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6-29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剧榜:《阿护一家》《女神》成本季最大黑马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止痛片 2011年06月28日17:29
日剧一周收视榜:2011年6月18日-24日
搜狐娱乐讯 (止痛片/文)2011年春季档即将结束,在这场收视争夺战中,《仁医2》无疑成为了春季档视收的王者,但随着观众们口碑不断积累人气而使收视稳步上升的《阿护一家》与《丧失名字的女神》却是这一季中的两匹耀眼的黑马,特别是《丧失名字的女神》虽然结果没能如预期中的一样捧红渡边杏,但却让观众们认识到了尾野真千子的精湛演技。
与其它穿越剧相比,《仁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改穿越剧中,主角带着“无敌光环”肆意改变历史的传统模式,而是将主角定位成一名历史的参与者与旁观者,特别是在第二部首集中“历史的自我修正能力”开始,这一观点更是贯穿了全剧的始终。相较于打着“大河剧”标签的《龙马传》而言,《仁医》的历史还原度更高,不论是坂本龙马、绪光洪庵等主要角色,还是如过客般的久佐间象山、久坂玄瑞、坂东吉十郎等人,即使台词仅有廖廖几语,形象却可跃然于屏幕之上。这种主角丰满、配角闪亮的时代剧更有当年“大河剧”黄金时代的风貌。近几年的时代剧由于缺少优秀的编剧,使作品变的不伦不类,高大全风格的主角,全面丑化或弱化的配角,这也无怪于一直硝烟直上的“大河废止论”。
上周是《仁医》最终话的前篇,南方仁仍然没有用自己的力量撼动历史的车轮,但却让龙马在对光明未来的幻想中含笑而终。虽然关于暗杀的细节与落段与漫画不大相同,但个人感觉这个改编倒是完全可以接受,因为原著里的故事太过悲伤,当然某个重要角色不知道是否让其在最终画中阵亡,在最终话到来之前,仍然是个未知数。
与《仁医2》的末播先热相比,《丧失名字的女神》倒是因为口碑与人气的积累使得收视步步高升。通过五个家庭之间的升学斗争,展现了每名妈妈内心中的阴暗面。本剧没有像其它同类题材一样,对于升学考试加以批判,尽管不少妈妈因为孩子们的升学考试而变的性格扭曲,甚至放弃人性的基本道德准则。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一个唯学历的化的社会中,如果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那最好的办法便是顺应这种游戏规则,毕竟分数不会说谎,相比其它选拔制度而言,以分数录取仍是最公平的方式。可能因为《女神》是为了力捧渡边杏的缘故,因而将她塑造成了“圣母”一般的角色,但在整部剧中,这个角色并不讨好观众,相反木村佳乃的恶女常态化、尾野真千子的隐忍、凉的口蜜腹剑以及仓科加奈的爱慕虚荣都较主角杏的形象更为立体。
本剧在上周播入了最终话,虽然收视达到了播出以来的最高点,但却并不让人满意。虽然最后仍然以大团圆收场,但矛盾的急速化解却毁了之前铺垫的诸多线索,这不得不说是整部剧中的败笔。如果是角田光代的粉丝,相信都会发现剧情像极了《沉默森林里的鱼》,如果想去看真正黑暗的结尾,还是去读原著吧。
《遗留搜查》上周也播出了最终话,虽然最终话的收视没有如《相棒》一样井喷,但最终话的收视却也差强人意。《临场》风格的人物与《相棒》风格的故事相结合,这便是《遗留搜查》。与其它本格推理剧相似,整部作品中仍然让体制内的边缘人物充当侦探的角色,一方面他们不受体制内固有规则的束缚,另一方面却可以借着体制内的资源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许多日剧更偏爱这种边缘人或边缘部门,而他们则可以表现的更为出彩。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东映编剧班底的老化,使得整部剧集中的故事并没有太多的亮点,而为了保持其固有的风格,则使得剧作缺少了灵动性。相信这不仅仅是侦探剧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日本编剧界所面临的问题。
堀北真希主演的《出生》同样是在上周完结,虽然这部剧的胃口很大,涵盖了老年生道、养子制度、唐氏综合症等题材,但由于故事情节在处理上太过生硬,使其更像是一部科普剧,而非电视剧。与同期播入的NHK伦理剧《为女儿而生》相比,《出生》无论是在剧情上,还是对于社会问题的讨论方面都不及前者。这一切问题又归因于剧本方面,《为女儿而生》改编自海尊堂(代表作《白色荣光》系列)的同名小说,作者作为一名一线医生,对于关于医疗与伦理上的问题有着更深一步的思考,在这方面,作为看客的圈外人,与业内人事在思考方面与观念上永远有着一层隔膜。
日剧推荐:东野圭吾3周连续SP
原著:东野圭吾
编剧:黑岩勉(十一字的杀人);樋川佳代(布鲁特斯的心脏);旺季志香(回廊亭杀人事件)
导演:林彻(十一字的杀人);入江悠(布鲁特斯的心脏);山本刚义(回廊亭杀人事件)
主演:永作博美(十一字的杀人)、藤原龙也(布鲁特斯的心脏)、常盘贵子(回廊亭杀人事件)
当今日本文坛上最炙手可热的推理作家非东野圭吾莫数,而在中国国内,东野仍是最有号召力的作家之一。相信国内许多东野饭大多是通过《侦探伽利略》系列才知道这个名字,而近几年引近的作品大部分是其90代末期以后的代表作,但这部作家之前的风格是什么样,他的创作轨迹如何?这些都会在这部系列剧中得以揭示。
这部由三个独立SP组成的剧选取了东野圭吾不同时代的三部作品,分别是87年的《十一字的杀人》、89年的《布鲁特斯的心脏》与91年的《回廊亭杀人事件》。在这三部作品中不难看出东野风格形成的轨迹,如果细心的书迷会发现,东野小说中常常提到阿加莎-克里斯蒂(代表作《东方快杀谋杀案》、《无人生还》),在《十一字的杀人》中,东野用他当时尚显稚嫩的笔触生硬的模仿着阿婆笔下的故事,但到了《布鲁特斯的心脏》中,东野开始跳出单纯的犯罪诡计这个圈子,开始借鉴松本清张的风格,并且加上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机械知识使得小说在带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派风格色彩,而其中的科技内容却不显得突兀;到了《回廊亭》时代,东野又开始将异色纯爱将入作品中,借着推理的外衣,显现着一个极度纯爱的故事。这些创作尝试便为其后来名扬世界的《伽利略》系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是一个纯粹的推理迷,或许会觉得这三部SP中存在着大量的硬伤,但如果是东野圭吾的粉丝,却纯不能错过这部作品。在这之中将会更为直观的发现东野的创作轨迹,如果参看《黑笑小说》的话,每位观位可能会从心中发出阵阵的微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