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_ J+ q8 L: H2 K' J; e' ~
看《家门》很舒服,甚至比前段日子疯狂的看《灿烂的遗产》还要舒服很多,当然这感觉与剧情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只是与看的时间多少存在点联系。( E; @8 e5 |. _
两个故事我都很喜欢,只是《灿烂》是刚播的时候追着看的,那时候,每星期都是苦苦的等待着,到了周末看最新的两集,稍微过一下瘾,然后就是继续的漫长等待,着实很心急,为故事的情节发展而着急难耐。而看《家门》,却是在它全部播完以后很长时间,才开始的,也正是源于这个,我可以一集接一集,踏踏实实的仔细看,而且还不用担心看完这集,要再等几天才能看到下面的。
3 x3 ^2 U6 d) P7 a 这种一下子可以从头看到尾的感觉真好,有点像以前买了盘,用DVD一直放一直放,直到结尾,而自己就坐在沙发前看到痛快那时候的感觉。$ q" d o" l ? R
如果说《灿烂的遗产》,我是热衷至极的一直喜欢着,那么《家门的荣光》于我而言,则是在一点点观看的过程中,平平淡淡、自然而然的就着了迷。那完全是不由自主的,是种跟着自己的心走的感觉。
$ W Y* B6 Z: N% _+ m+ t 本来只是想就完整的看一遍《家门》就好,可当真的看完以后,才觉得太喜欢这个平淡如水的故事了,所以也一定要写下点什么才好。没什么原因,只是想随笔记下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权当是给自己看《家门》的这段日子留个纪念罢了。
2 Z" w# N$ i& V: d( r( I6 \1 @4 L(一)就这样遇见,然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R- P. s+ N, q# z$ O5 Q" \! K0 ~4 j
印象很深,故事一开始,第一个出场的便是丹雅,她打着电话从出租车上下来,为教授开了车门,与教授边往里走,边说了电话里提到的事情。就在这时,李江石出现了,商量着提高价格购买下教授手中族谱的事,虽然教授严辞拒绝,但他还是一路跟着并请求教授在考虑一下。, d8 `& u Q2 w0 B' O2 W
丹雅看着这个眼前,企图用金钱收购别人家族谱的男人,她先是愣了愣,然后在江石要去着教授的时候,拦住了他。面对丹雅“看起来觉得这世上没有钱不能解决的事情啊”的质问,那个帅气的男子男子只是留下了一句“那你又知道什么?用钱不能解决的事情”这样轻蔑的话,就急着去追教授了。5 e( r7 M0 z, f) s# V; ~7 V
江石与丹雅就是这样遇见的,彼此双方都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好的印象,或许在那一刻,他们以为只是相见一次的陌生人,以后永远都不会再见。然而他们都错了,这不是一辈子唯一的一次碰面,而是两个人之间故事的刚刚开始,一个序幕罢了。/ \" k8 Y7 R* ~" E
因为族谱的事情,丹雅与江石总是意外的碰面,在学校,甚至是在对于两个人都没什么关系的医院。丹雅竭尽全力的保护着江石要买的那本族谱,先是劝了江石好久,可这样依旧改变不了那个人的心意,之后在江石到医院企图以金钱买通,急需用钱救儿子性命的族谱主人时,丹雅还拿出了自己积攒了好久的钱,体族谱的主人交了拖欠医院的费用。' g4 ^' f* s- R; w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那承载着家族历史的族谱,即使被保护的那个东西与自己根本无关。我想,丹雅会这么做,只是因为自己生活在古老传统的宗家,了解那族谱对于家族的重要含义吧,也正由于此,她才会那样竭尽全力的去帮助那族谱的主人。! J. d& P- ?; b& I. Z
记得丹雅为了族谱的主人不被江石骚扰,竟答应了江石的请求,与他一同出席同学聚会,做她的女伴。那次,是我第一次看到丹雅在舞台上唱歌的迷人模样,也第一次看到江石被迷住的样子。# o! |& w* }" U& O8 Q/ Z
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就围绕着那家谱慢慢展开了,他们在对立中,渐渐熟悉。总觉得,江石与丹雅是两个很有缘分的人,他们的相遇、相识,甚至到最后的相爱,都是早已注定好的事实。
: \* k- c0 T- g# X U# W 其实不只是他们,在剧中,书英与真儿,泰英与英顺,都像是命中注定的恋人。好似上天早就已经安排好他们的缘分,只是在某一时刻就自然地遇到,然后便相爱了而已。# G' e6 F( G2 Z8 I2 ?3 i6 ]; k
就这样偶然的相遇,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好比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就这样有了交点,彼此间有了交集。于是,故事也就一点点展开了,并且越来越精彩。
0 N$ A/ i X& o% o(二)为了妹妹,我们交往吧
4 M6 f) q6 K) L4 e/ k# J( _ 直到有一天,江石看到妹妹自杀,把她送到医院后,才意识到慧珠喜欢的男孩子贤奎,因为一心注视着丹雅,而看不到背后默默关注着自己的她(他的妹妹)。
! O* Q+ H/ ~ ^ 这时,为了妹妹,江石向丹雅提出交往的请求,希望两个人配合演戏,进而使贤奎对丹雅私死心,转而注意到自己的妹妹。原本以为对这一无理要求,丹雅会拒绝的江石,却意外地听到丹雅口中“我试试吧”的答案,他惊讶不已。
! c* }/ `$ o" y7 M1 \ 总也想不明白,丹雅为什么会答应江石的请求,虽然她称是想给两个孩子一个机会,不过我却觉得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难道在那时,丹雅已经爱上了江石?印象中,丹雅在回想自己打江石的那三个巴掌时,曾说过是不由自主地,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难道爱情的种子从那时就已经慢慢埋在心底,只是她自己全然不知?
! O- v/ v9 I6 @/ B0 B% `" K- r 在与江石开始演戏后,曾有过这样一个情节,一天,丹雅在自己的房间里,拿出了多年前振河送来的婚书。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丹雅对振河的感情,那是种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的感情。
+ ~" R! @; y. b4 p- W 振河对于丹雅,似乎重要到无论怎样也放不下,即使已经被生与死分隔,也因此,丹雅总给人一种与其他人不同的感觉。振河死后,对于丹雅而言,每一天都是折磨,都会有生不如死的痛楚。“变成老太太,那是我的愿望”,当这句话从丹雅的口中说出时,不知江石是否震惊于这话的哀伤无奈,而坐在电脑前的我,心里却真切地感到了一点点痛。% s1 Z# g7 \* Q/ a6 H) _7 X }
冬天的时候,丹雅多冷都不穿大衣,她总是说自己不怕冷,其实连贯的看过每一个细节以后就会知道,那是在陪着死去的振河受苦而已,丹雅去振河墓前哭着说的那些话,让人心疼。
8 P% q* [8 O. { 江石与丹雅两人打玩偶的那段,很有意思,江石打了很多球(四万韩元的呢,不少了)都没打中一个玩偶,哪怕是小小的一个。丹雅看着锲而不舍的江石,开玩笑问店家爷爷附近又没有药店,还说要给这个人买点镇定剂。这真是两人间少有的轻松情节,在那一刻,从他们的笑容、言语中,我可以真切的感觉到那愉悦的氛围。
9 e% z b- e! P \ s9 g8 N" g 晚上回家后,丹雅在房间里拿出振河照片看,口中碎碎念叨着“哥哥会不会认不出我了”、“要是问‘奶奶,你是哪位?’这样可怎么办”,正在这时,手机响了,是李江石的电话。两人之间的谈话,无非是对于白天有关玩偶那件事的调侃,以及江石要在第二天,到学校去接丹雅到家里给妈妈上课。! a, J W) H! ^0 N/ {
接完江石的电话,回想起他最后说的那句“决定给今天打到玩偶起名叫抬杠包”,丹雅笑了。低头的一霎那,看到自己于振河的合影,她连忙解释到“不是那样的,哥哥,只是暂时,不说也知道吧,是演戏,所以我偶尔笑也是在演戏,不能生气啊,哥哥”。, }) ]* C" n* o7 Y1 o2 v3 X
可从这话里,我却读出了歉疚的意味,也感觉到此时的丹雅已经有一点点喜欢江石了,只是在面对振河时,她不想承认,于是才说出了那些话。或许,这话不仅是说给振河听的,更是说给她自己听的,这只不过是个心理安慰罢了。
' @6 E# l, a$ w# b% r6 P2 n' X; I0 R 就这样,戏越演越真,真到最后,两个人要结束这个游戏的时候,都那么不适,那么不舍。似乎故事到了这里,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再也不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发展,不知在哪一刻,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变得出乎预料了。
: M" Q ~2 p3 a' P' A% H5 j(三)一切皆变,悄然而至的爱情8 {' y7 B% g* t5 o, N& N; j( a
说不清爱情是什么时候悄然而至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演戏装情侣的那段日子,江石和丹雅日久生情,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 g% y$ Z( `4 L: G$ U0 E 一个一直以为女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只是装饰品一样的人,和一个对于死去丈夫,念念不忘的活寡妇,就这样相爱了。因为爱情这个东西,两个人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
4 N7 y& Y& H# S% {2 i! t# o 故事演到这里,越发的觉得舒服了许多,看着这两个人真的高高兴兴的约会,而再也不是逢场作戏的时候,心里会由衷地为他们祝福,希望他们幸福美满。
* j: N0 Y* x/ [1 ^$ f, I2 E 然而可能是好事多磨的缘故,他们的爱情那么真切,却还是遭到了来自于家庭的拒绝。比起丹雅家中并不反对的态度,江石的父母则是完完全全的不同意,甚至不惜一切的要拆散这两个真心相爱的人,而且还以江石的母亲更甚。9 S0 q' D0 B) S
绝食、到丹雅的家中表明自己坚决反对的态度,这一切的一切,都有着那么一种誓不罢休的强势,似乎无论如何,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刻,我虽不能下定论,却还是觉得江石的母亲,太狠了。: G. o4 l) E- g) O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总是会莫名的感到压抑,甚至有的时候,眼泪也会在眼圈里打转,恨不得马上就要一滴滴落下。全剧中,似乎这一段就是最折磨人的一段,让人看着心疼,为江石与丹雅这两个人的未来担心。
H p8 c2 W; D% s6 u2 o8 l 为了江石的母亲,丹雅忍痛向江石提出分手,还有那句“我就在原地”,异乎平日的平静,我却感觉到了她心中的悲伤,那种痛难以言表,却疼在心里,是一种活生生的折磨。江石无法面对这个结果,可面对母亲,他也一样不忍伤害,于是这个略显绝望的人,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出国读书。 P/ m' Q1 y9 `
离不开儿子的母亲,最终还是认输了、妥协了,她哭着同意了江石与丹雅的婚事,到这里,一切都柳暗花明了。
6 v4 O. M+ N2 o- e1 i | 看到本该出国远走的江石,出现在丹雅两个哥哥的婚礼上,向爷爷说出自己的母亲同意了两个人的婚事,比起丹雅吃惊的捂住嘴,我整个人更是一下子轻松了许多,那是种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下来的感觉。
6 s% J4 o/ g* O/ h) H% F 不过虽然江石的妈妈妥协了,答应了两人的婚事,可是在具体操办与婚礼、嫁妆有关的一切事情时,她还是给人那种刻薄的印象。尤其是在江石出车祸后,她更加气愤与丹雅的命运,甚至还恶语相向,在江石新婚的房间里放上从大师那里祈求来的护身符一类的东西。( i6 X4 `3 P' U9 R+ I
真正使江石的妈妈,改变对丹雅的看法,还是在丹雅替江石挡了一刀,住进医院抢救之后。这位一直强调宿命的妈妈,在那一瞬间完全颠覆了自己以前的看法,她开始替丹雅担心,开始喜欢上丹雅,甚至还将前几日放在江石房间里的护身符拿了出来。
2 m7 T& H! `( Y# D3 Z(四)轻松愉悦的圆满结局
0 n3 m; P' @9 b K. s9 V4 M, Q 很多喜欢《家门》的人都在说,丹雅与江石相爱后,江石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像蝎子一样的男人了,是丹雅改变了江石,让他变得愈发善良。然而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想法,这两个人相爱后,改变的不只是江石,其实还有丹雅。
# c6 c- O# R5 c( f 如果说,江石因为丹雅渐渐找回了人性中善良的因子,活得有个人样了,那么对丹雅而言,她也因江石的存在,走出了自己人生原本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2 Z4 Q* y5 o! T: a; g
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丹雅与江石就像是彼此最最需要的那剂解药,只是在相识很久后,方才了解对方于自身的重要。于江石而言,丹雅就是把自己从悬崖边拉回的救命恩人,因她的存在,他看到了人生的美好,也知道了自己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而于丹雅而言,江石就是把自己从宗族观念的禁锢中解救出来的一个智者,因他的陪伴,她走出了往日的痛苦,也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F$ x) V7 Z) w9 }& n( ~ 一直相信“性善论”、人性本善的我,总觉得江石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走错了一段路,也因此只要有一个人能在他还没有完全沦陷下去的时候,拉他一把,这个人就不至于一直错下去,而恰好丹雅就是那个让他悬崖勒马的人。不过也许,在丹雅一点点感化江石的同时,眼前的这个人也在打开她尘封已久的心门,那个她一直强加给自己的规矩。7 s6 z/ X- d# `+ L
不知为什么,我总也无法理解丹雅对于爱情的那份坚守。苦苦守候了十年,无法走出来,怀着想着快点变成老奶奶的想法,一天天生活,这样的做法,在我看来实在太过极端。或许,对于死去的人而言,丹雅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大概只有她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对于在最后关头选择牺牲自己的振河而言,才是莫大的安慰。
$ {. j1 j) [9 |9 O! m: A 与江石交往后,或者说的更确切些,是与江石结婚后,明显看得出丹雅的笑容比以前多了很多,生活也变得愈发丰富多彩,不再像往日那样了无生趣。显而易见的笑容,让两个哥哥看到了丹雅的不同以往,他们的心中,也愈发的感谢这个在以前很厌恶,却在眼下让自己的妹妹幸福的人。
7 w: \8 ~" Q; }. V; A& j% c 比起丹雅的笑容,更加明显的应该是江石日复一日的幼稚,后面的江石,显然已经没有了刚出场时的那种酷酷的感觉。虽然人一样是那么帅气,可是言谈举止却多了几分稚气与顽皮。
) n$ Q0 U6 n; W1 `后记
' X& s0 H( I& u+ h2 B! S7 m 终于码完所有要写的文字了,也算是松了一口气吧。看《家门》的时候很舒服,所以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也基本上还算顺利,只是在有些需要拿捏的地方,斟酌了半天,不过好在现在已经结束了,一下子觉得轻松了不少。2 U1 S* {6 k% e' O
很多人曾说,《家门》看一遍都不够,总会有看了还想再看的感觉,以前我不那么觉得,而如今算是真的体会到那种感觉了。我会永远地记得在2009年夏末秋初的时候,遇到的这部《家门的荣光》,也会永远的记住这平淡如水的故事,以及它带给我的美好感觉。: m4 ]0 v" h# z9 v6 s v
7 Z( ?; K" d8 _# Z0 B. V[ 本帖最后由 liuyue420 于 2010-2-4 21:1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