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题前:回想以前还真是个怪人,那时根本对旅游不感冒,总喜欢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死活的不挪窝。有时看到身边的人背着个大大的旅行包,还可怜他们活的挺累。^ ^不是有句俗话说:男儿志在四方。渐渐的年纪见长,眼光放远,蠢蠢欲动的心,偶尔也会想到处走走。巧了,公司每年的旅游活动又组织开始了,我就顺势借东风,搭上了这辆便车。
一大早就被那些兴奋得睡不着觉的人闹醒,坐在床上晕糊了半天,才想到该准备准备出发了。大背包,太阳帽,夸张的墨镜,这些以前被我笑话过的行头,如今都挂在了身上,对着镜子笑了笑,得,小样还行。^ ^
坐了近3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目的地—深圳,对这城市的印象,一直都是从电视里看到的,今天能来当然就要好好的看看。下车立马浏览了一番,初初的感觉是绿化还不错,就是路窄了些。^ ^ 这次要去的地方是华侨城,华侨城里有4个主要的旅游景点: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欢乐谷和世界之窗。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挑选了2个地方逛逛,上午流连锦绣中华,下午体验民俗文化村。
稍事休息,我们走进了“锦绣中华”,顾名思义这个景点是介绍中华大地的。它包括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锦绣河山的荟萃和缩影,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实景微缩景区,82个景点均按中国版图位置分布,比例大部分按 1:15 复制而成,喊出的口号是“一步迈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国”,当然这还得加上点你的想象力,呵呵。漫步其中,我和乐山大佛并肩而立,感受九龙壁的巧夺天工,还有雄伟的布达拉宫,秦始皇兵马俑。。。。。。那感觉,迂回辗转之间,处处是奇观。不知不觉已到午饭时间,在一间古色古香的茶楼里,我们围桌而坐,彼此炫耀自己看到的景色,一时间羡慕的惊讶声和懊恼的叹息声此起彼伏。
既然是时间宝贵,我们也没怎么耽搁,安慰好肚皮后,再坐了半个钟,就来到了“民俗文化村”。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景区。看了地图上的导游介绍,下午的时间更紧,在村里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场民族歌舞表演,有时甚至在不同的地点同时上演着两个民族的故事。又是个难以取舍的时刻,不管了,走到哪就看到哪吧!
第一个走进的是佤族的村寨,我们到的时候,歌舞已经开始,只见几个男人并排站立,手拿木槌,在一段被掏空了的粗大树身所制成的木鼓上敲打,手舞足蹈,模样很是享受,没过多久一群姑娘出来了,用力的甩着头发,和着那沉重悠远鼓声,交织成一幅奇丽的景象,整个舞场非常热闹。这是佤族的“木鼓甩发舞”,它是佤族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来到白寨的时候,表演已经结束,我们参观了一下村寨就离开了,曾听人说白族的姑娘年轻是很PL,但老了以后就会变化很大,也不知道只真是假。^ ^那些MM是蛮漂亮的,可寨里没见到老人,就无从考究了。紧跟着走过了布依寨、景颇山寨,不过都没赶上看表演。于是我们跳过几个,来到了大家十分熟悉的傣族。
早早的就坐在舞台下等开演,人慢慢的多了起来,表演也在这个时候开场了,一位盛装的少女,在舞台的中央跳起了孔雀舞,四周的小伙子敲打着象脚鼓,我们拿起相机一阵猛拍,谁也不想错过这样的镜头。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下,跳孔雀舞的姑娘优雅退场。鼓声依旧,后台又上来了一群傣族姑娘,手上有小盆,里面是清水,一边跳舞,一边以柳枝蘸水,洒向人群,跳到最后,盆中的水几可见底,姑娘们顺手一洒,漫天的水珠扑面而来,坐在前排的上身全湿,周围的人也没落下。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每个人都得到了庇佑。最后很多人被邀请上台,大家手拉手,笨拙的跟着他们的脚步起舞,一样那么的开心。
再后面我们又看了侗族的上刀山,到蒙古包里面去坐了坐,还有很多无法叫出名字的村寨里,也留下了我们欢快的身影。
夜幕渐渐降下,听说晚上还有十分精彩的晚会在广场上演,我们边走边拍,慢慢的向广场靠拢。一个大型的扇形看台出现在眼前,稀稀拉拉的坐了些人,我们走过去,找了个靠前的地方坐下,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这时天已经黑了,在看台的顶端,两个好大的探照灯,在左右前后的晃动,表演快要开始了。
一丝乐曲在耳边响起,五彩的灯光闪耀,背景和舞台用高科技的手法不断变化,他们用歌舞剧的形式,演绎了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进程。为了给观众全方位的刺激,大型人造瀑布,水中升降台,行走式车转台,还有两条高空摇臂对接成空中表演通道,轮番轰炸,充斥你每个感官。在最后的民族群舞里,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后记:去了趟深圳,感受了旅游的快乐,以后人也变得积极了。陆陆续续跑了一些地方,近的远的都有,可能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时并不能尽欢而散,但一路上的快乐,放飞的心情是怎样也换不来的。如此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 Last edited by 罗马假日 on 2005-8-7 at 21: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