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看过的片子里,这个戏算是好感度较高的,但也只是"较"罢了...尽管这种诡异风格的片子一向是我搜罗的对象,但看完后"兴奋过瘾"倒也没有,而且比起GRECY的巨大好评和那个满有名的奖,有点觉得"真的有那么好吗" 哎..> <
片子的悬念感把握的不错,气氛也引人,只是缺陷在场景太单调了(那片河滩简直有希望被提名"明星外景地"啊,好象<薄荷糖>郊游的地方和<撒玛利亚>最后学车的地方都是那里...),如果不是被丰富的摄影技巧和演员赞到落泪的演技所弥补,这样实验的拍法是会把观众吓出电影院的.....
总之这个故事非常的丰富,从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出发,感觉事情发展一步步升华,高潮过后,真相揭晓,又成为另一个高潮。环环相扣,所有情节发展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虽然散发得让你几乎叹为观止,但是仍就能自圆其说。
这这这....[似乎][可能][好象]有点过誉了吧....(觉得这片子到真挺耐人寻味的,要是在《我要复仇》之前出现会怎样呢?......什么因果是非善恶通通都是死循环 。)和途途的感觉一样,这个片子对暴力的探讨非常类似朴赞郁的"圆圈"理论~(我8挂一下,这导演兼编剧怎么看都疑似老朴粉丝,连演员都要用两个一样的...再PS一个,那面包店男孩很喜欢,长得有点像李基宇....演戏也很有灵气~),可惜在深度挖掘上却另人失望.
复仇3部曲有对人性,社会,体制的思考,这三方面相辅相成,使主题非常有立体感."复仇"和"暴力"不是流于表象地给观众视觉刺激,老朴的最终目的是以暴力反思暴力.而<殴打诱发者>里,我似乎在长达2小时的过程里,看到的仅仅是"殴打"...虽然也说到'暴力的循环'这个主题,但编剧却令我非常不满足.他似乎忙着用一个巨大的悬念来烘托暴力循环的戏剧性,却忘记了影片最重要的内涵问题------即"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殴打与被殴打者之间的暴力循环".并且这个片子存在细节表现过多的问题,譬如,我实在不明白吴大洙放白色粉末(是否是耗子药)这个冗长的过程要表现什么??并且,编剧似乎太想一网打尽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譬如用来讽刺教授和中产阶级的梅塞德斯奔驰车的频繁引用以及表现军队暴力管理的几个影射性的设置(让男孩军事眼练等等...)
到最后,李文植对车MM说“我稍你去车站”,车MM不作声。沉默能应对诱发么?
这段戏是洒狗血,利用李文植发挥的最好的小人物式的悲剧性表情煽情.基本在于说明"其实在一个循环中,看似暴力的人也并非就是罪大恶极.很多时候他们都可能是善良亲切的普通人,只是暴力的循环使他们迷失自我,做出有违常理的事而已"^^
说了这么多,其实影片的好与不好在我心里是对半开的.不过这种类型的片子引起的评论也是这样,要么就是像GRECY那样大呼好HIGH,要么就会引起更多倒韩人士"垃圾,暴力,看不懂"的评论...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