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后窗看电影
, B4 i6 C; a5 U1 F作者: 拉滴哒 4 P# i9 Y$ g. n- B
# C0 \$ t8 w- E# b- F$ x, q5 Z. _发表日期: 2005-06-03 17:02:51
) |! G* J( Z2 `9 b( t
" P! S+ y5 x4 K1 w
5 e) y6 k7 g7 t+ |7 G4 {# @0 u
+ I B4 Z1 U+ ]! o$ e- [爱情这东西很奇妙,把它比作什么的说法都有。韩国电影《淘气烘面包》把爱情比作是面包,谈恋爱的过程就像是在烘烤面包。觉得玄乎吧?看过影片你也会同意这种比喻的。 M7 }' l5 j! ]/ a! w2 H$ I9 P- C9 h
+ R& X& x& U# S8 b) _7 B4 ?8 U( q" [* f% Q n" e
《淘气烘面包》是一部爱情喜剧。周鲁明开了一间面包店,他很爱妻子和女儿,每天都勤奋工作。有一天妻子贞姬开始叹气,闷闷不乐,经过调查他发现妻子与店里的熟客朴武硕产生了感情,而朴武硕的妻子李惠淑非常凶悍,不许丈夫再到面包店里去。为了帮妻子找回笑容,周鲁明以各种借口接近李惠淑,请她准许丈夫买面包,在此期间他与李惠淑相爱了。经过一场感情的波折,四个人都重新理解了爱情的含义,两个家庭又充满了甜蜜和欢乐。: @4 z% g* L1 {+ l8 L% Q! A
! X2 ], n; n4 T4 Z7 ?! o
* n; v* M' d: p
周星弛在《食神》中说过:“只要用心——去做,每个人都是食神。” 周鲁明喜爱面包,而不仅仅把做面包看成是一份工作,每一个面包都凝聚着他的爱心和创造力。他为老婆做新款欧式面包,为情人做浪漫的蛋糕,满足顾客的各种要求。这样的面包店每天都有满满的顾客,他自己也从做面包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感悟。在他眼里,面包象征着纯洁浪漫的爱情,美丽又美味。当李惠淑打掉他手中的蛋糕,叫他以后不要再提“面包”两个字,他气愤地给了她一巴掌,因为他无法容忍有人不相信爱情甚至污蔑爱情,即使这爱情违背常理。好在李惠淑很快爱上了他,也爱上了面包。' x Z& w9 f( V* p/ D! u
% e% |* y2 |7 n( C4 M$ q
' H$ E4 x/ `: g% C
朴武硕和贞姬的爱情发生在面包房。虽然生活很幸福,但日复一日的雷同让贞姬颇感乏味,朴武硕的出现就像一款新口味蛋糕,给贞姬的生活带来新鲜感。落魄作家朴武硕也从贞姬身上得到了更多的写作灵感,重新开始创作。四个人都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现在这样一触即发,排山倒海,却忘记了当年在选择终生伴侣时的青涩情怀:他偷偷在家门口吻她,转身后撞到树上;她勤俭持家,帮他扩张店面,生孩子前还在劳动;她走进书房,为深夜写作的他端上点心……也正是面包让他们懂得,谈恋爱与烘烤面包一样,最关键的是需要等待面团发酵,而并不是一蹴而就。: k# h* t& B" U" Z" b% \
; V0 M$ j% O( C& l
; x2 N: M1 B \$ F7 t. `5 R
关于两对夫妻间的“四角恋”问题,很多中外电影都曾涉及过,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虽然两部影片的风格截然不同,但稍加联系便会发现,《花样年华》与《淘气烘面包》的故事情节非常相似。最大的区别是由于风格而导致的结局不同。王家卫的影片总是充满小资情调,旧上海的华丽与颓废使主人公带有几分暧昧,沉缓的大提琴伴着会说话的眼神,梁朝伟抽烟的姿势足以杀人,就连表白也那么耐人寻味“假如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这样的故事注定要有一个忧伤、震撼的结尾,以便让观众欲罢不能。而《淘气烘面包》走的韩国一贯擅长的喜剧路线,用幽默的细节和夸张的表演吸引观众,同时故事本身又不乏人生哲理。当我们替四个主人公的感情纠葛而困惑的时候,导演用一个蛋糕就轻松解决了所有难题,让影片在晚会的狂欢处结束,观众也得以微笑着离开。当然,两部影片风格迥异,各有各的长处,文艺青年们看腻了小资情调,偶尔尝试一下“烘面包”,也是蛮有味道的。 " f: N) w, i2 z) E1 [5 I# ~# U
3 u6 U8 N+ v2 S! h$ z: h0 A+ B;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