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埋藏在首尔光化门附近沥青路面下的600多年前景福宫的痕迹完好无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曾经被认为已经消失的这些遗迹基本上接近朝鲜初期的原貌,因此,原本想把景福宫复原成19世纪重建时面貌的计划不免要修改。
目前在这一带展开发掘工作的文化财产厅国立文化财产研究所(所长金奉建)18日下午在现场举行说明会时表示,发掘出连接光化门和东十字阁的宫墙(围绕宫殿的墙)、光化门和兴礼门(光化门通往勤政殿的门)之间宫殿内部墙上的用成门、协生门等遗迹的痕迹以及壬辰倭乱时期被烧的朝鲜初期建筑的遗迹等。
连接光化门东面和东十字阁的景福宫宫墙底部的基石(为建立建筑物而在地下堆积的石头)等几乎以完美的状态保存下来。经确认,总长度为168米,宽2.9米至3.2米,据推测,目前为三层的基石中,下面两层是14世纪太祖时期堆积的,上面一层是19世纪60年代高宗时期堆积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建立总督府建筑物时拆除了原先上面的宫墙,之后建立了完全不同的栅栏。
▲18日,在光化门一带发掘现场举行的说明会上,相关人员和记者正在观看光化门东面旧景福宫宫墙的地基部分。被发掘时几乎接近原貌。朝鲜日报记者 李镇汉摄影
内部宫墙西面的用成门和东面协生门的痕迹也被发现,在该门所在宫墙的痕迹下面发掘出壬辰倭乱以前朝鲜初期的建筑物地基,上面原原本本保留着基石、柱基等。这一东西对称的大型建筑物地基东西长11.2米,南北至少有50米,可能是建造景福宫时用作议政府、六曹官员等待场所的回廊。
就保存这些遗迹的问题,有人提议说,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修改原有的景福宫复原计划。文化财产厅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必要改变计划,将其复原成朝鲜初期的面貌。”
chosun.com中文版 朝鲜日报记者 俞硕在 2008.11.19 09:42
[ 本帖最后由 一鸣 于 2008-11-19 20:5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