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刊在电视剧杂志 202期 谢绝转载
7 X" F5 k4 V+ S) @- R2 r5 K* t# J: X编剧:郑智友 导演:朴英洙 演员:尹晶喜 朴时厚 全卢民 金成泽 申九等 电视台:SBS
0 m+ ^3 _% O. f- \预计回数:54回8 _2 @- G3 r5 d
! g1 M# L t, ~$ I# Z/ b& v/ r4 B, C z9 O1 J' S+ a( z3 `
$ Y( V, I0 Z0 @# m4 N
“有些东西,无关风月情缘。仅仅是时光的见证。留住过往,留住记忆,令人于山高水阔之后,将一切念成酩酊。”好久以前读过的一句话。出自何处,已然忘却。印记最深的“酩酊”二字,却也在山高水阔之间,慢慢失却了最初的醉意。然后,渐渐地淡忘,遗忘。终于,因了某种事物、某句话、某个片段、某个回溯,袅袅地、无端地浮现了上来。却真的与风月无关,与情缘无关。只是单纯地喜欢着那种“酩酊”,那种醉。于孤帆来讲,〔家门的荣光〕,就是这般感觉的一部剧。3 C5 t. V% D9 T1 @
7 V( x: P9 h. H. X
; U2 C# E' x9 W2 X3 c- h# o$ @1 L8 v这真的是一部极其普通的周末剧。不显山、不限水。讲述了一个正在走向低落、衰竭的“名门宗家”,与一个正在走向复苏、强盛的“金边”新贵,“爱”“欲”纠葛的家庭故事。一边是凋敝破旧的过去,一边是鲜活繁盛的未来,却因为“未来”向往着“过去”的光耀,而矫揉造作地“抹饰”和“磨蚀”着自己。所打造出来的精华,就是这部衔接着记忆和时光,衔接着责任和成长,衔接着传统和现代,衔接着情缘与亲缘的新晴故事。陈迹的历史瘢痕,真切的人生感悟,凝练的生活百态,深刻的人性理解,借着圆熟的技巧表现出来,平淡且朴实,却透着一种意蕴丰足的回绕感。堪称当下韩剧中最有味道的精良之作。' H* y) O& ]6 B2 |. t
+ M( ~0 t" ]2 J, m
9 @* h1 U6 P- s. F
( \$ u9 {4 o. Z2 ~. x$ M9 z1 O* z# w4 ?
" J6 ^) O- o9 V: [6 [ W
. Z: o( D2 e8 s* K. h【小人物。大家庭】
- S% E& i7 M2 T5 U y
$ B8 U9 j' j) u, {1 F' M俗话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同样的,败坏一个“家门”,也不过三代的时光。对于河氏企业的掌门人河万基老爷子来说,这是深有感触的一件事。正在乡下考察“宗室”果园的他,忽然接到了消息,年事已高的父亲暴病入院,而身边只留有作为妻子的“陪房丫头”随嫁过来的“帮佣奶奶”尹氏。自己的一个儿子,两个孙子却怎样也联系不上,唯一获知消息的孙女丹雅却因为在外出差,一时半会赶不回来。在孤立无助的悲凉中,河老爷子陪伴着父亲走过了他人世间最后的一个夜晚。当父亲合上眼睛的那一刻,儿子和孙子才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气怒攻心的河万基狠狠地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当他获知他们“隐迹”的真相后,更将木枕砸向“教子无方”的儿子锡浩。之后,宣称再也无颜拜祭祖宗的万基老人,“封闭”了宗室祠堂,以绝食自罚来惩戒自己的孙子带给“家门”的不幸和灰败。
2 O, v, H9 I- g. T4 r) ^
' l0 Q4 r) O2 ]1 Z
: [" {) G, |6 O' g! \0 I- o也难怪老爷子这样生气了。一对相差十分钟出世的孪生兄弟,曾经寄许着他全部的希望和期盼,却在敬重的老父亲离世的那一天,双双因为“通奸”罪被带到警察局问审。不同的是,小孙子泰英是被妻子当众“抓现行”报警入狱的,而大孙子书英则是因为妻子外遇事发而被警察传唤过去的。嫂子与小叔子在同一个宾馆被抓已是丑事,而大孙子却为了让提出离婚的妻子,在曾祖父的葬礼上继续履行宗妇的职责而当众下跪的耻辱更让老爷子心痛不已。暗自流泪的河万基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滴水不进,却因为丹雅的一句告白乖乖地端起了饭碗:“既然爷爷不想吃饭的话,那丹雅陪着爷爷好了!”。在找到大孙媳妇和小孙媳妇劝说无效的情形下,老爷爷同意了她们的离婚请求。一时间,诺大的河氏家族里清寂了几份,又因为泰英父子耍无赖似的“鹊巢鸠占”重新萌生了几许热闹。
7 ?& j7 @# b1 L% K- e0 T& R. K5 f4 ?0 @# `
3 z$ H) \3 M, K' q" ]' |
( g- L* R) y3 }- _
就这样,一个老鳏夫带着一个中年鳏夫,两个离婚的光棍孙子,一个无人照管的重孙子,一个至今未嫁的酗酒的老妹妹,开始了纷乱又搞笑的新生活。唯一可心的孙女丹雅是老爷子心中最大的安慰,亦是最大的痛苦。20岁丧夫的她以“活死人”的方式清淡无争地生活了十年,心中的疮疤却是越积越厚,总是担心她撑不下去的万基终于听到了他最想听到的回答:“爷爷,我不会死的。在我最不想活的时候,是爷爷的眼泪让我活了下来。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爷爷哭,从那时候起,不让爷爷流泪,不让爸爸、哥哥以及家里的任何一个人担心,成为我活下去的唯一的希望。”。
6 I. C" N: u4 V* \2 s, B% i' Y1 B0 V6 y& K+ N
$ ]" \7 q2 o: x+ c5 {, p, H
+ v1 e7 M3 R/ A$ {亲情,像一首永远永远不会结束的乐曲;像一床永远永远不会枯竭的河流。像古藤虬劲;像桃源静美;像承载,包容,倚靠;像宽许,慷慨,拥抱。在嘈杂之时,在胶着之刻,在怅惘之端,在绝望之巅,让心安宁,让灵魂驻足。无论如何比肩矛盾,却始终简单、纯粹,安然且真实。亦如重聚一个屋檐下的“家门”老少。! b! i5 D0 x& f# C7 O
# ]0 m( e. U6 L1 t4 ^1 a( i( c
/ G+ m7 h* U' [+ ~' |: @/ M& @8 F
" U% m( k, R9 p0 Y" I5 J4 j; k$ g4 z
/ a/ J" M" T& a- u8 u
【小家庭。大社会】
7 p& O) u+ e/ M0 q$ {: @+ {5 m' s0 T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河家人,却在河锡浩扔出的一颗炸弹面前喧嚣成一团:独自生活了二十余载的父亲不仅要续弦,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妈妈的肚子里还有了一个新的小生命。而最让万基头疼的是,即将嫁给儿子的李仁英室长是一个离过三次婚,性格乖张、犀利,不服输的新新女性。河氏宗族总有闹不完的笑话,亦是坚决反对这门婚事的河泰英的口头语。“你才是家里面最让人担心的笑话,难道你不知道吗?”最爱揭爸爸“疮疤”的河东东,总是以小大人的口气“教训”着河泰英,也让这个自称为“臭狗”的男人哑口无言。
/ V# L5 n* ]8 X* g% g1 k7 s( N2 J! ]! D# m4 N
3 f. _1 k2 M# {- u+ ~8 J; N2 Z$ n
5 N% E9 M2 Q; r
“在想到自己之前,先想想你身边的人。这就是我全部的嘱咐了。”这是公公河万基对新媳妇李仁英唯一的希望。就这样,这个现代感强烈的个性女子,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昭彰,咄咄地进入了这个古雅、朴素的家庭,融入起来并不是那么地一帆风顺,却也没像河泰英想象的那般得水火不相容。反倒因为她的到来,给这个略显沉闷的家庭注入了一抹新绿。男人不再为天,不能再“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的袖手旁观;也不能再坐享其成,想要喝水了自己去倒,不能再任意地指使女人;每周一次的大扫除,要全家老少一齐动手;甚或打赌输了,也能做到履行诺言,放女人一天假,承担起买菜、做饭、洗被褥等琐碎家务。而面对着家里的新气象,万基老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宗妇是一个宗族的性格表象,既然赋予了她这种职责,她想怎样行使这种权利都没有关系。”不评定,不参与,不阻碍,不介入,这种变相的支持,也让原本应该显现的矛盾和冲突,在相互理解、互相妥协下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习惯。更使原本出于戏谑和捉弄泰英的仁英,渐渐萌生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她真正以母性的形象融入这个大家庭时,她也获得了家族成员的信任和关爱。+ A. T" O9 e1 j! H& d
# a/ x) Y) R( y9 C7 k
6 V' ~4 p( e7 v+ g3 z
/ ]7 Q* Y; g, s' @% N* ~# |一个生命存在着多少的可能性?这是没有确切的办法确切地衡量出来的。但是,选择,却可以无限可能性地改变未来人生的后续发展。愿随心走,心念可一。这是作为〔家门的荣光〕的灵魂人物河万基给人的感悟。在他的身上,既保有了儒家典范下简净的敛性和自律,又在沉重蹉跎背后透出难得的幽默和温良。堪称一个完美的人文理想主义者。作为振兴河氏家族的第一功臣,对于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显露出来的时代代沟、人文代沟、人性代沟,他始终是抱着“有容乃大”的宽许之心安默对待的。就像在获知书英新交往的女孩真儿,因为染色体异常不能生育时,在百般考量了之后,他依然听从了心的呼唤,做出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异常”决定:“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传统的家庭,也有数百年延续下来的家族。可是你们都以为他们就是以亲骨肉血缘代代相传的吗?那样的家族不是没有,可是很稀少。不能以亲子传代的家庭也有收养养子的先例,在一个家庭里未必就是以血脉才可以传代,也可以把它想象成意念相同的人组成的一念家族。在我看来,家族的象征不是血缘和人,重要的是精神和意念。”这是和传统的韩国儒家文本悖驳的新理念,亦是摆脱了旧式的礼教制约后,充满人性和人文关怀的,未来“宗室家门”发展的的新方向。" }0 p; H* J8 ]: n6 d
|* q+ T! v, o: R$ x) E1 m# y" f' U3 v) |+ U3 g1 n
+ u& m+ ?: F' p ^6 ^
& z/ f! O* g5 r1 T6 X$ B- s 9 U) e' |& t! W* z: \" k
【汗湿的手握住野花】
. ]9 q& @+ h3 D1 B人生就像一个沙漏,你的生命在一点一点地缩短,而你的付出就像漏到底端的那些沙子,总会印记在你“真心”付出的每一个人的心间。老先生不仅这样做了,在教育河氏第四代子孙“河东东”时,他也秉承着这种理念。而这条暗浮着东东走向成熟的成长线索,虽然或轻或浅地隐迹在“家门”潋滟夺目的爱情缠绕中,却涌动着不容人错过的暖暖的色调,让人无端地感动莫铭。
1 b6 V( Y! n7 _4 _# Z- Q& f) H4 ^) _/ @5 K! u% ] N
- j' ?' h6 S+ r2 E5 v/ j3 L) ?
8 P. m6 }. E1 s( A7 M% R: {* a$ S
学着去爱别人,学着去接纳别人;学着去宽容别人,学着去帮助别人。即使这个人是跟你有怨的人,你也要以相同的心去对待他。也许大多数时你会看不到回报,甚至这样做的结果是注定让你单纯地去付出,去牺牲,但是,在这个群居的社会,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遵循着内心的意念,坚持不回头地走完自己的路。借助着这条脉络,缕析出的依旧是人间最基准的一种温情,一种心灵的抚慰可以抵得上一切外表感念的价值认知。当东东屡屡被同班同学欺负时,屡屡心生怨念时,老爷爷总是以最融会贯通的“言简意赅”安抚着他,抚慰着他,告诉他,这是在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而在他最感难过和无助之时,家和祖爷爷永远站在他的背后支撑着他。: p/ M% M( U5 w
& P! S ] x; J( n- Y
/ b) S" F3 G7 Z P% Y- I; C" ~0 B1 v
. `5 }+ ^. h: w" T8 I6 `家是什么?亲情又是什么?这是编剧郑智友借由着〔家门的荣光〕留给观众的一种思考。一个生于斯、长于斯,赋予生命以及生命里一切记忆、印迹、价值和意思之所在。这就是家。而对于河万基、河锡浩、河书英这三代河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宗族长孙”来说,家门更有着特别的一层含义。那就是宗亲、责任、故土以及故乡。不管他们身在何处,背负着宗族血脉精魂的他们的根以及灵魂的归宿。这也是河万基在家族事业收到威胁的时候,宁愿舍弃个人的利益,也要维系故乡宗亲们的生机的最大根本。
% K7 o% X" p/ x2 V- {/ ^" w D: Z9 m) @. U3 z F# l5 Z( a2 n, {
) J/ F! ^" L) j- Q. J1 W) m
4 j, ?+ v# n* C! Z0 F家门是心。家门是希望。家门是灵魂。家门更是让我们复活的地方。这是有“家门”的人的感念。而对于另一边遗失家门或者向往家门的人来说,家门又是什么哪?这是同时段展开的另一家庭的故事,依旧延续着家与亲情的牵缠,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暴发户出身的李万甲会长,靠着私营资金贷款,敛聚了足以与实体经济相抗衡的巨额财富。却每每被人嘲笑身家浅薄。于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名门身份,成为他梦寐以求的最大的愿望。为此,不遗余力地催逼着儿子李江石,收购一本能够让自家人脱胎换骨的“宗室族谱”。而以“族谱”展开的这段“涅槃重生”的“欲火”情缘,拯救的是亲情,展开的是游戏,磨折的是爱情,收获的依旧是以爱救赎的美丽。3 n- _6 F0 Z4 N3 a+ i# k
% n. z- X' l2 L
9 t4 N; F a4 k" h# A6 j n- n: x! N
, y! x+ w2 y3 l% s$ E% M3 O
6 T7 i, F9 J# V& n1 S【赌命。家门的印记】 ?' d/ z; f. a Y$ B0 ~: E
这是一个咄咄的男人,气势逼人,从不认输。但是,他的人生在遇上一个叫河丹雅的女人之后,第一次有了“对手”的感觉,也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当他获知族谱的主人因为孩子身患重疾急需巨额医疗费后,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他仿佛看见了胜利的到来,却被丹雅一击击破。宁愿取出全部存款甚至不惜透支,也要阻碍用金钱买卖“一个家史”的铜臭男人。从天而降的救命稻草,也让族谱的主人将传家之宝委托给了“知己与恩人”丹雅保存。却依旧摆脱不了这个男人的死缠烂打。一个拼命要买,一个死活不卖,三番五次的交锋中,李江石非但没有讨得半点便宜,还平白地被这个女人赏了二个耳光。出生以来,最大的耻辱与羞辱,却来自一个弱不禁风的雅静女子,李江石的人生真是什么事情都能遇到!当他发现这个女人,就是急需自己家资金投入的“河氏建筑”的负责人河锡浩的女儿时,以族谱换资助的提议又换来一个耳光。“你能知道族谱的真正含义吗?那是一段记忆,是一段家族人生曾经存在过的记忆;是家族老小宁愿牺牲性命也要保护的家族的印记。这种等同于生命的珍贵,需要你用命来换,怎么样,要拿你的命赌一场吗?”。“傲慢的女人,没有人可以藐视我;我可以赌,只是你有承担我命的勇气吗?”一来一往中,一场以生命为赌注的“爱情游戏”拉开了帷幕。- y! j* P; X" [% b
) {, p, U/ X% `
, x8 E- q' w* a一只蝎子想要到河的对岸去,但是它不会游泳。这时,它看到了一只青蛙,于是恳求它将自己驮过河去。青蛙答应了,只是说:你不能在路上蛰我。蝎子答道:“不会的,蛰了你,我也会被河水淹死。”于是青蛙背着蝎子过河,刚到河中央,来了一股激流,挣扎中蝎子就蛰了青蛙一口,两个人一同死去。临死前,青蛙问它:为什么?蝎子悲哀的回答:没有因为为什么,这只是我的天性。一个极富警示意义的寓言故事;199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哭泣的游戏〕中精彩的台词对白;1994年深蕴的港产题材剧〔第三类法庭〕的暗合意象。附着在李江石这个为了欲望可以抛弃一切的“天生”的牟利者身上,有着见山见水的灵动感。而一个人凭借着各种能力和谋略可以战胜一切挑战,唯有在面对“第三类法庭”良心之时,却桀桀地、孤独地败下阵来。亦有着宽广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
8 V1 ?% S0 H% o: w5 v4 _1 k9 `1 z$ k$ _% Z( |3 a1 T2 D
$ b7 `( O7 [; k- a6 F% C$ V8 W8 | v& m1 p; O' y( |
有些人即使在认识数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总有着一层抛去不开的膈膜存在着;仿佛走在河的两岸,远远相望,遥不可及。就像丹雅和暗恋了她四年的大学生玄奎。而有些人只在出场的那一瞬间就是彼此相吸的,犹如丹雅和江石。“为什么在他的面前,我总是变得不像我自己?”;“想一想,你打向我的耳光,真的只是因为我该打吗?”一场势均力敌的强强对决,却在交错间冲溃着一个女人甘守十年的“生死爱情”。从什么时候起,她懂得了做人不能太过执拗?从什么时候起,她选择了渐渐遗忘,连同她守护的心和一直割舍不下的最爱的人?" p5 e+ |7 w. f* u
4 y5 e% q% ~9 t2 ^; e! q- P2 l- L/ V+ @7 }* L L& m
+ `( I8 H; r, `$ j+ H当幸福与来生相连时,人生便真真地成了一个绝境。无论是继续还是放弃,都无可避免地给人生罩上了一层厚重的悲竭感。想要尽快变成老太太的悲竭女人,生命中永远不存在“折衷”选择的悲竭男人,在一场貌似无路的彼此救赎中,以真挚纯净的暖柔再一次上演了一幕“痛并快乐着”的爱情醇酽,却依旧散放着旧时的幽淡和蓊郁。亦属于“家门”的味道。" O- c2 [ t o' G I$ Q1 e( z5 E
5 S3 `6 m0 L7 N& p' I7 {7 h& A% x5 L- F1 l5 u
0 \" j1 f- J( n' m* C
8 r6 g1 g1 Z- L) V# }
0 H% b4 j# i" Q9 L$ W( k
% {0 l' P5 z- |% F【遗忘。当幸福来敲门】8 _8 I2 g$ H5 v, z2 V& h. |
选择,就是脱离原位,投向未知。每一次选择都是磨蚀的,它将使命运朝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倾覆发展;而做出选择的人,必须有勇气承担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关联。这是〔家门的荣光〕所要展现的另一种沉思。就像剧中几乎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忧伤背景一样,在经历了磨砺和失败之后,怎样顽强地、坚定地、重新站立起来,寻觅到生命中另一个新天地?亦是编剧所留给观众的考量。
y, s; H$ s% |% S( v; I0 S- {4 }) f) k3 V
) S4 h( @2 [: H0 v* r* O& ^毫无二致的,本剧最终的归结点依旧落脚在“爱”这个主题上。虽然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的人们,在重新站立起来的过程中,有着短时效的爱情衍生,也有着不可推敲的性情猝变,却因其对人或情的深入挖掘,而催生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染力,亦显示出编导良好的架控理念,那种很琐碎、很研磨的细节行进,好像脆脆声的琴箫叠奏,不断推动着剧情的发展,镜头看起来却异常得清冽干净,不拖泥带水,更兼具了五段情感故事的底层叙述,不能不说是棋高一筹。
9 J- h) h, k# r- [# ~7 e4 i& M- h* W/ a; h) z( A# a7 {
[ 本帖最后由 化妆舞会 于 2009-7-17 19:3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