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有同事看完本片和我说看完觉得特压抑,我回答她,这就对了,看金基德的片子就是会有这种感觉,唯一一部多少能感到些许温情的恐怕就是《空房子》了。5 X/ r) }; e ~
# G9 O" w, x9 Q/ e9 o8 A3 j初看《呼吸》的故事大纲时觉得有些类似于《我们幸福的时光》,看后才发现两故事中女主角的动机完全不一样。《呼吸》的进行架构延续着《空房子》里男主角的失语以及《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轮回,这次的命题依旧是生活之痛、爱之痛。' g3 a* J" k7 g4 U& T8 z
0 Y/ H, o& C% f2 q# \& u c- s
故事中的主妇因为家庭中爱情的缺失而生活的了无生气,电视中重复不断的播放着张震所饰的死囚寻死的新闻,似乎让主妇在绝望中找到了一丝呼吸的缝隙,她一次次去探访,带着她生命中既美好又痛苦的回忆:春天虽有美景却也有忘不掉的父亲的打骂;夏天有海边但也有几乎令自己死亡的经历;秋天满山枫叶红,当时爱正浓,如今却爱渐消散。她通过这一次次的探访,开始将生活中的所有苦痛都抛出,死囚犯,只不过是一个令她能够从窒息的婚姻中重新开始呼吸的出口。而死囚犯则在主妇的故事之中看到了她的童年、青年与成年,借由这个女人的故事来摆脱囚室中,枯坐等死的燥动与不安。死囚与主妇的互动或许可以看作一种形式上的“呼”与“吸”。' ?( p" N( `" M4 W3 o
7 t! |/ _6 G1 E/ ~2 Y主妇的最后一次探访或许意味着某种仪式的完成,是她对之前痛的释放的完结,在这一过程中丈夫出轨也已了结,她又能以一种“顺畅”的呼吸方式回归家庭。而死囚犯则在睡梦中被用力的爱紧紧锁住喉咙,只剩下不完整的“吸”,伴随着这最后的“吸”换来的是在牢中“爱慕”着他的狱友的安稳入睡。 S& Z6 N' @8 D- Q
, ?' j* B$ b" J4 ]
因此,当最后一幕降临,坐在幕前的我多少有些呼吸不畅,不过细想,死囚犯终究是要死的,能换来另两人平静的“呼吸”着,似乎也死得其所了。
2 O' w, M! B; o& F& A8 f! c/ Q& d2 a# O; Q- ~" R
喜欢看金基德的电影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他总能在篇幅不长的时间里,完整的表达某种个人的观点,比起冗长的爱情故事来讲,更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深思。金基德的电影不能用太过现实的逻辑来衡量,因为,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总是很抽像、臆想的思维方式,故事或剧情只是用来表达的一个道具,而非主体,也因此他的电影总是非主流,非大众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