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7 b8 Y. @) }- v. X# D" M: g/ L) }! _8 I! A" s& ?; c9 S0 @4 i
《高死:血之期中考试》:高死的背后是什么?
: G Q/ R u% t
6 h7 R8 M' v* @) N* ?文:Xconan(小柯) 6 w1 N: l S5 }
$ {6 [6 j# v+ n0 G E( R$ h7 @( a4 ^
现代人的成长必定要接触就是学校,特别是在中国,不接触真的不行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话已经成为中国家长天天做梦都会说的话。父母们都想自己的儿女是最棒的,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儿女有个好生活,有个美好的未来。那么,他们开始对子女的投入也随着子女的成长在进行着。补习班成为了现在学生们的必要环节,在校成绩则成为了学生们的命根子,学校成为了迈向良好未来的平台,中考高考成为了大家命运的转折之处。谁都想要一个好成绩,我也想啊!!想为自己争光,想为父母争光,想自己写下自己的光辉人生。这不只是我的梦想,这是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有些人可能过了奋斗的年代,有些人可以正值奋发的时期,他们都有梦想,只是这个梦想有没有成为过去式而已。 M; w. K! r9 }& e4 Y- n7 _4 l3 f
' ]- i9 U; [! j' g考试族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我也是走过来的人,虽然自己没有从那段日子中走出来多久,不过那段回忆自己还是记得。在那些日子中,梦想,努力,奋进,打击,压力,烦躁,心痛……这些东西都是考试族们天天忍耐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现在学生们最难以承受的东西。考试似乎成为了一个学生能力的代名词,而高分则成为了学生向家长最好的交代,甚至有些人还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择手段。我看《高死》以后突然有种感觉,为什么会拍这部电影?为什么会牵扯到这些东西?是社会?是家长?是学生?是老师?还是其他的东西?韩国的教育制度我不清楚,但分数的高低还是会决定学生以后的生活。在现在污浊的社会中,没有一处不是黑色的,包括教育这东西。
) T: |5 W% M. K* a
& h8 i* h. N3 E/ k* E! @以前在看《REC》的时候也曾经写过该片的背后是什么,社会的丑恶,披着羊皮的政府,打着人权幌子的人们。不过那时刻有着只是能保护自己的生命,能够想一个办法逃出来,不是什么人权自由,不是政府的“正大光明”。事隔几个月后看了这部电影,心中那种困惑再次涌现。是老师害人还是教育制度害人,或是这个社会造就了这样的教育制度,而制度在慢慢摧残大家,伤害大家,给大家“洗脑”,形成一种定势思维,让我们犹如机器人般被他们控制?这个问题确实深奥,现在也没有人能解释这种问题,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洗脑”,只是这种“洗脑”相对于哪一方更有利一些。
: K& a7 T* \: e% a5 l H, `3 e' e' L. t5 D7 K/ D, z
这个故事编排的很有意思,前面大部分一直给我们一种灵异的感觉,似乎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冤魂来这里报仇,来这里厮杀。不过故事的尾部则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解释,这是反抗,这是对社会阴暗的一种报复,一种虐杀的报复,一种仇视的态度。
; \6 ?1 s' x: d% e3 I; p0 ?; ]& ~/ A8 @8 p/ K. w( I1 L- v! d
报复似乎在某一程度上是一种正义的行为,甚至带有大义灭亲的色彩。其实报复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缓解至亲的人死去的一种仪式,甚至说这种行为是一个杀人游戏。复仇者会把自己对死去人身上的情分转化成愤恨,对要复仇的人展开任何方式的杀虐。复仇者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可以不管无辜的人们,因为在复仇者的心中,这些人都是粘有污浊的人们,是复仇者行驶正义的对象,只要与源头有关系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在复仇者看来,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勇士,是裁决者,是正义的骑士,其实复仇者只是最可悲的人,因为在复仇的过程中,复仇者自己也蘸上了那肮脏的鲜血,粘有那些污浊的东西。在复仇的同时,复仇者也成为一个为复仇而生的恶魔,一个杀人机器。/ E, ?; c6 N( l& |
# f$ }5 Y5 [; e; t
本片用血淋淋的事实来展现一个家庭对这个教育制度的反抗,其中还涉及到韩国的高利贷问题,或许这个家庭就是这个社会的反抗者,只是他们的反抗太过于激烈,以至于那些无辜的人们不幸的死去。那些死去的人们或许就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反抗,或许就是他们对现实的一种冲击,由报仇向杀戮的转变,也证实这些疯狂的复仇者们近似于疯狂的行为。现实的黑暗,死去人的冤屈,对事实真相的探寻,这些东西都把他们逼到绝路。这是他们为其冤屈所行驶的所谓的反抗,这是他们对社会的黑暗爆不平的疯狂的想法,这是他们对这些腐朽的人们所展露的血淋淋的惩罚,这就是《高死》,这就是用血来换回这个世界的光明,这就是他们给社会的答案。$ u+ F$ [8 j9 Z0 b, N
" H* ?( @1 m. P" J
本人感觉这部片子在复仇的效果上没有《杀死比尔》那么有张力,这也是韩国这类电影中所共有的问题,似乎有些放不开的感觉,这也许跟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人们的接受程度有关系。不过这部片子想表明的东西还是表达出来了,只是这种手法确实让我有些意外,甚至有些恐惧,万一这事情成真那绝对是一场噩梦。而导演用这样的手法去表达对社会的反感,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6 x) r8 V \9 B: c- k* t' K& _" L1 A
4 a" P/ K# w$ {! b; f! E
最后再说下李凡秀,本人认识他不久,不过演技确实很不错。在看完On Air后就知道他拍这部电影,一直很关注其进展。当初看完TS版以后,我觉得他给我们一个很漂亮的回复,这次再看,感觉他在拍戏的过程中似乎不仅仅关注自己的演技,也在时常让其他人一起和自己演戏,把周围人入戏的感觉调配到一个很好的状态,这点我要佩服下。虽然调配的不是令人非常满意,但其初衷还是很好的。既不抢风头,也不有损自己的演技,还有这样的想法,不得不使我对这个人有些特别的看法。4 o; {% o( W9 }+ e
. r" ?5 `( M* Q' l5 a x最后奉送一首《高死》的主题曲,挺好听的。/ W) U# O+ t8 }$ o9 V$ W
( W& l6 Z6 p( h: K2 {- P, Y: H
. K7 ^5 l' n3 ~" ]1 A8 O
( a" V+ h+ j; V8 O% R1 G+ ]4 f# K本文首发于自己的空间,小柯的文笔夹,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