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2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 Y9 R; ~ p6 \
出处、作者同上!
5 S8 {2 k( `: J9 }$ [1 p, B" |$ d( B
看電影,常會和導演一起玩拼圖遊戲呢!3 H3 y1 J2 O8 h7 u* }' w
) g B/ _5 I; ~" c
看電影,有時候像是場拼圖大賽。偶而撿到幾張不成章法的碎圖,如何成就一副完整的面貌呢?
" @* Y/ E& a. Q2 p' \! \6 w, h1 x5 y# w, R, \4 b& U# ]& w
有時候,按圖索驥是可以完成拼圖的;有時候,誤讀,錯譯,都是我們面對開放性的解讀過程中難免的經歷。/ s( m) }. T8 x& A/ b! p4 w8 }
/ e4 ~4 l; `6 D( H聰明的導演面對各界的誤讀或錯譯時,通常不會拆穿或點破,而是默許影迷做自由聯想,畢竟作品已經完成,吉光片羽能夠組成枝節新貌,未嘗不是意外的收獲。3 S* y- Q- n8 N3 m" S& {/ C$ p! I' F
# a4 z, @! w6 a# @: z知道日本浮世繪畫風的人,大概都知道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的名號。他的筆下,以豔麗的色彩和細緻的工筆,將日本的神話傳奇和浮生百態都做了寫真紀錄。7 {7 d& N: Q, C) L. A) a
* y2 d7 v1 x9 S) \
但在南韓號導演朴贊郁的《原罪犯》中,我很意外地又看到了葛飾北齋著名的「富嶽三十六景」中的那幅「神奈川沖浪」,一心一意急著要復仇的男主角崔岷植就站在畫作前,北齋的畫作是最早的海嘯寫真圖,刻畫著滔天巨浪翻滾而來,船隻乎就要滅頂,就連遠方的富士山也幾乎要被波濤吞噬 。
/ U4 g ?1 W. a4 d6 Q5 j1 u5 k/ S5 G3 h7 s& r8 b' f4 Z: n# B
崔岷植莫名其妙被關了十五年,出了牢房後當然急著查真相,急著想問主謀劉智泰:「為何要關我?」卻被劉智泰譏笑他問錯了問題,應該問他:「為什麼要放我出來?」悲憤莫名的崔岷植一聽到這話,當然有如當頭棒喝,羞慚有加,完全被人戲耍操控的憤怒之情,卻已經澎湃到筆墨難以形容的層級了。" p) z- l$ q; K6 Q* s) B+ `, a
- [% D8 Q! g3 p2 {$ H
電影的影像要能獨立說話,你不一定要看過北齋的畫作,不一定要能叫得出北齋的名字,然而面對著那滔天巨浪,看到崔岷植即使滿心焦燥卻又不得不低頭的肢體語言,他的憤怒心情就已經躍然銀幕了。
& Y+ ?: E; f8 K, Z; @
[5 w: X5 U, y4 f1 A明明白白的一幅北齋畫作立在前面,如果你還不能讀出朴贊郁的影像暗示,這場電影拼圖遊戲就未免太不好玩了,因為調皮的朴贊郁在電影中還隱藏著「詩人」的小地雷。/ c- P/ r! U; o9 J: }% A8 J
+ ~( u0 H7 d, J# m5 q) O3 o
《原罪犯》中最關鍵的一場戲在於急於追查真相的崔岷植回到了高中校園,在恍惚的記憶中,他想起了自己在轉學前夕曾和劉智泰的姐姐隨意交談了幾句話,那位女生手中正拿著一本書,那是美國女作家Plath的詩作。
3 }) \1 X0 _' b: r5 M" j4 u6 \1 M. l$ T; D$ F
Plath是誰?是的,那又是朴贊郁看似不經意,其實卻別具用心所刻意埋下的一個知性挑戰種子。2 X$ s2 y$ U! {: Q/ [% ]3 B
6 U% \ k* Q0 j# ?/ M) t[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5-12-3 at 00: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