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3.17/中國時報 )8 S r3 k$ B0 r! k8 k1 E
9 X [* U: q+ ^
7 Q6 V1 R/ y# X3 |& ^( P
: \& y; n2 ^( e% [6 B2 N9 R% s* k$ q4 `4 W2 b* u
■人間---庶民電影大師 山田洋次 - {1 R1 s8 b/ ~3 R* ]
. } m6 j$ W- w. R) W/ ]4 y6 h
, X7 N. A$ }$ E5 A! E〔 2008.03.17 中國時報 〕 鄭樹森、舒明 , q1 i6 j9 x% q3 N
7 C4 N2 v6 v, D M$ _; A0 d# j 今天盛大開幕的第三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由其主辦的「亞洲電影大獎」,首創綜合觀照亞洲地區電影,旨在彰顯亞洲電影界之傑出表現,全方位鼓勵、鼓舞全亞洲多元類型的電影作品及電影精英。今年新增的兩項最高榮譽特別獎「亞洲電影終身成就獎」、「紀念楊德昌亞洲新秀大獎」,評審團決定分別頒發給日本電影巨匠山田洋次,以及日本新生代導演怪傑石井裕也。高齡七十七歲的山田,今將抵港親自出席接受表揚,並攜最新作品「母親」作為電影節開幕片(另一開幕片為我國導演張作驥作品「蝴蝶」)。值此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喜日,本刊樂意共襄盛舉,跨海唱和,特邀得熱愛電影的學者鄭樹森,與香港的日本電影專家舒明,合作筆談,講述山田洋次的創作歷程、風格及其成就,向這位享譽國際的庶民電影大師致敬。 ──編者
v+ h2 A8 g) ~; o1 B7 P* u* u' X, h& @) x- [# L
鄭樹森:上世紀五○年代、六○年代開始,日本電影新浪潮風起雲湧,精銳備出,羽仁進、川島雄三、使河原宏、增村保造、篠田正浩、大島渚、藏原惟繕、今村昌平……,精銳備出,加上早已有一定風評成就的鈴木清順、中平康、新藤兼人等等名家,構成了縱跨到七○年代末的日本電影的主調。山田洋次也約莫在同時踏上電影導演這條不歸路。但不同於新浪潮導演的激進、狂飆、尖銳,充滿政治意識,社會批判,以及自然主義人類學剖析,不喜愛暴力跟性愛畫面的山田,他低調節制的平和、平凡、平易,卻顯得更加耐人尋味。 6 p7 J, N" |- } |" R' _
2 Z* \0 i; J4 b) ~ 日本電影旬報十大電影入選導演中排第五位的是山田洋次。他最出名的自然是「寅次郎系列」。我常覺得他的排名太高。這當然是「日本的特殊品味」。或者我可先說幾點「寅次郎系列」的特色。
* b& j5 U( \, D- U) I6 T6 |
' d. Z C; m& g. x 男人真命苦 ( Y& H0 |0 H8 S- z4 d+ C3 T
1 b& T7 V$ j* z" o( J6 u6 {# g
: T$ Y0 W' a! K! i 首先是溫情,這是「男人真命苦──寅次郎系列」)內容上明顯的特色。溫情主義今天在評論界往往帶有貶義,但溫情在寅次郎系列,特別指感情豐富和洋溢同情心,在此處是說明,不是評鑒。加上「寅次郎系列」的溫情恆常以喜劇或嘲弄方式來框架,有所平衡,不致由溫情淪為純「催淚」。相對而言,山田的「幸福的黃色手帕」及「遠山的呼喚」就不免催淚之嫌。
+ X" b' t0 r9 Z0 ^3 k. S F5 e7 I# ^
再來是哀愁,全系列的電影經常在哭聲過後,有嚴肅的一刻,帶出人生觀察,直指人生的無可奈何,以一絲哀愁加深全劇。 5 @$ C0 B. x0 a0 N( V. a3 X
) K4 t4 {2 l6 n8 }& c' Y 還有懷舊,「寅次郎系列」呈現的其實是舊時日本價值,是對「日本」(an old Japan)的「召喚」,文本深層滲透舊價值,也許這是急速現代化後的日本,對農業社會價值的眷戀,失去的變成值得懷念的,甚至通過寅次郎系列,轉化為神話。 $ Y' E7 _) s5 {" k
) Q! c: Z* S* T$ }
與懷舊相關的正是家族式親情對個人的支援,也是現代化後日本逐漸失落的。通過寅次郎的漫遊,日本的城鄉距離成為母題,例如山田洋次在1991年所拍的「兒子」。寅次郎的漫遊,也有「公路電影」的影子。 9 g a, _9 q [8 e2 M- g
3 `$ X: ]& j- h# h5 s2 w7 w
我們可以說,「寅次郎系列」是日本庶民劇的電影延續。
" o5 [& g% Z# R7 V3 P5 E* j0 E% d' l5 a2 a. R% ~4 L- O2 J3 S* O
關於「寅次郎系列」,或需請舒明多談一些。我相信在華人社會中,看過這系列的人,沒有比他看得更多了。 ' o% B5 c1 O% f% I
4 @! d. Z6 Y) A 寅次郎從螢幕跨入銀幕 & o# F6 D$ X! l% ~' d( r
) M; S( p0 L% s7 c 舒明:山田洋次出生於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三日,一九五四年考進松竹公司為助導,一九六一年執導「二樓的陌生人」,拍片至今不輟,從業五十四多年,執導也有十七年,最新作品「母親」(二○○八)。就「寅次郎系列」而言,總共四十八集,由他做導演的有四十六集,因為早年公司趕著推出第三,四兩集,他分身不暇,改由森崎東及小林俊一執導。「寅次郎系列」原為電視劇,劇中最後寅次郎在沖繩死於毒蛇之口,後來很多觀眾抗議,認為寅次郎不應該死,公司遂決定投資拍電影,怎料第一部即大收旺場,公司立即趕製第二部,結果拍完一部又一部。「寅次郎系列」基本上是一年拍兩部,通常是賀節片,上映時間除了十二月底與新春外,就是七月的盂蘭盆會。由於這系列的觀眾對象並不限於東京、大阪等年輕人,而是面對全國廣大的市場,特別在鄉村、市鎮裏,上了年紀的人很喜歡看這系列,有些人甚至一年只看兩次電影,看的就是這兩部「寅次郎」。因此,山田洋次每一年裏皆忙於開拍這兩部戲。
$ L7 p/ d9 K5 }* @7 @) U: D4 n+ m5 H* |( X) Y
山田洋次也曾坦言,自知這系列電影的藝術性不高,但因票房甚佳,他也可借機爭取拍一些沒那麼公式化的電影,例如「幸福黃手絹」和「遠山呼喚」,改由高倉健擔任主角。「幸福的黃色手帕」是高倉健演員生涯的第一個轉捩點,令他成功轉型。「遠山呼喚」亦有美國導演喬治.史提芬斯(George Stevens)一九五三年傑作「原野奇俠」 (Shane)的味道。 8 w& Y$ I+ b* D- s
7 K7 |3 C6 q5 d: V 山田洋次在「寅次郎系列」之前,也拍過自己喜歡的時裝片,不完全是寅次郎那種懷舊式的電影。寅次郎的故事和人物,只是日本早期的社會實況,在現實社會中早已不存在。1970年的「家族」、1972年的「故鄉」和1975年的「同胞」,全都是他的精心佳作。「家族」是移民的故事,描述南部的家庭因失業移居北海道,開始新生活。當年日本剛好舉辦世界博覽會,他順道取實景拍攝,極契合時代實況,兼有敏銳社會觸角。
7 M- j4 o) m3 ^2 `6 U, l+ P
" n. p; S% i( }9 N7 m 「學校」系列 , r1 H7 i9 v# q8 K. [
/ X0 K2 Q- M6 O3 E- T
近十多年來,山田洋次也有不少精彩的作品。一九九一年的「兒子」,值得大力推薦。到了一九九五年,「寅次郎系列」拍到第四十八集,因主角渥美清(1928﹣1996)去世,此系列無法繼續下去。山田洋次也另謀出路,拍過兩類電影,一類以教育為題材,另一系列是描寫電影人。 ; o% S" _; f+ w0 t
) ?. B; a1 e1 r& d$ y$ L; J 就教育題材來說,一九九三年的「學校I」講述夜校的學生,此時寅次郎系列仍未完結。一九九六年他所拍的「學校II」,講述特殊學校的情況,關注智障人士的教育問題。一九九八年的「學校III」則講述失業中年人,為了重新投入社會,必須再上課受訓,希望可找到新工作。二○○○年的「學校IV」,題目加上「十五才」字眼,即「十五歲」的意思,探討逃學少年各種不上課的原因,例如給人欺負、失去學習興趣、家庭問題等。這四部電影都有強烈的社會性,可見他用心良苦。 ; f1 n _! r! \9 v4 R8 `6 n+ N, Z
/ {# T2 I. [; r0 T5 y# V1 H- f 第二個系列是在一九九六、九七年的兩部「摘彩虹的男人」,主角原型有點似八九年義大利名片「星光伴我心」(「Cinema Paradiso」)裏的放映師,熱愛電影,但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維生。主角雖然無奈面對的是“the last picture show”的命運。唯兩片不太成功,故此系列也很快結束。
* }1 J* A2 h) W
* g' X5 K9 @, \7 ] 武士三部曲 4 e$ ~. s9 ]; @8 }
) T* Q! g, q/ y7 h/ W# f- R* x
山田洋次只好另找出路,結果一口氣拍了三部古裝片:二○○二年「黃昏清兵衛」、二○○四年「隱劍鬼爪」 和二○○六年「武士的一分」。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開拍古裝片,三片均改編自藤澤周平(1927﹣1997)的小說。藤澤周平專以低下層武士的悲慘生活為題材,文筆優秀,他從前不肯出讓小說版權,後來才肯把版權賣給電視台和電影公司。他的小說一共改編成四部電影,其中山田洋次佔了三部,另一部「蟬時雨」(2005),由黑土三男(1947﹣)執導。山田洋次的「黃昏清兵衛」一放映,即大受讚賞。此片根據原著小說的精神,表達出武士要面對的是生活、家庭、以至「如何活下去」的問題,而不是日本電影中武士好勇鬥狠的一貫形象。「隱劍鬼爪」進一步指出,在幕末時代,刀劍已落伍,武士要面對如何重新學習槍炮的難題。全片把他們當時的環境、困境,發揮得淋漓盡致,角色細膩感人。在形式上,山田洋次累積了半世紀的功力,電影手法爐火純青。無疑令「黃昏清兵衛」、甚至「隱劍鬼爪」達到傑作的水準。 * j3 Y1 @0 W, S! }7 k7 h/ n5 j
# M& T8 F1 W: F' M 傑作「兒子」
8 f8 \0 j+ R8 w" B! s" n, g0 R
- |% ]5 j0 v9 ]' i x+ h* v& _ 鄭樹森:山田洋次在世紀之初的「武士三部曲」,對軍國主義、武士的批判,剛好與小林正樹名作「切腹」大相庭徑,更莫說其他淪為打鬥場面的武士片。他不像小林正樹那樣尖銳,而是以日常生活經營訊息,很自然、不刻意。故這三部曲在日本武士類型片中,極具意義。
9 ~3 l* S) v& O, U" a H6 u
3 @* q1 p- h& k* S0 X# Z6 n 就「武士三部曲」而言,「黃昏清兵衛」肯定是傑作,唯「隱劍鬼爪」雖屬佳作,但又不到傑作的水準,主要是新意略減。「武士的一分」在三部曲裡比前兩部遜色,但仍是佳作。 ( w' Y5 @ B7 P
8 T) F$ Z2 A3 ]- P
最後想一提的是一九九一年的「兒子」,此片是山田洋次的傑作。全片主要有幾點獨特之處:
; `5 z4 u3 H% U$ g6 d6 s5 S0 x- @+ B1 N" a) Y9 [
第一,寫老年人勞碌一生後的落寞,表面看來和小津「東京物語」主題接近,有小津珠玉在前;但是,細想之下,「兒子」卻是「楢山節考」故事的一九九○年代初電影新版,而且是男性版,蹊徑另闢。
6 h! h7 K, g: @2 P# U" d' f8 l5 @" @( U% O
第二,此片同時也寫日本小說、社會、政治上常觸及的城市與農村的對立面。
0 M( m0 p3 f# g, Z. N5 i
# _4 f1 U8 Y$ e3 u: d3 s: g 第三,又以平常、自然、不著跡的手法,讓觀眾看到日式資本主義苦痛的一面。但全片的重點不是批判,而是將大家都熟知的,以不同細節有機地、生活地流露。對外國觀眾來說,會發現日本城、鄉的平常人的平常生活。細節豐富,人物生動,不會流於說教。信息有力而不刻意,是本片成功之處。
7 l/ U. v( s0 l3 l: o
0 x3 A% |$ C2 A- E& S6 g! D6 \ 鮮看寅次郎 ' a/ C/ h2 E; q% @5 v
& t1 k1 D1 t' u. v) j+ Z4 f
舒明:回到「寅次郎系列」,48套應是世界上最長的電影系列。
7 |; Y/ I/ {4 \
/ E% M/ i' N" p4 G! R 鄭樹森:從「系列」角度而言,「寅次郎系列」有三點特色:第一,山田洋次拍此系列,可謂「一部電影救了整間片廠」,令松竹映畫可生存下去。其次,此系列數量之多,結果竟能自成一個類型。換言之,一個導演拍了一系列電影之後,電影本身又變成片種,這個意義已非比尋常;第三,此系列是日本庶民劇的延續。此外,全系列雖然沒有某一部特別突出或可單獨稱之為傑作,但合起來的影響力甚大,縱橫日本電影界,我相信在世界電影史的表現上也很獨特。 3 d, P- x3 Y2 a i \7 V
: S3 J$ V. T8 M7 P k5 l, G 舒明:除了「系列」形式值得注意之外,「寅次郎」這個角色的創造也很了不起。此系列創造了這個角色,足以代表日本的國民性。這個角色雖然有缺點,卻得到不少日本人的認同,懷舊之餘也為他們帶來歡樂。
" P3 X2 \) ~. B0 i
! e. g/ t8 j9 K/ o, H# V$ B9 r: p) U 鄭樹森:為了方便讀者,如果要你在眾多「寅次郎系列」的電影中,推薦一、兩部代表作,令他們對此系列的特色有基本的認識和理解,你會選哪幾集給讀者看? - Z- b0 G1 h- l& [
4 e4 J9 ^# u; i _$ s3 _% g. K 舒明:由山田洋次所拍的「寅次郎系列」已全部製成DVD,一共四十六部。如果要在眾多片集中選一兩部推薦,我想或者可以留意系列中的女主角。因為此系列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每一部都會安排一位女明星,擔任片中「女神」(madonna)的角色,她們通常是男性的戀愛對象,基本上每集的「女神」都不同。淺丘琉璃子主演過四部「寅次郎系列」的電影,可算是演出次數最多的女明星,日本評論界對她亦很推崇。就香港的觀眾來說,我還可推薦另一位。田中裕子在這系列中演過一集叫「戀愛專家」(1982)的,在這一集裏,女主角並非寅次郎的戀愛對象,寅次郎只是代另一位男主角做「紅娘」,試圖令男女主角有情人終成眷屬,飾演男主角的是澤田研二,最後全劇大圓團結局,以戲中的澤田研二和田中裕子結婚告終。事實上,「寅次郎系列」各集的故事大同小異,如果你喜歡那位女明星,自然較易留意片中的特色。田中裕子演過「阿信」,在亞洲極很受歡迎,香港觀眾應該對她較為熟悉。
/ f' V' u2 ^8 R/ y' q2 f! n+ J& a' S* b6 ^
鄭樹森:我覺得特別完整而相當有概括性的是一九六九年「男人真命苦」(「寅次郎系列」第一集),全片包含此系列常見的所有特色。另一部是一九七五年的「鴛鴦傘」(「寅次郎系列」第六集),今天重看這兩集也不會嫌其「過時」,仍有新鮮感。如果觀眾想在這個系列選一些片子來看,不妨看這兩部。 + q+ z0 X" q& J1 c! g( c7 u
$ J P) O) B& x. U! F4 p 舒明:從演員角度來看,此系列還也有一獨特處。戲中寅次郎的妹妹「櫻」(Sakura),一直由倍賞千惠子(1941﹣)扮演,她二十八歲時開始演此角色,一直演到五十四歲。櫻婚後誕下一子名滿男,此兒子由第二十七集「浪花之戀」(1981)起,改由吉岡秀隆(1970﹣)飾演,他和影片一同成長,這在電影史上實在罕見。 ' a% b/ ?' c& d8 V
3 ?$ F# L+ j3 D0 I$ H 鄭樹森:大概只有「哈利波特」差堪比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