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后窗看电影# I7 o) M7 K$ j2 q/ N
作者:danbar
& j: d1 u$ w* u: d: a# g% p! z! @
' a, Q% ]/ m5 v a/ z8 @9 z 或许这是几十年军人独裁政治下心态的体现。现在终于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泄了,可这发泄还是和别人不一样,处处是当年那无处不在的压抑的逆反。9 K* H4 r4 r3 y' s6 @& Q' [. a4 b
8 e! W/ _& \/ |( Q. W) s
全片都是悲剧,所有的人都笼罩在悲剧中——自己制造着别人的悲剧,别人的悲剧又造成你的悲剧,于是每一环都向他的上一级复仇,一环扣一环,形成闭合的锁链,无法解脱。谁是肇事者?谁是可怜者?谁更正义?谁更邪恶? 7 X! T* J6 Y% `
' D% [/ R7 _ Z7 k$ _
道德伦理的追问落在贩卖器官的人身上或许还容易判断,但是落在绿发青年Ryu和企业家Dong-jin身上,就难以说清了:绿发青年是可怜的,为了救姐姐卖掉自己的肾,结果还被人骗个“精光”,他被社会逼到了世界尽头。不得已绑架富人的女儿来勒索。钱虽到手,但姐姐却已自杀。悲痛欲绝。原本无心撕票,但天生的聋哑的缺陷还是造就了新的悲剧。他当然要复仇,他要向贩卖器官的人复仇,向造成他痛苦的人复仇。而此刻,企业家Dong-jin也正在找他复仇……于是,血流成河。 9 P* G! C1 _' n$ H6 d; V( g# a
* i( @% M! }5 ?1 G( z) [
同样是黑心的贩卖器官,英国人拍的《天使夜惊情(Dirty Pretty Things )》却没有这样的决绝:善良的医生即使因为违背良心而被迫流落异乡,也不肯造就罪责,而只是让黑心的旅馆经理也尝一尝被人割掉肾脏的滋味,导演更没有安排他的女儿死去女友毙命,温文敦厚的背后是明晰的法律伦理、心中无上的道德律令和良好的社会制度。+ _$ L4 k/ Q+ i8 @( q# j
5 d) O' w% c4 a0 o, u9 c/ p 一环扣一环的仇杀,在朴赞郁眼中不过是社会的造就:南北敌视的韩国和朝鲜一直在教育他们相互仇视。以邻为壑不过是冷酷的结果——于是这边姐姐痛苦得满地打滚,隔壁听着呻吟好似毛片高潮,于是群体自慰,而近在咫尺弟弟因为聋哑而浑然不觉品尝美味。聋哑的设置其实是导演的苦心暗喻——这个社会是冷酷仙境,人们无法沟通,每个人都无法说出自己的痛苦,也无法知道别人的痛苦。
' Q1 f1 u: f' w! C% ?/ a+ ? e7 n+ {' R* W4 X3 _
人们因为《出租汽车司机》反映人物的孤绝状态和布鲁克林区的肮脏污秽,而说马丁.斯科塞斯是社会学家。相较起来朴赞郁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工厂(绿发青年工作过的地方)的描绘与《出租汽车司机》中的“地狱”貌似千里但其实毫无二致,正是这冷酷的剥削造就了冷酷的人际关系,造就了这孤绝的社会——一个工人因为小疏忽而失业,当街破腹,作为老板的Dong-jin依然不为所动,最多只是想到去抢他的刀子而没有动任何怜悯之心让他回去工作,最后这名工人全家老小服毒自杀。0 `, j' E! n5 T9 B
! [9 t6 y, }/ O% L 这些普通的人们,他们死得并不无辜,是谁把他们变成了非杀不可的罪人?' U3 w4 k; g& U$ Z" s8 C- ?( o6 J
/ D+ m% t$ h$ e$ i# @
无法言说的痛苦,残酷的仇杀方式,众多“无辜”的生命写就了一首绝望的挽歌。: P9 y. {7 ~" w3 ]( }* O' R7 i5 {
: w: J) }. ?9 T) h
! y' W$ \; a0 [3 V) m9 u% l( G
+ J1 q) H/ e& Y) ~ }* j% H9 T[ 本帖最后由 阿韩 于 2006-1-23 15:4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