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3

【影评】【转贴】凶杀案的回忆,我看韩国电影《杀人的追忆》

[复制链接]

467

主题

1401

回帖

3361

积分

★VIP會員★

蔷花嬖人,桔梗同人,慕昭狂人

积分
3361
发表于 2004-3-1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委员长          来源:家电论坛--电影与DVD影碟' }# @/ i. w" G) F

3 N( t8 Z# Y4 z8 m% b9 k关于本片的主题,以上已有很精彩的评论,尤其是土豆的分析,一语中的。3 k1 w+ ~, B5 l1 `1 ~0 J4 B; E2 Y4 V

: d* ]  s( D2 q3 T我同意歌台舞榭对于本片风格的评价。这是一部大胆而独辟蹊径的创作,颠覆并突破了传统模式上的凶杀--破案的电影类型,创造了一种没有破案就将电影结束的先河。(也许不是第一部?)这种模式在好莱坞是不可想象的。观众花了钱,坐在影院里,看了两个小时,却不知道剧中谁是最后的杀人凶手?!美国人不会忍受这种“智力上的侮辱”,但韩国人却很宽容,因为本片在韩国的票房奇佳,打破了很多记录。这充分说明了电影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土壤可以培育出不同的艺术形式。
4 T% n! |6 D: y( h, K/ E) N% _" N4 E: v% Z$ _4 T4 K
这部影片的节奏是很舒缓的,很抒情的,与美国典型的情节紧张、注重逻辑分析的凶杀推理片(THRILLER)如《七宗罪》等截然不同,风格扃异。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将本片称为韩国版的《七宗罪》。编剧和导演在本片中借助一桩连环杀人案描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生活片断,准确地讲,本片的片名应译为“凶杀案的回忆”。故事背景放在韩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暴政、民主风潮、防空演习、经济复兴;故事地点放在韩国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简陋、粗俗、闭塞、民智未开;故事的人物也不是“美国式”的救世英雄,他们有血有肉,能上天堂也能下地狱。这些层面交织到一起,构成了一幅80年代韩国的小画卷,活生生,以小见大,就像中国的《清明上河图》。* r9 k% I4 K3 R5 I$ p! \

8 Z' X3 S6 w- T. M3 ^- X影片的编导在本片中注重的是生活的描述(朴警官和老婆的做爱,几次吃饭),人物形象的刻画(两个警官塑造得丰满而真实)和内心世界的凸现(焦虑、自责、紧张、冲突),而不是简单地讲述一段破案的故事了事。本片的故事为什么没有观众所期待的“结尾”?我理解有两点:一是突出本片的主题思想,政治上民主与暴政的冲突,法律上证据与事实的冲突,生活中善与恶的冲突;二是突出生活的真实性,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凶杀案都能找到凶手,为什么电影就不能将其表现出来?中国人有句俗话“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韩国人将这一理念搬上了银幕。我觉得这么做并不过分。
6 C9 X8 x: x3 f
4 N$ e" R  {; Y6 C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平不错,除了编导在艺术上的独辟蹊径,其余的技术环节做得也很出色。田园风光的摄影,好莱坞水准的音乐,两位男主角的精彩对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我真是为国人的电影感到汗颜(最近的几部国产大片如《手机》《玉观音》,前一段的《绿茶》《天地英雄》让我感到难堪不已),也为中国的电影人感到无比的压力。
2 B& f% T- n: v3 m+ s$ L! W0 P( H8 s9 v6 o5 j6 D: T
也好,有压力就有动力。希望中国电影也能象韩国电影那样突飞猛进。
: q7 }- t! T( E. u( o

4 o, S7 I; n$ f: y/ e: E) N[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4-5-7 at 05:49 AM ]
此时无声胜有声

467

主题

1401

回帖

3361

积分

★VIP會員★

蔷花嬖人,桔梗同人,慕昭狂人

积分
3361
 楼主| 发表于 2004-3-1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Bed Potato 8 _) t$ t; B% y% H1 v4 D

  \, L9 d8 D' h& M4 O- W1 o韩国80年代是个社会和政治发生重大变化的年代。简单回顾一下:韩战后李承宛总统上台,实行军人独裁专政。60年李下台后有个短暂的平民总统时期,但很快朴正熙靠军事政变上了台。朴这个人在韩国现代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统治韩国20年的时间里,靠采取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措施,客观上促成了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比如他把日本的对韩战争赔款(可惜咱们没要)用于修建了世界第一大钢铁厂韩国浦项钢铁厂,使韩国成为钢铁生产强国;70年代时朴政府又大力促进发展造船,汽车,化工等重工业经济,使现代,三星,LG等一批大企业得到发展。目前韩国造船业占世界市场份额第二仅次于日本,还有三星的电子,现代的汽车等等以大企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基础,也都是得益于朴当政时实行的类似我国中央政府资源集中调控的强力手段的。
& }' X& i+ n8 g+ L2 {9 s! X0 ?4 ~8 T1 q7 L: m+ w) V
79年朴正熙被刺身亡,此前他已经靠不断修宪使自己成了真正的独裁者。之后在经过一个短暂的平民总统时间后,军人出身的全斗焕也靠军事政变上台,并且他试图复制朴正熙的做法,让自己的独裁长久。但韩国人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有了越来越强的民主民权意识。从80年代初开始,韩国要求民主的示威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80年5月达到高潮,光州民主运动被镇压,死伤了上千人。但韩国人没放弃,你在片中看到的学生示威等场面都是当时韩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即便现在,韩国街头的学生示威工人罢工也是家常便饭。终于,在87年,执政党里的卢泰愚顺应了潮流,落实了直选总统制度,韩国从此算进入民主国家门槛。88年奥运会之后,韩国政治经济逐步步入正轨。
9 A1 r/ d1 o; ]$ ?9 [4 `; I" B4 @$ W8 u' Y
(上面是根据自己学的一点韩国历史经济加上查找到的一点资料整理写的。)
) I2 o4 _' z1 v) c  l, y6 J* ~0 e. z5 X1 m7 {, W- b
《杀人记忆》片子的故事发生在86年,正是韩国民主运动最活跃的时期。片子透过韩国警察办案这个角度来透视当时的社会,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讲述一个抓捕凶手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国的警察都是韩国军人政府用来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在长期抓捕示威者的过程中,不问青红皂白的随便打人,刑讯逼供的事情估计没少做。韩国民间现在还残留着不与警察及其家人交往的想法,可见警察的形象在韩国民间是不讨好的。这一点从这部片子里也反映了出来,剧中有点夸张可笑的“韩式飞脚”频频出现,两为嫌犯都领教过,甚至从汉城来的那个警察一出场就挨了一下子。当然那个最愣头愣脑爱使飞腿的最后被截了肢,很有点黑色意味。另外警察简单粗暴的办案手段,抓人诱供交差了事的差劲做法,也肯定不是一日之寒。片子好些地方看似可笑,实际上很严肃,这一点片子尺度拿捏得很好。那个傻子疑犯后来见到警察就跑,结果白白被火车撞死,也失去了一个可能很有价值的目击证人,意味深远。1 b! u$ g1 w: r, {
' i/ `! u! r& x2 {. P& Q
总之,这个片子可能对韩国观众的触动更大些,警察的行为与形象往往也代表着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韩国人现在已经可以做到把以前的政治犯金大中推选为总统,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过去的黑暗,有点“忆苦思甜”的味道,即为民主先驱们致敬又有点自鸣得意。^_^8 N% y/ Z+ q$ m: L. f0 q
6 a8 x8 \1 r8 T/ d- J* o9 s
当然了,对如我们这样的外人,看重的还是他这个警抓贼的故事。咱们自家的事,估计将来也会有人拍成好电影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467

主题

1401

回帖

3361

积分

★VIP會員★

蔷花嬖人,桔梗同人,慕昭狂人

积分
3361
 楼主| 发表于 2004-3-1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伊豆的歌女
6 t+ Q5 t# d: {4 L
! p# O( p7 t; a有一个细节是很耐人寻味的。$ n# |1 V$ t5 a  H7 p1 K8 m- w

% k+ Y* ?7 b: t, ^+ Q6 t片头,是个小男孩跟着主角说话,人家说什么他就说什么。1 }: r; e! M- `

: w2 W6 N% q3 N; c# B1 G片尾,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主动和多年以后旧地重游的主角聊天,注意,这个女孩子被导演以仰视的镜头拍的。
# n/ X8 R# @# Z) E3 |) M) f' R- Q2 J" \
或许意味着韩国的政治时代背景的变化。9 \8 |# y/ D& v. C3 r5 ^+ [$ H: F

' @; }% S3 w$ L( \这部电影被誉为韩国的《七宗罪》,它和《蔷花,红莲》是我今年喜欢的2部韩国电影。
此时无声胜有声

467

主题

1401

回帖

3361

积分

★VIP會員★

蔷花嬖人,桔梗同人,慕昭狂人

积分
3361
 楼主| 发表于 2004-3-1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w% \, ^4 e# p. W# i
作者:歌台舞榭
% `$ V7 U4 r" \4 T谢谢土豆的推荐,买了几日的片子终于看了。是连看了两部烂片之后夜很深了才看的。看完就上来了。
) I) ^7 i4 N0 W8 V' _( P- g; ~% S, f* k# T
先拆解一下《杀人的记忆》:9 j% i4 N; P/ Y2 ]/ T0 a( f

% q- i  {( F, w* k  J$ W1 时间:1986年
) L# r2 a! [, [6 _% O8 D政治时代背景:(我不清楚,是片中提供的)韩国正在有针对政府的示威游行,地方也在进行防空演习。) p' s8 z4 K% f7 Z3 Y) m
技术背景:在警方侦破上还没有所谓现代化的DNA检验,没有物证学上的很高分析,没有系列杀人案的先例,没有对连环变态杀手存在的心理准备。; x) g# A% J8 U: v" T

6 Y' }0 H- i/ ]1 G3 U) Q9 Q9 p2 地点:韩国的某一小城镇8 N8 \5 x6 C, a  h
规模不大,但也农工业具备,国家的动荡也多少波及到此。
. v) ?; j7 e# H5 ^5 N/ K
; L2 C3 K4 X2 a" d" Y$ T3 人物:警察,受害者,罪犯。
/ |$ g2 g! z  o主要人物:5 S* f( ?  M: U# e9 w7 S
警察P: 镇上的警察,没有多少科班知识,办案不严禁,盲目自信,还有刑讯逼供,栽赃陷害的伎俩。—— 没有大的目标,满足并热爱现状。7 l8 S5 t2 Z1 r# C
警察S:从汉城来镇上协助办案的警察,有科班知识,讲究推理,深信物证数据。前史中可能是他在汉城就有没做好的案件,以至自告奋勇来到镇上,还带着憔悴的状态。—— 可能是人生的最后一击。
" u# p" R9 t7 f% {& ?& k+ q$ \
* S2 D9 q1 ]. E# ~4 故事:" S9 p* w5 U( a
小镇上发生了系列杀人案,两个受害者是年轻女性,生前或死后受到了性侵犯。镇上的警察P在案发现场没有任何线索可利用,凭常识建立了与受害者有关的嫌疑人档案,并用功于此,走进了迷途。汉城来的警察S介入了案件,发现了规律:案发在雨夜,受害者都穿红衣。按失踪人口报告推论,还有第三个受害者。第三个尸体找到了,是最先死的人。警察P抓过两个嫌疑犯,在逼供下,都获得了承认是凶犯的证词,但被警察S推翻了。两人互不接受,矛盾激化,但被新的信息所吸引:案发时都有人在电台点了一首歌。顺此线索查到了最后的嫌疑人,他也符合之前的任何特征,但就是没有证人,证物。社会和新闻界的压力只好放人,只能等待美国FBI对精液DNA的判断。嫌疑人被24小时监控,警察S跟丢了他,又有人遇害了。愤怒下,S的理智丧失,拔枪却被恢复理智的警察P制止。DNA报告在这时来了,结论不是这个疑犯。故事结束了,罪犯没有被绳之以法。17年后,警察P也不在是警察了,做电脑生意的他路过第一个案发现场,下意识去看看。路过的学生告之前两天有人也在这看并说以前在此做过事。警察P无语。. b/ a* E, `' ?& U) m# N! x9 @
6 E/ e( |! j2 \% b

& _1 R7 E& E# v8 `2 }
; |" O2 F: t7 A. b个人读解:: R8 K) X" ?9 O2 G- m+ |& d

9 w3 I; q" n9 h. P5 U+ N/ e8 G* A0 \# ?/ g9 c( B/ t$ n
1 主题: * r# B2 x0 ^) a
可能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件——系列杀人案至今未破。
" {: s( O1 k' N: B& u8 N没有人会大胆的选择一个犯罪题材的故事却不在案件中把罪犯绳之以法。(我很佩服韩国的文化制度下的电影审核,开放下才能生产出这样一部用类型片的形式颠覆主流意识的作品)。
7 f! z5 W0 L- \8 \# V3 @$ U导演用很商业的内容:一个个确认又被排除的凶手,一次次发生的新案件,一组精彩又不矢质感的人物关系,把观众的视线完全牵引了。当我们想象力的智慧与剧中人一起浮出水面时,我们都被击倒了——没有答案,没有解决。
9 ?8 E6 H' f3 P7 e* k" {生活中,我们努力不见得就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这个故事讲的是前一种。
1 B) \5 k' a: c" {3 _5 ?谈论命运时我们不能回避上述主题,它真实并痛苦地存在着。7 R. j, n! a5 |* a$ t

. \; F! ?, U: e" Z) K2 主题成功的理由:/ N0 |  E- P  ^% Y* L0 G
如果是一部为翻转而设计这结尾的影片大多人会不屑的。
0 D: ^: g# ?- I但本片的导演为了这颠覆性的结尾做足了功课,所以至少我个人是可以接受的。
4 w) M; P% _' t% ^0 D' B导演除了案件本身的发展把很多精力用在了人物的塑造上:在现实生活中满足而安于在此的镇上警察,目的很强又想通过破案在精神上解脱自己的城里警察,被案件串联在一起。随着案情发展人物也在变化, 城里的警察S:理智的变为了情绪失控的,讲究逻辑的变为感性的,非暴力的变为一定要用枪;镇上警察P:自信的变为服从的,崇尚武力的变为守法的,工作的热情变为了无奈。说是案件的压力,但更是命运的不可知改变了人。两人都迷失自己,也摧毁了之前的人生定位。——这种人物变化是服务于结尾带来的主题。人物伤感的情绪也弥漫到结局。# e* ~' H) }+ ~( {& S
导演很纯熟地把时代背景准确又简洁的铺设在案件中,示威—— 动荡,警报——危机,都准确地完成了影片的氛唯,也对应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重要的一层是暗指在变换的时代谁也不知也掌控不了命运的未来,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韩国是在这时有动荡的社会风波吧)。4 |4 {2 M+ B' |  {
! M. @8 O3 }, E0 @# f9 s# K, x
3 影片成功的理由:
) Q$ v) j- x/ g; A0 _% GA 导演:非常纯熟的掌握了商业片的技巧,合理,准确,简洁,清晰地提供声画的信息量,几乎没有任何不准确的多余内容。4 L$ c2 I/ L# y- I8 h
1 y$ {" D: _7 u* c' p  U" A/ ]
很多戏的扭结很有技巧。举几个例子:6 r: V% {3 V/ C$ ]. C

9 Z7 r& P9 Y5 l6 r0 C/ |城里警察S的入场戏中完成了镇上人心慌慌的事态(害怕地在路上的妇女),完成了镇上警察P的急躁心情(见人就是强奸犯),完成了两警察的性格刻画(P:“没见过这么不会身手的警察”, S:“没见过这么不会辨认罪犯的警察”),完成了两人接下来对立的铺设(栽赃的球鞋)。这么多的信息量都在一场戏中有机生动的一气呵成贯连下来,真是下了工夫。
) l% H- m; }6 f, w5 f) `. ?% G+ q1 V3 ]9 ?' V' m
爱踢人的警察P的助手被锯了腿,原因是他被自己踢过的傻子用钉子打了腿,感染了——因果。为强调这点,合理地用了踢人时戴鞋套这一细节,并作为小道具贯穿下来,在警察P看着套着鞋套却不能在踢人的皮鞋时,观众会与剧中人一起感触到命运的嘲讽。" V6 v" z" w" b4 _6 k
9 w8 d# a, G" u
在最后一个女孩被袭时,贯穿全片的防空演习警报又响起了。犀利的声音也带着压抑的气氛迷漫,熄灯,关窗户的意向把受害者推向了深深的孤独无助。
7 {8 Y0 `" q' s
3 W: q. Z4 J( k2 F1 R7 ]4 R  A6 W  t4 F片头中滚动的金色麦浪,欢呼跳动的孩童一个充满生机的画面里翻开的是黑暗阴湿中不动的死尸,设计很巧,也很震人。也带来了物证不受保护的现实。
- S* e/ D8 a- O  a4 ?% \
/ _5 |: \$ @5 m( M8 G导演在时空环境的把握上做的很棒,没有生活经历的观众也会融入有质感的空间,时代背景,人物中。没有任何在此的费解。  f' `3 W( _' B7 F7 S; k

! q* d8 `* s! ~B 演员:真的很棒,是最近看的片中最好的表演。这里有导演的眼光定位,有演员自身认真的态度,准确的人物分析,不露声色的技巧。
0 `; K4 D0 T/ ^3 f3 k& ^
) r  W2 M7 c$ {. e% s9 E5 W4 不足之处:9 t! i" ]' J- W/ g
有在导演上的,也有编剧的问题。2 ]8 I$ T4 J  H- b7 h) |( P0 k2 C
在办案过成中一些戏的设计太搞笑了,属噱头类,与全片风格不对位。(导,编)
0 ?$ t6 e$ A' m5 L- E$ U还是有模仿的痕迹。(编)
7 P. x6 h& a, Y/ Y+ }重要的电台点歌一线索是被无关的第三者提供的,太牵强。(编)
; C! {$ E+ Z: C" C办案过程中已有一个警察的视点变为了两个人的,但结尾又回到了一个人的视点上,不舒服,但也不知如何解。如再给警察S的戏就会不干净。(导)
" Q( H+ z0 p( z- e
' y8 h  c8 \( w& q' i5 总结:& |1 b" ?, @" ^3 v
是值得一看的片子,重要的是韩国电影在走好莱坞类型片的路中,做了一次小的突破,但也仅仅是结尾。
, ^: D# D+ c4 X说好听了是有层窗户纸还没捅破,说不好听了是总差口气。9 L6 T6 f! a! g. Q
# C( s8 ]5 i& h7 N1 X" v0 T' q
& `8 j% K; i' Z- ?! ~+ P0 j
此时无声胜有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韩剧社区 ( 蜀ICP备14001718号 )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2-2 15:47 , Processed in 0.03701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