 i7 M, P) n$ k2 ]) e- @! y) A$ G, D& a+ t) c2 M) o
! V1 o3 R, i5 r1 W e
! H- q2 M; Y* b
, L# B( l* A* K, l/ @7 y2 U% b0 I3 P# P! D8 b' o- g& T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 O. `& n% a$ M; R) D& ]/ B
& o& T# i4 |0 F. i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性的民间祭祀活动,虽然也用“端午”这个名称,但活动的内容与我们国家的端午节习俗和端午节涵义完全不同。所谓彼“端午”非此“端午”也。9 Z5 r8 t) c: `1 ^8 B9 S; u
韩国的端午祭祀期从为阴历四月初五持续到到五月初七,所谓“江陵端午祭”是指在韩国江原道江陵市举办的以端午祭祀为内容的重要民俗活动,它是这个期间的一次大型的民众文化活动。“江陵端午祭”是政府组织的,有专门的江陵端午祭组织委员会。这个节期从6月13日到17日,其中包括各种娱乐活动和仪式活动。比如荡秋千、摔跤、绘画、歌舞表演、做传统打糕等,此外还有来自外国的各种艺术表演。在节日广场上,一个表演场地连着另一个表演场地,人们尽情享受各种娱乐。而在河对岸,则是火热的商品集市,卖服装、用具、食品的摊位,挤满整条街。# j6 h5 s( D- G; I! a
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基础是韩国的传统信仰,其中萨满教(韩国称巫教)信仰是最突出的特点。现在这个节日的仪式表演主要有三类:祭祀仪式表演、巫堂(萨满)表演、面具戏剧表演。它们是最鲜明的,也是被广泛接受的江陵端午节祭祀活动的文化特征。这个活动从山神祭祀开始,以驱赶魔鬼的活动结束,其中还有各式各样的仪式活动,如有萨满表演的山神祭祀。山神祭祀结束时,参与者要在江陵举着牌匾和作为神灵栖息的树游行。五月初七晚上有送神仪式和驱鬼,其中牌匾、纸花都被烧掉,送往神灵居住的地方。人们向神灵鞠躬,向他们祈祷富有和运气。这些活动是在不断吸收民间传说、佛教和儒家因素下积累而成的。江陵端午祭的核心是巫堂祭祀,它主要为巫舞表演,韩国学者认为,这些表演是把民间传说带入现实世界的一个渠道。
( U' x( S$ L5 J2 {+ A& g$ n6 B 江陵端午节祭祀是一个充满地方特色的节日活动,这一点仅从萨满祭祀仪式同其他地区此类文化现象的比较上,就可见一斑。在江陵端午祭的萨满(韩国称巫堂)祭祀仪式中,这里的萨满与汉城、仁川的很不同。其一,供祀方式不同。这里只有神灵牌位,上写大关岭国师城隍之神位、大关岭国师女城隍之神位。神位上其余的部分就是鲜花。而汉城、仁川地区没有神位,都是神灵画像,鲜花也不摆放在神灵位置上。其二,仪式形式不同。汉城、仁川的仪式是降神形式,每个表演者都有萨满祭祀对象前来附体于祭祀者的各种表演。这里的萨满一般不降神,只是表演歌舞。有的甚至就是唱传统民歌。其三,服装不一样。在这里一般的萨满由于不降神,并不经常换服装。在汉城、仁川的萨满,换服装就等于更换神灵身份一样,换言之,神灵不同是通过服装替换来表现的。在江陵基本没有了这个形式,服装基本不变。同时这里的萨满还头戴白花,表示巫女的身份。其四,主要萨满的巫术技术不一样。江陵端午祭的主要萨满降神时是用嘴咬盆,盆是在一个装着神具的架子中央。因此整个架子都被她咬起,力量很大。然后帮手们从架子中撤出盆,萨满仍旧咬着它不放。一个巫女与她对唱,反复询问各种事情。表演昏迷状态的萨满应答着,观众不断往她叼着的盆中送钱,祈祷。这是整个仪式最热闹的情景。而汉城、仁川的萨满有踩铡刀表演,这里没有此类表演。其五,观众祈求萨满帮助的形式不一样。汉城、仁川的观众是交钱上香、叩头;这里是交钱烧纸。萨满把燃火的纸片上扬,最后变成灰片高高飞扬,以示吉祥。
& Y& H4 A. c) c( { U, {
; R( u) H! r5 A' q. u4 C + l2 P6 Q( J# Z( A( \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 I; P; v+ T3 K* y* U/ r% Z: i" y+ c9 b0 H7 O4 z* q9 B8 Y) X9 M
0 H4 e* k+ q. [& J4 Q( E* f7 Q1 _, l, g& Q) W u# O; [
2 `( d# ?9 `, w( O9 _' s
================
/ y A# D1 Q& z. h( c/ H* u# u# n. H3 a7 l0 q' x# t
& t/ l* e8 N S+ f" ^- j: l. K* k- a, g, B& G( D4 D. U. a
敝帚自珍 小题大做--韩国如何保护传统文化(2) 9 Z! m" k4 `1 z4 n8 X7 K) U8 f
% k! }- F7 J: I- ^( |--------------------------------------------------------------------------------2 l& v' R! B; j1 \5 E! h
: V9 ?2 w/ ]# T! J/ [
http://cul.sina.com.cn 2005/04/18 17:54 新浪文化 % v, w' W+ z( J* ?) v" l
- w) d( M1 G7 r, \# Z. F3 U
3 h/ V7 E9 D& n; q+ H3 L0 h' ]
韩国一年四季都举行着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大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间代代相传的村俗,类似中国乡间的扭秧歌、赛龙舟之类。这些在中国社会早已萎缩甚至消失的民间节庆活动在韩国开展得热火朝天,规模很大,而且完全是自发组织的。
: A) X: _, S* r. K' X4 n8 i
3 { n# X { T ! W0 S, Z6 b: w) I
另一种是韩国建国后政府提倡的各种民俗节,民俗文化节,它是以有意识地保存、继承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提高对本乡本土的热爱为目的,各地都有,各有特色。在古代小说《春香传》传说的春香的家乡,人们建了“春香馆”,一年一度举行“春香祭”。在民族英雄李舜臣的家乡温阳,有纪念李舜臣的“温阳文化节”。
. M; U a( S, q/ _& A, g$ @) B3 c: x7 j% F
此外,还有光山战祝祭,珍岛灵登祭,江陵端午祭,安东民俗祭,百济文化祭……
: v2 u5 E6 ]; H) x' \, n5 y% G+ a# H1 R8 v5 R2 l
韩国人把这些文化传统称为“无形文化财产”,确立了国家级无形文化财产一百多种,地方级无形文化财产二百多种。民间文化大部分被囊括其中,并且通过文化节加以传承,演出,使它们不是成为博物馆中僵死的标本,而是构成韩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韩国人对此热情很高。这些表演有的是免费的,有的票价很贵,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特别是小学生排队买票。据说每天得限制人数,不然会拥挤不堪。& R H! z, z& z( J2 J |
+ Q! |. o$ a% p" X5 s0 F# Q
韩国人重视教育,而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民族传统的教育。一位中国游客在韩国庆州一个地处僻远的私人陶窑博物馆看到,许多年轻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从远处赶来,耐心认真地给孩子讲解馆里的韩国文物。那种谆谆之情,令人充分感受到韩国普通民众对于民族历史的自觉关切,以及对于下一代进行文化启蒙的主动意识,这位中国游客回国后,大为感慨。其实这样的情形,在韩国随处可见。
5 S6 _( m) C* C. r$ [/ s# `) e8 g0 t& y* E
然而,这样的情形,在中国能够见到吗?在中国,人们更熟悉的情景是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博物馆门可罗雀,里面的展品布满灰尘。政府偶尔组织一些民俗展览,票是白送,还得各单位动员,仍是应者寥寥。
$ M% {) M+ C6 I( M. Q; r. x5 H$ D
$ }! \/ q& K- ]# z% T! f5 F5 v* F 当你和韩国人接触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也许是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一方面来自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功,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骄傲。) {: G4 \$ [* z V% y/ Z1 H, z
2 Y [5 s1 }! r0 C# k t 事实上,韩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看法在外国人看来甚至有自大的嫌疑。当一个中国人和韩国人谈论起历史时,韩国人马上会滔滔不绝地讲起韩民族发明了铜活字,发明了最伟大的文字韩文,发明了抗击倭寇的龟船,讲起他们伟大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安重根,讲起他们的东方孔孟李退溪、李栗谷。几乎每个韩国人都认为韩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美,最有创造力的文化,韩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也许韩国人的自信有点过了头,你却不能不承认韩国在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塑造民族精神方面的成功。
% w& M+ T% g6 T3 n' A9 P) J: x( z* T. \3 T7 z
到过韩国的中国人,从他们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看,很少看到居民住宅有防盗门和防护栏,从人们的精神面貌看,就能判断他们道德建设与教育是相当成功的。今日韩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 g0 [3 f/ v2 ]: ], d5 O9 d5 Y- m1 d
; H5 j" B" Z; d5 ` 儒教传统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随着“汉江奇迹”的出现,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了儒家社会伦理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正面作用。韩国知识分子意识到,传统的文化价值和道德规范,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团结,有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力量,共创国家复兴大业。到现在,“儒教传统是韩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全世界韩国研究者的一个共识。
/ B, F4 D) D/ B7 w( t* k5 q ~4 }$ S
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成功步入现代化的韩国应该是成功地与过去挥手告别的国家。他们应该会以韩国人那种激烈果断的方式彻底地铲除“封建文化”,脱胎换骨,改头换面,以全新的姿态与欧美“接轨”。; c6 h' i8 o5 [) R3 n
i( k+ ~4 w! |2 j 然而,谁知道,韩国竟然保留了那么多我们抛弃的“封建”和“落后”的传统。
& T, F% X' \ N1 E# u
+ V5 @/ h& [% }# Z; u K 韩国人对中秋节的热情让许多去过韩国的中国人感到非常惊讶。中秋节在中国不是法定节日,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淡。而在韩国,要放假三天,举国欢庆。全韩国出现像中国春运一样的交通紧张,所有的人都要回家祭祖,感谢祖先带来丰收。韩国人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远比圣诞之类的外国节日重视。在他们心目中,传统节日才是“节”,外国节日不过就是“找乐”罢了。
" d" v" U7 _1 Z, Q+ D5 N9 t8 K& ~! D9 ]
韩国人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家长在家里仍然是绝对的权威。一些韩国人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都按照从中国传过去的传统方式,到文庙祭祀孔子。人们头戴儒冠,身穿黑色古代祭服,毕恭毕敬,向孔孟行礼。中国封建时代的县学和书院,现在都已荡然无存,而韩国至今还保存着281所乡校和84所书院,他们在这里设立“忠孝教育馆”,开展有关儒学的学术活动。在韩国,至今的社会共同道德,仍然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元代时,中国的《朱子家礼》传入朝鲜,现在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
" V+ |3 l8 y! i; j2 G( g |+ R& n) q+ ~- a
谁能想到,几千年的儒教血脉在中国断裂后,居然在韩国部分地保存了下来。现在,一些中国学者需要到韩国去感受儒教的遗风流韵。2 Z) V9 j& z- s/ z) E3 e5 s. U
! G3 S1 z0 V! @* M7 G6 ? 也许有些中国读者读到这些,会和西方的读者一样感到陌生和新奇。要知道,在一百年以前,我们的先祖就是这样生活的。西方有些学者把韩国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在中国,发黄的典籍上记载的内容,在韩国仍然部分地存活着。
0 F) g& _; s; y% e: e6 z( K) y" A* L' e4 O8 B
韩国人向我们证明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传统文化更主要的不是一个民族前进的阻碍,而是这个民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s# F0 v* {6 W* ]# W8 @) E2 r0 F# D* t
韩国人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自信地生存,必须有自己的深厚底气,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自己的祖先。; r! o& S% J4 R3 t1 T5 L, q7 H
( p3 W6 `5 v$ G' l$ t4 Y
韩国人向我们说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进步,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丰富和满足。8 S3 M! g( G# P e
, ^3 {% n3 |% H. g4 R3 v* U
[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5-6-4 at 02:04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