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758|回复: 70

【原创】【家门的荣光】酿一碗时间的酒——家门札记(更新第四篇)

[复制链接]

6

主题

635

回帖

701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701
QQ
发表于 2009-5-3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酿一碗时间的酒——家门札记
; b6 U- t7 X+ [
1 J  ]" ]5 }% K7 ?% a引言) o; J% [9 |& M0 U3 k9 g8 z
          一周的奋斗,五十多集的家门终于看毕。想着当初就是被朋友们的风评惹去看剧的人,自然知道各大高手早已从不同的角度为喜欢的家门收束。却在看完之后难掩心中的感动与失落,而决定为它写下一些文字,为我喜欢的丹雅(我承认,看家门其实就是中了丹雅的毒!),为这一周静谧如水的看剧光阴,酿一碗时间的酒。
" {. }3 p. x9 w6 h3 x7 m- a, b4 e: c4 E! o0 ]/ y
=========================================
* g1 t# d4 c1 f' C" Z' K% o0 d. N4 M4 \$ D- M8 d! g# a: l  M, C
索引:& J! J- E5 Q/ B% c
3 e  |/ b8 J: X# M! X! d0 O# |  R
第一部分:解读家门“传统”: i0 v+ O; T9 C4 l- ]4 U
( K; S8 a; n) @& t

+ N" S! P6 \/ h, i8 ^, N第一篇:女性视角下的“传统”关照
# p$ S- @# }2 J. x( e0 ]; X! x

, T2 q+ }! n% R 第二篇:传统的韧性与弹性——家门剧本叙事策略* j; F/ s/ v; L

) B% O3 E' ]; g, u% r' C3 ^7 Q' O  j* @+ w) Q  s
第二部分:人淡如菊话丹雅  
" r2 m; l+ N& b3 u

' m* q( K& [7 N: y' l. m2 c5 w第三篇:向时间背转身去  v$ i! K! W( v

1 V$ s3 ]. d  }" M; p/ d第四篇:固守与流动
; k$ T0 R+ T2 b: y  V$ o) u( y4 g
/ S" D7 `* k8 S8 L4 q# S, `1 |8 A, n[ 本帖最后由 郁流星 于 2009-6-16 16:45 编辑 ]

6

主题

635

回帖

701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70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女性视角下的传统关照% Q1 `# Z  z0 B' X
        初初看到家门的剧情设定时,知道这是一个发生在宗家的故事,心中的热情,便已经灭了一大半。宗家题材,在韩剧中作为背景出现,并不稀奇。《新娘18岁》和《holle,小姐》,便是两段宗家里发生的爱情故事。无巧不巧的是,两部片子都试图在宗家传统和现代都市生活之间,以喜剧的形式书写爱情,目的不外乎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利用缝隙来扩大喜剧张力,最后的结果也就可想而之了:这种设定本身首先消弭了宗家与传统的严肃地位,有意无意的把传统置于了被揶揄的位置上,文化的张力不能体现,因而,也让人对韩剧驾驭此类题材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另一点值得怀疑的是,所谓的韩国宗家传统,无外乎是中国古代的孔学流变,以崇礼的形式在家庭中传承,出于一种自身的优越感,也着实是因为韩剧中动不动宣扬所谓的半吊子文化传承(例如饮食文化),近乎YY,另人生厌。也就不难理解我认为编剧这回,不过也是要拿着宗家文化和传统说事罢了。
7 n! X: k) I$ `3 b4 _4 H: h        因着这种种怀疑,家门的剧本设定,并不在我看好的行列之内。7 i. y+ N& p; f
        直到看完家门,所有的疑虑和偏见都一扫而光,也慢慢的让我,对家门的编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w9 |3 i9 F% {. H% |" ^# S
        家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解答。一个名门宗家三兄妹的恋爱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三段情缘?一个毒蝎男子的心灵成长史?或是,一个老人固守一生的家族使命?家门的外衣,也无非就是这些。几个家庭,一群个性不同的男男女女;睿智的长者,打打闹闹的中年夫妻,性格各异状况百出的第三代,所有韩剧家庭剧的模式,它都具备,但家门却并不是一出简单的家庭肥皂剧。
( p- H& w. d" F6 \        两个观念不同,心态不同,背景各异的家庭:一个宁静典雅,却带着一丝沉重和疲惫,一个热烈浮华,却难掩朝气勃勃的肤浅;一个为家族使命所苦所困,一个为没有历史伤心难过;一个崇礼,一个认钱。这样的两个家庭,注定要在撞击中产生不一样的火花,也为家门要传递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展开了别样的空间。
7 t, I$ a. p5 K) Q& z        这是一个关于某一种价值的体认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某一种精神的薪火相传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展示传统的弹性和韧性的故事。只是,这么严肃庞大的主题,真要处理起来,恐怕相当不易,一不小心,就在题材和能力之间捉襟见肘。更有甚者,则不免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然家门,则以别样的视角,巧妙的切入了这个故事主题。颇有小故事,大人生的味道。不是饕餮盛宴,却是精致小菜。故事简单,意境却深远。: F% D! U  Z- B& Q/ o3 U7 q
        在处理这样一个主题上,编剧几乎是不动声色的完成了自己的设定。而所有的一切,还被裹上了流行剧集和故事的外衣。7 I  g4 N, Y/ A$ T7 {% c; z% V4 M
        先看家门中熔铸了几种俗套剧情结构模式:1、丹雅和江石的爱情过程:误会——相爱——受阻——抗争——结合。2、爷爷姑奶奶的身世之谜。3、大哥二哥的恋爱故事(家庭剧必备模式)4、家庭各成员的融合过程。这些剧情结构模式,似乎都与精神传承搭不上边。然而这些俗套现成的结构模式,在一些细节和背景的附加下,有了本质上的改变。就是依靠着这些改变,编剧把她想告诉我们的严肃道理,变成了一曲曲人性的脉脉歌咏。
: F% ^& G8 B- ~/ E        全剧以丹雅和江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大哥二哥的再婚故事和慧珠的恋爱故事为副线,插入两个家族互相理解融合的过程,最后以爷爷的身世之谜托起整个故事的精神内核。把所有的精神价值冲突的重点都放在了家庭与家庭之间,而撇开了更大的舞台,从格局上来说,似乎是小了,但其实却是一个十分聪明的选择。0 P, |% A1 {' v0 v3 r5 ~
        摒弃宏大叙述模式,转而以小角度,小格局切入剧集,在视角上,是属于女性的独特写法,而故事,正是在这种女性视角的关照下,完成了价值的构建。5 }1 T/ T% e4 G2 J9 p
" E$ M; i* S& H& l, U9 n
        这种女性视角在全剧中的体现,可以分几个层面进行论述。, y# J& P" x/ N3 q/ j
一、        主线编排模式。2 y/ A5 M- t0 ~* ~' w( x! D
        家门的主体是两个家族,名门宗家何家和城中新贵李家。从家族来说,何家无疑处于中心位置,如果要表现家族精神的传承,一般的剧集总是会选择家族的核心象征——宗孙展开故事,但是家门的主线却是宗家小姐丹雅和蝎子新贵江石的爱情故事。以宗家孙女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本身也就打开了另类的女性视角,表明了作者抛弃宏大叙述的意图了。% H" n: f$ k" e$ y" ]
二、        爱情与商战。
3 [& `5 M, I1 |. v$ M        家门在设定两个家族的价值冲突和化解过程中,在爱情和商战两个部分的比重不一,在0 H& o, z+ ]9 }: @, Y
我看来,是一种刻意的安排。8 q) N! u7 J! ~5 ?, R! J1 b# I
        有人指出,家门在商战的部分描写失败,后期流于爱情泛滥,直接导致了剧本构架的位移,甚至模糊了主旨,家门的荣光究竟在哪里?原来仅是靠着女人的爱情得以变相支撑吗?宗家恪守的家门的精神如何体现?这几个诘问,应该说是有相当的道理和深度,唯一遗憾的是,他们的思考立足点,恰好站在了男性的视角上展开,因此无法体会编剧的设置初衷和表现主旨了。商业战争是男性的战场,以这个部分来展开价值的对决固然在视野上显得较为宏大开阔,如果能用何家提倡的宗家价值去影响并改变李家惟利是图的价值观念,使其在商战落败,确乎能够证明宗家维护的价值体系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一点是,物质的胜利和精神的胜利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表现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在爱情中的体认和商业中的体认不能对等起来吗?为什么表现商业就是叙述宏大,表现爱情就是爱情泛滥呢?归根结蒂也就是眼光的不同而已。从丹雅和江石的爱情角度切入故事,使得江石最终放弃了并吞大成建筑的野心,是爱情的力量体现,其实也是丹雅人格对江石的影响,这个影响,难道就不能体现宗家的价值和理念了吗?全剧曾多次暗示丹雅是宗家精神和价值的体现者,那么,用这个体现者去影响江石的思维构成,本也就无可厚非。我们最后所要关注的重点不外乎是,丹雅这个角色的塑造,当不当得起一个精神呈现的载体,而从我看来,丹雅这个角色,塑造的非常的成功,因此,对于故事的主线表现爱情而不是商战,也是其女性视角和女性思维的呈现。对此有所诟病的人,最后的归结点,其实落在的是怀疑爱情本身是不是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正如作为女性的我也同样的怀疑,商战作为物质争夺的战争,在精神层面上是不是都能具有这样广泛的杀伤力是一样的。6 I, j! h2 t, l8 i' A2 L
三、        传统的力量
5 |* G; O) M  L! w2 H8 z        家门是一出展示传统的韧性和力量的剧集。在这个故事设定中,价值呈现的主要人物是  _- L4 m. y2 T- b
爷爷何万基和孙女何丹雅。这种阴柔的设定,本身就预示着剧集价值的走向和呈现方式不是热烈阳刚,恢弘壮阔的,而是柔软诗意,温情脉脉的。宗家的中坚力量处于缺席状态,这种设定本身也是女性视角的体现。家门在表现传统上,着力点并不放在力的展示上,而恰恰相反的是,家门以无力写传统的韧性,以退让写传统的弹性,看似无力,却有更绵长悠远的价值体认包含其中。这种避实就虚的方法,在描写传统的内核上却取得了更为贴切契合的效果。- @& m' _0 E! ^6 ^* h6 ~, b" Z
        所谓的传统究竟是什么?是人类的延续千年的美好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屡遭破坏却薪火相传,从某种角度来说,必须要承认,精神性的东西从来都是孱弱的,美好的精神就更加如脆弱的芦苇。宗家赖以传承的精神香火追根溯源就是孔子倡导的儒家学说在修身齐家方面的准则。精神如果真的是强而有力,孔子自身也不会在礼崩乐坏之后风尘仆仆的游走于各个国家之间却苦于无法推行他的学说了。从来,精神和传统的力量与其说展示了强而有力的特性,不如说展示了坚韧柔软的特性。而与这种精神内核相契合的女性视角和选材特征,恰好为展示传统的韧性和柔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从而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和层面,体认传统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家门的荣光最大的成功之处了。
- V/ |% }" e" T  g& N% C四、《家门的荣光》与《乔家大院》故事设定比较略谈
! t/ V/ X# U) E1 p& k        家门的女性视角,说得更加清楚和明白些就是一种柔性阴性的视角,其立足点在于表现传统和精神价值的韧性而不是强度。这种设定意图,如果与国内剧《乔家大院》作对比,恰好能够形成有趣的对照。; [- d& K1 k& \( Z  ^
        《乔家大院》的故事构架,就是典型的男性视角模式,选材的重点,在于展示晋商代表人物乔致庸的传奇一生,从而体现晋商倡导的汇通天下,团队协作和诚信理念。在这个故事中,儒商的分支晋商的精神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弘扬。《乔家大院》的故事,时间跨度纵贯乔致庸的一生,将乔家的兴起和衰弱置入了清末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中,在历史沉浮中书写人物的命运,阐述价值和风骨,是相当成功的作品。
8 [# v: g6 e) O/ F: B        《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从振兴家族开始踏入商界,整个故事的主体是商界沉浮以及人物命运在历史背景中的夹缝生存状态。是一部以男性为主人公,宏大历史背景为衬托,以商战为主体,以两段爱情为副线而展开的故事,其最终也是要展示某种价值内核和文化内涵,与家门相映成趣的是,《乔家大院》的故事设定和家门的故事设定恰好相反,尽管其最终目的却不乏一致之处。而与男性视角相一致的是《乔家大院》的人物众多,时间跨度长,空间上也描写了大半个中国,轻爱情叙述重商战表现(尽管《乔家大院》的中的爱情同样感人),而《家门的荣光》人物集中(两个家庭),时间前后不到两年(其中一年还是一瞬而过的!^_^),空间上不过是两个家庭和一个公司,重爱情描写轻商战表现,这些特征也与《家门的荣光》立足女性视角讲述故事的角度有关。《乔家大院》以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繁复多样的人性面貌书写精神,而《家门的荣光》以精巧细致的内心刻画,温润柔韧的内在结构体现价值。两者一刚一柔,一外一内,一正一侧,然都是在自己的能力之内,以自身对于价值的理解和体认完成了作品,留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感动。
: W. T, \! P3 N+ M3 g8 k$ \$ }

4 G# k! A7 X/ V( J% C6 m+ k$ {" m' a[ 本帖最后由 郁流星 于 2009-5-30 17:16 编辑 ]

6

主题

635

回帖

701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70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传统的韧性与弹性
5 K) L5 t& N# p7 \; Y* A4 ~: r( E                            ——家门剧本叙事策略
! A6 D, Y( v5 q9 R, Y

) L' c2 r8 O% ]: R/ e        一谈起传统,似乎总有板着脸孔说教的嫌疑。以至于剧评开篇就以传统入题,总让人敬而远之,有故作高深之嫌。然而不谈家门中对于传统的解读,就无法理解编剧在何万基和何丹雅这两个人物的塑造过程中,寄托着怎样的人文关怀和处世理想,也无法深入体会,家门背后,给予我们种种感动的内在根源究竟是什么。- ]4 w: |* }% K) ~
% p" ~! V/ n% }8 O
一、家门的开篇——传统的缝隙; \  b; D+ ?1 ^4 j! D2 j
        家门的故事背后,赖以支撑的精神内涵,是传统,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家门的故事,却是从传统的裂缝开始写的。. M$ Z0 q6 P, o
        家门开篇,编剧设计了三个场景,两场人物群戏,把几乎所有家门中的主要角色推到了我们的视野中,这两场人物群戏,不单为了交代背景,同时,还有着更深的耐人寻味的含义。第一场群戏,也是江石和丹雅的出场戏。戏剧的冲突焦点,是族谱买卖。资本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转化成金钱交易,因而族谱也不例外。买不下来,一定是因为价钱还不够,李万甲的义正词严恰好代表着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中人们的某种观念。金钱,可以买来地位名誉,自然,也可以为自己买来一个崭新的没有污点的家族背景。那是一个向往着过去的荣誉,却不知道荣誉是用比眼前的风光痛苦的多的辛苦和牺牲换来的人群。而这个家族的新一代,李江石的想法,又与他的父辈有所不同,在他眼中,族谱根本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他不知道也不想去探究族谱的意义是什么, 在他看来,这是让父亲了却夙愿的方法,仅此而已。李家父子两代对待族谱的态度和方法,恰好代表着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人们对于传统的态度和认知。如果说,族谱象征着一个家族父子相继,薪火相传的历史,象征着一个家族过去的荣耀和辉煌,象征着一个家族的集体记忆,甚至象征着家族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家族保存传统的手段和方式。那么,族谱的失落,就不仅象征着家族历史的断裂,集体记忆的丧失,更是传统的缺席和失落了。李家的第一代李万甲尽管不知道族谱背后的真正含义,但至少,他知道族谱是身份和名誉的象征,可见,在他们生活的年代里,传统,终还有一席之地。而到了李江石这一代,传统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更加的黯淡,地位更是江河日下,以至于李江石对于父辈的心态无法感同深受。买卖族谱事件及李江石父子对待族谱的态度端倪,直接表明了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尴尬地位和两难处境,传统,似乎拖着疲惫的脚步,背转身子,向夕阳深处走去。而族谱事件的后续发展,尤其是族谱主人自身和保管族谱的历史学教授在金钱面前的动摇,更是进一步的昭示了在传统和现代的交战中,传统的宗族社会,早已是昨日黄花,在现代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失却了抵抗还击之力。族谱事件,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的现实,也是一段传统的无奈。
; \/ ~* p4 x; t" \- R; m) t- t        如果说,族谱事件折射出来的传统的软弱无力,传统的不堪一击,甚至是传统的不被记忆,更多的是外来力量的冲击和影响的话,那么,接下来何家第三代的这出人物群戏,则向我们展开了传统自身的弱点和伤痕。场景也转向了宾馆和警察局。小儿子被老婆在宾馆捉奸,竟与自己的嫂子不期而遇,于是乎,一家人热热闹闹的上了警察局。以孔学思想为精神要义的宗族家庭,本就是以同族同姓的亲缘关系构筑而成的,在这样一个小型的宗家社会里,宗族的长孙长媳和家族男丁,本身就是传统的象征、寄托和延续。而此时此刻,这样的家庭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而这个危险的造成,不是外力的压迫,而是宗家子弟自身的精神危机。因为迟了十分钟出身而不需要承担家族责任的双胞胎弟弟,总是玩世不恭、随心所欲、浑浑噩噩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像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因为如此,妻子对他的爱情终于在俗事中消磨殆尽。另一方面,承担着家族责任的长媳,因为不堪忍受丈夫的冷淡带来的寂寞空虚以及至深的孤独,居然不惜自毁名誉,编造通奸罪名,用极端方式来求得身心自由。儿子的浑浑噩噩也好,媳妇的别有用心也罢,一转眼间,何家光鲜亮丽的名门宗家形象,荡然无存,不禁让人心存疑问,传统带给我们的,究竟是荣耀,还是枷锁?
, ?$ u. x1 f3 @* m) O6 J. T        就这样,通过开篇的两个富有意味的人物群戏,编剧将传统,放在了向外和向内两个维度之上进行描写,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昭示传统在内忧外患之中的尴尬处境,从传统自身的缝隙中,我们得以窥见传统的软弱无力,以及这背后所有的,人性的软弱无力。* }6 V6 r6 E$ I( O0 ~) {' I8 M
4 ^  p$ \+ |+ Z: q4 j2 t
二、四组人物——家门人物冲突和对比* l6 ^& N0 H0 \  G
        家门作为长剧,所涉及的人物其实并不算很多,戏份集中在两个家庭之上,比较重点描写的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个人物,但这十几个人物中除却为描写爱情而添加的人物之外,可以将他们按照功能分为四组,而通过这种划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白编剧的创作意图。
4 X* m% c1 F0 C( q/ w( l/ i3 l) a        四组人物及功能分类如下:
! y. v+ N; ^  {! q2 K5 x3 f+ f        何珠贞(姑奶奶)、何泰英(二哥)——家族的出位者) r- E& O( t" l3 S
        何石浩(爸爸)、何书英(大哥)——疲惫的承担者
$ \7 ^& k6 C3 J, ?+ t        李万甲、李江石——冲击、破坏和接纳、转化
$ K' s9 e2 H, _# P9 m        何万基(爷爷)、何丹雅(小妹)——弹性的传统

  v4 R4 a, M( t  ~9 Z        这四组人物构成了编剧书写传统的意图,也构建了剧本所要表达的整体情绪。我们不妨做以下分析。% Z( v/ y1 o( ^& D; K  [( u
        (一)、何珠贞(姑奶奶)、何泰英(二哥)——家族的出位者
6 s0 y+ W7 l1 p- N        何珠贞和何泰英所代表的,是对传统家门的一种温和反叛。他们是家门里的异端,有的是在家门传统的压抑下深受其害,有的则是传统家门中被遗忘的一群。他们从来不是家门的中心人物,在长子宗孙为主的家门结构中,他们或因为性别或因为身份被完全的放逐。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和地位,一方面消磨着他们对待家门的认同感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对待家传统所沉积下来的弊病陋习有更深重的体悟。年轻时候的珠贞因为父亲不同意自己和平凡男子的爱情,选择与酒为伴,终身也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而双胞胎弟弟泰英仅仅因为晚出生了十分钟不能成为家族的宗孙,因而从小到大总是受到忽略,久而久之,也就自我放弃。因此,他们行为举止怪异夸张,或因为反抗或因为想要引起关注。他们与家门总显得格格不入,但却无法摆脱因为是家门的一员而受到的影响。, w% A8 F) U* ?
        然而每当关键时刻,这些看似不肖的子孙,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守护着家门,也守护着传统。泰英对大成建设的关心和不遗余力,对丹雅、大哥、父亲的亲情;珠贞对丹雅的关怀,珠贞对哥哥身世的保护,这一切的一切,都构成了温情脉脉的家门歌咏。) v7 d: X  g' U% G; d! a/ G7 J
        与家门,与传统若即若离的他们,一方面显示了家门固有的传统规则对于人性的压抑和伤害,另一方面,其实同样的也显示了家门传统内在的巨大的向心力。与其说家门表现的是某一个或某一种传统,倒不如说,家门真正要表现的,是传统渗入人们的血液和骨髓里的,一种真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亲族之爱与包容之情。
- U; l2 \: M; f1 i$ Z        (二)、何石浩(爸爸)、何书英(大哥)——疲惫的承担者
( J/ z8 ]& C' f. f4 I7 K! f2 w        与家门的出位者形成对比的,是家门传统的直接承担者,家门的长子长孙。也就是家门中的爸爸何石浩和大哥何书英。与一般题材在处理人物上不同的一点在于,家门对这两个中心人物的描写,却是把他们边缘化的。家门的长子宗孙,本应该是传统的继承者,本应该是家门荣光的体现,是弘扬作品主题的最直接和有力人选。但是,家门的编剧在这两个人物的设定上,却是将他们设定为传统的背负者承受者,而不是继承者。% {& o9 P+ p: i! n
        何谓背负和承受?说简单点就是一种被动的承担和接受。他们担负起光耀门楣的责任,只是因为他们的身份而不是出于他们的本心。他们背负着宗族沉重的责任,走在一条失去快乐的路上,他们时时觉得疲惫不堪,却苦于无法摆脱。他们磨灭了个人的意志,只为了成全家族的意愿。他们结不愿意结的婚,甚至连情感,也无法随意的表达,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被压抑的太久太久。
: V) G9 l5 U$ p  k. L        描写这样的一群处于传统的中心却不快乐的人,编剧的用意究竟为何呢?家门的荣光莫不是要变成家门的枷锁吗?难道这群疲惫的传统承担者,不是向我们昭示着传统无意义与无价值的一面吗?
- n3 p1 c  q, R' H/ K  v+ Q$ k" j表面上看确实如此,那么,如何认定他们的价值与编剧要表达的价值呢?从对这群家族承担者的描写来看,编剧摒弃了一贯描写家族题材的传统做法,是不是可以视为,一种创作意图上的位移?或者说,编剧在暗示着我们,她所要表达的传统,与我们的一般认定,其实是有着一些区别的?那么,她要表达的传统究竟又是什么?
8 H* v0 k) Y. |. ^% E6 B! `2 {        (三)、李万甲、李江石——冲击、破坏和接纳、转化2 |& e3 `' r$ g8 W4 d( ]3 \8 }
        如果说前面两组关系中的人群,代表的身处传统价值之中,却无力把握传统真谛的人群,那么,以李万甲、李江石为首的新兴贵族们,则代表着某种反传统的力量。这一点,在上个小节关于族谱买卖中已经有所论述。有趣的是李万甲的身份,李万甲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家乡在哪里,这样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同样暗示了其在精神上的无所归依之处。他是在社会的边缘成长起来的底层人。身世上的无依无靠与精神上的无所依傍一起,构成了这个社会价值的弃儿。因为被社会所抛弃,所以,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报复社会。与父子相继的宗家恰好形成鲜明了的对比。有趣的是,如果把李万甲和何万基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身世之中,是颇有相似之处的,但两者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构建,却完全不同。这一点,留待以后再论述。李万甲的特殊身世,使得他与何家,处在了紧张的对立关系上,这种对立,不仅来自商业手段上的对立,更来自价值体认上的对立。如果说何家代表的是传统,那么,李家代表的恰好是一股反传统的力量,这个力量来势汹汹,拥有着强大的破坏力,冲击着面临内忧外侮的传统宗家何家。然而,这股破坏的力量最终的转化,却体现了新兴势力向传统价值的回归。李万甲最终认识到自己的处世原则和手段上的狠毒过分,也在传统价值的感召融化下,逐渐的向传统靠拢。传统的向心力,不仅体现在宗族子孙之间,也体现在传统的对立面上,从而显示了传统强大的包容性。而李江石的转变过程,则更为内化流畅,这其中,其实不仅仅是爱情的力量,这一点,也等到以后再专门论述了。/ v: e9 k& P9 q" Z, K
        值得注意的是,描写这一组人物的时候,编剧所站的角度,并不是完全的批判,对于李万甲一家的精神历程,编剧的笔法并不讽刺,甚至是理解怜悯和包容的。这个叙事情感的判别,有助于我们真正的理解编剧所要穿传达的传统的包容性和大怜悯。也是编剧情感和作品情感的内在统一。
+ e3 d* t6 h0 n2 c  E" r* a        (四)、何万基(爷爷)、何丹雅(小妹)——弹性的传统1 q. u$ t: H) j! p
        摒弃了传统的中心人物,又对传统的对立面饱含怜悯同情,甚至借传统边缘的宗家子孙,旁观了传统的种种痼疾和流弊,那么,编剧想要表现的传统究竟还剩下什么?传统的魅力和价值又要如何体现呢?家门所有设定,最后都归结到以何万基和何丹雅为代表的编剧理想人物的塑造上来。他们一个是重建宗家的最高长辈,一个是宗家第三代唯一的小姐。祖孙几代(如果还要加上东东的话)所维系和传承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在种种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何万基和丹雅的价值。
  I% |+ p2 }& ?# S; G2 r  y        从地位来说,何万基是家门的宗孙,他一手光耀了早已衰败的家门。作为家族的宗孙,与儿子何石浩,长孙何书英不同的是,对待家门,何万基始终是自觉主动的承担。传统附着在三代父子身上的压力是同样的,但是,三代人的处理方式却十分不同,主动承担家门复兴责任的何万基,为家族,为家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来自与何万基对自身责任的充分认识,对传统精神的充分领会,来自于对待传统价值的接受和体认,他比儿子和孙子,深刻的多。在本质上,何石浩和何书英,都只是接受家族的传统条款,而不是真正的理解传统条款背后的精神要义。这也就导致在压力和冲击面前,在光鲜亮丽的社会诱惑面前,他们始终觉得疲于应付。
4 x( S- l; p) C2 g* v& a        而何万基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他领会的,是传统的精髓,而不是传统的教条。传统的教条要求宗家的宗妇必须克己复礼,贤良淑德;传统的教条要求家门的宗孙必须扛起香火延续的重则;传统的教条要求家门的婚姻必须门当户对。然而,什么是真正的传统的精神呢?如果摒弃了传统的精神要义所执着的教条,是不是真的有价值有意义呢?何万基用自己的实践,而编剧则用何万基这个人物,向我们阐述了真正的,属于传统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包容、尊重和爱。以家族所有人的共同相处维系的宗家传统,归根结蒂,就是让所有的家族子孙,在一个仁爱互助,温情守礼的环境之下成长和传承。传统的教条,本是为了维持家族的向心力而存在的形式礼仪的约束,如果失去了向心力,失去了家族凝聚关爱的宗旨,那么,一个家族所拥有的,也不过是冷冰冰的教条,而不是传统本身了。因此,对待“出轨”的宗孙媳,何万基尊重她的选择,并抱歉的告诉她不能让她在家族中感受到温暖和爱意。对待不能生育的宗妇,何万基更看重的,是她表现出来的与家门的传统相匹配的温暖善良和责任意识。对待多年守寡的孙女爱上与家门传统格格不入的人,何万基看重的是孙女自己的心意和那人本质的良善。他默默守护着传统,却在最大层面上突破着传统的教条。在与其他人的比较过程中,编剧要阐述的,是以何万基的思想作风为主的,传统的弹性。3 s7 m6 h7 v: h
        在传承传统的过程当中,因为要使得传统具有可操作性,衍生了许许多多的教条和准则,这些准则在衍生之初,确实起到了匡正行为,辅助价值理解的作用,但在历史和时代的冲刷之下,在不同理解力的家族成员传承的过程当中,传统的准则逐渐出现了僵化和迂腐的趋向,最严重的后果,很可能是,守着僵死的传统规范和准则,而忘记了准则规范背后,最先制定传统的祖先,真正的心意和目的。  r3 ?  O: D, k+ Y' `7 x# {
        于是,传统为传统所困,传统为传统所杀。1 X/ E0 ]$ I0 H* D; Z
        于是,真正凸显传统真意的方法,只能是,大浪淘沙,于僵死规范中走出,以更大的目光,拥有更大的弹性和自由。
- h, v* K% }* e+ C! y. \) t8 {借着何家成员的三组关系冲突和对比,编剧要企图说明的,就是恢复真正的传统,传承真正的传统精神。这也就能说明,为什么编剧要自爆传统之短,要描写泰英这样的出位者和书英这样疲惫的接受者了。8 F- f2 c" w4 ^  X! S
        而何丹雅的角色,则向我们展现了传统精神的另一个价值层面,那就是传统的韧性。传统精神赖以传承的最大力量,不在于它的强度,而在于它的韧性。在时间洪流的冲蚀之下,真正得以传承的,是一种温润如水的柔性力量,它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在茫茫无所追求之时,带给你内心深处的安定和淡然;在内心撕裂痛苦之时,给你最大的抚慰和归属。关于丹雅,一定会专篇论述,在这里,我想先就丹雅与几组人物的对比,解读丹雅身上蕴含的传统柔韧性。与父辈兄长不同的是,丹雅深得传统文化的熏染,她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宗家小姐,也是宗家精神的传人,传统精神中明亮的一面,在丹雅的性格中都可以体现。如果说,因为父亲兄长在家族中的特殊地位,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男性背负者面对强大传统的无力感和游移感的话,丹雅因为性别身份的关系,接受更多的,是传统中适用与女性的柔和温润的部分,也就是传统规范的明亮面。与父辈不同的是,尽管丹雅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这种挫折,似乎也可以归罪为传统,但对丹雅来说,她始终是自觉接受并且从未怀疑过传统的价值的。与振河的婚姻是家族包办的,但感情确实自身真切拥有的,为死去的丈夫守寡是自觉自愿的举动,这其中,没有任何道德伦理价值上的挣扎。对于所有加诸于她身上的痛苦和灾难,她淡然的对待,默默的承受,把内心读成流水。这种坚忍的态度,恰是传统精神荡涤之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昭示着传统内在的强韧性。也恰是因为这种强韧,丹雅才可以慢慢走过自己人生最痛苦的阶段。+ K9 H! R! X2 ~( U* L
        而丹雅对待江石的态度,那种出自本心,顺应本心的态度,则从一个角度,与何万基的容纳百川的气度,殊途同归了。
0 Z1 v( s4 ]2 Q( S韧性和弹性,是家门描写传统的着力点和精神旨归,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可以理解家门的人物设定关系,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价值判断。
" d4 J3 s* G7 t$ H
5 {  L. r9 G* j1 D( e" |三、回归与超越——家门的首尾呼应8 t4 g9 A. A' e6 q: l% W+ g
        家门的故事结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5 b' g# ]+ ?7 l        在家门的开篇中,是第一集中就已经死亡的曾祖父带着儿时的何万基,向他诉说,你要记住你的爷爷是怎样生活的。这个场景在家门的结尾再一次出现,形成了循环往复,昭示着传统的生生不息。3 a; q4 n8 |; ]; l, O! Z5 ?! |# e) U
        这个结构放在家门的开篇似乎是一种呼唤。之后,家门的故事慢慢的展开,传统的无力与痼疾一一展现,编剧想要透过这样的一个开篇,似乎在呼唤传统的回归。也让人错认为传统已经离场。+ e& v5 Z0 v# f5 f" t! i
        这是以传统的沦丧写传统的回归的故事,如果我们这么想,那就错了。! y" H6 K' ~% \( V: n5 j
        家门的最后一集,随着何万基身世的揭开,我们终于明白了故事开头曾祖父与何万基说的那番话的意图所在。记住爷爷是怎样生活的,不是要他记住传统的准则和规范,甚至是恢复传统的准则和规范,而是记住自己,是宗家的子孙,记住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一个贵族的方式生存。
& z4 `: U3 }- p; \: m( E% Q        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尊贵的权利!
5 O  G5 E! k( k* D        只要传统的精神不死,传统,就永远常新常在,生生不息。
, O' ^  v  y! M; M% ]2 u* b8 L. ^        于是,家门以一个相同的片段循环,升华了整个故事,这个故事超越了传统规范,宗族社会所能涵盖的范围。终于还原给传统,也还原给人性,最美好最珍贵的本质。
& a, E7 }+ I$ ?0 F: p3 P/ L
                                                                                                                                                                                                   (第一部分完)

18

主题

373

回帖

3079

积分

★版主★

积分
3079
发表于 2009-5-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故事,大人生”,细想家门,最成功之处,莫过于此。严肃认真的题材,却通过巧妙的串连,以各种情字作饵,娓娓道来,活色生香。
- N( n0 K3 O' _' \1 ?平凡的人生里,总有分坚持,有分希望,最终回归本源。就如亲所说,是个传统价值体认的故事,亦是展示着某一种精神的故事。每每看其情字,总有,在平淡中,感动人的力量。
2 E& \# n& w8 q9 N: d$ i静待亲的第二部分解析了。^ ^
安靜看一幕獨角戲的精彩演出
我笑望生旦凈末丑變臉登場

9

主题

1171

回帖

1203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203
发表于 2009-5-30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樓主的美文
* ]) a' A  g) h7 R6 f5 Q5 \" t! Q又再一次深深的被家門感動了2 x! Z3 q) P" ?1 _8 z2 g( O- }. T
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  N( n3 @, o+ e5 u. @: Q: q
感想我就不多說了,千言萬語盡在心中& v. Z. x  U: E3 i
靜待您的後續篇...

6

主题

635

回帖

701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70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化妆舞会 的帖子

是版主大大啊!:-)# u: w2 ^# B# ]; X
家门讲了很多大道理,大主题,但是讲的一点也不枯燥,深入人心,以小见大,真的挺让我惊讶的!因此才在下档这么久之后,还决定为它写文呢!^_^) w+ {! z/ F% z2 N+ o, @1 O# o

7 N' F1 z' t; C6 S2 A, X5 a/ [; Z' B1 Q- y9 G7 U8 ~$ w
回复7#privateangle 的帖子
8 f. D( u; F7 J' q" z1 r& C9 S+ d# B3 r3 n) M& C2 b: C
家门是一路伴着纸巾看完的,这可是一点都不夸张呢!尤其是结尾的时候,看一遍哭一遍,何万基的话完全震撼到我啊!
9 h/ M3 E5 Q, s& R# x/ l2 k8 K- T9 i! ]0 M

7 R) J+ f) _9 X回复8#桂圆 9#雨文車干的帖子% i. j. p. T0 v% F# b- @
  I0 P' t1 I0 B2 E
观点新颖不敢说,过誉了。如果说有一点新意的话,也许是因为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了而已!职业病。
* N- v* [* g  ?& F% o
) m$ j  ^9 E, F2 h  E3 t9 s1 V[ 本帖最后由 郁流星 于 2009-5-30 18:27 编辑 ]

9

主题

2154

回帖

2441

积分

白金长老

积分
2441
发表于 2009-5-30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dear郁流星~因为你的文字追到了这里+ |3 _& {& u) J$ u9 w: A4 \3 T
关于家门我知道这个剧,也知道在韩社这个剧的帖子非常火暴,但是迟迟未看+ B9 @0 @( Z& R2 ^1 i- T
或许觉得太长了,我没怎么有耐心,看了下你的文字,希望可以让自己静下心看一次家门) d2 j; x$ l6 e/ z
平凡生活中的感悟其实也是最让人信服的
# d# p' r2 P/ P# M看到你那句"每个人都有生存的尊贵的权利"拍手叫好

6

主题

635

回帖

701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70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slowdancer 的帖子

哇,是slow,抱抱!好久不见
4 S$ c* ~5 [8 ]* v是啊,家门的楼很高,所以我这个懒人就放弃爬楼了!真的爬完了楼,估计心里就满足了,也就不会动笔写家门了。o(∩_∩)o/ G9 Q$ R6 |( o$ O) a3 J
当时会看家门完全是好奇,一部长剧楼盖得这样高的真不多。加之正好有了一个空隙,就找了几集来看,一二两集的时候,还有点无聊,但是到了第三集开始,剧集开始进入了。老实讲,看家门不需要静下心来啦!因为,很快,你就可以融入剧情,那时,不是你要静,是它让你静了!^_^$ b3 D' N9 q: ^; G5 r+ P; ?
另,我是被丹雅迷住的。时隔一年,从吴承雅到何丹雅,我就败在叫“雅”的女人身上了! 这两个女人虽然个性天差地别,一个张牙舞爪一个内敛沉静,但是真的看下去,其实在本质上还是有共同之处的。所以,我想,我还不至于太博爱到喜欢两个完全不搭尬的女人!用G的话说,她们大概本质上都属于“悍”妇,所以得我所喜!

6

主题

635

回帖

701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70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coco0216 的帖子

是啊,我也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哈哈,想当年的最好记录应该是人鱼小姐的两周时间!从此之后,就没有正正经经的看过长剧了!家门,真的是意外也是惊喜!
1 b! j: U* l8 q+ n- t/ N' M& b* w& P% o( _  g; A
回复16#北纬30°  的帖子
7 U; r/ p- ?# J- M( I8 e$ i6 S% B8 c嗯,大概是吧!^_^7 Y. z6 G8 H$ L/ {1 J" w
% K+ u- Y8 v" y8 _
[ 本帖最后由 郁流星 于 2009-5-30 22:34 编辑 ]

9

主题

2154

回帖

2441

积分

白金长老

积分
2441
发表于 2009-5-3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郁亲~~我已经看完第一集了,快吧,我也喜欢把自己喜欢的角色来做对比 . i! R* N, j: @, L
外表的性格或许是赖于生存的一种砝码,就看不同的职业需要
& Y* X& _. X9 S. |' L8 S! ~, X内在的本质的就需要慢慢挖掘发现了
* A$ U) `1 b3 q& m2 F  N" d# n第一集确实还没有让我进入状态之感,希望你说的第三集就能把我带入了

6

主题

635

回帖

701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70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slowdancer 的帖子

哇,slow,你的速度真是神奇啊!!% E, Q% V' x3 o! I  I
话说我看第一集的时候简直快睡着了。后来发现在简介中出现的人物原来基本上都在警察局出现过了,才开始觉得,编剧还蛮厉害的。我是第三集就进入了。但要到欲罢不能的地步,还是要慢热,在我,大概是15集以后,也有的人更晚,但大家公认的,可能是20集以后吧,EP15到EP42,在我看来,是最好看的集数。
& \- q3 j; e( \; H0 W另,真的准备看这部剧了,请备好纸巾无数!尤其是大结局的时候。^_^

49

主题

6078

回帖

6723

积分

社区元老

积分
6723
发表于 2009-5-31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LZ分析的角度很专业,在下PFPF~+ Y: Z7 T6 X; c* |% F
一向从没看完过长剧的偶终于有了第一次纪录,so家门绝对是注定不平凡的
2 _  h9 p2 l+ x, T) {其实人物架构并没太大新意,主要家庭剧都是差不多的模式
" j/ e2 ^1 l3 S) r8 l6 i但是家门所表达的人与人之间,对传统的感情都很原始,很人文,BJ的用心与真挚是当下很多卖弄花哨但内里空虚的作品所无法企及的,这也是我一直认为艺术最需要的东西,就是作品表达的精神必须饱满
1 H# F- u* N+ c( z因为观众需要在作品里寻找共鸣才能投入,而人的心对于情感的向往其实都是向善向爱向上的黄金定律
' d; C) \  I$ B家门娓娓道来而不显枯燥,隽永诗意拿捏得极好/ S+ b0 l# N9 S
一直很想写写家门,奈何搜刮枯肠依然无法表达心中所想,偶有预见肯定很多才女会陆续推出家门文,尽管慢热但一定精彩纷呈,一如家门吸引偶们的速度. V( p# u9 G$ F( a- K! Q9 Y
: G6 N9 k8 d  a3 u4 k! L
PS:我也是捧着纸巾看完家门的,这发达的泪腺啊……

0

主题

315

回帖

327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327
发表于 2009-5-3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家门的任何东东都要进来瞄一眼' b  n$ R( l9 b
更何况是这么好的美文
) Z- Z" ~/ O+ D+ y期待着楼主的精彩继续

6

主题

635

回帖

701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70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上官媚卿 的帖子

上官亲:7 h3 S4 y# P9 q0 g, {3 x; U
你说的很对,作品要有一个精神。不然像妻子的诱惑真的就是肥皂剧了!不知道编剧安排李万甲在家看妻子的诱惑是一种变相的讽刺还只是一个梗而已。好吧,我承认我很促狭!
+ U( q5 `2 H/ U/ j# Z7 L奇怪的一点在于家门的平淡却不枯燥,我认为这需要至深的功力!
4 S& `7 N9 U0 DPS:你和我的感觉一样啊,我也是搜肠刮肚想写却真的觉得很难写!所以挖了大坑往下跳时心想,明明是无底深渊么!⊙﹏⊙b汗

49

主题

6078

回帖

6723

积分

社区元老

积分
6723
发表于 2009-5-3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郁流星 的帖子

流星大,你忒谦虚了,这文笔和深度可是我修炼个几百年都学不来啊~;) ,继续期待好文1 f8 H$ P" ]  E
呵呵,万甲oppa在家看妻子的诱惑到底是何用意,之前还真没认真思考过呢/ u9 q* h0 @3 i& g* _& U
不过除了增加诙谐笑料之外,我觉得是BJ对李万甲这个人物性格的侧面描写(当然延爸爸演绎得精彩极了,很鬼马,值得大大飘扬一下)之外,也是对他自身搞外遇的再度讽刺?% a. b( ^5 p2 p; C2 C
还有万甲oppa曾经就妻子的诱惑说过一句潜台词:“第一次看剧情,第二次看演技”,个人认为也对李家两父子在商战中尔虞我诈还有江丹恋最初的恋爱游戏都有少少伏笔- l5 x- q* ~1 @+ f
, E+ W% s2 T* `* O; u
以上纯属个人YY,飘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韩剧社区 ( 蜀ICP备14001718号 )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2-5 16:47 , Processed in 0.05088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