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家庭主妇梁某(34岁)去首尔明洞的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卖场购物,一看价格表就来了气。“这条裤子就12万韩元?上个月我去欧洲看同样的货没有这里的一半价钱。”她跟店员吵了一阵回家后,在自己常用的网络社区贴了“Zara,太贵了”的短讯。没想到不到几小时登上了40多条呼应的贴子。此后过了半年,最近她又去了该卖场,看到价格表又吃了一惊。因为相当多的货价格比去年降了几乎一半。店员说,现在这里的价格与欧洲当地价格差不多。
通过海外旅行熟悉海外行情的三四十岁“全球购物女”们正在引领着全球品牌的价格改革。她们通过网上的价格对比,对“泡沫”价格施加压力等方法,促使全球品牌放下架子。
◆通过网上价格对比等给全球品牌施加压力
以引领时尚而闻名的时装品牌Zara,2008年在二三十岁年轻女性的火爆关注下登陆韩国,然而其人气远不如预期。Zara的价格几乎接近欧洲的一倍,虽说附加了关税等也无法理解,于是抗议之声不绝于耳。顾客们不仅在卖场提出抗议,还在网上表示抗议说,“难道韩国消费者是冤大头吗?”。Zara方面感到惊慌采取了酬宾等对策,但仍然难以消解“Zara的东西贵”的看法。此时,优衣库(VNIQIO)和SPAO等类似品牌发展很快,今年2月他们的最大竞争者H&M还在明洞开了店。这使他们深感危机,就与总公司协商将价格大幅下降。
瑞典的H&M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开始就实施了破格的价格政策。7.95欧元的T恤衫定价1万韩元,按1欧元1550韩元计算,比欧洲便宜2000韩元左右。既是贵也比欧洲当地贵1000~2000韩元。H&M的室长Zeong Hae-jin说:“我们的目标是全世界实行同价格,尤其在韩国对童装等部分商品价格定得比欧洲还要便宜。”
◆“购物达人”搭品牌网站“直通车” 商家举“白旗”价格大跳水
盖普(GAP)和Gap kids以及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等美国著名时装品牌,自今年春夏季商品开始,将韩国国内的商品价格定位在当地价格的约120至130%,同比下调20至30%。一直以来,这些品牌在消费者中间的人气很旺,以至于出现新造词——“远征购物族”。曾在2007年这些品牌刚刚进驻韩国当时,其价格的定位是当地价格的约170至180%。如今,这些“高高在上”的大品牌纷纷“举白旗”,其中消费者的力量可谓是功不可没。
消费者们不再一味的抗议“贵”,而是通过美国总公司官网直接购买(又称‘海外直购’)。尤其是,儿童服装的尺寸分类同韩国国内相似,分为0至24个月、2T(韩国2周岁)、3T(三周岁),因此,消费者们大可不必担心退换货。互联网育儿社区“cafe.naver.com/imsanbu”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0万人,大家可以通过该社区了解“海外直购”的具体方法。还有,各种减价优惠券则可以通过“funnyshopper.com”等网站进行下载。时下,“购物达人”们所传授的这一秘诀犹如“历年高考试题解答”那样,通过互联网正在迅速传播。
随着“网购潮”的掀起,保罗(POLO)等一些企业甚至切断IP地址,从根源上阻断网络连接。然而,消费者们主张“消费者主权”并提出强烈抗议,故这一方案最终宣告泡汤。此后,又采取了不接受韩国信用卡的方式予以制约,不过,最近正在就取消这一规则进行商讨之中。
通常在海外设立分社时,考虑到关税、物流费、收益率等多种因素,价格定位在总公司的约180%,但随着“海外直购”风潮的兴起,不得不撤销这一战略。引进时装品牌盖普的新世界国际的部长Jo In-yeong说:“这确实是个头疼的事,但后来大多数意见认为应保护消费者多种渠道购买的权利。”
甚至,商家将价格下调至与美国当地相仿的水平。就盖普男款T恤衫来说,在美国当地的价格为59.5美元,在韩国的价格是美国的104%左右(以韩元兑美元汇率1200折算),为7.5万韩元。Jo In-yeong说:“按理说应该把价格定位在美国当地的130至140%左右,但考虑到消费者对价格的抵触心理,把国内价格平均定位在当地价格的120%左右。”一位业内相关人士表示:“过去的传统观念是‘昂贵的才是名品’,但随着对全球商品价格了如指掌的‘购物达人’们激增,今后国际大品牌价格纷纷‘跳水’的现象还将继续扩大。”
朝鲜日报记者 崔宝允 (2010.03.22 16:55)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