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基德的请君入瓮6 Q/ ^; |3 L0 u; M( O
& A+ D: h6 p3 a% L' A
" p; h9 R" R! }. p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09/01/05 00:18) 4 ^' |2 c5 |; d ?
* E' e) U; v/ o* ^
! f1 I1 b F9 X, T) d* v- W: B! ]- v ■片名:《悲梦》
9 j1 t$ X; g4 ~( q. `0 Z# [& ^4 W0 |$ N
■导演:金基德; E, Y" h5 j" B- L8 J% f
; r% |( O3 x( l
■主演:小田切让、李娜英2 k, M9 f# m5 d4 I$ }/ Y0 M; ~
$ t1 Y0 ^* i f. U* O ■上映日期:2008年10月9日(韩国)
- F1 \! F0 p/ [; ^3 X, F' `- q; p6 c4 N0 {! J, w* v9 a
■读家:木卫二/ q) f- F' R% a, r, u
$ e2 a) M3 S h: x& f& R' g" Y( {
■推荐指数:★★★☆☆☆8 Z+ u" B# w" ^5 [
( C6 q. @7 t3 |+ n/ [
+ J1 r# m& `5 D; o5 \& E
1 c) L- g) c" `. [# n ■一句话点评:金基德继续他的速成创作,一个带有警示意义的寓言故事,人物飘忽、主题抽象。
. U$ f) x+ g) f" o i. K' [+ M w; J% ~# J# w+ X' r/ k0 {
/ G, w, ^5 o3 b9 |' e
( S5 v7 \% q9 l' b( y2 J7 L2 K2 | 2004年的创作顶点过后,金基德始终没有停下来喘息一口,他用一年一部的低成本创作来拍摄艺术电影,大牌明星换了一个又一个。无奈那一套东西说来说去,没有了汁水,只剩下干巴巴的甘蔗渣。嚼着甘蔗渣的人,哪能推出大作,所以金基德作品是一部比一部不理想。《时间》、《呼吸》的结局都能猜得出来,《悲梦》也不幸入列。换句话说,缺乏悬念、空余形式的金基德没有了谈资。
, u3 y+ T# I; |) H8 @
) {7 Y2 h) R4 X! w5 e# t 喜欢符号分析的人可以尽情欢呼,因为金基德利用他的陈腔滥调,炮制出一部《悲梦》。看懂影片不难,黑白同色、庄周梦蝶等关键词就大大方方摆着,等人去解读一个穿黑色、一个穿白色,如此而已。可以看到,金基德运用了如此多的汉字符号,由片名开始,篆刻印章、牌匾对联上屡次出现。此外,金基德不停用自己的审美体系来挑战和刺激观众,充斥大面积色块的室内布景设计,看上去既不协调也不友好,诡异丛生。这种刻意陈列,对观众的提醒干扰,是金基德有意破坏韩国真实环境的做法,逆向倒行。那只雕塑的模型手、那些纱布床单,加上前作早有出现的寺庙佛像神像和监狱密室禁闭,金基德仿佛施展了化功大法,过去的元素应有尽有,毒辣劲道,可惜摆在我们眼前的《悲梦》一点都不流畅。
4 {+ I9 u$ S4 ]7 W5 v& f q: g& q9 _) [$ C
故事可以用匪夷所思或者故弄玄虚来形容,就连里面的爱情观都是痛苦异常、纠结无比,难怪有人直呼金基德是妖孽。此之甘饴彼之砒霜,倒不是人见不得丑恶阴暗,但小田切让和李娜英先后用“扮鬼脸”——就是用手指死命撑开眼皮的方式来制止自己入睡。如此愚蠢的自虐,惊悚得直教人出戏,进而哑然失笑。明明可以错开时间睡觉、又故意留下手铐钥匙,这等低级伎俩简直是幼稚可笑。一边在想这细节上的逻辑不通,大概也是金基德写不下剧本,重复无力地缠着裹脚布罢了。
. P/ G$ w0 H. I" p7 Y8 M0 W5 y
1 m, _+ X7 o/ l# J5 C7 i 活生生的现实可以推翻“你在做梦我在演”,一切都是无稽之谈,但金基德一向不介意真实与否,所以有人会看不明白为什么小田切让一口日语,李娜英和其他人一口韩语,他们却可以无界交流。《悲梦》里的主人公依然像绝缘体一般生存,他们没有亲友老小,不用社会交际,不与周围主动发生关系。一旦有关系,也只会是触不到的爱情。梦是个躯壳,爱情才是电影跳动的心脏。无论对前任是念是恨,主人公受了爱情伤害,结果作用到他们身上,情殇如魔咒一般无法消除。/ c ?' Z4 H# }- Z1 i
f7 _# X$ y. h i. l
例外的是警察、警局和监狱,在金基德看来,它们的多次出现只是为了区分所欲为跟法律秩序的界限,象征寓意明显。它们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主人公的命运,主人公好似处处受到约束,解脱不得。对于痛苦,片中人物的作用反馈是疯狂自虐,以自虐为手段寻求单一途径的解决。两个人没有尝试借助任何外力,用双手拇指扣住男主角双眼、导致他不适叫停的咨询师(据说是临时麻醉的一种手段),后面也不见了踪影。* Z- A8 z) I% Q% m2 p, `! C
! u# h$ O' Z+ \1 P8 L3 F4 Z 《海岸线》跟《呼吸》里的朴智娥继续扮演不正常人物,她分饰了多个角色,男主角的前女友、女主角的狱友等等。她的存在跟四人野外互掐的关系混乱如出一辙,当时主角衣服颜色互换,爱恨难分。显然,金基德太注重形式,他不断强调违反人类天性和自然本能的痛苦,比如不睡觉(《悲梦》)、不呼吸(《呼吸》)。他卖弄赤裸裸的佛家元素,消极地认为生活真假莫辨,站在高处耻笑凡俗。
. L" p: a1 ?5 v+ H$ P3 U3 ~6 M8 d% l; @- u- K- k* g2 N
: a- d1 y% N4 M4 C
如果说五年前或者世纪初,自虐的金基德还带有些陌生感,引得观众神经为之一震一麻一紧,那么持续自虐、手举丧幡的他,还有招摇过市、大行其道的必要?作为一个忠实的电影节观察者,迷途打转的金基德不再是座上宾,而是滚滚恶评。对高举高打的韩国电影而言,低成本、走小道的金基德作品是裨益补充,但不是每一部都值得奉若神明、请上神龛,绝对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