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53|回复: 35

【转贴】《一枝梅归来》---一部耐人寻味的韩剧作品

[复制链接]

21

主题

3508

回帖

3720

积分

社区元老

积分
3720
发表于 2009-6-10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作者之托,将她的文转入。
# B% _) }$ N" d        
; g% ~" X# f- G* r9 z1 ]8 Q9 p作者:宇你走过岁月       发布时间:2009年5月27日  发布地点:百度郑日宇吧8 Y, J, t( j% O
1 W! r: w4 r4 m; g1 @& I* s& Z" G/ T) {
(一) 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民期盼有一枝梅这样的英雄,而出现了一枝梅这样的英雄的时代却是一个悲剧。   ――――题记  , z" f( @1 S9 ^/ h
(声明:本人非专业影评人士,系列短文仅属个人观后感。《一枝梅归来》中的政治问题,本文暂不涉及。)  
" o. C3 K4 z* H! K! j, x5 N《一枝梅归来》已用心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考了很多,想要说的也很多。鉴于笔者的能力及精力有限,难以完成长篇论述,只能用系列短文的形式来抒写本片的观后感。  1 y' a( q2 b, |/ G' t
个人认为:《一枝梅归来》就其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内涵以及本片所揭示的深刻主题,韩剧中唯《明成皇后》能与之相提并论。  : Y( X. O/ G; \
# ^' \9 Q: h0 t$ L9 N, h1 W" t
        ( H6 L4 B0 }" Q+ @  V! @1 v
在一枝梅这个人物形象上,编剧用了大量对比的手法去突出这个不同寻常的英雄人物,以期给观众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首先:在外形上,一枝梅和平日里我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有着一个很大的差异,他有着比女人更娇美的容颜。不过,他武艺高强。加之片中一枝梅的扮演者郑日宇有着浑厚的男人的嗓音,身材挺拔,双肩宽阔。整个人看上去充满了男儿气概。这一柔一刚的反差使得这个英雄人物和其他的类似角色有了不同。其次:他曲折离奇的不幸身世和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形成反差,让人感慨。一枝梅出生不久,就被贪恋前程的父亲抛弃;刚在初恋情人达儿一家那里感受到一点人世间的温暖,达儿父女又在自己面前被斩首;刚与自己思念已久的亲生母亲相认,母亲又惨死在自己的怀中……可以说,一枝梅的心早已是被伤得千疮百孔了。很多人就算只经历其中一件事,恐怕就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仇视者。但在涅空大师的指引下和一枝梅身上本身所具有的善良本质的被唤醒。他走上的是劫富济贫的道路。之后,更是成为了关心百姓疾苦,关注国家命运的英雄。(当然这不乏编剧,导演的理想)其不幸的身世和其辉煌的生平事迹形成对照。让人深思。其三:一枝梅一生所得到的极少的关爱与其博爱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之间的对比。两次被父亲抛弃,一生虽被母亲挂念,真正在母亲那里得到的呵护也就两三个月。虽然一枝梅也说,过去因为自己内心的伤痛,而忽略了周围的人(月姬,涅空,乞丐,善达老爷等)给与的爱,但比起在父母疼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一枝梅始终是令人心疼。但是,他心中只有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对身边的人,甚至其他的百姓。他都有着一颗爱心。有一段话给我印象很深。一枝梅要帮助崔鸣吉生产武器,月姬埋怨两人不能长相守。一枝梅说,是为了这个国家。月姬说这个国家只会抛弃你,伤害你,折磨你……一枝梅说战争,会带给老百姓最大的伤害。此时的一枝梅可以说已是心怀天下了。一枝梅所得到的极少的爱与他心中所怀的大爱的反差,令人感慨不已。  
7 J  {9 t0 o( ?$ B+ R, x当然,人物形象的完成,作品在开始作了很好的铺垫。中国养父母给与了他无私的爱,让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学习了武功。这些都为一枝梅以后成为朝鲜的英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作品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也注意了其性格养成的渐进性。英雄不是一生出来就是英雄的,苦难成就了英雄。所以,本片和李准基版《一枝梅》最大的差异,我认为是《一枝梅》更多的是让人们去了解这个传奇人物的奇闻逸事;《一枝梅归来》则是让人们更深入的去了解一枝梅这个人物本身,他的生平事迹,他的思想感情,他的精神品质…… ; z+ W/ d8 L; Z+ O

- N2 L& E* K4 A' e# Y* a/ Z关于本片的主题,笔者认为颇有深度。作为电视剧,其剧本属于戏剧文学,类似于小说。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通过人物形象去反映社会,揭示主题。《一枝梅归来》在这一点上,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的。本片通过一枝梅的生平事迹,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朝鲜国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其朝政的腐败(片子里崔鸣吉说:官吏们都忙着敛财,这个国家小到椽子大到房梁,都腐烂透了);百姓生活的苦难;社会的动荡……  0 {4 ^" L$ W. s$ h, N1 V% L1 m
本片末尾一枝梅与月姬有一段对话,表达出这样一个主题: 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民期盼有一枝梅这样的英雄,而出现了一枝梅这样的英雄的时代却是一个悲剧。一枝梅在的时代,也就意味着有不幸,有不平,有苦难吧。这些问题现代社会解决了吗?我想这也是本片开始以现代版的一枝梅形象进入正题的一个原因吧。  
6 a, L+ J4 m0 v- y. A4 I本片主题深刻,发人深思。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真实可感。是一部感人至深、余味无穷的经典之作。; m7 x0 x& G- p5 K
- t8 j: L7 O. W# p: I  l
(二) 形成于思毁于随 ――――题记
: S- `" `3 R. r5 i$ q: p
: z- L9 K4 I8 w! i2 K: b; M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黄仁磊导演为什么会在李准基版《一枝梅》热播不久,立即着手拍摄《一枝梅归来》。难道真如有的人说的,借《一枝梅》的人气吗?然而其实一般人都知道,越是观众喜爱的影视剧,拍出的其他版本越难得到观众的认可。因为先入为主是人之常情吧。那么黄导演为什么还“铤而走险”呢? 8 O, Z! d0 }5 s- M3 D4 S) V; p* ~
在对比看完《一枝梅》和《一枝梅归来》后,我有这样的想法。首先黄导演肯定看过《一枝梅》这部剧以及漫画原著。他对一枝梅这个人物以及漫画作品本身的理解,有与《一枝梅》的阐释不同的地方,这应该是促使他拍摄《一枝梅归来》的重要原因吧。
  ^  O) n; E' G  x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观看《一枝梅归来》的观众,要么看两集就放弃了;要么看完全剧的又想要再看一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这部作品的情节结构和主题有关。笔者在本文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已提到过本剧中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的主题。基于这个原因,本剧在情节的安排上,线索不是单线,其实单线索最利于情节环环紧扣。而是蛛网型结构,情节先散开逐渐收拢的形式。所以观众就觉得越到后边越好看。这种结构是《水浒传》,《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等作品所采用的。它能最大限度的反应出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人物形象也更真实而丰满,主题也就更深刻。而本剧开端因情节撒的比较开,镜头之间的衔接跨度就比较大,需要观众动动脑筋,费费心思。于是部分观众就放弃了。转而看更为轻松的影视剧。
- Z9 O4 T9 b, M- Z解读《一枝梅归来》的情节,笔者认为也许可以从两句话入手。其一:张爱玲说过,人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其二:黄仁磊导演说过,一枝梅这个人物在剧中是不断成长,魅力逐渐显现出来的。
: _; l, ], w. R! U: E本剧第一集中讲述一枝梅被生父抛弃继而要斩草除根,一枝梅来到中国养父母家。部分观众觉得这一情节节奏缓慢。可一笔带过。我不这样认为。童年的经历关系着一个人的一生。这一情节中,一枝梅学习了中国的武功,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得到了中国养父母无私的关爱。这一切都为日后一枝梅成长为武功高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心怀天下的英雄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否则,以他后来的任何一次不幸的经历来说,都有可能促使他走向反面。
. O! S5 _& {2 L/ k8 C7 X3 S第二集,一枝梅回到朝鲜国。情节逐渐展开。围绕着一枝梅的成长,几条线索同时铺开。文学作品中称之为蛛网型线索模式。首先是他寻找父母的亲情线。然后是达儿,月姬这条爱情线,第三也是比较隐晦却很重要的捏空大师这条线。这是一枝梅追寻理想,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条线索。当然还有金自点,凤仙派,地痞流氓以及王横步那条代表恶势力的那条线。
6 Z9 k$ F2 y% b而每一条线索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枝梅成长的足迹。
5 {( F. s5 `5 a2 [8 i8 C* O- o4 T在亲情线上,一枝梅在狱中对具滋明说过这样的话,反正我和我的母亲是注定无法相聚的人生。其实哪里是命中注定呢。而是时代注定。母亲卑贱的身份,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牵挂一生,总是无缘相见或相见也不相识。等到终于见面时,已是生死离别了。而一枝梅绝望之余,把对母亲的爱,延伸到了和母亲有相同命运的百姓身上。他对月姬说过,像我母亲一样的人,我即使不能让他们比现在过的好,也不能让他们比现在过得更差。这是爱的升华。 # g' j& @8 T/ X% G  V
在爱情线上,达儿是初恋,甜美,结果达儿的死带给一枝梅一生的伤痛。对月姬,一开始只是因外表象达儿,一枝梅留恋她,还算不上爱情,经历了无数波折,直至一枝梅对月姬失而复得,才慢慢领悟到对月姬的爱,最后把这份爱上升到责任。然而,一枝梅为了百姓的命运,却与心爱的人阔别了九年之久,看到剧末,两人重逢,让人嘘唏不已。 : N- Y: c2 ?7 D: k
在涅空大师这条线上,他可以说是一枝梅一生的导师。是他让一枝梅认识到并实现了自我的生存价值。一条连亲生父亲都抛弃的卑贱生命,象野兽一样生活在山洞里,达儿父女死时,仇恨着整个世界,不明白为什么活着的人,是涅空大师让他明白了武器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人与野兽的区别在于互相帮助。一枝梅走上了劫富济贫的侠客道路。当金自点步步紧逼,母亲惨死之后,一枝梅想过独善其身。是涅空大师让一枝梅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走上了为国为民的路,最终成为了英雄。 ; i+ L# z$ A/ Y1 b
而以金自点为代表的恶势力的那条线索,从另一面表现出一枝梅成长的轨迹。正是这些恶势力的存在,一枝梅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强。
" U  c% L# U! C7 j& z" T6 C: ^其实,无论那条线,情节的安排都是围绕着主人公在考虑。一枝梅是人不是神。他迷茫过,痛苦过,迷失过,退缩过……然而最终他战胜了自我,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 ^* \' c( ]8 S& g0 \5 t! c0 x———另外,剧中还有两个一开始颇受争议的线索人物,善达老爷和石英。他们是一枝梅事迹的写书人,又是一枝梅事迹的见证人。部分观众认为这两人的存在冲淡了情节的紧张感。实际上,这种笔法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和古龙的《楚留香传奇》中都有所运用。《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楚留香传奇》中的说书人及其孙女小红。这种笔法的运用可以增添作品中人物事迹的真实感,而且使得观众在观看本剧时,思维游走在剧目本身和漫画作品原著之间,让人产生一种亦真亦幻的奇特感觉。而且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观念,即作家并不一定让读者完全陷入自己的故事情节之中,反而有意识地提醒读者作品的一定的虚拟性,为的是让读者更清醒的去解读作品,并更大限度的去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x+ n3 K5 f# |: P" [4 A8 ~
―――本剧还有一处有争议的地方,就是画外音的使用。在中国文学艺术领域中,是话剧和过去的地方戏曲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其作用在于以客观角度对影片的背景、人物、事件直接进行议论或抒发感情。画外音摆脱了声音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充分发挥声音的创造作用,打破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把电影的表现力拓展到镜头和画面之外,使观众能深入感受和理解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 7 f2 p5 H; H( ~! }# L! G
评价这部戏,总有人提到其不算高的收视率。我们都知道收视率是商品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产物。它反应得更多的是观众的口味,而不是直接反应戏剧本身价值的一个数据。要知道,影视剧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价值,不能仅靠人数判断。比如,听流行歌曲的人比听交响乐的不知多多少。我不说哪一样更有价值。只能说,各有各的价值吧。 * e- K$ l+ R3 P4 ^
总之,在商品经济时代,《一枝梅归来》能大胆打破陈规。无论是在剧本的编写上还是电视剧本身的拍摄手法上,都有着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带给观众这样一部有创意,有深度,有欣赏价值的不落俗套的电视剧,能欣赏的观众是一种幸运。
5 i: ~) C5 v3 `5 G# S0 @, U―――韩愈说过:行成于思毁于随。一部作品好不好,要自己动脑筋去看,去感受,去思考。

0

主题

107

回帖

11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10
发表于 2009-6-1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般人都有这种感觉,李准基的《一枝梅》很成功,情节好看。况且先出来。所以后出来的就成了仿制品了。其实不然。但是,《一枝梅归来》因为其主题的深刻,人物内涵的丰富,画面音乐的脱俗。为观众设置了一道门槛。只爱听流行歌曲,看偶像剧,家庭剧的观众,会觉得这部剧主题沉重,节奏缓慢看不下去,而错过这部优秀剧作。其实我周围只要看过这部剧的朋友,很多人都在看第二遍。奇怪的现象啊,正如楼主所说的那样。

21

主题

3508

回帖

3720

积分

社区元老

积分
3720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我也是像大部分人一样对韩国的古装剧有偏见。老是篡改历史什么的,让人没什么心情,唯一看过的一部就是茶母。印象很深。布景武打,演技都没话说。就是实在太悲了,当初差点哭死。1 Y3 ?  I2 ^5 ]: k- f3 L
因为无可阻挡的highkick才喜欢郑日宇的,话说这部也堪称家庭剧里的翘楚。- W' C. J- [4 Z' `$ y& ]- p$ c2 ^( a
然后他接演了归来,直到这部剧放完,都没去看,
: o# f- n6 a' o一则李版的先入为主了,肯定会有比较。, s/ g, a) l) h* J! _; a
二则从商业角度来讲,李版的演员就强大一些。因此粉自然也多。看韩剧的哪能说多多少少不是从主人公的美貌去的,男的女的都如此。这个本来也就是韩剧能够抢滩中国市场的很重要因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点都不奇怪。5 O! s1 ~" a" ?  q* I* L7 ^
三李版注重情节的紧凑和爱情的延展。一代义贼展现的扶贫济困的大侠形象。这本身就是观众爱看得,只能说编剧很好的抓住了观众的心理,想看什么,在哪一集出现,都紧紧被编剧牵着鼻子。而郑版的则完全不同,从一枝梅的可怜身世开始,一步步以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成长为大家期待的大侠。大侠之所以最后成为大侠,都是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和苦难的。郑版着重于这点。
4 L& B5 l( w' b& o因此我也才明白为什么黄大导演敢在一片喝彩声中落幕的一枝梅刚完的时候,就敢拍归来。真的是角度不同,风格迥异的。3 Y7 g- T+ h: Z) D8 ~3 `
从收视和商业角度来讲,李版确实获得了成功。但从艺术角度来讲,归来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6 W+ l" h9 X- J! Z$ S/ V
! m6 R; [! G* O9 G  D0 K不能说归来没有缺点,但是摒弃历史的因素,归来更像是母亲对于不肯睡觉的孩子,娓娓道来一个生世可怜的孩子成长为一代义贼的故事。! @* Y& g. h6 y. ]0 o

  Y- u. X$ Y3 k5 z
; ^$ w( ?. `! M, `+ ~+ d
# W3 e; ?1 W( k& o8 Y5 O+ U8 G版主注:回复出现意外分楼层状况时,楼主可自行编辑自己的每次发言,这样可以让楼面更清整美观。4 `) H) p1 U" P5 R4 d7 P
" A- O8 ]! i9 J
[ 本帖最后由 youngyoung 于 2009-6-12 17:30 编辑 ]

4

主题

711

回帖

743

积分

黄金长老

积分
743
QQ
发表于 2009-6-1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有友人让我谈谈《一枝梅》和《一枝梅归来》的差异时,我总不自禁的会想到韩剧《蓝色生死恋》和《初恋》的差异。在观众心里,《蓝》剧是经典爱情片了,情节感人,画面人物唯美,背景音乐虽由吉他名曲《爱的罗曼史》改编而来,也很切合剧情。我也为该剧掉了不少眼泪。看《初恋》是因为当时裴勇俊很火,但《初恋》开始十多集都看不太下去,节奏缓慢,差点放弃看哪部剧了。然而看完之后内心为其中的哥哥在爱情中的执着与付出而震撼。虽然从头到尾我都没掉多少眼泪,但越看越揪心。而该片更把爱情故事置之于广阔的现实生活中,对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所触及。内容丰富,影片很有深度。现在《初恋》一剧,我认为是韩剧爱情片中的经典之一。
. E  l6 V- i( b. S; S《一枝梅》大家喜欢,肯定有他的优点。《一枝梅归来》主题深刻,人物鲜明。该片取景和在拍摄中对画面的截取都十分讲究,含有许多美学理念在其中。而背景音乐也是采用了现在影视剧中很少用的纯音乐,多用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等传统乐器,讲究的就是一个自然纯真的本味。而极少用到电子音乐。音乐动听又与情节,画面巧妙结合,给人很高的艺术享受。

0

主题

469

回帖

477

积分

青铜长老

积分
477
发表于 2009-6-15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的心血杰作当然要顶一贴~感谢《梅归》让我认识了那个尚在成长 逐步成熟的年轻新秀郑日宇~当然《梅归》本身也是一部回味无穷 引人深思的好作品 遗憾的是黄导在本剧的最初脱离了现代人的节奏 又在错误的时间下推出 故此 这部慢了两拍的名品剧 才会遭受空前冷潮!希望借此楼能够给更多的人二次机会来关注《梅归》* n( G) h/ d5 {/ Q) U

# F6 @9 j4 S( _7 @* u[ 本帖最后由 康琳 于 2009-9-8 11:28 编辑 ]

4

主题

711

回帖

743

积分

黄金长老

积分
743
QQ
发表于 2009-6-1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愧不敢当,楼上的朋友好像是《一枝梅归来》一剧的字幕翻译。你对该剧更有发言权。曾看到过你在翻译过程中,因为剧情太揪心,想过放弃。后来在影迷们的要求和劝勉之中,把这项艰巨的工作完成。感谢你的辛劳,让我们看到这么优秀的作品。

0

主题

469

回帖

477

积分

青铜长老

积分
477
发表于 2009-6-1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NO~NO~NO~ 岁月亲误会的好离谱呀……本人可不是翻译 只是当时用略懂韩语的水平在追剧…… 星宇翻现如今MS只有满屋大一人 《梅归》的出品也是那个人员虽少 却认真负责字幕组的功劳!~偶么 只是一个喜欢此剧的普饭而已~岁月既然来了 何不把吧里你的文章休整归一 做个统一详细的图文简介楼 以便打动更多的人 令人们抛开李子版《一枝梅》先入为主的偏颇、挑剔等负面思想 能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梅归》这部跟《一枝梅》完全不同的新时代风格作品。(很喜欢幽林亲关于此剧的系列论文式评述 可惜的是 幽林亲太过谨慎的同时更害怕遭受思想分歧者对此剧的恶意中伤 所以始终不愿把自己的心血感受面对更多的人展开… )社区里互尊、互助的元老级人物众多 我相信如果出现能够打动大家 关于《梅归》的剧评 就一定会有更多理解并喜爱《梅归》这部如同个人史诗般宏大而悠远的艺术作品的观众出现$ j8 A5 q; Q- _) A

! t9 C2 K$ ~. X" t  C* j0 w: F[ 本帖最后由 康琳 于 2009-9-8 11:28 编辑 ]

4

主题

711

回帖

743

积分

黄金长老

积分
743
QQ
发表于 2009-6-16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汗!!看错了吗?但翻译者的感受还是事实。可见此剧带给人内心的冲击还是蛮大的。你的建议很好,但我一则工作较忙,二则平日也很少写文章。此文都是挤时间仓促完成。想谈这部剧的音乐和画面的特色,也一直未能成文。况且自己文学,音乐,美术方面积淀都不够,许多时候要么辞不达意,要么也谈不到点子上。会努力去尝试一下。谢谢勉励。幽林亲的文章更专业,很有深度。我也建议过她发过来。还可以让文字更浅显一点。让更多人了解这部佳作。否则会和这部剧一样,面临曲高和寡的局面。不知她的想法怎样……

0

主题

107

回帖

11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10
发表于 2009-6-2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枝梅归来》仅看它的画面,再加上它的背景音乐,内行都会感叹该剧的经典。至于剧情对收视率的影响,只能感叹编剧或导演有点理想化,他们也许没有深入思考电视剧长期是靠哪一类人群支撑起的。本剧似乎更讨学过文学的影迷们的喜爱。

0

主题

1054

回帖

1069

积分

白金长老

积分
1069
发表于 2009-6-2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劇本的問題!一枝梅並未把重點放在奇聞軼事上,而是著重英雄也是平9 ~. ]9 G% l, L; C# \8 e
凡人,他的喜怒哀樂。8 P" |# {# o5 ?& X
相對以漫畫原著改編的一枝梅歸來,有更多的題材可發揮,照理來說會
5 N" G$ Q. M: R+ f' s, N更鮮活才對!
2 I9 Y2 j+ V. J# {/ Q: ]# ]% Q. t
+ Z7 G& [9 u& N/ v$ y
7 y& w* q; u& Q% @- d) ^2 H  w不是黃導有何想法,只是非常純粹主角第一人選被人搶了!3 [: A$ y% W% Z
並不是黃導對一枝梅原著有什理解,才在熱播之後立刻拍攝,而是因選* R* ~1 [+ F) H$ O' {+ w6 ?
角、換角,讓整部戲的拍攝延後,當初打的是兩部一枝梅對抗的主意!
; P0 q9 x, X- ~: ~6 ~3 {一枝梅歸來前兩集確實是有借到一枝梅的人氣,因為很多人想看兩部差
6 K, ]. H* a9 Q( P4 r別在那,還有些是因為以為他是一枝梅的續集!
! o9 S  R0 Q1 l: B' g2 \8 j兩部戲各有各的長處,只是Mbc一枝梅歸來的宣傳也有一個程度上失敗,' \1 I/ ~' Z  }  U! W
就是一開始到最後幾乎只要有宣傳,就會一直牽扯到一枝梅的主角,而$ v- j/ ]$ u* s4 n9 s
宣傳重點幾乎鮮少放在自家主角身上!

4

主题

711

回帖

743

积分

黄金长老

积分
743
QQ
发表于 2009-6-2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楼上的朋友指出我文章中的一个漏洞,即《一枝梅归来》的拍摄时间。因平日虽也看过一些韩剧,但对韩娱新闻关注很少。此剧也是朋友大力推荐才看的。看了两遍。. C' J, B" o# K' E; h1 g
提到《一枝梅归来》的情节问题,个人认为并非作品本身的问题,也许有观众的接受度的问题。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周国平的文章《波兹曼的诅咒》。其中提到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这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波兹曼认为过去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逐渐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电视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而且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
2 j) W3 U1 t  ^; h9 U5 K1 K0 h电视剧是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而现在人们在评价一部电视剧的时候,似乎往往把它的娱乐性放在了首位。《一枝梅归来》用了很多拍摄电影的手法。它大气而凝重的感情基调;丰富的内容;复杂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精致的画面;动人的音乐等。都是需要观众能静得下心来细细欣赏品味才能感知领悟的。然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商品经济时代,它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了吧。

0

主题

27

回帖

2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7
发表于 2009-7-4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岁月前辈精炼又深刻的文章和康琳姐姐的一番极富见解地评述,我也忍不住进来小议一番.这是迟来的问候^_^
; z* c3 Q4 H% c# z0 ?5 Q    首先我要说前辈的文字洗练干净,极具深度,读来之后很容易让人得到共鸣。同样作为《一枝梅归来》的喜爱者,也同样作为文学的爱好者,前辈的文字写出了我的心声,《梅归》是一部难得的好剧,它不仅思想内容深刻、人物刻画精妙,音乐画面优美,而且贯穿剧情适中的感伤情调时时触动读者心灵,结尾亦喜亦悲的思辨也带给观众无限的思考,无论风格上还是情节上都具备有史诗般气质的长河小说之特色,是一部难得的好剧。
' u- ^) N. w3 v% c& A% ^    另外,康琳姐姐不要谦虚,要不是你的翻译也激不起我们如此之大的观剧热情^_^至于我的文章,我也不知何时会发,最后计划完成的一篇因为最近连续出现的状况基本只打了大致框架,还未起笔,说实话,最近因为某些事情情绪确实有点低落颓废,但是看到前辈重新编排发出的美文再一次被感动了。0 V# p" O6 `9 e  M2 W; V! M% @& X
1 l( M2 ^7 Q  ^2 W! G
[ 本帖最后由 幽林冰叶 于 2009-7-4 19:32 编辑 ]

0

主题

27

回帖

2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7
发表于 2009-7-8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前辈的文章,不管是前辈所写的文章还是《一枝梅归来》这个作品本身都是各自领域的精品,值得我们耐心品位^_^

4

主题

711

回帖

743

积分

黄金长老

积分
743
QQ
发表于 2009-7-30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幽林冰叶 的帖子

谢谢亲的关注。前两天看了《阿甘正传》,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部励志片。全剧如同自传式的表现形式。大段大段的第一人称的独白。要说情节引人恐怕谈不上,人们喜欢这部剧可能更多的还是被剧中人物的精神和这部剧所要传达的思想有关。当时我就联想到了《一枝梅归来》一剧。该剧也正是一部励志的人物传记式的作品。而其细腻的表现手法恐怕在一般- D% W0 R$ y: p# s# S; x; |& _
的电视剧中是很难欣赏到的,除非在电影中。前两天看到《穿越梅林》的视频,更有此感触。

0

主题

27

回帖

2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7
发表于 2009-8-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7楼
  K1 ?+ ]; q9 F  Q ( h- j/ X3 x( w. f9 l9 w
前辈的想法我完全同意,一本书、一部电视,或者任何作品也好,往往吸引我们的正是其中容易忽略的瞬间,关于“一枝梅归来”贴吧“穿越梅林”这段视频截取,实在选取得好。那样短短几分钟情节,即使没有人物的煽情对话,即使没有华丽精彩的排场,即使没有夸张式的演技,单单是那一曲哀婉柔缓的音乐也同样能给予观众内心最大的触动,《一枝梅归来》正是这样以雅为美,以淡为美的典范,真可谓“点铁成金”的佳作。
. R- T# S5 f; U: }% J# R3 U% A% P0 \
& H+ E# K8 U1 D4 m4 }
2 r% U" R+ K2 r7 j回复17楼(2):
( w( V; O& W& e+ S + A; N8 E* \' j
前辈果然观察细腻,经你一提醒才突然发现,《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刻,大段大段的独白带给我们生活中难寻的真理,和《一枝梅归来》中的对白在很多用途上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轻松中见哲理;一个悲壮中出温情,都是值得耐心品位的好作品,虽然这些电视电影中的作品不比雨果和托尔斯泰名著中的议论,却代表作了影视界的创新意识和蓬勃发展,成了优秀影视作品中的佼佼者,相信今后还会有类似的好剧再次出现。/ `& c# b1 H( e9 s
0 Y/ X2 V9 g8 M! T( }* T
[ 本帖最后由 youngyoung 于 2009-8-2 20:5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韩剧社区 ( 蜀ICP备14001718号 )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2-5 16:44 , Processed in 0.04780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