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总有许多纪念日,比如某个人的生日,某些事的发生,某个突如其来的结局……在周而复始的时光流转中,总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念念不忘,回忆、重温、纪念。午后,发现大簇的黄色雏菊几乎完全绽放,久违的阳光穿过每个人的身体,让人真切感受到春天的霎时涌动,我知道,是时候了。5 ^: _ W8 E9 q5 `; Q* a' y
) s" ]5 _/ G5 q0 [8 p: B+ r. K N7 @
在潜意识的角落中,一直知道有一种电影,是应该在春天回味的,一个人看,一个人纪念。温故知新,其实在这个时候,求“新”不是什么重点,但是温“故”,尤为重要。就像你我对于春天的印象、感观不同,留一部自己的、春天味道的电影,当然也会有不同选择。而我知道,是时候看自己的《…ing》了。0 k9 h) N8 e( @8 D0 |
% S% u1 j, ~3 Q1 E; Y
很执拗地直觉,要在阳光洋溢于灵魂中,身心都有着蓬勃之力时,看它,最合适。我的原因,居然无法解释。或者因为初见它,是在一个罕见如火的春天?还是只是“或者”而已?
9 P8 T1 l; a( _$ L, ?
3 w/ l( z" m4 c6 m7 ]- J; { 韩国影视的一个不离不弃的主题,就是绝症+死亡。悲情是韩国人最喜欢的情绪表达。个性激烈、脾气火暴的他们,却喜欢用泪水来抒情。透过一张张沾满泪水的潮湿面孔,你是看不清他们的脸的。所以当这样的主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环使用,时间地点更替,俊男靓女变换,有名、无名绝症作怪,有理、无理死亡终结——有点腻。
6 {/ U7 m; _# b$ Y, K4 ~& j+ e6 |! C2 q* f4 @# L ^
《…ing》是例外,它也算悲剧。但是,友情提示,我情愿用“算”,而不用“是”。如果有人硬要说它也是这个路数的俗套,那么这样偏执的人绝对不是观看过这部电影,而是完全背叛了这部电影。; C e6 x; E3 s. B
' ?% z7 b8 K- s) e7 w& ~
按照一本正经的论文模式,要给它添上些许关键词的话,如下:芭蕾、手套、交通协管员、打火机、新邻居、小乌龟、照片、雨伞、夏威夷、手绘图……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你一定觉得我语无伦次、不可理喻;可是看过的同道中人,一定会嘴角上扬,心领神会,比如,你肯定知道我所说的那把雨伞。9 ?% F/ j. K- @: O, c
" X' Y% I1 ?+ w2 |! S7 x* k% L
若你看过它,却仍然觉得它不值一提,我有九成的把握猜——你是男性。第一次知道《…ing》的导演是年轻的女导演,不感意外,反而有彻悟的清醒:只有女人知道那种少女情怀的复杂与细腻,只有女人知道那种女人间体贴而透彻的友谊,只有女人才会这样对于苦难命运忍耐和争取。) s7 Z3 K3 Y/ e. L, ?0 N: ^7 C
9 |# f3 W3 r: C7 M0 o/ } 不愿意把《…ing》称为单纯的爱情戏,是因为母女情深的分量重于爱情。不寻常的女儿,不普通的母亲,不一样的亲情。就像大智若愚般否认奇迹存在的母亲,知道自己终究会失去女儿敏雅。母亲能够熟练地掩藏自己的恐惧和忧虑,却依然心有不甘。让时日无多的女儿,多一刻快乐,那是无奈落寞的母亲,最大的心愿。2 k- X! C3 N5 V
$ T& j, p& Y7 e/ M6 U 幼年丧父、体弱多病、有着一个隐晦的手套的秘密,敏雅始终适应变化的环境,一如既往地独来独往,按时地吞咽大量的药片,不可抑制地憧憬芭蕾舞者。她从容而安静,却始终不快乐。她没有自己的朋友,却有自己的世界,在她的画里,在她的烟里,在她的凝思中,她总是透出少见的古灵精怪,敏感得出人意料,聪明地让人叫绝。, T, P- l! F: p: P/ J6 ]9 h. O
) D; |% _3 [/ _$ S& U
新邻居英在的出现,逐渐打乱了她的生活。英在活泼开朗,更是一贯不按拍理出牌的主儿,结识敏雅,就靠着些小小的泼皮无赖,之后的相处,可是可爱地死缠烂打。然后,他们相爱了,一起经历了很多的快乐,然后接受真相,然后放弃理由,直到没有然后……
8 t( _. ?6 q9 q1 b1 O" b3 n0 M4 }3 t4 ]2 f# B* Y, o9 j5 k4 J
有许多的细节和感动,都舍不得用文字来描绘,害怕一不小心,背离当初的感受。哀痛却可以微笑,绝望却感觉快乐,用温存的方式来表现绝症,却扭转了长久以来神经质或洒狗血的噱头。所以,当然还是遗憾,却已经能在每个春天,提醒自己,总有敏雅这样的女孩:勇敢地爱,接受善意的谎言,却给生者更大的安慰;再很坚定地让敏雅的那些笑颜如花的照片,一一在脑海浮现,那些永远不会被忘记的笑脸;最后庆幸自己不必在电影院里看完《…ing》,不会被不耐烦而赶着离开的人群遮住视线而忽略了那些美丽的手绘图画。7 A2 ^# R& q8 ~& @5 R
. z8 e$ |. n' r
给朋友播通了电话,请她给我4分钟,然后轻轻把话筒靠近音箱,那是《…ing》的OST的某一首,她沉默片刻,问:这是什么歌?答:不知道。不知道歌者,不知道内容,可是如泣如诉的沧桑歌声,闻者皆懂。好象《…ing》,回味的是电影,懂得的是知己,纪念的也许是真正的此时此刻……
. C7 a7 j4 f! x/ j
1 T0 P. R3 t a7 g, b4 g+ l* a* D# T9 d: j* W/ p8 b
( @: c2 d7 U* h H2 x$ ]
; X" d# o8 t+ Y! P$ I' E! Q/ z" G& R/ ?# f" o4 I8 Z
★★★★纯属原创,谢绝转载,更拒绝贴入他人私人博客★★★★1 X6 H8 k& J- x& C+ o7 N
% m: {: w, p- D# G( K* K) C, f[ 本帖最后由 Mello 于 2006-4-30 20:5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