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善恶难辨,真假难分?(剧透请绕行)+ J3 u0 ?8 f o% v6 S
" g8 c* `; u7 s! U1,俞木行
* G; @* n% \8 w1 X
t4 P0 C* F; g8 ]6 c4 {. g9 Y! a 他曾经抛妻弃子到小山村里来寻找自己的救赎,他想要引导人们走向至善来消弭人间的罪恶,当然也是自己曾经的罪恶。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他是信仰和正义本身。可是另一面,当他无法成功的改变人们所想,或者群恶不能被制止的时候,他就会走向另一面,他成了审判者,用凶杀来结束罪恶。在这个意义上,不只是他人赋予了他神的地位,他自己本身也如此认为,所以才赋予了自己神一样审判权。由此,信仰演变成权力,善恶边界模糊不清,那么他的理想国就有了弱点,也有了被利用的可能。, b( r& e% e% h5 T( e
; O8 {+ g9 C2 S z+ J& G `8 M2,里长 [! Y& r8 H6 B( J, E
' ]) y% E2 f6 _: D; J) [4 | 片子里最聪明的两个人在我看来是里长和英智,当然,里长是自己洞悉了秘密,而英智则被他引导。不过,我相信,有那么些时刻,代表着世俗化社会人物的里长也曾被俞木行这个奇异的“罪犯”所吸引。但当俞木行和里长联合起来用非法和暴力的形式处置了那几个强奸犯的时候,里长便已经窥见了信仰之网里的空洞。在这个意义上,正如影片没有给出答案,而英智后来又提示的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即,教堂投毒事件的真凶是谁并不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对于那些邪恶的村民,即使俞木行不是事件的执行者,也只是时机问题,俞木行在思想上早已经成为了凶手。换句话说,虽然殊途,但里长和俞木行已经同归。既然指向相同的罪恶的结果, 那么里长外显的罪恶和实际就更加彰显出俞木行在信仰理想国里面的自欺欺人。进一步,早已窥见秘密的里长和俞木行的主动合作也意味着,俞木行从此就被里长掌握了全部。
$ P2 q7 _' ?2 z; N# _; L' f
. r7 q/ T$ Q( s% F1 o 对于洞悉了这一切的里长,剩下要做的,就是利用俞木行、嘲笑俞木行了。他几乎是故意在俞木行面前挑衅他的信仰,故意让俞木行的凶杀行为示众,故意在俞 木行面前占有英智。而俞木行完全被击败,他毫无还手之力,或许苟延残喘的活着都成了煎熬。里长直接而又残忍的撕破了理想国的窗户纸,俞木行自相矛盾的信仰体系完全崩塌,而捎带着崩塌的还有英智的信仰。
! N6 z* j2 p2 \7 k3 E! q. N7 v6 R1 s. Y* q- u4 S
3,英智
5 A) N e' L5 m* P* O9 N6 t% G
* v5 ~( S0 ]! } 俞木行是英智的恩人,英智或许也是他虔诚甚或是唯一的信徒。那么对于要嘲笑整个信仰的里长而言,英智的动向当然位于摧毁信仰与否的中心。其实,在这方面,很难说他对于英智的占有是取决于什么其他的目的,因为对于他这种大权在身的人,他又为何默许他的手下同样占有英智?那么,他要做的,只是要英智明白,她的信仰不堪一击,她的精神导师俞木行所塑造的理想国是虚假的,就好象他特意在俞木行面前靠近英智,而俞木行却形如朽木,暗自躲开。在这个意义上,里长才 是胜利者,英智最后的成功其实也是里长的成功。他给她展现了信仰的另一面,而英智只是简简单单以其人之道还之彼身。颇有趣的是,英智这局好旗的关键棋子利用的是俞木行的儿子俞海国,几乎传承了俞木行一切特质的俞海国,是否又意味着俞木行的又一次失败呢?" `( e2 X, K# W: \1 D* _# c) Q. G
, o m( F6 A, U
4,俞海国(刘海国)4 a; {2 _. K: ?8 M/ j4 m
5 y: E+ Q" G7 q- F. L# m) h8 `! V6 p* m+ k
关于俞海国,这是电影改编中间改动最大的部分之一。可以说,在漫画中,案情本身纠缠着的就是俞海国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是他自身救赎的过程。但是,在康佑硕的影片里,他仅仅变成了穿针引线的线索性人物。无怪有的韩饭感慨,虽然康佑硕拍出了悬疑的节奏,但却砍掉了漫画中让人思考的另一些可能。这也是保守诟病的改编的问题大部所在。
- V b3 a" t- e/ K
4 v- e* y R9 v) l5 h1 a: s: o" C7 U) u) v) i, q, I
那么单从影片来说。俞海国这个年轻人,他执拗、敏感、洁癖。在某种意义上,他不只跟别人过不去,跟自己也过不去。他来到小山村,难道是为了疏远的父亲的葬礼?不,从开头就不是,他离了婚、丢了工作,他来到这里,本来就为的是自己的新生,或许也不是新生,而是某种可以联系到自身存在价值的不能说明的意义。理由或者根本不需要理由,只需要蛛丝马迹奇奇怪怪的事情,他就陷入到迷离的猜疑和寻找之中。为什么这么容易?像大部分人理解的是英智引导他进入一个圈套么?然却不尽然,英智也只不过是聪明的利用了海国的性格、处境以及挣扎,只需要略微点拨,海国就会自己走下去。其实从头到尾,卷入到这场拼图事件都是海国寻找自身意义的必然,他要在其中证明自己的正义和正当,只可惜拼图一出当头棒喝。到最后善恶真假还是模糊不清,信仰的意义难辨。在这个意义上,海国此行是否是父亲几十年信仰理想破灭的再版?但对于海国,这又是否意味着新生?
* N. g3 M. H- _% b; L* P% B0 D/ g6 F6 c
+ T: q" r% T1 j7 L$ D5,结局; L4 t) g: x; T+ C5 l, x: J8 {
7 t+ p9 V$ |/ _- v, K
于是我个人认为的影片的败笔就在于这个结局,既然更珍贵的部分是跳脱悬疑凶杀,而在真相的片片碎片中去展示善恶和某个理想国的迷离。那最后的结尾部 分,比起让海国流露出惊觉的表情而去让人们纠缠于到底是谁杀死了俞木行,是否让海国露出迷离的神态而让人们更直接的跳出对凶杀的猜忌会才更好呢?但我已经说过,康佑硕是个非常中规中矩的导演,要他做出《杀人回忆》结尾的惊鸿一瞥,是否也太为难这个一直做标准商业作品的大佬呢?
6 {: f. U& o# S$ g' K% ~' C( l5 o- l6 N% P8 p* W
韩剧社区版权声明:经原作者同意转载时请以超链接标明作者信息和文章原始出处 地址:http://www.krdrama.com/bbs/viewthread.php?tid=377539/ e O. K3 z/ o$ u# X
8 I! X* j. w5 p2 s) z[ 本帖最后由 ordinaryone 于 2010-10-22 21:0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