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94|回复: 9

【资料】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术活动之韩国电影现象研讨会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04-3-7 21:22 |阅读模式
网易娱乐 孙建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迎春:
  关注中国国产电影一直是大学生电影节活动的宗旨。以往我们开的研讨会,大都是围绕中国电影的现状以及发展展开的。今天我们把目光放到韩国电影现象的研讨,是因为我们看到近年来,韩国电影的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仅自己的市场非常繁荣,而且也获得了世界电影奖项的肯定,韩国电影已经不只是亚洲电影的新生力量,而且日渐成为亚洲电影强劲的旗帜。
  今天我们开这个研讨会,主要是希望大家借鉴电影的成功经验,最终为中国国产电影加油。


柳在沂:
  今天我参加这个研讨会,早晨五点半离开家,下午一点钟到首都机场,马上到师范大学。我并不是电影专家,所以只能从整体的范围介绍韩国电影的有关情况。21世纪被称为文化的世纪,所以各个国家把文化的世纪当成是自己国家的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点,所以也积极投入到这项重要的工程当中。电影是文化产业17个内容当中一项重要内容,韩国的电影观众日益增大,而且韩国政府对电影支援的政策力度也日益增大。文化产业主要是海外出口以及对于国际交流的援助,电影观众范围的扩大以及优秀产业的援助等几个范围中。大家最近通过包括报纸在内的各个媒体当中了解韩国电影的重要性,韩国电影在中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实韩国电影也存在一些问题点,比如说现在韩国电影得到急速的发展,但是应该更加确保稳定的海外,发行到海外市场的内容。应该进一步多元化,现在偏重于日本的出口市场,还应该积极援助新的海外市场的开拓。要发展电影市场的过程当中,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应该扩大对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的预算。韩国政府对于文化预算的比例,2001年是1.23%,2001年是1.24%,2002年1.25%,这个比例相比发展来说是比较低的。
今年5月份我曾访问过法国,当时我对法国的文化艺术市场进行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法国政府对于文化艺术领域的预算占20%。目前的世界电影市场相当大,比如2002年电影市场的规模是630亿美元,2003年是668亿美元,这个数据到2006年将达到785亿美元,相比世界电影市场的规模来说,韩国电影市场从1999年-2002年,每年保持年均增长率是14.6%的规模。2002年的电影市场规模是11452亿韩币。
大家感到比较好奇的是,韩国国产电影在韩国电影市场比例占多少。2001年是50.1%,2002年是48.4%,这个比例比较高,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广受关注。我个人也比较关注韩国电影的发展,并且也分析了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理由,可以说重要的一点是具有合理的制作系统的产品形成。第二是制作资本已经趋向于稳定,而且积极引进了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影像有关的人才,电影院一直保持着战略性的经营。从事电影有关事业工作的人应该了解韩国电影的内容,其中一个内容就是韩国现在的电影观众持续增长,2002年电影观众是一亿五百万,并且每个人每年观看电影的次数来说,2001年是1.89次,2002年是2.21次,这个数据是从韩国现在人口是4750万人计算的。法国的数据是5.4次,美国是3.0次。跟这个数据相比,韩国的数据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韩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韩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其中有一个扩充电影的范围,第二,积极树立并实行电影产业振兴综合计划等等有关措施。我认为中国有关专家也会知道关于韩国电影的发展情况。韩国电影前几年已经发表了韩国电影2004年有关的论文、政策,并且通过促进五大重要课题的内容,积极促进韩国电影的发展。我所说的有关统计数据是前天刚刚收到的数据作为参考的,所以数据肯定是准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也是积极改进和修订有关电影的法规,韩国也是修订电影基金法,促进韩国电影的发展,而且从上映电影的数来看,韩国、中国、法国是具有先进经验的重要国家。据统计,现在在韩国每年年均制作的短片电影是550-600多部,如果把学生作品除外,独立制作的电影是300多部左右。
据我了解,中国也是每年从国外进口40-50多部电影,韩国2002年推荐进口的电影部数是262部,进口的总额达到5000万美金。现在韩国也是在电影产业发展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比如在韩国电影院数量每年持续增长,数量增加的同时,也是趋向于现代化。现在最值得一提的一点,电影院趋向于复合电影院。我说明一下符合电影院,是具有多功能的电影院,电影院的趋势是这样的。现在韩国几大大集团所拥有的电影院数量达到100多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现在说一下韩国电影出口到国外的有关情况。2001年,韩国电影出口到国外的总部数达到175部电影,2002年达到320部。
更正一下,国民每年所观看的电影部数,法国是5.4,美国3.0,正确的数据应该是美国是5.4,法国是3.0。

我准备的资料如果都要说,大概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我再说最后一句就结束今天的发言。不久前韩国观光部部长访问中国,并且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世界》栏目的采访。当时文化观光部部长说了一句话,很多从事跟电影有关的人员访问我的时候,我也跟他们这么说,也是今天我发言的最后一句话,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艺术领域,要取得大的发展成果,必须具备创意力以及自律性。
谢谢。

  李保江:
听了关于韩国电影的介绍,我作为搞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的,很受鼓舞,韩国电影发展取得这么明显的成绩,尤其在国际上有这么大的影响,确实值得中国电影学习。通过介绍数字,我在参加这个会之前,也看了一些材料,比如说现在政府在扶植本国电影方面有一个规定,每家影院在一年内放映本国电影的片数不得少于126个片子,即便是多屏影院,每块荧幕放映本国电影的片数同样不能少于126个片子。我仅仅举一个例子,联想到中国电影给予国产电影各方面的支持,确实跟人家有一定的差距,韩国每个电影院、每块荧幕每年不得少于126片,我们远远不能做到,尽管可能电影局也有规定,也有要求,但是看到北京各大影院,很明显的也许在排片表里排了,但是实际放的,绝不会像韩国这样明文规定支持本国电影。
韩国电影的成功,主要在于政府的政策有力支持,还在于韩国电影艺术家敬业的精神。我看的韩国电影不多,但是给我印象很深的《回家》、《爱有天意》,我看了以后,觉得中国电影能不能像韩国电影导演那样静下心来去创作?现在导演行业里,这样的人几乎很少很少。《爱有天意》影片拍的那么大气,画面那么美,我认为拍的很干净,尽管是表现爱情的,但是非常典雅,表现了东方人的情感。很多电影艺术家、电影导演应该静下心来,真正考虑如何表现本民族的东西,表现自己的电影特色,这方面我们也是欠缺的。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本国观众对自己电影的呵护。韩国本国的观众每年看1.8次电影,还有是每人2.21次。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一个人要看一场中国电影,十块钱,我们的票房就是130亿,而2002年全国的票房仅仅是10亿左右。当然,现在农村还很落后,或者电影的放映还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外部环境有待于发展,减去农村这块,城市人口也有3、4亿,如果城市人口3、4个亿,每个人看一场本国的电影,票房远远比现在每年的电影收入高得多。韩国的观众呵护本国电影,这是韩国电影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钟大丰:
  承蒙邀请参加这个讨论会,觉得很荣幸。其实我对韩国电影不是很有研究。韩国电影引起了国际化的关注,这几年对韩国电影的情况,我们也看到、听到的比较多。90年代,韩国电影成为亚洲电影两个新的神话,继80年代中国电影的辉煌之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当中,90年代韩国电影的兴起和日本电影的复苏,又有许多巨大的差别,尽管都是在国内市场,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各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在面临着好莱坞的冲击核威胁,寻找自己出路的一种方式。但是韩国和日本走了许多不太一样的道路,采取的也是一些不太一样的策略。相比之下,韩国电影的许多现象,给我们带来许多更直接的启示。一方面,韩国和中国从经济的发展程度来讲,并不是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组织系统,所以文化影响也受到整个整体经济实力很大的限制。在这种环境下,面对国内的文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文化中,对于西方文化的崇拜,西方文化流行的引导趋势,占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些方面有接近的地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
另一方面,韩国在以往的电影生产当中,对于自己民族文化,这个媒体民族内涵的表现上,一直都给予比较多的注意,这方面也有基础比较接近的地方。韩国的起飞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带来很多启示。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文化产业生存可以引起一些思考。在全球化的时代,肯定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进行扩张总的趋势。正是这种趋势下,好莱坞电影,加上世界大战以后霸王地位日益加强,80年代开始向全世界做了新的扩张,对各国的民族产业都提出许多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也赶上90年代以后走向市场的过程,所以我们最强烈感受到了好莱坞电影的进步,好莱坞电影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其实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都存在,但是面对这种冲击,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反映。韩国的电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发展,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冲击下的对策,所采取的措施,里边有一些很值得我们启发的地方。从历史上讲,韩国电影以前也曾经有过一些有相当影响的内容,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作品,比如90年代前期的《悲歌一曲》等等这些影片,还有更早的影片,和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方面有一定的接近的地方。这些电影靠独特的民族生活内容、民族生活态度,主要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民族生活,和西方人熟悉的现代生活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本身这种生活有一定的奇观性,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所蕴含的东西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可以让人们比较强烈的感受到这当中的生活态度,民族的审美观念等等,这些方面的差距。
许多作品,就像国内第五代的有些作品一样,可能在国际上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也可能在文化领域里,我们确确实实感到有许多印象比较深刻的文化思考,但是它和电影市场会存在一些距离,为什么?因为现在我们面临的电影市场是一个以西方文化,特别是以美国文化作为时尚追求、主导方向的青年观众群体。这种情况使得以往民族电影,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80、90年代以前,战后整个亚非民族电影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这个方向起步,包括日本战后的黑泽明白这样一代人,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影响的也是日本生活的民族特征。
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中,现在人们做了很多研究,资讯的广泛化,包括平面化之后,这些东西在大众文化当中的影响会越来越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民族电影要兴起,用什么东西表现?以什么内容作为自己电影的主体?韩国90年代生产、开放以后,立足于表现现代韩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成了我们现在看到韩国电影一个主流的东西。当然,它用许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风格在表现,但是它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这些生活,有的写的很尖锐,有的写的很幽美,但是也有的关注的是一些非常边缘的状态,甚至在审美情趣上也做出一种非常边缘的选择,但是这些东西恰恰适合现在越来越分众化的电影市场发展的需求,也适合本国年轻观众的文化需求,使得电影能够在国内的观众当中,能够有比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据我们听说在韩国一些卖作比较好的影片,像《我的野蛮女友》、色即是空这些影片,可能我们会觉得很怪,从传统的角度来讲,会觉得它和所谓好影片的标记离的很远,但是它在市场上有存在的余地,而且实际上在许多人当中有一种别不一定那么通俗化的读解方式,这些影片有一种独特的市场层次性,适应市场多层次需要的东西,有些影片在外边,人们也是通过这个认识韩国的现代社会,有生存的现实的基础。
韩国这个国家的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走了两步,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措施。一个是面对日本的电影市场的电影出口,而且韩国电影在面对日本电影市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并不是面对日本和好莱坞进行竞争的主流市场。它进入电影,实际上进入的是国际的非主流的市场,不仅仅是日本市场,包括许多韩国电影的出口,并不是直接以大片,以进入拿奥斯卡奖。现在有许多电影工作者觉得走国际市场,就是直接跟《卧虎藏龙》相比,像《英雄》那样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作为边缘文化的国家来讲,这种个别的现象不是不可能出现,但它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西方观众在选择中不可能大规模的做出选择。在更大的情况下,边缘文化进入中心文化,作为这个文化的边缘,而在这个文化圈内存在。韩国电影进入日本电影的市场,并不是追求日本的主流市场,哪部片子要打到日本的前多少名,主流市场多大市场规模,是以大量的影片进入日本的三四级的市场,甚至小影院,就影片来讲,赚的钱可能并不多,但是作为文化形象的建立,从整体市场情况来讲,对韩国电影向日本的渗透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和日本市场当中,低成本的,包括一些特殊类型的影片领域当中,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低成本的海外生产的补充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使得他找到了一个这样的定位。当然,我们的电影并不同样要找到这样定位,但是给中国电影一个启示,怎么寻找一个适合于民族电影的生产方式。这里也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格局当中,地域性文化的文化定位问题。
一个小国,以前的电影影响不是那么大的国家,要进入主流电影国家和电影市场,或者进入国际化媒介生产的体系当中的时候,需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从自身来讲,要建立一套国际化的电影生产机制和一套适应国际化生产的电影创作队伍。韩国这些年,在这些方面有比较大的发展。实际上韩国电影出现这种现象,也是经过了长期积累,90年代一批相对知识化的创作队伍的形成,国际化的电影教育背景,国际化的电影生产经验,为韩国电影在亚洲电影市场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国际化不是喊出来的,必须要有一个队伍,建立一套生产机制。我们现在的电影生产机制,按照国内的标准看待面向全世界的电影生产,将来所有在中国的电影产业受到了各个方面的限制。
地域性的文化产业,要寻找本国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一种有效契合点,韩国电影向日本电影出口的问题,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至少在90年代一段时间里一个重要的电影市场,包括在这个市场当中,日本对于韩国电影在整个市场当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有一些不入流的电影,但是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讲有一定的存在道理。而这种东西恰恰是一种机制,适合、适应日本电影整个工业体系当中,包括自己的创作者,也是在主流的商业电影市场和更下一级的低成本影片的市场,这本身也是积累电影经验、积累文化影响的一个过程。日本90年代很有影响的导演,周方正行、北野等等,有许多人在相当长时间拍粉红色的影片当中成长起来的。韩国电影并不回避许多东西,就是要拍电影,电影要发展,有一个目的,在这种前提下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再生产的东西就做,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把许多看来完全没有文化或者艺术上的需求、要求的影片,拍的非常有艺术味道,这些东西有很独特的经验。
这种经验和中国的电影现实并不一定需要直接,但是提供了一个启示,如何寻找有效的契合点的问题。中国电影有许多年轻的创作者,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寻找文化的契合点。伊朗电影也有他们的经验,这些各自的经验,各自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实际上都是在寻找作为整个全球化文化格局当中的一个地区性的因素,或者一个局部性的因素,在这个局部当中以什么形象存在,没有高下之分,它是一种存在形态。
韩国电影走向世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面对的,以日本的二级市场为主的电影出口现象,另外一个是逐渐开始参与的地区性的国际化电影市场进程,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后,《武士》等等一系列影片。韩国电影产生影响的时候,开始进入地区性的电影,韩国、大陆、香港、日本等等逐渐作为地区性的电影生产,在全球化当中,亚洲一个局部市场逐渐形成相对开放,相对统一的格局,作为相对整体的电影市场来看待,参与到这个市场当中来,包括国际化的生产,就是参与到日本、大陆、香港,亚洲地区性的电影市场当中。这些东西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地区性的文化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定位和措施,韩国电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韩国电影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是和艺术、美学上的探索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们特别强烈的感受到韩国十来年电影当中的风格、样式的多样性,探索的多样性,像照相馆这种很抒情、很优美的影片,包括《我的野蛮女友》,非常强烈、非常富有刺激性的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韩国电影比较适应后现代文化许多艺术上的观念,并不回避好莱坞在主导位置的情况下,对于全球化,对于好莱坞的电影,对于好莱坞大片的学习、模仿,有时特意把这种学习、模仿作为某种东西来强调,作为影片当中和人们交流的方式,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包括对于韩国人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的表现和反思,都作为一种商业性的因素,来有效的应用。韩国电影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韩国电影给我们带来最主要的就是帮助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怎么正确的认识、看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的定位。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电影市场这块蛋糕,在现在这个时代,蛋糕的大部分都是好莱坞的,而且这时面对好莱坞的竞争,无论是资金、技术,民族产业都处于落后,处于比较独立的位置。但是有一个好莱坞电影不具备的优势,好莱坞要面向全世界,追寻的就是共性的东西,但是恰恰在各个不同文化群体当中的个性化需求上不可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产业要靠什么在这块蛋糕上切下一块?在很大程度上就要考虑要有自己的策略。这个策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是各异的,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和电影在传媒产业中的结构、地位,电影的管理方式等等,工业体系、创作队伍的基础,各个方面都有非常直接的结果。韩国电影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们羡慕,但是不能让我们模仿。不能模仿并不等于不能学习,我们需要从韩国电影对待民族产业,对待民族文化,对待现实的流行文化的态度当中寻找一种启示,可以给中国的电影工业带来一些很有益的启示。
饶曙光:
我最近在研究中国电影喜剧片。主要看的是韩国的喜剧片,看的不多,有五六部。我在看韩国喜剧片的时候,韩国电影从90年代中后期的复兴,走的是什么道路,选择的是什么电影策略?韩国电影非常明智的选择面向本国电影市场,建构了一种现代商业类型观念,不是走的一条在国际上获奖,从而引起世界关注的国际化策略,首先强调的是占领本国电影市场,而且占领本国电影市场最主要的就是严格按照商业类型片的方式运作和创作。这点对中国电影,尤其是当前处于困境的中国电影具有非常强的、非常有益的启示作用。
韩国电影现代商业类型片并不是跟好莱坞拼大制作,它曾经也走过弯路,曾经也搞过很多大制作。我看了一些材料,《卖火柴的女孩儿》,投资达到一百亿韩元,结果是这部影片在商业市场上是失败的。在这以后,韩国电影的大制作就难以维计了,这跟中国的情况很相似,也有90年代的大制作,直接把中国电影推向了非常尴尬的境界。
在全球化背景当中,好莱坞已经把蛋糕切了最大一块的情况下,相对弱势的文化群体要获取生存的空间,不能靠拼大制作。比如谢晋的《鸦片战争》,张艺谋的《英雄》这种大制作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可能成为弱势群体跟好莱坞对抗的时候采取主要的策略,这样会把自己推向非常尴尬的境界。
韩国电影非常明智的采取了扬长避短的策略,相对低成本的电影商业类型片的制作。类型片肯定要有一定的资金量,而且小资金是导不出这种类型片。韩国电影对中国电影最大的启示,在相对低程度的类型片的运作和创作上,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就我看到的韩国喜剧片来讲,非常严格的按照类型片运作、拍摄,导演决不在类型片当中很轻易的反类型。类型片一旦形成一种范式之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对电影观众来说,他进电影院看类型片,有一定的审美上的期待。如果轻易反这种类型,肯定最后的结果是失信于观众。失信于观众的结果就是失去观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韩国的喜剧片同时也融合了或者借鉴了其它类型片,是借鉴、融合,但却不是轻易反类型。
回顾中国电影,尤其是当代电影的创作,尤其是青年导演的创作,时不时在类型电影当中轻易的反类型,我们看了非常不舒服,不顺畅。如果拍艺术电影,可以反这种类型。但是拍的是进入商业主渠道发行的电影,就应该按照类型片的模式来拍。
第二点,就我看到的几个影片来讲,非常成功的一点,在制作层面不能跟好莱坞大片抗衡,但是我们在编故事的层面,应该学习好莱坞的经验。我看了几部喜剧片,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有一个非常精巧的故事,这个故事构思很巧妙,很精致,同时,这个故事很有趣,比如说《我的老婆有大肚》,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结婚,但是父母都反对,他们自己到学校同居,三个月以后女孩儿还不怀孕,男的就奇怪了,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有问题,所以不能怀孕,男的后来发现女孩儿怀孕了,男的很痛苦,以为女孩儿对他不忠实,想办法让女孩儿打掉这个孩子,但是他又说不出原因,女孩儿也非常痛苦,但是最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打掉这个孩子,就在这个时候医生告诉他测验结果错了,他现在反过来要求女孩儿保住这个孩子。故事层面非常有趣,非常动人,而且把韩国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观念、意识融合在非常精致、有趣的故事里。相反,我们在这次电影节看到非常好的影片,像《卡拉是条狗》,我们更多的看到的还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故事层面的因素还是不够,故事不够吸引人,而且故事本身提供了很多可以发挥的喜剧性的元素,但是导致不去这样做。《卡拉是条狗》的市场效果,观众不是太多。
我们的导演始终没有建立现代商业类型片的意识,动不动就要表现个人的感觉,个人的状态,要把个人的东西强加给观众,观众看这种片子,要求获得类型片的审美快感,但是你时不时来反这个东西,就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肯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再比如说张元拍的《我爱你》,这个电影剧场效果也不错,但是靠的是王朔的语言,适合让大众看的语言。从故事层面来讲是非常单薄的。
再就是导演不注重编故事,靠制作层面跟人家拼是拼不过的。韩国电影在编故事上绝对非常认真,而且编的非常到位,同时在故事当中灌注着韩国人独特的文化观念、生存状态,独特的人文关怀。这些东西不仅使我们觉得看故事有趣,而且能够得到很多启示。在这次大学生电影节看的很多影片都有这个问题,包括《我的美丽的乡愁》,有非常好的感觉和情绪,但是好的感觉和情绪不能构成商业类型片的基本支撑。如果中国电影在这点上不改变意识,中国电影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拍现代商业类型片的时候,比较注重培养自己的明星,这其实不是很高深的问题。商业类型片绝对要有市场明星。韩国电影在运作的时候比较注重,培养了很多对中国观众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的电影明星。中国电影,尤其是相对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片的制作,必须培养自己的明星,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从这点延伸出来的问题,是中国电影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从80年代就开始呼吁电影要分级,走市场,走商业类型化,不分级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分级,才有可能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比如说我们这次看到的很多影片,《生活秀》、《我爱你》这样的影片要分级,如果有几场非常漂亮的激情戏,观众能不看吗?就能吸引观众进电影院。问题是现在中国电影的危机主要是影院电影的危机,观众为什么不进电影院?他要是看一种新感觉,新准备,可以读诗、看画,如果单纯享受视听音像,可以看广告,广告拍的比视觉画面还好。上一届看到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影像主要就是借鉴广告,MTV的拍法,但是光靠这些东西还不行,必须分级。《生活秀》本来非常好,陶红是非常好的演员,如果有两场激情戏,观众非常喜欢看。中国电影要想占领本国的电影市场,要想发展自己的商业类型电影,分级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在政策上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国电影对于创作人员是非常痛苦,也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现在有三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在倡导商业类型片,倡导中国电影的导演要树立商业类型观念,在教育观众看电影要有商业类型观念。同时有一个问题,现在在制作成本上极端的低成本,商业类型片需要成本,但是现在动不动就是为了培养年轻导演,150万、180万,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拍出什么电影?再加上不注重编故事方面,忽视观众的需求。再一个,理论上的新感觉、新状态,对于年轻导演的误导,再加上创作层面有些青年导演的急功近利,逮住机会就拍,比如这次看到的《至高无上》的影片,那么好的导演,上一届拍的是《雅典的故事》,非常漂亮的我把它称为新商业片的模式,最后拍《至高无上》,急功近利,获奖意识,这三个层面加到一起,把中国电影推向一种市场化的死亡,或者事实上的死亡,意思就是说现在低成本运作,每年可以拿出几千万拍几十个影片,年轻导演也在拍片子,数量都有,但是没有观众,逐渐失去观众,失去市场,中国电影将走向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走向死亡都是有可能的。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韩国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在全球化的背景当中,要发展具有本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相对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电影,中国电影才有可能重新获取市场。泱泱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每年的电影市场票房收入才10亿,太可怜了。无论从政府的决策层、运作层,还有自身创作层面,都必须调整,这点韩国电影对我们有非常成功的启示。
李洪大:
我们是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韩国留学生。我今天准备的东西都是韩国电影在国内市场成功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韩国电影在中国这么受欢迎。我觉得韩国电影受很多观众的欢迎,最大的原因是电影本身的品质提高了,原因是90年代初,韩国很多优秀的青年导演从外国回韩国拍电影,他们在外国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从那以后,韩国电影的品质比以前提高了。
还有我跟很多中国同学们讨论韩国电影为什么受很多欢迎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提了照相馆或者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单纯的美学感的东西,电影都是靠细节讲故事,我也听说了那两部电影,我喜欢那两个电影的原因是可以感觉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我觉得艺术本身就是描写这种东西,生活或者人本身,通过巴黎照相馆或者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东西。
我没有看很多的中国电影。最近看的电影,比如《周瑜的火车》这部电影,我还是不知道导演想说什么。
我希望通过这个研讨会,跟很多同学交流,为什么你们喜欢韩国电影,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90年在韩国第一个大规模的作品,片名是《生死碟片》,放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也看了,可是不是我愿意看的,是国庆节时期放的,我那时去电影院的时候,没有看到《生死碟片》以外的电影。那时已经是韩国发行公司掌握所有的电影院,有时每个电影院都放韩国电影,没有办法,不得不看韩国电影。现在我听说韩国电影发行公司比美国的比如UIP,比美国许多大规模的发行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多。韩国观众也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去电影院,不得不看韩国电影。韩国电影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大部分片子的品质比以前高,可以跟最近在留学派青年导演拍韩国电影有关系。
现在韩国电影界的情况跟80年代香港电影界的情况很像。比如《我的老婆是大佬》这部电影在韩国票房很好,可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水平不太高,可是我也不知道观众那么喜欢看这个电影。这个电影的类型算是黑白片,电影成功之后,很多都拍了黑白片,这跟以前的香港电影界的情况差不多。我比较担心的是这样的情况,模仿这样的类型,电影的品质越来越低。
我比较高兴的是,比如韩国电影大师林春的片子,不断产生这种片子。
还有《回家》这个电影,艺术性相当不错,可是这个电影在韩国票房好最大的原因就是营销。现在如果在韩国拍一部电影,安排营销的营销费,差不多制作费的三分之一是营销费。《回家》这个电影本身是低成本的电影,制作规模不太大,我听说花了很多营销费,所以票房跟营销费有关系。
韩国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在韩国没有盗版。现在在中国很容易买盗版,如果我要看电影,可以看碟,容易看DVD。现在韩国的电影院,像北京的华星国际这样的电影院,现在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地方看电影,跟在家庭看电影不能比较,多数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
通过这个研讨会,我希望跟很多中国的朋友交流韩国电影的意见。谢谢。
杨远婴:
我对韩国电影没有很多的了解,但是确实在目前铺天盖地的“韩流”中在有意无意的看了。比如CCTV-1播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我觉得韩国电影对于我的文化感受,完全是一场措手不及的冲击,韩国电影在亚洲造成了风水轮流转的局面,先是日本,然后是大陆、香港、韩国、伊朗、印度、泰国,大家感到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成为一景,还有五年一轮回的规律。前不久大家在探讨一个话题,按照亚洲规律是兴起到衰落是五年的周期,韩国电影也快到了这五年,有一个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
我对韩国电影的直观感受,通过看韩国电影了解韩国。最初看韩国电影,是当做商业片来看的,好玩、好看,但是有想头。第一个震惊的电影是《301 302》,当时看完以后,第一,我觉得品质很高。
李洪大:
这个算是独立片。
杨远婴:
影像那么精致,想象那么大胆,完全出乎我的预想,韩国的电影能做的如此大胆,一下就震住了,于是就开始看韩国电影。接下来又看了《共同警备区》,我喜欢里面的去意识形态的东西,本来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它来这么解决,也是我很震惊的东西。再一个是《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一个商业电影的外壳,包裹了一种颠覆性的思想,跟大家概念中的对韩国电影的理解不一样的东西,韩国电影生活中,也许那是现在的想象,韩国的大男子主义极为猖獗,一下颠覆成这样,女友极其野蛮,可以打他,可以蹂躏他,老婆是大佬,这肯定是荒诞性的做法,但是很有意思,是一个商业外壳包含了一种颠覆性的东西。包括在碟片市场中看到大量的软性片、色情片,有一这很大的震惊折服了我,这是出乎我的想象之外的。还有《绿洲》,对弱势群体的表现,这在中国电影中没有看到的,这都是使我非常感兴趣的。韩国电影经常把许多东西做到及至,那种及至使你去想他们原来这样表现这个问题,这样表达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韩国电影不仅仅是商业性的产品,同时是文化产品,在推销自己的文化,他说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国电影给我的印象,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外壳都是商业片的外壳,走类型的路线,但是里面包含了一些文化思想,有李仓东这个人,把我心中的东西一下砸实了。由此我想到中国电影的缺憾,特别是《英雄》的失误造成的特别强烈的想法,场面浩大,影像精美,但是在文化上有重大失误,而且对张艺谋的标志性的导演,文革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老在批判主题先行,批了主题先行之后就没了思想,不要思想,光在那儿讲技巧性的东西,场面再浩大,画面再精美,没有思想,也是没有意思的东西,这是现在中国许多业内经常爱提的,把好莱坞类型路线搞熟悉了,把商业外壳搞好了,那都是外在的东西,技巧性的东西,学完之后没有思想,没有悲天悯人的精神在里面还是不会感动人的。好莱坞一级电影,里面有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对弱者的关爱,或者对社会的奉献思想,你就会感动了。这是中国电影应该思考的问题。
韩国政府确实在文化建设上表现出很强大的野心,要从2001年开始决心用五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由1%增加到5%,而且要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而且最终目标就是要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的强国,韩国国家的幅员、人口,它有这样的信心,这样的想象,对中国应该是一个刺激。
从韩国电影这些年的崛起,是系统化的工程,中国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它是经过几个阶段,一个是大企业涉足影视业,大资金进入影视制作,而风险投资进入电影,故了大财团投资电影,减免税收。再一个就是废除审查制,在中国目前这会有问题。还有坚持电影放映的限额制度,一套手段。还有创办电影节,釜山电影节的定位是非竞赛性电影节,跟其它世界各国的大电影节区分开了。还有PPP计划,扶持电影新人,等于办出特色来。釜山电影节的成功运作,把釜山做成一个电影基地,配套的主题公园出来了,电影信息中心,有一大套在釜山建立,成为电影整个产业宣传媒体一整套的东西建立起来了。
电影文化的普及,也是政府的有益行为。青年导演的海外归来,提高电影制作的品质,这是一个因素。但是跟政府强有力的运作也是不可分割的。亚洲电影的兴起,好像跟海外青年影人归来的,青年新浪潮的兴起跟这个有关系,还有其它的配套措施。对于中国政府是很好的刺激,中国政府应该全盘考虑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发行放映越来越合理化,江宇石原来是一个导演,做制片人,又去做发行公司,而且现在作为韩国最大的发行公司,确实提供了一整套经验。看韩国电影经常有非常奇妙的感觉,有特别喜欢的部分,也有特别不喜欢的部分。不喜欢的部分,由于是走类型路线,毕竟一种类型只能出一两片子,还有大部分是二三流的。但是在中国市场也是一个奇特现象,所有的一流、二流、三流都在碟片市场里流,比如卖碟的一来,光色情片就拿来十几张,就是那个套路全摸住了。这是韩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亚洲人,我们在关注韩国电影在极大兴盛之后,还有几年的兴盛期?
我个人还关注一个问题,韩国电影在欧美市场如何?在日本市场的份额有多大?是不是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是最好的。韩国从服装到音像产品,再到音乐,全线进入,不知道在其它国家是否获得像中国这么辉煌的业绩。
李稚田:
谈一点自己的想法。韩国电影在近几年内,确实给中国的电影圈一个很大的震动。我第一次接触是在文字上,中国有一个电影作家叫钟浩,80年代初到韩国访问,回来以后介绍了几部韩国片,那是第一次正式在纸上看到了。90年代初,当时有一个韩国电影周,由韩国使馆组织的,有八部电影,那是第一次看到韩国电影。后来陆陆续续开始接触,但是没想到这几年韩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圈里,和中国的观众,特别是中国年轻人中造成的影响很大。中国的年轻人非常喜欢韩国电影,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到底为什么。
韩国电影有几点是我特别想谈一谈的。大概近十年里,亚洲电影业升起了两颗明星,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伊朗。我对韩国和伊朗做过一些比较,看了伊朗的片子,也看了韩国的片子,有一个感觉,伊朗电影业的发展,使电影人充满着一种责任感,从阿巴斯,甚至包括他的女儿通过自己的摄影机,要振兴自己民族的电影,个人充满了很浓郁的责任感,这点在伊朗电影中表现的比较突出。相对于伊朗来说,韩国电影所突出的是国家的责任,国家对于电影事业的一种责任。柳参赞开始就谈到作为17个文化产业中的特别重要的产业,这已经代表韩国政府对电影业的重视和关注程度,韩国政府对电影的重视程度。
我的研究生导师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在上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写的文章,谈到中国五四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做民族的自觉意识,自己觉察到自己是个民族了,但是我的导师提出一个概念,叫民族的醒觉意识,不但觉察自己是个民族,而且要醒觉。我感觉到韩国电影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一种比较强烈的醒觉意识。90年代初,韩国电影中有一部电影,谈到在日本的韩国人,有一个概念叫“韩侨”,在日本的韩国人的遭遇、经历,历史上韩国受日本很长时间的欺负,但是作为自己民族的自觉意识中,那种反抗、奋争,凝聚自己民族的力量,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的就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时候,当时正是美国《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狂收全球票房的时候,当时有一个消息,韩国民众自觉的抵制,不看《泰坦尼克号》,把钱拿来支持国家。这件事在中国很难做到,中国的区域太大,人太多,所需求的太不一样,所以他不看你看,你不看他看,比较难于统一。韩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意识,振兴了,使它发展起来,而且发展的这么快。当然,有很多具体的东西,一衣带水,这边是韩国,过去就是中国。我们和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是隔绝的,有些历史、政治和国家体制的原因,近几年,中韩建交以后,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文字的障碍,我看韩文一点摸不着头脑,简直苦恼透了,看英文、欧洲文字还多少有点认识的感觉,对韩文很缺乏这个感觉。
今年我的学生在研究韩国和日本的青春偶像剧,我突然萌发了一个观念,电影剧本、导演和演员的工作中,我把它称为第一文本,这套文本在导演和演员工作时所依据的文字、文本的东西,对韩、日青春偶像剧的研究,悟到了第二文本,实际上包括国家政策的扶植,制片人的融资,市场开发,以及如何和观众更亲密的接触,走向海外,这套工作实际上有形无形的是第二文本。我感觉到韩国政府在电影的事业发展上非常重视第二文本的工作,正因为这样,使得电影得到了一个能够蓬勃生长的土壤,获得了一种机制。当然,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采取的策略、路线,自己走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是至少这点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再有就是韩国电影有些东西我们不可能照抄过来,但是有一条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就是韩国电影特别尊重写人,把人放在影片的最中心的位置,不管是关于青年人爱情的,还是都市生活的,甚至包括喜剧片,特别突出的是人的本性。比如有些喜剧片,在中国拍的是《光福折特赦》,在监狱里服刑的犯人,他逃跑了,追他的老婆,突然看到报纸上有他的名字,所以千方百计要越回监狱。电影可以讲很奇特的故事,但是这个电影在中国恐怕很难拍,涉及多方方面面的限制问题。这个片子作为一个喜剧片,的确把电影当做电影来拍的,把电影表现的人物性格、本性的东西极力展示出来,其实这个片子也是荒诞的,韩国恐怕也不可能这样做,但是能够在电影中表现。由于核心放在写人的问题上,选材、表现、美学追求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独特方式。
对韩国电影确实值得总结的很多。今年6月2号,中国主管意识形态的国家领导人在和电影局长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要认真总结韩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经验”。我回来多次和同学们讨论这件事情。现在我感觉到文字障碍很大,很少能知道刘参赞披露的数字,在中国没有办法得到这些材料,知道的只是一些翻译成中文的,或者网上、报刊上的资料,而且比较多的是接触影片的第一文本。第一文本的东西清楚,现在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影片之外的第二文本是什么内容,比如说政府各种扶植政策,包括怎样打开海外市场,怎样引进国外的影片,国内的电影业如何经营,你们是用院线制还是用什么其它的发行方式,这些问题我们都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有机会认真讨论韩国电影,应该对在座的每个人都很有帮助。
钱有钰:
从83年起,因为我工作的关系有机会看韩国电影,有一个感觉,韩国电影在自己的民族观众、政府的支持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上走,看到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80年代,韩国电影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韩国在80年代就有很多著名的导演,这些导演甚至辞去了在外国商社优厚的待遇,把所有的积蓄回到韩国拍电影,因为他们发现了民族文化最美的东西,最优秀的东西没有人表现。韩国电影有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可能性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还是出于韩国民族特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自己民族的热爱,这种凝聚力,或者韩国民族的国民性质,这在亚洲很多民族里,韩国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韩国电影从80年代到90年代,经过十年的磨砺,寻找民族文化当中的精华,不反对,吸收好莱坞的很多东西。韩国在电影学院搞了一个90年代韩国电影展,有一个电影是《残酷无情》,从头到尾把世界电影史上最精彩的好莱坞镜头编进去了,特别好,特别明快的剪接让人觉得不生硬,中国电影偶然也会学一个电影,让大家觉得很可笑。韩国不断吸收外来的东西,韩国电影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残酷无情》是商业片,但是有很多作家电影、艺术电影的手法。一开始运用数码技术,电脑做的,非常适应所有电影的片头。越是过去没有,要发奋的时候,吸取世界各国优秀电影文化的东西。
《残酷无情》是警察与逃犯之间的斗争过程,完全是商业的东西,但是非常艺术化的,一开始的树叶非常漂亮,我一开始都傻眼了,这样的名字,这么美的开头,这种东西就是生活的细节,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细节。电影资料碗有一个五月的楼,底下有一片绿草地,落下金黄的树叶,我有一个朋友说我有DV机,就拍这片草地上的树叶,要表现秋天,到了秋风扫落叶的时候。中国和日本电影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什么都要通过语言表达,人家都是通过非常特定的画面,经过精心设计的画面表现语言,这是韩国电影吸引我们的一个方面。
这次看了很多韩国电影,包括过去进口的韩国片,包括流传的碟,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第一,韩国怎么表现民族魅力。我们的神秘是一致的,《悲歌一曲》在上海放映的时候,最后让记者投票,最佳电影、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大家一致公认,13部竞赛片里,《悲歌一曲》给予人的震撼力,大家公认它好。我说了一句话,很多人不同意,我说艺术的巅峰是和残酷相连接的。贝多芬眼睛瞎了,耳朵笼了,创作出的《欢乐颂》,最美的东西留给别人。《悲歌一曲》表现的也是这样的,父亲为了更专心的吸收各种音色之美,完成对音乐最高的追求,这是一种感动,精神的感动,对艺术真谛的理解。
日本的导演说现在在日本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就是搞电影,但是大家为什么搞电影,就是因为它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为了追求这个艺术,再苦、再累,大家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表达对我们的生活,对世界的认识。韩国电影表达民族力,怎么不懈的追求,怎样追求与自然的共鸣,怎样追求心灵的释放,精神世界的漫游。
韩国电影存在的一个问题,李仓东接受访问时就说我到现在才开始悟到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的本质就是生活,就是生活的真实,但是这个真实是被你忽视了的,没有发掘出来。做电影的人要把这些发掘出来。《绿洲》把每个人的审美取向,今天爱穿什么衣服,爱干什么事,都是每个人的审美取向,发觉这些人的审美取向。因为这个电影而使沙漠绿洲这个词有生命力,使这幅画更有生命力。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很大的挫折,希望得到心灵的安慰,或许也会在家里画一幅沙漠绿洲的画。电影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把生活作为电影最细节的环节。
《结婚的故事》在韩国得过奖。我的同事是搞加拿大的电影说我看完《结婚的故事》很感动,韩国影片很好看。不管韩国电影是一流、二流、三流,但是它有生活细节,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还有韩国电影女性的美,即便不是女权主义,韩国这个国家过去在历史上,要传宗接代,法律上规定只有男孩子才能继承家业,女孩子不能继承家业,1993年取消这个法律,很晚。在韩国是封建统治,对女性的压迫是很沉重的,但是电影表现女性的东西,韩国电影可以很直率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想哭就哭,想骂就骂,想笑就笑。但是日本电影有很多复杂的语言,是磨灭性的语言。韩国电影好,是因为韩国关注人,一个是国民性的直率、豪放。
韩国女性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80年代初一大批反映女性受压迫,90年代女性开始释放感情,《悲歌一曲》的结尾,女性意识很强。到了21世纪,现在流行新的韩国电影,女性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在现代社会里怎么掌握自己的命运,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女性经历过三个时代,但是共同的一点,韩国电影不管在什么状况下,女性都表现的特别美,把女性写的特别美,这是韩国电影的中心就是表达女性。
还有一个问题,青春电影。我在今年上半年花了很大力量做了一套日本关于青春教育的漫画书。晚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们看韩国的青春片,里边的根本问题就是青春教育,讲男孩子是什么样的,女孩子是什么样的,在青春教育里,把男孩子、女孩子的成熟,14-18岁称为第二代生存,怎么知道大人是什么样的,怎么知道大人应该负什么责任,怎么知道大人是什么表情,色即是空很好,用电影的方式告诉你男孩子应该对女孩子负责,女孩子也不能随便对待自己的人生。还有如何感受生活,如何享受生活。青春片是日本发明的,但是韩国在这方面比日本做的更好,表现的更好。
还有画面的美,摄影的美,技巧性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中国,甚至超过了日本。日本人强调纯自然主义,而韩国是讲究与大自然的共鸣。
张智华:
中国文化与韩国电影。韩国正宗的泡菜比较好吃,韩国的电影也是这样的感觉。韩国电影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吸取西方电影的长处,也善于把本土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而且结合的非常好。比如《我的野蛮女友》、《生别别恋》等等,都是把韩国的风俗习惯,民族特点表现出来了,这点也是中国值得借鉴的。
第二点,谈谈东方艺术与韩国电影。张春叶大量的山水画跟中国的山水画都是相近的,韩国山水画的发展,跟中国是一脉相承的。东方艺术的精神,渗透在韩国电影里,不仅仅表现出比较大气,同时也表现出东方人的文明,这点做的比较好。
韩国电影在中国票房这么高,与东方文化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东方的文化,东方的美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中国也能够借鉴韩国这方面的优点,中国有郑板桥,还有诗仙李白,可以拍出很好的电影。
第三点,让人担忧的问题。韩国电影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韩国的青春偶像剧的模式化,女主角都是得白血病死的,有些剧情比较俗套,有些节奏比较缓慢。在结局方面有点俗套。风水轮回转,五年一个周期,韩国电影能不能持续发展,也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之一。一个关键就是模式化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好模式化问题,韩国电影还可以更好的发展。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风水可能就要转。
边国立:
大学生电影节谈韩国电影,我不大敢来,但还是来了。我年年来,是以学习第一为宗旨,总有收获,收集了一点资料,做了点问卷调查。
我对韩国电影的基本看法,有五点。一个是韩国电影的进步或者崛起是有阶段性的。第二,韩国电影的资本构成有大出路,三星、大宇都有很大的投入,有一些方式。还有韩国电影的生产方式,除了拉开企业参与,还有传统的运作方式,还有现代的独立制作公司的方式。还有韩国国民对韩国电影的热情态度,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
启示性的东西,现代商业类型观念确立,全球背景下地域性的定位。我们自己在这方面有缺陷。《我的兄弟姐妹》这样的片子高居票房之首,但是在评奖中,侯选名单中没有提名,市场效能的忽视,很多好的片子很多地区没有上映。
第二部分,韩国青春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影响以及启示,韩国电影究竟在中国火到什么程度?在农村层、民工层、中老年层等等究竟有多大影响,我们还没有科学的考察,这应该是一个前提。
今天在大学生电影节上讨论的主要指的是90年代以来韩国的青春片和商业电影。本系50名的学生中做过统计,看过最多的影片是《我的野蛮女友》,占50%,25个人看过,而且98%是属于30岁以下的青年,大部分是25、26岁。在军队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这部影片有这样的观众群,说明韩国的青春片或者商业电影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是在同学们的影响、推动下,我买的碟回来看。同时和它相联系的还有韩国的电视剧。韩国电视剧的流行,也对韩国电影起到衬托的作用。同学们中间对韩国电影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我们的学生有一点特殊性,在整个大学生里,群体比较窄,基本是部队干部,而部队干部里有不同的,有文艺兵,也有卫生兵,也有机关干部,也有基层的排长,有的在正式机关工作,有的在部队工作,他们对韩国电影的态度不一样。喜欢的理由大同小异,人物个性鲜明,很美,比如《我的野蛮女友》拍的很美,情节设计很巧妙,人物青春亮丽,看上去没有意识强压的感觉,享受为美德感觉等等,大体是一样的,年龄段大概在24、25岁。不喜欢的理由,有些学生说不想看,无非是美艳、猎奇、空虚、无聊,商业性太强,还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表演风格,男女演员一样肤浅的美感,还有帅男美女的调侃。特种兵的生活经历和他所接触的这种电影,天然有一种排斥。还有觉得不真实,美好但不真实,会给青年一代不切实际的梦想与追求,了解即刻,无需深究,故事是假的,演员的脸是假的,让人看了不大舒服。
韩国电影有比较明确的观众定位,有适应的层面,也有它的共通性。这里有一个启示,告诫我们,对任何一个国度的电影,流行起来的、火起来的,不要盲目,要有内容选择的自觉性,我们要有自己的民族意识。韩国电影,对现在流行的电影可以羡慕,但不能模仿,不能模仿不等于不能学习。韩国影片的成功让我们羡慕,但是我们不能简单模仿,也不等于不学习,立足点在于要使我们自己获得成功。韩国电影和中国的电影有不同,文化企业和中国电影深厚的社会土壤有区别,韩国有中等经济发达的背景,它的电影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有韩国民族象征力,我们的有些同学说韩国电影的影响,和韩国足球的比拼精神有一致性,可以这样来看待,有青春阶层的观赏喜悦受众指向性,也带有共通性。样式、电影选择都有国情背景。《北京青年报》有一篇文章描述韩剧流行的八个《一定》,画面一定要摆平等等。中国大众主要的还不是欣赏“一定”的时候。究竟能火到什么程度?我们有13亿人口,现在研究韩国电影,立足点是什么?
中国的国情,可能决定这种现实,比如说北京市有几百万民工,500、600万流动人口,我们的民工可以欣赏《还珠格格》,不一定追求不经意间就有的天仙般的美女倒在怀里的白日梦。中国做的还是生计梦,13亿中国人,包括七千万文盲,在电视观赏中寻求的还是精神的品位和生活的力量,在情感表现中要寻求一种精神的感召力。韩国电影的兴旺,韩国电视剧的兴旺,其实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优秀的电影和优秀的电视剧,比如《宰相刘罗锅》、《省委书记》,带给我们的生活理想恐怕比俊男美女更有吸引力,也很有市场。
电影人表现的敬业精神还不够,急功近利,简单的把收视率和艺术品位等同起来,操作问题很突出,包括电影、电视剧都有这个问题,演员摆谱。我从韩国电影中看出一种感觉,演员不在摆谱,你喜欢的绝对是角色,而不是演员本人。我们的电影中总是摆出腕儿本人的影子,在韩国的电影中感觉不到,感觉到的是人物的可爱。
陈宝光:
我说点大白话。我觉得韩国电影对我们首先有一个启示,民族根性的问题。我年轻的时候在东北待过,他们跟我讲过,中国的一个足球队里一定要安排几个鲜族人,为什么?他们说他们输了球玩命,而中国人输了球就怂了。还有志愿军的老战士说朝鲜的人民在子弹面前根本不躲,表现出朝鲜民族有一种遇败不馁,有一种拼搏精神。相对来说,中国人狡猾,看着失败的时候都走了,在失败的时候还挺着的人少。过去听过背水一战的故事,我小时候很奇怪,干嘛要把锅砸了,船毁了,如果打败了跑不好吗?我现在明白,绝对要毁,因为是劣势,如果没打之前已经把退路掂量好了,一触即溃。
韩国的电影人集体到大街上游行,电影演员把明星的头发剔光了,而且当中把好莱坞的胶片扯出了,他们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因为他们这样的精神状态,所以拿不出足以与好莱坞抗衡的货色就过不去,而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意识。韩国的国家比较小,危机感意识比较强,中国很大,每个人都有退路。拍电影的,电影不行就拍电视剧,放电影的,中国电影不行就拍外国片,甚至对中国片不感兴趣,因为不能给他带来利益,观众也有退路,不行就看盗版碟,我就买了很多盗版碟,五块钱买一个大片,人人都有退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们的电影做的非常不认真。
韩国电影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很多韩流迷讲演员青春亮丽,非常漂亮,我看了以后感觉小姑娘真漂亮,小伙子很帅,这点中国人很难做到这点,不用漂亮的,他和我有关系就来了。我有时很惊讶,当中国的电影市场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见到很多很次的片子,没有把你的聪明才智全部用上的片子,我很惊讶。
还有一点老生常谈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电影表现的是韩国生活,韩国人的情感,甚至用的是韩国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但韩国人喜欢,甚至也能受到外国人的欢迎。如果韩国片模仿好莱坞,二流的模仿我们会去看吗?干嘛不看好莱坞。就是因为韩国片提供了好莱坞电影没有的东西,甚至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好莱坞我最喜欢看的是黑帮片,黑社会拍的无人可比。但是言情片拍不过英国,英国拍的很典雅,《十字小溪》、《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拍的非常典雅,英国人有这个派。美国的黑社会片拍的非常好。伊朗影片的主题非常简单,就是物质的贫困和在贫困中精神的坚守,永远都是这几个字,但是也不去取悦谁,我们就是爱看,我们对它崇敬。用不着把钻机扛到美国去才能钻到水里,只要在任何一块土地上钻,都能碰到水,碰到石油,再下去就是岩浆,挖下去全世界是通的。中国的电影,不自信的时候拍不出好影片,比如西部片出来的时候上海人不自信,不知道怎么拍,最近上海电影人开始有信心,开始找到感觉了。西部人就拍土的掉渣的,上海人就拍都市,北京人就拍小胡同,都能拍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片子,这是我们向韩国学习的经验。
中国人现在有一点找不着主儿了,东张西望,不知道学哪个好了,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17年前,中国的动画片,剪纸也敢用,水墨古画也敢用,都是前无古人,今天的动画片反而要学好莱坞的很多手法,学习香港的手法,是丧失自信的表现。韩国现在是上升时期,为什么?什么都敢拍,非常大胆,非常自如,这是一种上升时期的表现。
柳在沂:
各位专家对韩国电影提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韩国电影一些不足的地方。钟大丰老师对于韩国电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提到韩国电影出口到日本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进入到二三流电影院的观点。1999年的时候,韩国电影《生死碟片》在日本创造了13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而且在日本的84个剧场当中同时首映。2000年的时候《共同警备区》在日本创造了200万美金的票房,2001年《朋友》创造了210万美金的票房,也是2001年《我的老婆是大佬》创造了175万美金票房,2002年《双雄间谍》在日本创造了15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等等。
十六大以后,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以及支持的力度日益增长,所以我认为今后在中国政府的文化产业也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去年12月18号,我应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徐光春局长的邀请下,观看了《英雄》这部电影,在韩国引起了轰动,韩国有关公司以一百万美金的价格购买了《英雄》在韩国的上映权,但是相比之下,韩国和中国合作拍摄的电影《武士》在韩国和日本的票房比较惨淡。
韩国和中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也具有比较大的潜力,所以我认为韩国和中国之间文化产业的交流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提问:
有一本书据说韩国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叫《商道》,讲一个的红领商人,往中国卖人参,大概是150年前的故事。这本书有一个评论,几乎每一个韩国的CEO都有这本书,通过长的意境参悟商界最高的境界。看完以后有一个感觉,中间有很多中国大段的史记,还有韩愈的诗,还有道德经。引的文化,还有表述的东西,从我们自己来看,包括仔细看中国文化,是一个中间层面,比较肤浅的,不是特别深刻的。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企业和企业国际化的竞争,甚至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底蕴的竞争,中国在文化底蕴这块的土壤,2500年前其实一点都不弱,包括《孙子兵法》、《道德经》,韩非子这些东西。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比较漫长,还有我们这代人因为文革的原因,中国70岁以下的人并没有真正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目前全球化期间,美国有三种语言,一个是好莱坞语言,一个是华尔街语言,一个是硅谷语言,中国作为这么大的国家,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跨国公司都在中国逐步进行商业合作。中国如果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语言,不但在商业上,在文化上、军事上各个环节都有问题。包括《英雄》这个电影中间体现的比如大英牺牲的境界,还有道德经,只有中国人明白,但是中国借鉴韩国的外在形式,包括明星效应,包括市场运作体系,最后中国的文化如果在商业的架构上,包括政府有一些释放,应该会对世界是很大的贡献,因为中国是制衡世界的力量,甚至平衡世界的力量。东方和西方,能代表东方的可能是以中国为主流的。《商道》虽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肤浅,但是全面吸收的过程,最重要的文化核在中国。这代人是不是能够做到,这是两回事。中国一定能够做到,或者一定要做到的。
我准备的资料如果都要说,大概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我再说最后一句就结束今天的发言。不久前韩国观光部部长访问中国,并且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世界》栏目的采访。当时文化观光部部长说了一句话,很多从事跟电影有关的人员访问我的时候,我也跟他们这么说,也是今天我发言的最后一句话,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艺术领域,要取得大的发展成果,必须具备创意力以及自律性。
谢谢。

  李保江:
听了关于韩国电影的介绍,我作为搞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的,很受鼓舞,韩国电影发展取得这么明显的成绩,尤其在国际上有这么大的影响,确实值得中国电影学习。通过介绍数字,我在参加这个会之前,也看了一些材料,比如说现在政府在扶植本国电影方面有一个规定,每家影院在一年内放映本国电影的片数不得少于126个片子,即便是多屏影院,每块荧幕放映本国电影的片数同样不能少于126个片子。我仅仅举一个例子,联想到中国电影给予国产电影各方面的支持,确实跟人家有一定的差距,韩国每个电影院、每块荧幕每年不得少于126片,我们远远不能做到,尽管可能电影局也有规定,也有要求,但是看到北京各大影院,很明显的也许在排片表里排了,但是实际放的,绝不会像韩国这样明文规定支持本国电影。
韩国电影的成功,主要在于政府的政策有力支持,还在于韩国电影艺术家敬业的精神。我看的韩国电影不多,但是给我印象很深的《回家》、《爱有天意》,我看了以后,觉得中国电影能不能像韩国电影导演那样静下心来去创作?现在导演行业里,这样的人几乎很少很少。《爱有天意》影片拍的那么大气,画面那么美,我认为拍的很干净,尽管是表现爱情的,但是非常典雅,表现了东方人的情感。很多电影艺术家、电影导演应该静下心来,真正考虑如何表现本民族的东西,表现自己的电影特色,这方面我们也是欠缺的。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本国观众对自己电影的呵护。韩国本国的观众每年看1.8次电影,还有是每人2.21次。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一个人要看一场中国电影,十块钱,我们的票房就是130亿,而2002年全国的票房仅仅是10亿左右。当然,现在农村还很落后,或者电影的放映还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外部环境有待于发展,减去农村这块,城市人口也有3、4亿,如果城市人口3、4个亿,每个人看一场本国的电影,票房远远比现在每年的电影收入高得多。韩国的观众呵护本国电影,这是韩国电影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钟大丰:
  承蒙邀请参加这个讨论会,觉得很荣幸。其实我对韩国电影不是很有研究。韩国电影引起了国际化的关注,这几年对韩国电影的情况,我们也看到、听到的比较多。90年代,韩国电影成为亚洲电影两个新的神话,继80年代中国电影的辉煌之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当中,90年代韩国电影的兴起和日本电影的复苏,又有许多巨大的差别,尽管都是在国内市场,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各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在面临着好莱坞的冲击核威胁,寻找自己出路的一种方式。但是韩国和日本走了许多不太一样的道路,采取的也是一些不太一样的策略。相比之下,韩国电影的许多现象,给我们带来许多更直接的启示。一方面,韩国和中国从经济的发展程度来讲,并不是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组织系统,所以文化影响也受到整个整体经济实力很大的限制。在这种环境下,面对国内的文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文化中,对于西方文化的崇拜,西方文化流行的引导趋势,占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些方面有接近的地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
另一方面,韩国在以往的电影生产当中,对于自己民族文化,这个媒体民族内涵的表现上,一直都给予比较多的注意,这方面也有基础比较接近的地方。韩国的起飞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带来很多启示。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文化产业生存可以引起一些思考。在全球化的时代,肯定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进行扩张总的趋势。正是这种趋势下,好莱坞电影,加上世界大战以后霸王地位日益加强,80年代开始向全世界做了新的扩张,对各国的民族产业都提出许多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也赶上90年代以后走向市场的过程,所以我们最强烈感受到了好莱坞电影的进步,好莱坞电影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其实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都存在,但是面对这种冲击,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反映。韩国的电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发展,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冲击下的对策,所采取的措施,里边有一些很值得我们启发的地方。从历史上讲,韩国电影以前也曾经有过一些有相当影响的内容,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作品,比如90年代前期的《悲歌一曲》等等这些影片,还有更早的影片,和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方面有一定的接近的地方。这些电影靠独特的民族生活内容、民族生活态度,主要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民族生活,和西方人熟悉的现代生活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本身这种生活有一定的奇观性,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所蕴含的东西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可以让人们比较强烈的感受到这当中的生活态度,民族的审美观念等等,这些方面的差距。
许多作品,就像国内第五代的有些作品一样,可能在国际上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也可能在文化领域里,我们确确实实感到有许多印象比较深刻的文化思考,但是它和电影市场会存在一些距离,为什么?因为现在我们面临的电影市场是一个以西方文化,特别是以美国文化作为时尚追求、主导方向的青年观众群体。这种情况使得以往民族电影,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80、90年代以前,战后整个亚非民族电影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这个方向起步,包括日本战后的黑泽明白这样一代人,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影响的也是日本生活的民族特征。
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中,现在人们做了很多研究,资讯的广泛化,包括平面化之后,这些东西在大众文化当中的影响会越来越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民族电影要兴起,用什么东西表现?以什么内容作为自己电影的主体?韩国90年代生产、开放以后,立足于表现现代韩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成了我们现在看到韩国电影一个主流的东西。当然,它用许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风格在表现,但是它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这些生活,有的写的很尖锐,有的写的很幽美,但是也有的关注的是一些非常边缘的状态,甚至在审美情趣上也做出一种非常边缘的选择,但是这些东西恰恰适合现在越来越分众化的电影市场发展的需求,也适合本国年轻观众的文化需求,使得电影能够在国内的观众当中,能够有比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据我们听说在韩国一些卖作比较好的影片,像《我的野蛮女友》、色即是空这些影片,可能我们会觉得很怪,从传统的角度来讲,会觉得它和所谓好影片的标记离的很远,但是它在市场上有存在的余地,而且实际上在许多人当中有一种别不一定那么通俗化的读解方式,这些影片有一种独特的市场层次性,适应市场多层次需要的东西,有些影片在外边,人们也是通过这个认识韩国的现代社会,有生存的现实的基础。
韩国这个国家的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走了两步,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措施。一个是面对日本的电影市场的电影出口,而且韩国电影在面对日本电影市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并不是面对日本和好莱坞进行竞争的主流市场。它进入电影,实际上进入的是国际的非主流的市场,不仅仅是日本市场,包括许多韩国电影的出口,并不是直接以大片,以进入拿奥斯卡奖。现在有许多电影工作者觉得走国际市场,就是直接跟《卧虎藏龙》相比,像《英雄》那样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作为边缘文化的国家来讲,这种个别的现象不是不可能出现,但它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西方观众在选择中不可能大规模的做出选择。在更大的情况下,边缘文化进入中心文化,作为这个文化的边缘,而在这个文化圈内存在。韩国电影进入日本电影的市场,并不是追求日本的主流市场,哪部片子要打到日本的前多少名,主流市场多大市场规模,是以大量的影片进入日本的三四级的市场,甚至小影院,就影片来讲,赚的钱可能并不多,但是作为文化形象的建立,从整体市场情况来讲,对韩国电影向日本的渗透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和日本市场当中,低成本的,包括一些特殊类型的影片领域当中,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低成本的海外生产的补充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使得他找到了一个这样的定位。当然,我们的电影并不同样要找到这样定位,但是给中国电影一个启示,怎么寻找一个适合于民族电影的生产方式。这里也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格局当中,地域性文化的文化定位问题。
一个小国,以前的电影影响不是那么大的国家,要进入主流电影国家和电影市场,或者进入国际化媒介生产的体系当中的时候,需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从自身来讲,要建立一套国际化的电影生产机制和一套适应国际化生产的电影创作队伍。韩国这些年,在这些方面有比较大的发展。实际上韩国电影出现这种现象,也是经过了长期积累,90年代一批相对知识化的创作队伍的形成,国际化的电影教育背景,国际化的电影生产经验,为韩国电影在亚洲电影市场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国际化不是喊出来的,必须要有一个队伍,建立一套生产机制。我们现在的电影生产机制,按照国内的标准看待面向全世界的电影生产,将来所有在中国的电影产业受到了各个方面的限制。
地域性的文化产业,要寻找本国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一种有效契合点,韩国电影向日本电影出口的问题,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至少在90年代一段时间里一个重要的电影市场,包括在这个市场当中,日本对于韩国电影在整个市场当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有一些不入流的电影,但是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讲有一定的存在道理。而这种东西恰恰是一种机制,适合、适应日本电影整个工业体系当中,包括自己的创作者,也是在主流的商业电影市场和更下一级的低成本影片的市场,这本身也是积累电影经验、积累文化影响的一个过程。日本90年代很有影响的导演,周方正行、北野等等,有许多人在相当长时间拍粉红色的影片当中成长起来的。韩国电影并不回避许多东西,就是要拍电影,电影要发展,有一个目的,在这种前提下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再生产的东西就做,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把许多看来完全没有文化或者艺术上的需求、要求的影片,拍的非常有艺术味道,这些东西有很独特的经验。
这种经验和中国的电影现实并不一定需要直接,但是提供了一个启示,如何寻找有效的契合点的问题。中国电影有许多年轻的创作者,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寻找文化的契合点。伊朗电影也有他们的经验,这些各自的经验,各自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实际上都是在寻找作为整个全球化文化格局当中的一个地区性的因素,或者一个局部性的因素,在这个局部当中以什么形象存在,没有高下之分,它是一种存在形态。
韩国电影走向世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面对的,以日本的二级市场为主的电影出口现象,另外一个是逐渐开始参与的地区性的国际化电影市场进程,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后,《武士》等等一系列影片。韩国电影产生影响的时候,开始进入地区性的电影,韩国、大陆、香港、日本等等逐渐作为地区性的电影生产,在全球化当中,亚洲一个局部市场逐渐形成相对开放,相对统一的格局,作为相对整体的电影市场来看待,参与到这个市场当中来,包括国际化的生产,就是参与到日本、大陆、香港,亚洲地区性的电影市场当中。这些东西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地区性的文化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定位和措施,韩国电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韩国电影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是和艺术、美学上的探索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们特别强烈的感受到韩国十来年电影当中的风格、样式的多样性,探索的多样性,像照相馆这种很抒情、很优美的影片,包括《我的野蛮女友》,非常强烈、非常富有刺激性的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韩国电影比较适应后现代文化许多艺术上的观念,并不回避好莱坞在主导位置的情况下,对于全球化,对于好莱坞的电影,对于好莱坞大片的学习、模仿,有时特意把这种学习、模仿作为某种东西来强调,作为影片当中和人们交流的方式,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包括对于韩国人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的表现和反思,都作为一种商业性的因素,来有效的应用。韩国电影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韩国电影给我们带来最主要的就是帮助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怎么正确的认识、看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的定位。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电影市场这块蛋糕,在现在这个时代,蛋糕的大部分都是好莱坞的,而且这时面对好莱坞的竞争,无论是资金、技术,民族产业都处于落后,处于比较独立的位置。但是有一个好莱坞电影不具备的优势,好莱坞要面向全世界,追寻的就是共性的东西,但是恰恰在各个不同文化群体当中的个性化需求上不可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产业要靠什么在这块蛋糕上切下一块?在很大程度上就要考虑要有自己的策略。这个策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是各异的,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和电影在传媒产业中的结构、地位,电影的管理方式等等,工业体系、创作队伍的基础,各个方面都有非常直接的结果。韩国电影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们羡慕,但是不能让我们模仿。不能模仿并不等于不能学习,我们需要从韩国电影对待民族产业,对待民族文化,对待现实的流行文化的态度当中寻找一种启示,可以给中国的电影工业带来一些很有益的启示。
饶曙光:
我最近在研究中国电影喜剧片。主要看的是韩国的喜剧片,看的不多,有五六部。我在看韩国喜剧片的时候,韩国电影从90年代中后期的复兴,走的是什么道路,选择的是什么电影策略?韩国电影非常明智的选择面向本国电影市场,建构了一种现代商业类型观念,不是走的一条在国际上获奖,从而引起世界关注的国际化策略,首先强调的是占领本国电影市场,而且占领本国电影市场最主要的就是严格按照商业类型片的方式运作和创作。这点对中国电影,尤其是当前处于困境的中国电影具有非常强的、非常有益的启示作用。
韩国电影现代商业类型片并不是跟好莱坞拼大制作,它曾经也走过弯路,曾经也搞过很多大制作。我看了一些材料,《卖火柴的女孩儿》,投资达到一百亿韩元,结果是这部影片在商业市场上是失败的。在这以后,韩国电影的大制作就难以维计了,这跟中国的情况很相似,也有90年代的大制作,直接把中国电影推向了非常尴尬的境界。
在全球化背景当中,好莱坞已经把蛋糕切了最大一块的情况下,相对弱势的文化群体要获取生存的空间,不能靠拼大制作。比如谢晋的《鸦片战争》,张艺谋的《英雄》这种大制作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可能成为弱势群体跟好莱坞对抗的时候采取主要的策略,这样会把自己推向非常尴尬的境界。
韩国电影非常明智的采取了扬长避短的策略,相对低成本的电影商业类型片的制作。类型片肯定要有一定的资金量,而且小资金是导不出这种类型片。韩国电影对中国电影最大的启示,在相对低程度的类型片的运作和创作上,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就我看到的韩国喜剧片来讲,非常严格的按照类型片运作、拍摄,导演决不在类型片当中很轻易的反类型。类型片一旦形成一种范式之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对电影观众来说,他进电影院看类型片,有一定的审美上的期待。如果轻易反这种类型,肯定最后的结果是失信于观众。失信于观众的结果就是失去观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韩国的喜剧片同时也融合了或者借鉴了其它类型片,是借鉴、融合,但却不是轻易反类型。
回顾中国电影,尤其是当代电影的创作,尤其是青年导演的创作,时不时在类型电影当中轻易的反类型,我们看了非常不舒服,不顺畅。如果拍艺术电影,可以反这种类型。但是拍的是进入商业主渠道发行的电影,就应该按照类型片的模式来拍。
第二点,就我看到的几个影片来讲,非常成功的一点,在制作层面不能跟好莱坞大片抗衡,但是我们在编故事的层面,应该学习好莱坞的经验。我看了几部喜剧片,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有一个非常精巧的故事,这个故事构思很巧妙,很精致,同时,这个故事很有趣,比如说《我的老婆有大肚》,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结婚,但是父母都反对,他们自己到学校同居,三个月以后女孩儿还不怀孕,男的就奇怪了,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有问题,所以不能怀孕,男的后来发现女孩儿怀孕了,男的很痛苦,以为女孩儿对他不忠实,想办法让女孩儿打掉这个孩子,但是他又说不出原因,女孩儿也非常痛苦,但是最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打掉这个孩子,就在这个时候医生告诉他测验结果错了,他现在反过来要求女孩儿保住这个孩子。故事层面非常有趣,非常动人,而且把韩国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观念、意识融合在非常精致、有趣的故事里。相反,我们在这次电影节看到非常好的影片,像《卡拉是条狗》,我们更多的看到的还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故事层面的因素还是不够,故事不够吸引人,而且故事本身提供了很多可以发挥的喜剧性的元素,但是导致不去这样做。《卡拉是条狗》的市场效果,观众不是太多。
我们的导演始终没有建立现代商业类型片的意识,动不动就要表现个人的感觉,个人的状态,要把个人的东西强加给观众,观众看这种片子,要求获得类型片的审美快感,但是你时不时来反这个东西,就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肯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再比如说张元拍的《我爱你》,这个电影剧场效果也不错,但是靠的是王朔的语言,适合让大众看的语言。从故事层面来讲是非常单薄的。
再就是导演不注重编故事,靠制作层面跟人家拼是拼不过的。韩国电影在编故事上绝对非常认真,而且编的非常到位,同时在故事当中灌注着韩国人独特的文化观念、生存状态,独特的人文关怀。这些东西不仅使我们觉得看故事有趣,而且能够得到很多启示。在这次大学生电影节看的很多影片都有这个问题,包括《我的美丽的乡愁》,有非常好的感觉和情绪,但是好的感觉和情绪不能构成商业类型片的基本支撑。如果中国电影在这点上不改变意识,中国电影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拍现代商业类型片的时候,比较注重培养自己的明星,这其实不是很高深的问题。商业类型片绝对要有市场明星。韩国电影在运作的时候比较注重,培养了很多对中国观众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的电影明星。中国电影,尤其是相对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片的制作,必须培养自己的明星,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从这点延伸出来的问题,是中国电影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从80年代就开始呼吁电影要分级,走市场,走商业类型化,不分级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分级,才有可能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比如说我们这次看到的很多影片,《生活秀》、《我爱你》这样的影片要分级,如果有几场非常漂亮的激情戏,观众能不看吗?就能吸引观众进电影院。问题是现在中国电影的危机主要是影院电影的危机,观众为什么不进电影院?他要是看一种新感觉,新准备,可以读诗、看画,如果单纯享受视听音像,可以看广告,广告拍的比视觉画面还好。上一届看到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影像主要就是借鉴广告,MTV的拍法,但是光靠这些东西还不行,必须分级。《生活秀》本来非常好,陶红是非常好的演员,如果有两场激情戏,观众非常喜欢看。中国电影要想占领本国的电影市场,要想发展自己的商业类型电影,分级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在政策上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国电影对于创作人员是非常痛苦,也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现在有三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在倡导商业类型片,倡导中国电影的导演要树立商业类型观念,在教育观众看电影要有商业类型观念。同时有一个问题,现在在制作成本上极端的低成本,商业类型片需要成本,但是现在动不动就是为了培养年轻导演,150万、180万,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拍出什么电影?再加上不注重编故事方面,忽视观众的需求。再一个,理论上的新感觉、新状态,对于年轻导演的误导,再加上创作层面有些青年导演的急功近利,逮住机会就拍,比如这次看到的《至高无上》的影片,那么好的导演,上一届拍的是《雅典的故事》,非常漂亮的我把它称为新商业片的模式,最后拍《至高无上》,急功近利,获奖意识,这三个层面加到一起,把中国电影推向一种市场化的死亡,或者事实上的死亡,意思就是说现在低成本运作,每年可以拿出几千万拍几十个影片,年轻导演也在拍片子,数量都有,但是没有观众,逐渐失去观众,失去市场,中国电影将走向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走向死亡都是有可能的。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韩国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在全球化的背景当中,要发展具有本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相对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电影,中国电影才有可能重新获取市场。泱泱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每年的电影市场票房收入才10亿,太可怜了。无论从政府的决策层、运作层,还有自身创作层面,都必须调整,这点韩国电影对我们有非常成功的启示。
李洪大:
我们是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韩国留学生。我今天准备的东西都是韩国电影在国内市场成功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韩国电影在中国这么受欢迎。我觉得韩国电影受很多观众的欢迎,最大的原因是电影本身的品质提高了,原因是90年代初,韩国很多优秀的青年导演从外国回韩国拍电影,他们在外国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从那以后,韩国电影的品质比以前提高了。
还有我跟很多中国同学们讨论韩国电影为什么受很多欢迎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提了照相馆或者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单纯的美学感的东西,电影都是靠细节讲故事,我也听说了那两部电影,我喜欢那两个电影的原因是可以感觉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我觉得艺术本身就是描写这种东西,生活或者人本身,通过巴黎照相馆或者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东西。
我没有看很多的中国电影。最近看的电影,比如《周瑜的火车》这部电影,我还是不知道导演想说什么。
我希望通过这个研讨会,跟很多同学交流,为什么你们喜欢韩国电影,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90年在韩国第一个大规模的作品,片名是《生死碟片》,放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也看了,可是不是我愿意看的,是国庆节时期放的,我那时去电影院的时候,没有看到《生死碟片》以外的电影。那时已经是韩国发行公司掌握所有的电影院,有时每个电影院都放韩国电影,没有办法,不得不看韩国电影。现在我听说韩国电影发行公司比美国的比如UIP,比美国许多大规模的发行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多。韩国观众也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去电影院,不得不看韩国电影。韩国电影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大部分片子的品质比以前高,可以跟最近在留学派青年导演拍韩国电影有关系。
现在韩国电影界的情况跟80年代香港电影界的情况很像。比如《我的老婆是大佬》这部电影在韩国票房很好,可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水平不太高,可是我也不知道观众那么喜欢看这个电影。这个电影的类型算是黑白片,电影成功之后,很多都拍了黑白片,这跟以前的香港电影界的情况差不多。我比较担心的是这样的情况,模仿这样的类型,电影的品质越来越低。
我比较高兴的是,比如韩国电影大师林春的片子,不断产生这种片子。
还有《回家》这个电影,艺术性相当不错,可是这个电影在韩国票房好最大的原因就是营销。现在如果在韩国拍一部电影,安排营销的营销费,差不多制作费的三分之一是营销费。《回家》这个电影本身是低成本的电影,制作规模不太大,我听说花了很多营销费,所以票房跟营销费有关系。
韩国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在韩国没有盗版。现在在中国很容易买盗版,如果我要看电影,可以看碟,容易看DVD。现在韩国的电影院,像北京的华星国际这样的电影院,现在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地方看电影,跟在家庭看电影不能比较,多数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
通过这个研讨会,我希望跟很多中国的朋友交流韩国电影的意见。谢谢。
杨远婴:
我对韩国电影没有很多的了解,但是确实在目前铺天盖地的“韩流”中在有意无意的看了。比如CCTV-1播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我觉得韩国电影对于我的文化感受,完全是一场措手不及的冲击,韩国电影在亚洲造成了风水轮流转的局面,先是日本,然后是大陆、香港、韩国、伊朗、印度、泰国,大家感到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成为一景,还有五年一轮回的规律。前不久大家在探讨一个话题,按照亚洲规律是兴起到衰落是五年的周期,韩国电影也快到了这五年,有一个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
我对韩国电影的直观感受,通过看韩国电影了解韩国。最初看韩国电影,是当做商业片来看的,好玩、好看,但是有想头。第一个震惊的电影是《301 302》,当时看完以后,第一,我觉得品质很高。
李洪大:
这个算是独立片。
杨远婴:
影像那么精致,想象那么大胆,完全出乎我的预想,韩国的电影能做的如此大胆,一下就震住了,于是就开始看韩国电影。接下来又看了《共同警备区》,我喜欢里面的去意识形态的东西,本来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它来这么解决,也是我很震惊的东西。再一个是《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一个商业电影的外壳,包裹了一种颠覆性的思想,跟大家概念中的对韩国电影的理解不一样的东西,韩国电影生活中,也许那是现在的想象,韩国的大男子主义极为猖獗,一下颠覆成这样,女友极其野蛮,可以打他,可以蹂躏他,老婆是大佬,这肯定是荒诞性的做法,但是很有意思,是一个商业外壳包含了一种颠覆性的东西。包括在碟片市场中看到大量的软性片、色情片,有一这很大的震惊折服了我,这是出乎我的想象之外的。还有《绿洲》,对弱势群体的表现,这在中国电影中没有看到的,这都是使我非常感兴趣的。韩国电影经常把许多东西做到及至,那种及至使你去想他们原来这样表现这个问题,这样表达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韩国电影不仅仅是商业性的产品,同时是文化产品,在推销自己的文化,他说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国电影给我的印象,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外壳都是商业片的外壳,走类型的路线,但是里面包含了一些文化思想,有李仓东这个人,把我心中的东西一下砸实了。由此我想到中国电影的缺憾,特别是《英雄》的失误造成的特别强烈的想法,场面浩大,影像精美,但是在文化上有重大失误,而且对张艺谋的标志性的导演,文革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老在批判主题先行,批了主题先行之后就没了思想,不要思想,光在那儿讲技巧性的东西,场面再浩大,画面再精美,没有思想,也是没有意思的东西,这是现在中国许多业内经常爱提的,把好莱坞类型路线搞熟悉了,把商业外壳搞好了,那都是外在的东西,技巧性的东西,学完之后没有思想,没有悲天悯人的精神在里面还是不会感动人的。好莱坞一级电影,里面有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对弱者的关爱,或者对社会的奉献思想,你就会感动了。这是中国电影应该思考的问题。
韩国政府确实在文化建设上表现出很强大的野心,要从2001年开始决心用五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由1%增加到5%,而且要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而且最终目标就是要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的强国,韩国国家的幅员、人口,它有这样的信心,这样的想象,对中国应该是一个刺激。
从韩国电影这些年的崛起,是系统化的工程,中国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它是经过几个阶段,一个是大企业涉足影视业,大资金进入影视制作,而风险投资进入电影,故了大财团投资电影,减免税收。再一个就是废除审查制,在中国目前这会有问题。还有坚持电影放映的限额制度,一套手段。还有创办电影节,釜山电影节的定位是非竞赛性电影节,跟其它世界各国的大电影节区分开了。还有PPP计划,扶持电影新人,等于办出特色来。釜山电影节的成功运作,把釜山做成一个电影基地,配套的主题公园出来了,电影信息中心,有一大套在釜山建立,成为电影整个产业宣传媒体一整套的东西建立起来了。
电影文化的普及,也是政府的有益行为。青年导演的海外归来,提高电影制作的品质,这是一个因素。但是跟政府强有力的运作也是不可分割的。亚洲电影的兴起,好像跟海外青年影人归来的,青年新浪潮的兴起跟这个有关系,还有其它的配套措施。对于中国政府是很好的刺激,中国政府应该全盘考虑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发行放映越来越合理化,江宇石原来是一个导演,做制片人,又去做发行公司,而且现在作为韩国最大的发行公司,确实提供了一整套经验。看韩国电影经常有非常奇妙的感觉,有特别喜欢的部分,也有特别不喜欢的部分。不喜欢的部分,由于是走类型路线,毕竟一种类型只能出一两片子,还有大部分是二三流的。但是在中国市场也是一个奇特现象,所有的一流、二流、三流都在碟片市场里流,比如卖碟的一来,光色情片就拿来十几张,就是那个套路全摸住了。这是韩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亚洲人,我们在关注韩国电影在极大兴盛之后,还有几年的兴盛期?
我个人还关注一个问题,韩国电影在欧美市场如何?在日本市场的份额有多大?是不是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是最好的。韩国从服装到音像产品,再到音乐,全线进入,不知道在其它国家是否获得像中国这么辉煌的业绩。
李稚田:
谈一点自己的想法。韩国电影在近几年内,确实给中国的电影圈一个很大的震动。我第一次接触是在文字上,中国有一个电影作家叫钟浩,80年代初到韩国访问,回来以后介绍了几部韩国片,那是第一次正式在纸上看到了。90年代初,当时有一个韩国电影周,由韩国使馆组织的,有八部电影,那是第一次看到韩国电影。后来陆陆续续开始接触,但是没想到这几年韩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圈里,和中国的观众,特别是中国年轻人中造成的影响很大。中国的年轻人非常喜欢韩国电影,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到底为什么。
韩国电影有几点是我特别想谈一谈的。大概近十年里,亚洲电影业升起了两颗明星,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伊朗。我对韩国和伊朗做过一些比较,看了伊朗的片子,也看了韩国的片子,有一个感觉,伊朗电影业的发展,使电影人充满着一种责任感,从阿巴斯,甚至包括他的女儿通过自己的摄影机,要振兴自己民族的电影,个人充满了很浓郁的责任感,这点在伊朗电影中表现的比较突出。相对于伊朗来说,韩国电影所突出的是国家的责任,国家对于电影事业的一种责任。柳参赞开始就谈到作为17个文化产业中的特别重要的产业,这已经代表韩国政府对电影业的重视和关注程度,韩国政府对电影的重视程度。
我的研究生导师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在上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写的文章,谈到中国五四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做民族的自觉意识,自己觉察到自己是个民族了,但是我的导师提出一个概念,叫民族的醒觉意识,不但觉察自己是个民族,而且要醒觉。我感觉到韩国电影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一种比较强烈的醒觉意识。90年代初,韩国电影中有一部电影,谈到在日本的韩国人,有一个概念叫“韩侨”,在日本的韩国人的遭遇、经历,历史上韩国受日本很长时间的欺负,但是作为自己民族的自觉意识中,那种反抗、奋争,凝聚自己民族的力量,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的就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时候,当时正是美国《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狂收全球票房的时候,当时有一个消息,韩国民众自觉的抵制,不看《泰坦尼克号》,把钱拿来支持国家。这件事在中国很难做到,中国的区域太大,人太多,所需求的太不一样,所以他不看你看,你不看他看,比较难于统一。韩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意识,振兴了,使它发展起来,而且发展的这么快。当然,有很多具体的东西,一衣带水,这边是韩国,过去就是中国。我们和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是隔绝的,有些历史、政治和国家体制的原因,近几年,中韩建交以后,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文字的障碍,我看韩文一点摸不着头脑,简直苦恼透了,看英文、欧洲文字还多少有点认识的感觉,对韩文很缺乏这个感觉。
今年我的学生在研究韩国和日本的青春偶像剧,我突然萌发了一个观念,电影剧本、导演和演员的工作中,我把它称为第一文本,这套文本在导演和演员工作时所依据的文字、文本的东西,对韩、日青春偶像剧的研究,悟到了第二文本,实际上包括国家政策的扶植,制片人的融资,市场开发,以及如何和观众更亲密的接触,走向海外,这套工作实际上有形无形的是第二文本。我感觉到韩国政府在电影的事业发展上非常重视第二文本的工作,正因为这样,使得电影得到了一个能够蓬勃生长的土壤,获得了一种机制。当然,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采取的策略、路线,自己走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是至少这点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再有就是韩国电影有些东西我们不可能照抄过来,但是有一条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就是韩国电影特别尊重写人,把人放在影片的最中心的位置,不管是关于青年人爱情的,还是都市生活的,甚至包括喜剧片,特别突出的是人的本性。比如有些喜剧片,在中国拍的是《光福折特赦》,在监狱里服刑的犯人,他逃跑了,追他的老婆,突然看到报纸上有他的名字,所以千方百计要越回监狱。电影可以讲很奇特的故事,但是这个电影在中国恐怕很难拍,涉及多方方面面的限制问题。这个片子作为一个喜剧片,的确把电影当做电影来拍的,把电影表现的人物性格、本性的东西极力展示出来,其实这个片子也是荒诞的,韩国恐怕也不可能这样做,但是能够在电影中表现。由于核心放在写人的问题上,选材、表现、美学追求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独特方式。
对韩国电影确实值得总结的很多。今年6月2号,中国主管意识形态的国家领导人在和电影局长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要认真总结韩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经验”。我回来多次和同学们讨论这件事情。现在我感觉到文字障碍很大,很少能知道刘参赞披露的数字,在中国没有办法得到这些材料,知道的只是一些翻译成中文的,或者网上、报刊上的资料,而且比较多的是接触影片的第一文本。第一文本的东西清楚,现在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影片之外的第二文本是什么内容,比如说政府各种扶植政策,包括怎样打开海外市场,怎样引进国外的影片,国内的电影业如何经营,你们是用院线制还是用什么其它的发行方式,这些问题我们都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有机会认真讨论韩国电影,应该对在座的每个人都很有帮助。
钱有钰:
从83年起,因为我工作的关系有机会看韩国电影,有一个感觉,韩国电影在自己的民族观众、政府的支持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上走,看到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80年代,韩国电影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韩国在80年代就有很多著名的导演,这些导演甚至辞去了在外国商社优厚的待遇,把所有的积蓄回到韩国拍电影,因为他们发现了民族文化最美的东西,最优秀的东西没有人表现。韩国电影有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可能性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还是出于韩国民族特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自己民族的热爱,这种凝聚力,或者韩国民族的国民性质,这在亚洲很多民族里,韩国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韩国电影从80年代到90年代,经过十年的磨砺,寻找民族文化当中的精华,不反对,吸收好莱坞的很多东西。韩国在电影学院搞了一个90年代韩国电影展,有一个电影是《残酷无情》,从头到尾把世界电影史上最精彩的好莱坞镜头编进去了,特别好,特别明快的剪接让人觉得不生硬,中国电影偶然也会学一个电影,让大家觉得很可笑。韩国不断吸收外来的东西,韩国电影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残酷无情》是商业片,但是有很多作家电影、艺术电影的手法。一开始运用数码技术,电脑做的,非常适应所有电影的片头。越是过去没有,要发奋的时候,吸取世界各国优秀电影文化的东西。
《残酷无情》是警察与逃犯之间的斗争过程,完全是商业的东西,但是非常艺术化的,一开始的树叶非常漂亮,我一开始都傻眼了,这样的名字,这么美的开头,这种东西就是生活的细节,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细节。电影资料碗有一个五月的楼,底下有一片绿草地,落下金黄的树叶,我有一个朋友说我有DV机,就拍这片草地上的树叶,要表现秋天,到了秋风扫落叶的时候。中国和日本电影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什么都要通过语言表达,人家都是通过非常特定的画面,经过精心设计的画面表现语言,这是韩国电影吸引我们的一个方面。
这次看了很多韩国电影,包括过去进口的韩国片,包括流传的碟,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第一,韩国怎么表现民族魅力。我们的神秘是一致的,《悲歌一曲》在上海放映的时候,最后让记者投票,最佳电影、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大家一致公认,13部竞赛片里,《悲歌一曲》给予人的震撼力,大家公认它好。我说了一句话,很多人不同意,我说艺术的巅峰是和残酷相连接的。贝多芬眼睛瞎了,耳朵笼了,创作出的《欢乐颂》,最美的东西留给别人。《悲歌一曲》表现的也是这样的,父亲为了更专心的吸收各种音色之美,完成对音乐最高的追求,这是一种感动,精神的感动,对艺术真谛的理解。
(still to come...)

[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4-6-3 at 07:12 PM ]
匿名  发表于 2004-3-7 21:23
日本的导演说现在在日本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就是搞电影,但是大家为什么搞电影,就是因为它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为了追求这个艺术,再苦、再累,大家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表达对我们的生活,对世界的认识。韩国电影表达民族力,怎么不懈的追求,怎样追求与自然的共鸣,怎样追求心灵的释放,精神世界的漫游。
韩国电影存在的一个问题,李仓东接受访问时就说我到现在才开始悟到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的本质就是生活,就是生活的真实,但是这个真实是被你忽视了的,没有发掘出来。做电影的人要把这些发掘出来。《绿洲》把每个人的审美取向,今天爱穿什么衣服,爱干什么事,都是每个人的审美取向,发觉这些人的审美取向。因为这个电影而使沙漠绿洲这个词有生命力,使这幅画更有生命力。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很大的挫折,希望得到心灵的安慰,或许也会在家里画一幅沙漠绿洲的画。电影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把生活作为电影最细节的环节。
《结婚的故事》在韩国得过奖。我的同事是搞加拿大的电影说我看完《结婚的故事》很感动,韩国影片很好看。不管韩国电影是一流、二流、三流,但是它有生活细节,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还有韩国电影女性的美,即便不是女权主义,韩国这个国家过去在历史上,要传宗接代,法律上规定只有男孩子才能继承家业,女孩子不能继承家业,1993年取消这个法律,很晚。在韩国是封建统治,对女性的压迫是很沉重的,但是电影表现女性的东西,韩国电影可以很直率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想哭就哭,想骂就骂,想笑就笑。但是日本电影有很多复杂的语言,是磨灭性的语言。韩国电影好,是因为韩国关注人,一个是国民性的直率、豪放。
韩国女性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80年代初一大批反映女性受压迫,90年代女性开始释放感情,《悲歌一曲》的结尾,女性意识很强。到了21世纪,现在流行新的韩国电影,女性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在现代社会里怎么掌握自己的命运,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女性经历过三个时代,但是共同的一点,韩国电影不管在什么状况下,女性都表现的特别美,把女性写的特别美,这是韩国电影的中心就是表达女性。
还有一个问题,青春电影。我在今年上半年花了很大力量做了一套日本关于青春教育的漫画书。晚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们看韩国的青春片,里边的根本问题就是青春教育,讲男孩子是什么样的,女孩子是什么样的,在青春教育里,把男孩子、女孩子的成熟,14-18岁称为第二代生存,怎么知道大人是什么样的,怎么知道大人应该负什么责任,怎么知道大人是什么表情,色即是空很好,用电影的方式告诉你男孩子应该对女孩子负责,女孩子也不能随便对待自己的人生。还有如何感受生活,如何享受生活。青春片是日本发明的,但是韩国在这方面比日本做的更好,表现的更好。
还有画面的美,摄影的美,技巧性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中国,甚至超过了日本。日本人强调纯自然主义,而韩国是讲究与大自然的共鸣。
张智华:
中国文化与韩国电影。韩国正宗的泡菜比较好吃,韩国的电影也是这样的感觉。韩国电影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吸取西方电影的长处,也善于把本土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而且结合的非常好。比如《我的野蛮女友》、《生别别恋》等等,都是把韩国的风俗习惯,民族特点表现出来了,这点也是中国值得借鉴的。
第二点,谈谈东方艺术与韩国电影。张春叶大量的山水画跟中国的山水画都是相近的,韩国山水画的发展,跟中国是一脉相承的。东方艺术的精神,渗透在韩国电影里,不仅仅表现出比较大气,同时也表现出东方人的文明,这点做的比较好。
韩国电影在中国票房这么高,与东方文化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东方的文化,东方的美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中国也能够借鉴韩国这方面的优点,中国有郑板桥,还有诗仙李白,可以拍出很好的电影。
第三点,让人担忧的问题。韩国电影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韩国的青春偶像剧的模式化,女主角都是得白血病死的,有些剧情比较俗套,有些节奏比较缓慢。在结局方面有点俗套。风水轮回转,五年一个周期,韩国电影能不能持续发展,也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之一。一个关键就是模式化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好模式化问题,韩国电影还可以更好的发展。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风水可能就要转。
边国立:
大学生电影节谈韩国电影,我不大敢来,但还是来了。我年年来,是以学习第一为宗旨,总有收获,收集了一点资料,做了点问卷调查。
我对韩国电影的基本看法,有五点。一个是韩国电影的进步或者崛起是有阶段性的。第二,韩国电影的资本构成有大出路,三星、大宇都有很大的投入,有一些方式。还有韩国电影的生产方式,除了拉开企业参与,还有传统的运作方式,还有现代的独立制作公司的方式。还有韩国国民对韩国电影的热情态度,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
启示性的东西,现代商业类型观念确立,全球背景下地域性的定位。我们自己在这方面有缺陷。《我的兄弟姐妹》这样的片子高居票房之首,但是在评奖中,侯选名单中没有提名,市场效能的忽视,很多好的片子很多地区没有上映。
第二部分,韩国青春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影响以及启示,韩国电影究竟在中国火到什么程度?在农村层、民工层、中老年层等等究竟有多大影响,我们还没有科学的考察,这应该是一个前提。
今天在大学生电影节上讨论的主要指的是90年代以来韩国的青春片和商业电影。本系50名的学生中做过统计,看过最多的影片是《我的野蛮女友》,占50%,25个人看过,而且98%是属于30岁以下的青年,大部分是25、26岁。在军队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这部影片有这样的观众群,说明韩国的青春片或者商业电影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是在同学们的影响、推动下,我买的碟回来看。同时和它相联系的还有韩国的电视剧。韩国电视剧的流行,也对韩国电影起到衬托的作用。同学们中间对韩国电影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我们的学生有一点特殊性,在整个大学生里,群体比较窄,基本是部队干部,而部队干部里有不同的,有文艺兵,也有卫生兵,也有机关干部,也有基层的排长,有的在正式机关工作,有的在部队工作,他们对韩国电影的态度不一样。喜欢的理由大同小异,人物个性鲜明,很美,比如《我的野蛮女友》拍的很美,情节设计很巧妙,人物青春亮丽,看上去没有意识强压的感觉,享受为美德感觉等等,大体是一样的,年龄段大概在24、25岁。不喜欢的理由,有些学生说不想看,无非是美艳、猎奇、空虚、无聊,商业性太强,还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表演风格,男女演员一样肤浅的美感,还有帅男美女的调侃。特种兵的生活经历和他所接触的这种电影,天然有一种排斥。还有觉得不真实,美好但不真实,会给青年一代不切实际的梦想与追求,了解即刻,无需深究,故事是假的,演员的脸是假的,让人看了不大舒服。
韩国电影有比较明确的观众定位,有适应的层面,也有它的共通性。这里有一个启示,告诫我们,对任何一个国度的电影,流行起来的、火起来的,不要盲目,要有内容选择的自觉性,我们要有自己的民族意识。韩国电影,对现在流行的电影可以羡慕,但不能模仿,不能模仿不等于不能学习。韩国影片的成功让我们羡慕,但是我们不能简单模仿,也不等于不学习,立足点在于要使我们自己获得成功。韩国电影和中国的电影有不同,文化企业和中国电影深厚的社会土壤有区别,韩国有中等经济发达的背景,它的电影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有韩国民族象征力,我们的有些同学说韩国电影的影响,和韩国足球的比拼精神有一致性,可以这样来看待,有青春阶层的观赏喜悦受众指向性,也带有共通性。样式、电影选择都有国情背景。《北京青年报》有一篇文章描述韩剧流行的八个《一定》,画面一定要摆平等等。中国大众主要的还不是欣赏“一定”的时候。究竟能火到什么程度?我们有13亿人口,现在研究韩国电影,立足点是什么?
中国的国情,可能决定这种现实,比如说北京市有几百万民工,500、600万流动人口,我们的民工可以欣赏《还珠格格》,不一定追求不经意间就有的天仙般的美女倒在怀里的白日梦。中国做的还是生计梦,13亿中国人,包括七千万文盲,在电视观赏中寻求的还是精神的品位和生活的力量,在情感表现中要寻求一种精神的感召力。韩国电影的兴旺,韩国电视剧的兴旺,其实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优秀的电影和优秀的电视剧,比如《宰相刘罗锅》、《省委书记》,带给我们的生活理想恐怕比俊男美女更有吸引力,也很有市场。
电影人表现的敬业精神还不够,急功近利,简单的把收视率和艺术品位等同起来,操作问题很突出,包括电影、电视剧都有这个问题,演员摆谱。我从韩国电影中看出一种感觉,演员不在摆谱,你喜欢的绝对是角色,而不是演员本人。我们的电影中总是摆出腕儿本人的影子,在韩国的电影中感觉不到,感觉到的是人物的可爱。
陈宝光:
我说点大白话。我觉得韩国电影对我们首先有一个启示,民族根性的问题。我年轻的时候在东北待过,他们跟我讲过,中国的一个足球队里一定要安排几个鲜族人,为什么?他们说他们输了球玩命,而中国人输了球就怂了。还有志愿军的老战士说朝鲜的人民在子弹面前根本不躲,表现出朝鲜民族有一种遇败不馁,有一种拼搏精神。相对来说,中国人狡猾,看着失败的时候都走了,在失败的时候还挺着的人少。过去听过背水一战的故事,我小时候很奇怪,干嘛要把锅砸了,船毁了,如果打败了跑不好吗?我现在明白,绝对要毁,因为是劣势,如果没打之前已经把退路掂量好了,一触即溃。
韩国的电影人集体到大街上游行,电影演员把明星的头发剔光了,而且当中把好莱坞的胶片扯出了,他们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因为他们这样的精神状态,所以拿不出足以与好莱坞抗衡的货色就过不去,而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意识。韩国的国家比较小,危机感意识比较强,中国很大,每个人都有退路。拍电影的,电影不行就拍电视剧,放电影的,中国电影不行就拍外国片,甚至对中国片不感兴趣,因为不能给他带来利益,观众也有退路,不行就看盗版碟,我就买了很多盗版碟,五块钱买一个大片,人人都有退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们的电影做的非常不认真。
韩国电影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很多韩流迷讲演员青春亮丽,非常漂亮,我看了以后感觉小姑娘真漂亮,小伙子很帅,这点中国人很难做到这点,不用漂亮的,他和我有关系就来了。我有时很惊讶,当中国的电影市场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见到很多很次的片子,没有把你的聪明才智全部用上的片子,我很惊讶。
还有一点老生常谈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电影表现的是韩国生活,韩国人的情感,甚至用的是韩国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但韩国人喜欢,甚至也能受到外国人的欢迎。如果韩国片模仿好莱坞,二流的模仿我们会去看吗?干嘛不看好莱坞。就是因为韩国片提供了好莱坞电影没有的东西,甚至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好莱坞我最喜欢看的是黑帮片,黑社会拍的无人可比。但是言情片拍不过英国,英国拍的很典雅,《十字小溪》、《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拍的非常典雅,英国人有这个派。美国的黑社会片拍的非常好。伊朗影片的主题非常简单,就是物质的贫困和在贫困中精神的坚守,永远都是这几个字,但是也不去取悦谁,我们就是爱看,我们对它崇敬。用不着把钻机扛到美国去才能钻到水里,只要在任何一块土地上钻,都能碰到水,碰到石油,再下去就是岩浆,挖下去全世界是通的。中国的电影,不自信的时候拍不出好影片,比如西部片出来的时候上海人不自信,不知道怎么拍,最近上海电影人开始有信心,开始找到感觉了。西部人就拍土的掉渣的,上海人就拍都市,北京人就拍小胡同,都能拍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片子,这是我们向韩国学习的经验。
中国人现在有一点找不着主儿了,东张西望,不知道学哪个好了,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17年前,中国的动画片,剪纸也敢用,水墨古画也敢用,都是前无古人,今天的动画片反而要学好莱坞的很多手法,学习香港的手法,是丧失自信的表现。韩国现在是上升时期,为什么?什么都敢拍,非常大胆,非常自如,这是一种上升时期的表现。
柳在沂:
各位专家对韩国电影提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韩国电影一些不足的地方。钟大丰老师对于韩国电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提到韩国电影出口到日本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进入到二三流电影院的观点。1999年的时候,韩国电影《生死碟片》在日本创造了13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而且在日本的84个剧场当中同时首映。2000年的时候《共同警备区》在日本创造了200万美金的票房,2001年《朋友》创造了210万美金的票房,也是2001年《我的老婆是大佬》创造了175万美金票房,2002年《双雄间谍》在日本创造了15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等等。
十六大以后,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以及支持的力度日益增长,所以我认为今后在中国政府的文化产业也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去年12月18号,我应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徐光春局长的邀请下,观看了《英雄》这部电影,在韩国引起了轰动,韩国有关公司以一百万美金的价格购买了《英雄》在韩国的上映权,但是相比之下,韩国和中国合作拍摄的电影《武士》在韩国和日本的票房比较惨淡。
韩国和中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也具有比较大的潜力,所以我认为韩国和中国之间文化产业的交流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提问:
有一本书据说韩国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叫《商道》,讲一个的红领商人,往中国卖人参,大概是150年前的故事。这本书有一个评论,几乎每一个韩国的CEO都有这本书,通过长的意境参悟商界最高的境界。看完以后有一个感觉,中间有很多中国大段的史记,还有韩愈的诗,还有道德经。引的文化,还有表述的东西,从我们自己来看,包括仔细看中国文化,是一个中间层面,比较肤浅的,不是特别深刻的。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企业和企业国际化的竞争,甚至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底蕴的竞争,中国在文化底蕴这块的土壤,2500年前其实一点都不弱,包括《孙子兵法》、《道德经》,韩非子这些东西。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比较漫长,还有我们这代人因为文革的原因,中国70岁以下的人并没有真正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目前全球化期间,美国有三种语言,一个是好莱坞语言,一个是华尔街语言,一个是硅谷语言,中国作为这么大的国家,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跨国公司都在中国逐步进行商业合作。中国如果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语言,不但在商业上,在文化上、军事上各个环节都有问题。包括《英雄》这个电影中间体现的比如大英牺牲的境界,还有道德经,只有中国人明白,但是中国借鉴韩国的外在形式,包括明星效应,包括市场运作体系,最后中国的文化如果在商业的架构上,包括政府有一些释放,应该会对世界是很大的贡献,因为中国是制衡世界的力量,甚至平衡世界的力量。东方和西方,能代表东方的可能是以中国为主流的。《商道》虽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肤浅,但是全面吸收的过程,最重要的文化核在中国。这代人是不是能够做到,这是两回事。中国一定能够做到,或者一定要做到的。
我准备的资料如果都要说,大概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我再说最后一句就结束今天的发言。不久前韩国观光部部长访问中国,并且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世界》栏目的采访。当时文化观光部部长说了一句话,很多从事跟电影有关的人员访问我的时候,我也跟他们这么说,也是今天我发言的最后一句话,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艺术领域,要取得大的发展成果,必须具备创意力以及自律性。
谢谢。

  李保江:
听了关于韩国电影的介绍,我作为搞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的,很受鼓舞,韩国电影发展取得这么明显的成绩,尤其在国际上有这么大的影响,确实值得中国电影学习。通过介绍数字,我在参加这个会之前,也看了一些材料,比如说现在政府在扶植本国电影方面有一个规定,每家影院在一年内放映本国电影的片数不得少于126个片子,即便是多屏影院,每块荧幕放映本国电影的片数同样不能少于126个片子。我仅仅举一个例子,联想到中国电影给予国产电影各方面的支持,确实跟人家有一定的差距,韩国每个电影院、每块荧幕每年不得少于126片,我们远远不能做到,尽管可能电影局也有规定,也有要求,但是看到北京各大影院,很明显的也许在排片表里排了,但是实际放的,绝不会像韩国这样明文规定支持本国电影。
韩国电影的成功,主要在于政府的政策有力支持,还在于韩国电影艺术家敬业的精神。我看的韩国电影不多,但是给我印象很深的《回家》、《爱有天意》,我看了以后,觉得中国电影能不能像韩国电影导演那样静下心来去创作?现在导演行业里,这样的人几乎很少很少。《爱有天意》影片拍的那么大气,画面那么美,我认为拍的很干净,尽管是表现爱情的,但是非常典雅,表现了东方人的情感。很多电影艺术家、电影导演应该静下心来,真正考虑如何表现本民族的东西,表现自己的电影特色,这方面我们也是欠缺的。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本国观众对自己电影的呵护。韩国本国的观众每年看1.8次电影,还有是每人2.21次。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一个人要看一场中国电影,十块钱,我们的票房就是130亿,而2002年全国的票房仅仅是10亿左右。当然,现在农村还很落后,或者电影的放映还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外部环境有待于发展,减去农村这块,城市人口也有3、4亿,如果城市人口3、4个亿,每个人看一场本国的电影,票房远远比现在每年的电影收入高得多。韩国的观众呵护本国电影,这是韩国电影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钟大丰:
  承蒙邀请参加这个讨论会,觉得很荣幸。其实我对韩国电影不是很有研究。韩国电影引起了国际化的关注,这几年对韩国电影的情况,我们也看到、听到的比较多。90年代,韩国电影成为亚洲电影两个新的神话,继80年代中国电影的辉煌之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当中,90年代韩国电影的兴起和日本电影的复苏,又有许多巨大的差别,尽管都是在国内市场,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各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在面临着好莱坞的冲击核威胁,寻找自己出路的一种方式。但是韩国和日本走了许多不太一样的道路,采取的也是一些不太一样的策略。相比之下,韩国电影的许多现象,给我们带来许多更直接的启示。一方面,韩国和中国从经济的发展程度来讲,并不是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组织系统,所以文化影响也受到整个整体经济实力很大的限制。在这种环境下,面对国内的文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文化中,对于西方文化的崇拜,西方文化流行的引导趋势,占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些方面有接近的地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
另一方面,韩国在以往的电影生产当中,对于自己民族文化,这个媒体民族内涵的表现上,一直都给予比较多的注意,这方面也有基础比较接近的地方。韩国的起飞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带来很多启示。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文化产业生存可以引起一些思考。在全球化的时代,肯定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进行扩张总的趋势。正是这种趋势下,好莱坞电影,加上世界大战以后霸王地位日益加强,80年代开始向全世界做了新的扩张,对各国的民族产业都提出许多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也赶上90年代以后走向市场的过程,所以我们最强烈感受到了好莱坞电影的进步,好莱坞电影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其实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都存在,但是面对这种冲击,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反映。韩国的电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发展,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冲击下的对策,所采取的措施,里边有一些很值得我们启发的地方。从历史上讲,韩国电影以前也曾经有过一些有相当影响的内容,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作品,比如90年代前期的《悲歌一曲》等等这些影片,还有更早的影片,和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方面有一定的接近的地方。这些电影靠独特的民族生活内容、民族生活态度,主要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民族生活,和西方人熟悉的现代生活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本身这种生活有一定的奇观性,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所蕴含的东西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可以让人们比较强烈的感受到这当中的生活态度,民族的审美观念等等,这些方面的差距。
许多作品,就像国内第五代的有些作品一样,可能在国际上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也可能在文化领域里,我们确确实实感到有许多印象比较深刻的文化思考,但是它和电影市场会存在一些距离,为什么?因为现在我们面临的电影市场是一个以西方文化,特别是以美国文化作为时尚追求、主导方向的青年观众群体。这种情况使得以往民族电影,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80、90年代以前,战后整个亚非民族电影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这个方向起步,包括日本战后的黑泽明白这样一代人,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影响的也是日本生活的民族特征。
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中,现在人们做了很多研究,资讯的广泛化,包括平面化之后,这些东西在大众文化当中的影响会越来越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民族电影要兴起,用什么东西表现?以什么内容作为自己电影的主体?韩国90年代生产、开放以后,立足于表现现代韩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成了我们现在看到韩国电影一个主流的东西。当然,它用许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风格在表现,但是它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这些生活,有的写的很尖锐,有的写的很幽美,但是也有的关注的是一些非常边缘的状态,甚至在审美情趣上也做出一种非常边缘的选择,但是这些东西恰恰适合现在越来越分众化的电影市场发展的需求,也适合本国年轻观众的文化需求,使得电影能够在国内的观众当中,能够有比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据我们听说在韩国一些卖作比较好的影片,像《我的野蛮女友》、色即是空这些影片,可能我们会觉得很怪,从传统的角度来讲,会觉得它和所谓好影片的标记离的很远,但是它在市场上有存在的余地,而且实际上在许多人当中有一种别不一定那么通俗化的读解方式,这些影片有一种独特的市场层次性,适应市场多层次需要的东西,有些影片在外边,人们也是通过这个认识韩国的现代社会,有生存的现实的基础。
韩国这个国家的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走了两步,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措施。一个是面对日本的电影市场的电影出口,而且韩国电影在面对日本电影市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并不是面对日本和好莱坞进行竞争的主流市场。它进入电影,实际上进入的是国际的非主流的市场,不仅仅是日本市场,包括许多韩国电影的出口,并不是直接以大片,以进入拿奥斯卡奖。现在有许多电影工作者觉得走国际市场,就是直接跟《卧虎藏龙》相比,像《英雄》那样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作为边缘文化的国家来讲,这种个别的现象不是不可能出现,但它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西方观众在选择中不可能大规模的做出选择。在更大的情况下,边缘文化进入中心文化,作为这个文化的边缘,而在这个文化圈内存在。韩国电影进入日本电影的市场,并不是追求日本的主流市场,哪部片子要打到日本的前多少名,主流市场多大市场规模,是以大量的影片进入日本的三四级的市场,甚至小影院,就影片来讲,赚的钱可能并不多,但是作为文化形象的建立,从整体市场情况来讲,对韩国电影向日本的渗透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和日本市场当中,低成本的,包括一些特殊类型的影片领域当中,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低成本的海外生产的补充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使得他找到了一个这样的定位。当然,我们的电影并不同样要找到这样定位,但是给中国电影一个启示,怎么寻找一个适合于民族电影的生产方式。这里也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格局当中,地域性文化的文化定位问题。
一个小国,以前的电影影响不是那么大的国家,要进入主流电影国家和电影市场,或者进入国际化媒介生产的体系当中的时候,需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从自身来讲,要建立一套国际化的电影生产机制和一套适应国际化生产的电影创作队伍。韩国这些年,在这些方面有比较大的发展。实际上韩国电影出现这种现象,也是经过了长期积累,90年代一批相对知识化的创作队伍的形成,国际化的电影教育背景,国际化的电影生产经验,为韩国电影在亚洲电影市场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国际化不是喊出来的,必须要有一个队伍,建立一套生产机制。我们现在的电影生产机制,按照国内的标准看待面向全世界的电影生产,将来所有在中国的电影产业受到了各个方面的限制。
地域性的文化产业,要寻找本国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一种有效契合点,韩国电影向日本电影出口的问题,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至少在90年代一段时间里一个重要的电影市场,包括在这个市场当中,日本对于韩国电影在整个市场当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有一些不入流的电影,但是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讲有一定的存在道理。而这种东西恰恰是一种机制,适合、适应日本电影整个工业体系当中,包括自己的创作者,也是在主流的商业电影市场和更下一级的低成本影片的市场,这本身也是积累电影经验、积累文化影响的一个过程。日本90年代很有影响的导演,周方正行、北野等等,有许多人在相当长时间拍粉红色的影片当中成长起来的。韩国电影并不回避许多东西,就是要拍电影,电影要发展,有一个目的,在这种前提下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再生产的东西就做,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把许多看来完全没有文化或者艺术上的需求、要求的影片,拍的非常有艺术味道,这些东西有很独特的经验。
这种经验和中国的电影现实并不一定需要直接,但是提供了一个启示,如何寻找有效的契合点的问题。中国电影有许多年轻的创作者,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寻找文化的契合点。伊朗电影也有他们的经验,这些各自的经验,各自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实际上都是在寻找作为整个全球化文化格局当中的一个地区性的因素,或者一个局部性的因素,在这个局部当中以什么形象存在,没有高下之分,它是一种存在形态。
韩国电影走向世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面对的,以日本的二级市场为主的电影出口现象,另外一个是逐渐开始参与的地区性的国际化电影市场进程,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后,《武士》等等一系列影片。韩国电影产生影响的时候,开始进入地区性的电影,韩国、大陆、香港、日本等等逐渐作为地区性的电影生产,在全球化当中,亚洲一个局部市场逐渐形成相对开放,相对统一的格局,作为相对整体的电影市场来看待,参与到这个市场当中来,包括国际化的生产,就是参与到日本、大陆、香港,亚洲地区性的电影市场当中。这些东西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地区性的文化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定位和措施,韩国电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韩国电影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是和艺术、美学上的探索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们特别强烈的感受到韩国十来年电影当中的风格、样式的多样性,探索的多样性,像照相馆这种很抒情、很优美的影片,包括《我的野蛮女友》,非常强烈、非常富有刺激性的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韩国电影比较适应后现代文化许多艺术上的观念,并不回避好莱坞在主导位置的情况下,对于全球化,对于好莱坞的电影,对于好莱坞大片的学习、模仿,有时特意把这种学习、模仿作为某种东西来强调,作为影片当中和人们交流的方式,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包括对于韩国人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的表现和反思,都作为一种商业性的因素,来有效的应用。韩国电影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韩国电影给我们带来最主要的就是帮助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怎么正确的认识、看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的定位。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电影市场这块蛋糕,在现在这个时代,蛋糕的大部分都是好莱坞的,而且这时面对好莱坞的竞争,无论是资金、技术,民族产业都处于落后,处于比较独立的位置。但是有一个好莱坞电影不具备的优势,好莱坞要面向全世界,追寻的就是共性的东西,但是恰恰在各个不同文化群体当中的个性化需求上不可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产业要靠什么在这块蛋糕上切下一块?在很大程度上就要考虑要有自己的策略。这个策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是各异的,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和电影在传媒产业中的结构、地位,电影的管理方式等等,工业体系、创作队伍的基础,各个方面都有非常直接的结果。韩国电影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们羡慕,但是不能让我们模仿。不能模仿并不等于不能学习,我们需要从韩国电影对待民族产业,对待民族文化,对待现实的流行文化的态度当中寻找一种启示,可以给中国的电影工业带来一些很有益的启示。
饶曙光:
我最近在研究中国电影喜剧片。主要看的是韩国的喜剧片,看的不多,有五六部。我在看韩国喜剧片的时候,韩国电影从90年代中后期的复兴,走的是什么道路,选择的是什么电影策略?韩国电影非常明智的选择面向本国电影市场,建构了一种现代商业类型观念,不是走的一条在国际上获奖,从而引起世界关注的国际化策略,首先强调的是占领本国电影市场,而且占领本国电影市场最主要的就是严格按照商业类型片的方式运作和创作。这点对中国电影,尤其是当前处于困境的中国电影具有非常强的、非常有益的启示作用。
韩国电影现代商业类型片并不是跟好莱坞拼大制作,它曾经也走过弯路,曾经也搞过很多大制作。我看了一些材料,《卖火柴的女孩儿》,投资达到一百亿韩元,结果是这部影片在商业市场上是失败的。在这以后,韩国电影的大制作就难以维计了,这跟中国的情况很相似,也有90年代的大制作,直接把中国电影推向了非常尴尬的境界。
在全球化背景当中,好莱坞已经把蛋糕切了最大一块的情况下,相对弱势的文化群体要获取生存的空间,不能靠拼大制作。比如谢晋的《鸦片战争》,张艺谋的《英雄》这种大制作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可能成为弱势群体跟好莱坞对抗的时候采取主要的策略,这样会把自己推向非常尴尬的境界。
韩国电影非常明智的采取了扬长避短的策略,相对低成本的电影商业类型片的制作。类型片肯定要有一定的资金量,而且小资金是导不出这种类型片。韩国电影对中国电影最大的启示,在相对低程度的类型片的运作和创作上,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就我看到的韩国喜剧片来讲,非常严格的按照类型片运作、拍摄,导演决不在类型片当中很轻易的反类型。类型片一旦形成一种范式之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对电影观众来说,他进电影院看类型片,有一定的审美上的期待。如果轻易反这种类型,肯定最后的结果是失信于观众。失信于观众的结果就是失去观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韩国的喜剧片同时也融合了或者借鉴了其它类型片,是借鉴、融合,但却不是轻易反类型。
回顾中国电影,尤其是当代电影的创作,尤其是青年导演的创作,时不时在类型电影当中轻易的反类型,我们看了非常不舒服,不顺畅。如果拍艺术电影,可以反这种类型。但是拍的是进入商业主渠道发行的电影,就应该按照类型片的模式来拍。
第二点,就我看到的几个影片来讲,非常成功的一点,在制作层面不能跟好莱坞大片抗衡,但是我们在编故事的层面,应该学习好莱坞的经验。我看了几部喜剧片,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有一个非常精巧的故事,这个故事构思很巧妙,很精致,同时,这个故事很有趣,比如说《我的老婆有大肚》,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结婚,但是父母都反对,他们自己到学校同居,三个月以后女孩儿还不怀孕,男的就奇怪了,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有问题,所以不能怀孕,男的后来发现女孩儿怀孕了,男的很痛苦,以为女孩儿对他不忠实,想办法让女孩儿打掉这个孩子,但是他又说不出原因,女孩儿也非常痛苦,但是最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打掉这个孩子,就在这个时候医生告诉他测验结果错了,他现在反过来要求女孩儿保住这个孩子。故事层面非常有趣,非常动人,而且把韩国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观念、意识融合在非常精致、有趣的故事里。相反,我们在这次电影节看到非常好的影片,像《卡拉是条狗》,我们更多的看到的还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故事层面的因素还是不够,故事不够吸引人,而且故事本身提供了很多可以发挥的喜剧性的元素,但是导致不去这样做。《卡拉是条狗》的市场效果,观众不是太多。
我们的导演始终没有建立现代商业类型片的意识,动不动就要表现个人的感觉,个人的状态,要把个人的东西强加给观众,观众看这种片子,要求获得类型片的审美快感,但是你时不时来反这个东西,就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肯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再比如说张元拍的《我爱你》,这个电影剧场效果也不错,但是靠的是王朔的语言,适合让大众看的语言。从故事层面来讲是非常单薄的。
再就是导演不注重编故事,靠制作层面跟人家拼是拼不过的。韩国电影在编故事上绝对非常认真,而且编的非常到位,同时在故事当中灌注着韩国人独特的文化观念、生存状态,独特的人文关怀。这些东西不仅使我们觉得看故事有趣,而且能够得到很多启示。在这次大学生电影节看的很多影片都有这个问题,包括《我的美丽的乡愁》,有非常好的感觉和情绪,但是好的感觉和情绪不能构成商业类型片的基本支撑。如果中国电影在这点上不改变意识,中国电影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拍现代商业类型片的时候,比较注重培养自己的明星,这其实不是很高深的问题。商业类型片绝对要有市场明星。韩国电影在运作的时候比较注重,培养了很多对中国观众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的电影明星。中国电影,尤其是相对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片的制作,必须培养自己的明星,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从这点延伸出来的问题,是中国电影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从80年代就开始呼吁电影要分级,走市场,走商业类型化,不分级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分级,才有可能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比如说我们这次看到的很多影片,《生活秀》、《我爱你》这样的影片要分级,如果有几场非常漂亮的激情戏,观众能不看吗?就能吸引观众进电影院。问题是现在中国电影的危机主要是影院电影的危机,观众为什么不进电影院?他要是看一种新感觉,新准备,可以读诗、看画,如果单纯享受视听音像,可以看广告,广告拍的比视觉画面还好。上一届看到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影像主要就是借鉴广告,MTV的拍法,但是光靠这些东西还不行,必须分级。《生活秀》本来非常好,陶红是非常好的演员,如果有两场激情戏,观众非常喜欢看。中国电影要想占领本国的电影市场,要想发展自己的商业类型电影,分级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在政策上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国电影对于创作人员是非常痛苦,也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现在有三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在倡导商业类型片,倡导中国电影的导演要树立商业类型观念,在教育观众看电影要有商业类型观念。同时有一个问题,现在在制作成本上极端的低成本,商业类型片需要成本,但是现在动不动就是为了培养年轻导演,150万、180万,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拍出什么电影?再加上不注重编故事方面,忽视观众的需求。再一个,理论上的新感觉、新状态,对于年轻导演的误导,再加上创作层面有些青年导演的急功近利,逮住机会就拍,比如这次看到的《至高无上》的影片,那么好的导演,上一届拍的是《雅典的故事》,非常漂亮的我把它称为新商业片的模式,最后拍《至高无上》,急功近利,获奖意识,这三个层面加到一起,把中国电影推向一种市场化的死亡,或者事实上的死亡,意思就是说现在低成本运作,每年可以拿出几千万拍几十个影片,年轻导演也在拍片子,数量都有,但是没有观众,逐渐失去观众,失去市场,中国电影将走向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走向死亡都是有可能的。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韩国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在全球化的背景当中,要发展具有本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相对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电影,中国电影才有可能重新获取市场。泱泱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每年的电影市场票房收入才10亿,太可怜了。无论从政府的决策层、运作层,还有自身创作层面,都必须调整,这点韩国电影对我们有非常成功的启示。
李洪大:
我们是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韩国留学生。我今天准备的东西都是韩国电影在国内市场成功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韩国电影在中国这么受欢迎。我觉得韩国电影受很多观众的欢迎,最大的原因是电影本身的品质提高了,原因是90年代初,韩国很多优秀的青年导演从外国回韩国拍电影,他们在外国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从那以后,韩国电影的品质比以前提高了。
还有我跟很多中国同学们讨论韩国电影为什么受很多欢迎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提了照相馆或者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单纯的美学感的东西,电影都是靠细节讲故事,我也听说了那两部电影,我喜欢那两个电影的原因是可以感觉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我觉得艺术本身就是描写这种东西,生活或者人本身,通过巴黎照相馆或者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东西。
我没有看很多的中国电影。最近看的电影,比如《周瑜的火车》这部电影,我还是不知道导演想说什么。
我希望通过这个研讨会,跟很多同学交流,为什么你们喜欢韩国电影,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90年在韩国第一个大规模的作品,片名是《生死碟片》,放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也看了,可是不是我愿意看的,是国庆节时期放的,我那时去电影院的时候,没有看到《生死碟片》以外的电影。那时已经是韩国发行公司掌握所有的电影院,有时每个电影院都放韩国电影,没有办法,不得不看韩国电影。现在我听说韩国电影发行公司比美国的比如UIP,比美国许多大规模的发行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多。韩国观众也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去电影院,不得不看韩国电影。韩国电影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大部分片子的品质比以前高,可以跟最近在留学派青年导演拍韩国电影有关系。
现在韩国电影界的情况跟80年代香港电影界的情况很像。比如《我的老婆是大佬》这部电影在韩国票房很好,可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水平不太高,可是我也不知道观众那么喜欢看这个电影。这个电影的类型算是黑白片,电影成功之后,很多都拍了黑白片,这跟以前的香港电影界的情况差不多。我比较担心的是这样的情况,模仿这样的类型,电影的品质越来越低。
我比较高兴的是,比如韩国电影大师林春的片子,不断产生这种片子。
还有《回家》这个电影,艺术性相当不错,可是这个电影在韩国票房好最大的原因就是营销。现在如果在韩国拍一部电影,安排营销的营销费,差不多制作费的三分之一是营销费。《回家》这个电影本身是低成本的电影,制作规模不太大,我听说花了很多营销费,所以票房跟营销费有关系。
韩国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在韩国没有盗版。现在在中国很容易买盗版,如果我要看电影,可以看碟,容易看DVD。现在韩国的电影院,像北京的华星国际这样的电影院,现在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地方看电影,跟在家庭看电影不能比较,多数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
通过这个研讨会,我希望跟很多中国的朋友交流韩国电影的意见。谢谢。
杨远婴:
我对韩国电影没有很多的了解,但是确实在目前铺天盖地的“韩流”中在有意无意的看了。比如CCTV-1播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我觉得韩国电影对于我的文化感受,完全是一场措手不及的冲击,韩国电影在亚洲造成了风水轮流转的局面,先是日本,然后是大陆、香港、韩国、伊朗、印度、泰国,大家感到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成为一景,还有五年一轮回的规律。前不久大家在探讨一个话题,按照亚洲规律是兴起到衰落是五年的周期,韩国电影也快到了这五年,有一个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
我对韩国电影的直观感受,通过看韩国电影了解韩国。最初看韩国电影,是当做商业片来看的,好玩、好看,但是有想头。第一个震惊的电影是《301 302》,当时看完以后,第一,我觉得品质很高。
李洪大:
这个算是独立片。
杨远婴:
影像那么精致,想象那么大胆,完全出乎我的预想,韩国的电影能做的如此大胆,一下就震住了,于是就开始看韩国电影。接下来又看了《共同警备区》,我喜欢里面的去意识形态的东西,本来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它来这么解决,也是我很震惊的东西。再一个是《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一个商业电影的外壳,包裹了一种颠覆性的思想,跟大家概念中的对韩国电影的理解不一样的东西,韩国电影生活中,也许那是现在的想象,韩国的大男子主义极为猖獗,一下颠覆成这样,女友极其野蛮,可以打他,可以蹂躏他,老婆是大佬,这肯定是荒诞性的做法,但是很有意思,是一个商业外壳包含了一种颠覆性的东西。包括在碟片市场中看到大量的软性片、色情片,有一这很大的震惊折服了我,这是出乎我的想象之外的。还有《绿洲》,对弱势群体的表现,这在中国电影中没有看到的,这都是使我非常感兴趣的。韩国电影经常把许多东西做到及至,那种及至使你去想他们原来这样表现这个问题,这样表达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韩国电影不仅仅是商业性的产品,同时是文化产品,在推销自己的文化,他说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国电影给我的印象,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外壳都是商业片的外壳,走类型的路线,但是里面包含了一些文化思想,有李仓东这个人,把我心中的东西一下砸实了。由此我想到中国电影的缺憾,特别是《英雄》的失误造成的特别强烈的想法,场面浩大,影像精美,但是在文化上有重大失误,而且对张艺谋的标志性的导演,文革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老在批判主题先行,批了主题先行之后就没了思想,不要思想,光在那儿讲技巧性的东西,场面再浩大,画面再精美,没有思想,也是没有意思的东西,这是现在中国许多业内经常爱提的,把好莱坞类型路线搞熟悉了,把商业外壳搞好了,那都是外在的东西,技巧性的东西,学完之后没有思想,没有悲天悯人的精神在里面还是不会感动人的。好莱坞一级电影,里面有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对弱者的关爱,或者对社会的奉献思想,你就会感动了。这是中国电影应该思考的问题。
韩国政府确实在文化建设上表现出很强大的野心,要从2001年开始决心用五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由1%增加到5%,而且要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而且最终目标就是要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的强国,韩国国家的幅员、人口,它有这样的信心,这样的想象,对中国应该是一个刺激。
从韩国电影这些年的崛起,是系统化的工程,中国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它是经过几个阶段,一个是大企业涉足影视业,大资金进入影视制作,而风险投资进入电影,故了大财团投资电影,减免税收。再一个就是废除审查制,在中国目前这会有问题。还有坚持电影放映的限额制度,一套手段。还有创办电影节,釜山电影节的定位是非竞赛性电影节,跟其它世界各国的大电影节区分开了。还有PPP计划,扶持电影新人,等于办出特色来。釜山电影节的成功运作,把釜山做成一个电影基地,配套的主题公园出来了,电影信息中心,有一大套在釜山建立,成为电影整个产业宣传媒体一整套的东西建立起来了。
电影文化的普及,也是政府的有益行为。青年导演的海外归来,提高电影制作的品质,这是一个因素。但是跟政府强有力的运作也是不可分割的。亚洲电影的兴起,好像跟海外青年影人归来的,青年新浪潮的兴起跟这个有关系,还有其它的配套措施。对于中国政府是很好的刺激,中国政府应该全盘考虑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发行放映越来越合理化,江宇石原来是一个导演,做制片人,又去做发行公司,而且现在作为韩国最大的发行公司,确实提供了一整套经验。看韩国电影经常有非常奇妙的感觉,有特别喜欢的部分,也有特别不喜欢的部分。不喜欢的部分,由于是走类型路线,毕竟一种类型只能出一两片子,还有大部分是二三流的。但是在中国市场也是一个奇特现象,所有的一流、二流、三流都在碟片市场里流,比如卖碟的一来,光色情片就拿来十几张,就是那个套路全摸住了。这是韩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亚洲人,我们在关注韩国电影在极大兴盛之后,还有几年的兴盛期?
我个人还关注一个问题,韩国电影在欧美市场如何?在日本市场的份额有多大?是不是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是最好的。韩国从服装到音像产品,再到音乐,全线进入,不知道在其它国家是否获得像中国这么辉煌的业绩。
李稚田:
谈一点自己的想法。韩国电影在近几年内,确实给中国的电影圈一个很大的震动。我第一次接触是在文字上,中国有一个电影作家叫钟浩,80年代初到韩国访问,回来以后介绍了几部韩国片,那是第一次正式在纸上看到了。90年代初,当时有一个韩国电影周,由韩国使馆组织的,有八部电影,那是第一次看到韩国电影。后来陆陆续续开始接触,但是没想到这几年韩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圈里,和中国的观众,特别是中国年轻人中造成的影响很大。中国的年轻人非常喜欢韩国电影,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到底为什么。
韩国电影有几点是我特别想谈一谈的。大概近十年里,亚洲电影业升起了两颗明星,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伊朗。我对韩国和伊朗做过一些比较,看了伊朗的片子,也看了韩国的片子,有一个感觉,伊朗电影业的发展,使电影人充满着一种责任感,从阿巴斯,甚至包括他的女儿通过自己的摄影机,要振兴自己民族的电影,个人充满了很浓郁的责任感,这点在伊朗电影中表现的比较突出。相对于伊朗来说,韩国电影所突出的是国家的责任,国家对于电影事业的一种责任。柳参赞开始就谈到作为17个文化产业中的特别重要的产业,这已经代表韩国政府对电影业的重视和关注程度,韩国政府对电影的重视程度。
我的研究生导师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在上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写的文章,谈到中国五四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做民族的自觉意识,自己觉察到自己是个民族了,但是我的导师提出一个概念,叫民族的醒觉意识,不但觉察自己是个民族,而且要醒觉。我感觉到韩国电影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一种比较强烈的醒觉意识。90年代初,韩国电影中有一部电影,谈到在日本的韩国人,有一个概念叫“韩侨”,在日本的韩国人的遭遇、经历,历史上韩国受日本很长时间的欺负,但是作为自己民族的自觉意识中,那种反抗、奋争,凝聚自己民族的力量,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的就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时候,当时正是美国《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狂收全球票房的时候,当时有一个消息,韩国民众自觉的抵制,不看《泰坦尼克号》,把钱拿来支持国家。这件事在中国很难做到,中国的区域太大,人太多,所需求的太不一样,所以他不看你看,你不看他看,比较难于统一。韩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意识,振兴了,使它发展起来,而且发展的这么快。当然,有很多具体的东西,一衣带水,这边是韩国,过去就是中国。我们和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是隔绝的,有些历史、政治和国家体制的原因,近几年,中韩建交以后,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文字的障碍,我看韩文一点摸不着头脑,简直苦恼透了,看英文、欧洲文字还多少有点认识的感觉,对韩文很缺乏这个感觉。
今年我的学生在研究韩国和日本的青春偶像剧,我突然萌发了一个观念,电影剧本、导演和演员的工作中,我把它称为第一文本,这套文本在导演和演员工作时所依据的文字、文本的东西,对韩、日青春偶像剧的研究,悟到了第二文本,实际上包括国家政策的扶植,制片人的融资,市场开发,以及如何和观众更亲密的接触,走向海外,这套工作实际上有形无形的是第二文本。我感觉到韩国政府在电影的事业发展上非常重视第二文本的工作,正因为这样,使得电影得到了一个能够蓬勃生长的土壤,获得了一种机制。当然,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采取的策略、路线,自己走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是至少这点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再有就是韩国电影有些东西我们不可能照抄过来,但是有一条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就是韩国电影特别尊重写人,把人放在影片的最中心的位置,不管是关于青年人爱情的,还是都市生活的,甚至包括喜剧片,特别突出的是人的本性。比如有些喜剧片,在中国拍的是《光福折特赦》,在监狱里服刑的犯人,他逃跑了,追他的老婆,突然看到报纸上有他的名字,所以千方百计要越回监狱。电影可以讲很奇特的故事,但是这个电影在中国恐怕很难拍,涉及多方方面面的限制问题。这个片子作为一个喜剧片,的确把电影当做电影来拍的,把电影表现的人物性格、本性的东西极力展示出来,其实这个片子也是荒诞的,韩国恐怕也不可能这样做,但是能够在电影中表现。由于核心放在写人的问题上,选材、表现、美学追求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独特方式。
对韩国电影确实值得总结的很多。今年6月2号,中国主管意识形态的国家领导人在和电影局长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要认真总结韩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经验”。我回来多次和同学们讨论这件事情。现在我感觉到文字障碍很大,很少能知道刘参赞披露的数字,在中国没有办法得到这些材料,知道的只是一些翻译成中文的,或者网上、报刊上的资料,而且比较多的是接触影片的第一文本。第一文本的东西清楚,现在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影片之外的第二文本是什么内容,比如说政府各种扶植政策,包括怎样打开海外市场,怎样引进国外的影片,国内的电影业如何经营,你们是用院线制还是用什么其它的发行方式,这些问题我们都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有机会认真讨论韩国电影,应该对在座的每个人都很有帮助。
钱有钰:
从83年起,因为我工作的关系有机会看韩国电影,有一个感觉,韩国电影在自己的民族观众、政府的支持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上走,看到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80年代,韩国电影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韩国在80年代就有很多著名的导演,这些导演甚至辞去了在外国商社优厚的待遇,把所有的积蓄回到韩国拍电影,因为他们发现了民族文化最美的东西,最优秀的东西没有人表现。韩国电影有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可能性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还是出于韩国民族特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自己民族的热爱,这种凝聚力,或者韩国民族的国民性质,这在亚洲很多民族里,韩国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韩国电影从80年代到90年代,经过十年的磨砺,寻找民族文化当中的精华,不反对,吸收好莱坞的很多东西。韩国在电影学院搞了一个90年代韩国电影展,有一个电影是《残酷无情》,从头到尾把世界电影史上最精彩的好莱坞镜头编进去了,特别好,特别明快的剪接让人觉得不生硬,中国电影偶然也会学一个电影,让大家觉得很可笑。韩国不断吸收外来的东西,韩国电影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残酷无情》是商业片,但是有很多作家电影、艺术电影的手法。一开始运用数码技术,电脑做的,非常适应所有电影的片头。越是过去没有,要发奋的时候,吸取世界各国优秀电影文化的东西。
《残酷无情》是警察与逃犯之间的斗争过程,完全是商业的东西,但是非常艺术化的,一开始的树叶非常漂亮,我一开始都傻眼了,这样的名字,这么美的开头,这种东西就是生活的细节,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细节。电影资料碗有一个五月的楼,底下有一片绿草地,落下金黄的树叶,我有一个朋友说我有DV机,就拍这片草地上的树叶,要表现秋天,到了秋风扫落叶的时候。中国和日本电影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什么都要通过语言表达,人家都是通过非常特定的画面,经过精心设计的画面表现语言,这是韩国电影吸引我们的一个方面。
这次看了很多韩国电影,包括过去进口的韩国片,包括流传的碟,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第一,韩国怎么表现民族魅力。我们的神秘是一致的,《悲歌一曲》在上海放映的时候,最后让记者投票,最佳电影、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大家一致公认,13部竞赛片里,《悲歌一曲》给予人的震撼力,大家公认它好。我说了一句话,很多人不同意,我说艺术的巅峰是和残酷相连接的。贝多芬眼睛瞎了,耳朵笼了,创作出的《欢乐颂》,最美的东西留给别人。《悲歌一曲》表现的也是这样的,父亲为了更专心的吸收各种音色之美,完成对音乐最高的追求,这是一种感动,精神的感动,对艺术真谛的理解。
日本的导演说现在在日本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就是搞电影,但是大家为什么搞电影,就是因为它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为了追求这个艺术,再苦、再累,大家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表达对我们的生活,对世界的认识。韩国电影表达民族力,怎么不懈的追求,怎样追求与自然的共鸣,怎样追求心灵的释放,精神世界的漫游。
韩国电影存在的一个问题,李仓东接受访问时就说我到现在才开始悟到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的本质就是生活,就是生活的真实,但是这个真实是被你忽视了的,没有发掘出来。做电影的人要把这些发掘出来。《绿洲》把每个人的审美取向,今天爱穿什么衣服,爱干什么事,都是每个人的审美取向,发觉这些人的审美取向。因为这个电影而使沙漠绿洲这个词有生命力,使这幅画更有生命力。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很大的挫折,希望得到心灵的安慰,或许也会在家里画一幅沙漠绿洲的画。电影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把生活作为电影最细节的环节。
《结婚的故事》在韩国得过奖。我的同事是搞加拿大的电影说我看完《结婚的故事》很感动,韩国影片很好看。不管韩国电影是一流、二流、三流,但是它有生活细节,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还有韩国电影女性的美,即便不是女权主义,韩国这个国家过去在历史上,要传宗接代,法律上规定只有男孩子才能继承家业,女孩子不能继承家业,1993年取消这个法律,很晚。在韩国是封建统治,对女性的压迫是很沉重的,但是电影表现女性的东西,韩国电影可以很直率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想哭就哭,想骂就骂,想笑就笑。但是日本电影有很多复杂的语言,是磨灭性的语言。韩国电影好,是因为韩国关注人,一个是国民性的直率、豪放。
韩国女性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80年代初一大批反映女性受压迫,90年代女性开始释放感情,《悲歌一曲》的结尾,女性意识很强。到了21世纪,现在流行新的韩国电影,女性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在现代社会里怎么掌握自己的命运,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女性经历过三个时代,但是共同的一点,韩国电影不管在什么状况下,女性都表现的特别美,把女性写的特别美,这是韩国电影的中心就是表达女性。
还有一个问题,青春电影。我在今年上半年花了很大力量做了一套日本关于青春教育的漫画书。晚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们看韩国的青春片,里边的根本问题就是青春教育,讲男孩子是什么样的,女孩子是什么样的,在青春教育里,把男孩子、女孩子的成熟,14-18岁称为第二代生存,怎么知道大人是什么样的,怎么知道大人应该负什么责任,怎么知道大人是什么表情,色即是空很好,用电影的方式告诉你男孩子应该对女孩子负责,女孩子也不能随便对待自己的人生。还有如何感受生活,如何享受生活。青春片是日本发明的,但是韩国在这方面比日本做的更好,表现的更好。
还有画面的美,摄影的美,技巧性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中国,甚至超过了日本。日本人强调纯自然主义,而韩国是讲究与大自然的共鸣。
张智华:
中国文化与韩国电影。韩国正宗的泡菜比较好吃,韩国的电影也是这样的感觉。韩国电影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吸取西方电影的长处,也善于把本土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而且结合的非常好。比如《我的野蛮女友》、《生别别恋》等等,都是把韩国的风俗习惯,民族特点表现出来了,这点也是中国值得借鉴的。
第二点,谈谈东方艺术与韩国电影。张春叶大量的山水画跟中国的山水画都是相近的,韩国山水画的发展,跟中国是一脉相承的。东方艺术的精神,渗透在韩国电影里,不仅仅表现出比较大气,同时也表现出东方人的文明,这点做的比较好。
韩国电影在中国票房这么高,与东方文化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东方的文化,东方的美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中国也能够借鉴韩国这方面的优点,中国有郑板桥,还有诗仙李白,可以拍出很好的电影。
第三点,让人担忧的问题。韩国电影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韩国的青春偶像剧的模式化,女主角都是得白血病死的,有些剧情比较俗套,有些节奏比较缓慢。在结局方面有点俗套。风水轮回转,五年一个周期,韩国电影能不能持续发展,也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之一。一个关键就是模式化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好模式化问题,韩国电影还可以更好的发展。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风水可能就要转。
边国立:
大学生电影节谈韩国电影,我不大敢来,但还是来了。我年年来,是以学习第一为宗旨,总有收获,收集了一点资料,做了点问卷调查。
我对韩国电影的基本看法,有五点。一个是韩国电影的进步或者崛起是有阶段性的。第二,韩国电影的资本构成有大出路,三星、大宇都有很大的投入,有一些方式。还有韩国电影的生产方式,除了拉开企业参与,还有传统的运作方式,还有现代的独立制作公司的方式。还有韩国国民对韩国电影的热情态度,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
启示性的东西,现代商业类型观念确立,全球背景下地域性的定位。我们自己在这方面有缺陷。《我的兄弟姐妹》这样的片子高居票房之首,但是在评奖中,侯选名单中没有提名,市场效能的忽视,很多好的片子很多地区没有上映。
第二部分,韩国青春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影响以及启示,韩国电影究竟在中国火到什么程度?在农村层、民工层、中老年层等等究竟有多大影响,我们还没有科学的考察,这应该是一个前提。
今天在大学生电影节上讨论的主要指的是90年代以来韩国的青春片和商业电影。本系50名的学生中做过统计,看过最多的影片是《我的野蛮女友》,占50%,25个人看过,而且98%是属于30岁以下的青年,大部分是25、26岁。在军队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这部影片有这样的观众群,说明韩国的青春片或者商业电影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是在同学们的影响、推动下,我买的碟回来看。同时和它相联系的还有韩国的电视剧。韩国电视剧的流行,也对韩国电影起到衬托的作用。同学们中间对韩国电影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我们的学生有一点特殊性,在整个大学生里,群体比较窄,基本是部队干部,而部队干部里有不同的,有文艺兵,也有卫生兵,也有机关干部,也有基层的排长,有的在正式机关工作,有的在部队工作,他们对韩国电影的态度不一样。喜欢的理由大同小异,人物个性鲜明,很美,比如《我的野蛮女友》拍的很美,情节设计很巧妙,人物青春亮丽,看上去没有意识强压的感觉,享受为美德感觉等等,大体是一样的,年龄段大概在24、25岁。不喜欢的理由,有些学生说不想看,无非是美艳、猎奇、空虚、无聊,商业性太强,还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表演风格,男女演员一样肤浅的美感,还有帅男美女的调侃。特种兵的生活经历和他所接触的这种电影,天然有一种排斥。还有觉得不真实,美好但不真实,会给青年一代不切实际的梦想与追求,了解即刻,无需深究,故事是假的,演员的脸是假的,让人看了不大舒服。
韩国电影有比较明确的观众定位,有适应的层面,也有它的共通性。这里有一个启示,告诫我们,对任何一个国度的电影,流行起来的、火起来的,不要盲目,要有内容选择的自觉性,我们要有自己的民族意识。韩国电影,对现在流行的电影可以羡慕,但不能模仿,不能模仿不等于不能学习。韩国影片的成功让我们羡慕,但是我们不能简单模仿,也不等于不学习,立足点在于要使我们自己获得成功。韩国电影和中国的电影有不同,文化企业和中国电影深厚的社会土壤有区别,韩国有中等经济发达的背景,它的电影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有韩国民族象征力,我们的有些同学说韩国电影的影响,和韩国足球的比拼精神有一致性,可以这样来看待,有青春阶层的观赏喜悦受众指向性,也带有共通性。样式、电影选择都有国情背景。《北京青年报》有一篇文章描述韩剧流行的八个《一定》,画面一定要摆平等等。中国大众主要的还不是欣赏“一定”的时候。究竟能火到什么程度?我们有13亿人口,现在研究韩国电影,立足点是什么?
中国的国情,可能决定这种现实,比如说北京市有几百万民工,500、600万流动人口,我们的民工可以欣赏《还珠格格》,不一定追求不经意间就有的天仙般的美女倒在怀里的白日梦。中国做的还是生计梦,13亿中国人,包括七千万文盲,在电视观赏中寻求的还是精神的品位和生活的力量,在情感表现中要寻求一种精神的感召力。韩国电影的兴旺,韩国电视剧的兴旺,其实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优秀的电影和优秀的电视剧,比如《宰相刘罗锅》、《省委书记》,带给我们的生活理想恐怕比俊男美女更有吸引力,也很有市场。
电影人表现的敬业精神还不够,急功近利,简单的把收视率和艺术品位等同起来,操作问题很突出,包括电影、电视剧都有这个问题,演员摆谱。我从韩国电影中看出一种感觉,演员不在摆谱,你喜欢的绝对是角色,而不是演员本人。我们的电影中总是摆出腕儿本人的影子,在韩国的电影中感觉不到,感觉到的是人物的可爱。
陈宝光:
我说点大白话。我觉得韩国电影对我们首先有一个启示,民族根性的问题。我年轻的时候在东北待过,他们跟我讲过,中国的一个足球队里一定要安排几个鲜族人,为什么?他们说他们输了球玩命,而中国人输了球就怂了。还有志愿军的老战士说朝鲜的人民在子弹面前根本不躲,表现出朝鲜民族有一种遇败不馁,有一种拼搏精神。相对来说,中国人狡猾,看着失败的时候都走了,在失败的时候还挺着的人少。过去听过背水一战的故事,我小时候很奇怪,干嘛要把锅砸了,船毁了,如果打败了跑不好吗?我现在明白,绝对要毁,因为是劣势,如果没打之前已经把退路掂量好了,一触即溃。
韩国的电影人集体到大街上游行,电影演员把明星的头发剔光了,而且当中把好莱坞的胶片扯出了,他们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因为他们这样的精神状态,所以拿不出足以与好莱坞抗衡的货色就过不去,而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意识。韩国的国家比较小,危机感意识比较强,中国很大,每个人都有退路。拍电影的,电影不行就拍电视剧,放电影的,中国电影不行就拍外国片,甚至对中国片不感兴趣,因为不能给他带来利益,观众也有退路,不行就看盗版碟,我就买了很多盗版碟,五块钱买一个大片,人人都有退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们的电影做的非常不认真。
韩国电影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很多韩流迷讲演员青春亮丽,非常漂亮,我看了以后感觉小姑娘真漂亮,小伙子很帅,这点中国人很难做到这点,不用漂亮的,他和我有关系就来了。我有时很惊讶,当中国的电影市场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见到很多很次的片子,没有把你的聪明才智全部用上的片子,我很惊讶。
还有一点老生常谈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电影表现的是韩国生活,韩国人的情感,甚至用的是韩国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但韩国人喜欢,甚至也能受到外国人的欢迎。如果韩国片模仿好莱坞,二流的模仿我们会去看吗?干嘛不看好莱坞。就是因为韩国片提供了好莱坞电影没有的东西,甚至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好莱坞我最喜欢看的是黑帮片,黑社会拍的无人可比。但是言情片拍不过英国,英国拍的很典雅,《十字小溪》、《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拍的非常典雅,英国人有这个派。美国的黑社会片拍的非常好。伊朗影片的主题非常简单,就是物质的贫困和在贫困中精神的坚守,永远都是这几个字,但是也不去取悦谁,我们就是爱看,我们对它崇敬。用不着把钻机扛到美国去才能钻到水里,只要在任何一块土地上钻,都能碰到水,碰到石油,再下去就是岩浆,挖下去全世界是通的。中国的电影,不自信的时候拍不出好影片,比如西部片出来的时候上海人不自信,不知道怎么拍,最近上海电影人开始有信心,开始找到感觉了。西部人就拍土的掉渣的,上海人就拍都市,北京人就拍小胡同,都能拍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片子,这是我们向韩国学习的经验。
中国人现在有一点找不着主儿了,东张西望,不知道学哪个好了,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17年前,中国的动画片,剪纸也敢用,水墨古画也敢用,都是前无古人,今天的动画片反而要学好莱坞的很多手法,学习香港的手法,是丧失自信的表现。韩国现在是上升时期,为什么?什么都敢拍,非常大胆,非常自如,这是一种上升时期的表现。
柳在沂:
各位专家对韩国电影提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韩国电影一些不足的地方。钟大丰老师对于韩国电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提到韩国电影出口到日本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进入到二三流电影院的观点。1999年的时候,韩国电影《生死碟片》在日本创造了13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而且在日本的84个剧场当中同时首映。2000年的时候《共同警备区》在日本创造了200万美金的票房,2001年《朋友》创造了210万美金的票房,也是2001年《我的老婆是大佬》创造了175万美金票房,2002年《双雄间谍》在日本创造了15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等等。
十六大以后,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以及支持的力度日益增长,所以我认为今后在中国政府的文化产业也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去年12月18号,我应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徐光春局长的邀请下,观看了《英雄》这部电影,在韩国引起了轰动,韩国有关公司以一百万美金的价格购买了《英雄》在韩国的上映权,但是相比之下,韩国和中国合作拍摄的电影《武士》在韩国和日本的票房比较惨淡。
(still to come...)
匿名  发表于 2004-3-7 21:23
韩国和中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也具有比较大的潜力,所以我认为韩国和中国之间文化产业的交流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提问:
有一本书据说韩国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叫《商道》,讲一个的红领商人,往中国卖人参,大概是150年前的故事。这本书有一个评论,几乎每一个韩国的CEO都有这本书,通过长的意境参悟商界最高的境界。看完以后有一个感觉,中间有很多中国大段的史记,还有韩愈的诗,还有道德经。引的文化,还有表述的东西,从我们自己来看,包括仔细看中国文化,是一个中间层面,比较肤浅的,不是特别深刻的。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企业和企业国际化的竞争,甚至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底蕴的竞争,中国在文化底蕴这块的土壤,2500年前其实一点都不弱,包括《孙子兵法》、《道德经》,韩非子这些东西。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比较漫长,还有我们这代人因为文革的原因,中国70岁以下的人并没有真正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目前全球化期间,美国有三种语言,一个是好莱坞语言,一个是华尔街语言,一个是硅谷语言,中国作为这么大的国家,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跨国公司都在中国逐步进行商业合作。中国如果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语言,不但在商业上,在文化上、军事上各个环节都有问题。包括《英雄》这个电影中间体现的比如大英牺牲的境界,还有道德经,只有中国人明白,但是中国借鉴韩国的外在形式,包括明星效应,包括市场运作体系,最后中国的文化如果在商业的架构上,包括政府有一些释放,应该会对世界是很大的贡献,因为中国是制衡世界的力量,甚至平衡世界的力量。东方和西方,能代表东方的可能是以中国为主流的。《商道》虽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肤浅,但是全面吸收的过程,最重要的文化核在中国。这代人是不是能够做到,这是两回事。中国一定能够做到,或者一定要做到的。

我准备的资料如果都要说,大概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我再说最后一句就结束今天的发言。不久前韩国观光部部长访问中国,并且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世界》栏目的采访。当时文化观光部部长说了一句话,很多从事跟电影有关的人员访问我的时候,我也跟他们这么说,也是今天我发言的最后一句话,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艺术领域,要取得大的发展成果,必须具备创意力以及自律性。
谢谢。

  李保江:
听了关于韩国电影的介绍,我作为搞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的,很受鼓舞,韩国电影发展取得这么明显的成绩,尤其在国际上有这么大的影响,确实值得中国电影学习。通过介绍数字,我在参加这个会之前,也看了一些材料,比如说现在政府在扶植本国电影方面有一个规定,每家影院在一年内放映本国电影的片数不得少于126个片子,即便是多屏影院,每块荧幕放映本国电影的片数同样不能少于126个片子。我仅仅举一个例子,联想到中国电影给予国产电影各方面的支持,确实跟人家有一定的差距,韩国每个电影院、每块荧幕每年不得少于126片,我们远远不能做到,尽管可能电影局也有规定,也有要求,但是看到北京各大影院,很明显的也许在排片表里排了,但是实际放的,绝不会像韩国这样明文规定支持本国电影。
韩国电影的成功,主要在于政府的政策有力支持,还在于韩国电影艺术家敬业的精神。我看的韩国电影不多,但是给我印象很深的《回家》、《爱有天意》,我看了以后,觉得中国电影能不能像韩国电影导演那样静下心来去创作?现在导演行业里,这样的人几乎很少很少。《爱有天意》影片拍的那么大气,画面那么美,我认为拍的很干净,尽管是表现爱情的,但是非常典雅,表现了东方人的情感。很多电影艺术家、电影导演应该静下心来,真正考虑如何表现本民族的东西,表现自己的电影特色,这方面我们也是欠缺的。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本国观众对自己电影的呵护。韩国本国的观众每年看1.8次电影,还有是每人2.21次。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一个人要看一场中国电影,十块钱,我们的票房就是130亿,而2002年全国的票房仅仅是10亿左右。当然,现在农村还很落后,或者电影的放映还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外部环境有待于发展,减去农村这块,城市人口也有3、4亿,如果城市人口3、4个亿,每个人看一场本国的电影,票房远远比现在每年的电影收入高得多。韩国的观众呵护本国电影,这是韩国电影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钟大丰:
  承蒙邀请参加这个讨论会,觉得很荣幸。其实我对韩国电影不是很有研究。韩国电影引起了国际化的关注,这几年对韩国电影的情况,我们也看到、听到的比较多。90年代,韩国电影成为亚洲电影两个新的神话,继80年代中国电影的辉煌之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当中,90年代韩国电影的兴起和日本电影的复苏,又有许多巨大的差别,尽管都是在国内市场,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各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在面临着好莱坞的冲击核威胁,寻找自己出路的一种方式。但是韩国和日本走了许多不太一样的道路,采取的也是一些不太一样的策略。相比之下,韩国电影的许多现象,给我们带来许多更直接的启示。一方面,韩国和中国从经济的发展程度来讲,并不是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组织系统,所以文化影响也受到整个整体经济实力很大的限制。在这种环境下,面对国内的文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文化中,对于西方文化的崇拜,西方文化流行的引导趋势,占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些方面有接近的地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
另一方面,韩国在以往的电影生产当中,对于自己民族文化,这个媒体民族内涵的表现上,一直都给予比较多的注意,这方面也有基础比较接近的地方。韩国的起飞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带来很多启示。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文化产业生存可以引起一些思考。在全球化的时代,肯定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进行扩张总的趋势。正是这种趋势下,好莱坞电影,加上世界大战以后霸王地位日益加强,80年代开始向全世界做了新的扩张,对各国的民族产业都提出许多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也赶上90年代以后走向市场的过程,所以我们最强烈感受到了好莱坞电影的进步,好莱坞电影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其实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都存在,但是面对这种冲击,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反映。韩国的电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发展,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冲击下的对策,所采取的措施,里边有一些很值得我们启发的地方。从历史上讲,韩国电影以前也曾经有过一些有相当影响的内容,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作品,比如90年代前期的《悲歌一曲》等等这些影片,还有更早的影片,和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方面有一定的接近的地方。这些电影靠独特的民族生活内容、民族生活态度,主要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民族生活,和西方人熟悉的现代生活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本身这种生活有一定的奇观性,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所蕴含的东西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可以让人们比较强烈的感受到这当中的生活态度,民族的审美观念等等,这些方面的差距。
许多作品,就像国内第五代的有些作品一样,可能在国际上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也可能在文化领域里,我们确确实实感到有许多印象比较深刻的文化思考,但是它和电影市场会存在一些距离,为什么?因为现在我们面临的电影市场是一个以西方文化,特别是以美国文化作为时尚追求、主导方向的青年观众群体。这种情况使得以往民族电影,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80、90年代以前,战后整个亚非民族电影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这个方向起步,包括日本战后的黑泽明白这样一代人,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影响的也是日本生活的民族特征。
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中,现在人们做了很多研究,资讯的广泛化,包括平面化之后,这些东西在大众文化当中的影响会越来越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民族电影要兴起,用什么东西表现?以什么内容作为自己电影的主体?韩国90年代生产、开放以后,立足于表现现代韩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成了我们现在看到韩国电影一个主流的东西。当然,它用许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风格在表现,但是它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这些生活,有的写的很尖锐,有的写的很幽美,但是也有的关注的是一些非常边缘的状态,甚至在审美情趣上也做出一种非常边缘的选择,但是这些东西恰恰适合现在越来越分众化的电影市场发展的需求,也适合本国年轻观众的文化需求,使得电影能够在国内的观众当中,能够有比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据我们听说在韩国一些卖作比较好的影片,像《我的野蛮女友》、色即是空这些影片,可能我们会觉得很怪,从传统的角度来讲,会觉得它和所谓好影片的标记离的很远,但是它在市场上有存在的余地,而且实际上在许多人当中有一种别不一定那么通俗化的读解方式,这些影片有一种独特的市场层次性,适应市场多层次需要的东西,有些影片在外边,人们也是通过这个认识韩国的现代社会,有生存的现实的基础。
韩国这个国家的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走了两步,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措施。一个是面对日本的电影市场的电影出口,而且韩国电影在面对日本电影市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并不是面对日本和好莱坞进行竞争的主流市场。它进入电影,实际上进入的是国际的非主流的市场,不仅仅是日本市场,包括许多韩国电影的出口,并不是直接以大片,以进入拿奥斯卡奖。现在有许多电影工作者觉得走国际市场,就是直接跟《卧虎藏龙》相比,像《英雄》那样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作为边缘文化的国家来讲,这种个别的现象不是不可能出现,但它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西方观众在选择中不可能大规模的做出选择。在更大的情况下,边缘文化进入中心文化,作为这个文化的边缘,而在这个文化圈内存在。韩国电影进入日本电影的市场,并不是追求日本的主流市场,哪部片子要打到日本的前多少名,主流市场多大市场规模,是以大量的影片进入日本的三四级的市场,甚至小影院,就影片来讲,赚的钱可能并不多,但是作为文化形象的建立,从整体市场情况来讲,对韩国电影向日本的渗透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和日本市场当中,低成本的,包括一些特殊类型的影片领域当中,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低成本的海外生产的补充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使得他找到了一个这样的定位。当然,我们的电影并不同样要找到这样定位,但是给中国电影一个启示,怎么寻找一个适合于民族电影的生产方式。这里也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格局当中,地域性文化的文化定位问题。
一个小国,以前的电影影响不是那么大的国家,要进入主流电影国家和电影市场,或者进入国际化媒介生产的体系当中的时候,需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从自身来讲,要建立一套国际化的电影生产机制和一套适应国际化生产的电影创作队伍。韩国这些年,在这些方面有比较大的发展。实际上韩国电影出现这种现象,也是经过了长期积累,90年代一批相对知识化的创作队伍的形成,国际化的电影教育背景,国际化的电影生产经验,为韩国电影在亚洲电影市场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国际化不是喊出来的,必须要有一个队伍,建立一套生产机制。我们现在的电影生产机制,按照国内的标准看待面向全世界的电影生产,将来所有在中国的电影产业受到了各个方面的限制。
地域性的文化产业,要寻找本国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一种有效契合点,韩国电影向日本电影出口的问题,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至少在90年代一段时间里一个重要的电影市场,包括在这个市场当中,日本对于韩国电影在整个市场当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有一些不入流的电影,但是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讲有一定的存在道理。而这种东西恰恰是一种机制,适合、适应日本电影整个工业体系当中,包括自己的创作者,也是在主流的商业电影市场和更下一级的低成本影片的市场,这本身也是积累电影经验、积累文化影响的一个过程。日本90年代很有影响的导演,周方正行、北野等等,有许多人在相当长时间拍粉红色的影片当中成长起来的。韩国电影并不回避许多东西,就是要拍电影,电影要发展,有一个目的,在这种前提下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再生产的东西就做,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把许多看来完全没有文化或者艺术上的需求、要求的影片,拍的非常有艺术味道,这些东西有很独特的经验。
这种经验和中国的电影现实并不一定需要直接,但是提供了一个启示,如何寻找有效的契合点的问题。中国电影有许多年轻的创作者,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寻找文化的契合点。伊朗电影也有他们的经验,这些各自的经验,各自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实际上都是在寻找作为整个全球化文化格局当中的一个地区性的因素,或者一个局部性的因素,在这个局部当中以什么形象存在,没有高下之分,它是一种存在形态。
韩国电影走向世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面对的,以日本的二级市场为主的电影出口现象,另外一个是逐渐开始参与的地区性的国际化电影市场进程,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后,《武士》等等一系列影片。韩国电影产生影响的时候,开始进入地区性的电影,韩国、大陆、香港、日本等等逐渐作为地区性的电影生产,在全球化当中,亚洲一个局部市场逐渐形成相对开放,相对统一的格局,作为相对整体的电影市场来看待,参与到这个市场当中来,包括国际化的生产,就是参与到日本、大陆、香港,亚洲地区性的电影市场当中。这些东西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地区性的文化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定位和措施,韩国电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韩国电影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是和艺术、美学上的探索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们特别强烈的感受到韩国十来年电影当中的风格、样式的多样性,探索的多样性,像照相馆这种很抒情、很优美的影片,包括《我的野蛮女友》,非常强烈、非常富有刺激性的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韩国电影比较适应后现代文化许多艺术上的观念,并不回避好莱坞在主导位置的情况下,对于全球化,对于好莱坞的电影,对于好莱坞大片的学习、模仿,有时特意把这种学习、模仿作为某种东西来强调,作为影片当中和人们交流的方式,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包括对于韩国人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的表现和反思,都作为一种商业性的因素,来有效的应用。韩国电影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韩国电影给我们带来最主要的就是帮助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怎么正确的认识、看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的定位。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电影市场这块蛋糕,在现在这个时代,蛋糕的大部分都是好莱坞的,而且这时面对好莱坞的竞争,无论是资金、技术,民族产业都处于落后,处于比较独立的位置。但是有一个好莱坞电影不具备的优势,好莱坞要面向全世界,追寻的就是共性的东西,但是恰恰在各个不同文化群体当中的个性化需求上不可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产业要靠什么在这块蛋糕上切下一块?在很大程度上就要考虑要有自己的策略。这个策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是各异的,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和电影在传媒产业中的结构、地位,电影的管理方式等等,工业体系、创作队伍的基础,各个方面都有非常直接的结果。韩国电影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们羡慕,但是不能让我们模仿。不能模仿并不等于不能学习,我们需要从韩国电影对待民族产业,对待民族文化,对待现实的流行文化的态度当中寻找一种启示,可以给中国的电影工业带来一些很有益的启示。
饶曙光:
我最近在研究中国电影喜剧片。主要看的是韩国的喜剧片,看的不多,有五六部。我在看韩国喜剧片的时候,韩国电影从90年代中后期的复兴,走的是什么道路,选择的是什么电影策略?韩国电影非常明智的选择面向本国电影市场,建构了一种现代商业类型观念,不是走的一条在国际上获奖,从而引起世界关注的国际化策略,首先强调的是占领本国电影市场,而且占领本国电影市场最主要的就是严格按照商业类型片的方式运作和创作。这点对中国电影,尤其是当前处于困境的中国电影具有非常强的、非常有益的启示作用。
韩国电影现代商业类型片并不是跟好莱坞拼大制作,它曾经也走过弯路,曾经也搞过很多大制作。我看了一些材料,《卖火柴的女孩儿》,投资达到一百亿韩元,结果是这部影片在商业市场上是失败的。在这以后,韩国电影的大制作就难以维计了,这跟中国的情况很相似,也有90年代的大制作,直接把中国电影推向了非常尴尬的境界。
在全球化背景当中,好莱坞已经把蛋糕切了最大一块的情况下,相对弱势的文化群体要获取生存的空间,不能靠拼大制作。比如谢晋的《鸦片战争》,张艺谋的《英雄》这种大制作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可能成为弱势群体跟好莱坞对抗的时候采取主要的策略,这样会把自己推向非常尴尬的境界。
韩国电影非常明智的采取了扬长避短的策略,相对低成本的电影商业类型片的制作。类型片肯定要有一定的资金量,而且小资金是导不出这种类型片。韩国电影对中国电影最大的启示,在相对低程度的类型片的运作和创作上,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就我看到的韩国喜剧片来讲,非常严格的按照类型片运作、拍摄,导演决不在类型片当中很轻易的反类型。类型片一旦形成一种范式之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对电影观众来说,他进电影院看类型片,有一定的审美上的期待。如果轻易反这种类型,肯定最后的结果是失信于观众。失信于观众的结果就是失去观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韩国的喜剧片同时也融合了或者借鉴了其它类型片,是借鉴、融合,但却不是轻易反类型。
回顾中国电影,尤其是当代电影的创作,尤其是青年导演的创作,时不时在类型电影当中轻易的反类型,我们看了非常不舒服,不顺畅。如果拍艺术电影,可以反这种类型。但是拍的是进入商业主渠道发行的电影,就应该按照类型片的模式来拍。
第二点,就我看到的几个影片来讲,非常成功的一点,在制作层面不能跟好莱坞大片抗衡,但是我们在编故事的层面,应该学习好莱坞的经验。我看了几部喜剧片,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有一个非常精巧的故事,这个故事构思很巧妙,很精致,同时,这个故事很有趣,比如说《我的老婆有大肚》,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结婚,但是父母都反对,他们自己到学校同居,三个月以后女孩儿还不怀孕,男的就奇怪了,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有问题,所以不能怀孕,男的后来发现女孩儿怀孕了,男的很痛苦,以为女孩儿对他不忠实,想办法让女孩儿打掉这个孩子,但是他又说不出原因,女孩儿也非常痛苦,但是最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打掉这个孩子,就在这个时候医生告诉他测验结果错了,他现在反过来要求女孩儿保住这个孩子。故事层面非常有趣,非常动人,而且把韩国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观念、意识融合在非常精致、有趣的故事里。相反,我们在这次电影节看到非常好的影片,像《卡拉是条狗》,我们更多的看到的还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故事层面的因素还是不够,故事不够吸引人,而且故事本身提供了很多可以发挥的喜剧性的元素,但是导致不去这样做。《卡拉是条狗》的市场效果,观众不是太多。
我们的导演始终没有建立现代商业类型片的意识,动不动就要表现个人的感觉,个人的状态,要把个人的东西强加给观众,观众看这种片子,要求获得类型片的审美快感,但是你时不时来反这个东西,就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肯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再比如说张元拍的《我爱你》,这个电影剧场效果也不错,但是靠的是王朔的语言,适合让大众看的语言。从故事层面来讲是非常单薄的。
再就是导演不注重编故事,靠制作层面跟人家拼是拼不过的。韩国电影在编故事上绝对非常认真,而且编的非常到位,同时在故事当中灌注着韩国人独特的文化观念、生存状态,独特的人文关怀。这些东西不仅使我们觉得看故事有趣,而且能够得到很多启示。在这次大学生电影节看的很多影片都有这个问题,包括《我的美丽的乡愁》,有非常好的感觉和情绪,但是好的感觉和情绪不能构成商业类型片的基本支撑。如果中国电影在这点上不改变意识,中国电影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拍现代商业类型片的时候,比较注重培养自己的明星,这其实不是很高深的问题。商业类型片绝对要有市场明星。韩国电影在运作的时候比较注重,培养了很多对中国观众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的电影明星。中国电影,尤其是相对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片的制作,必须培养自己的明星,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从这点延伸出来的问题,是中国电影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从80年代就开始呼吁电影要分级,走市场,走商业类型化,不分级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分级,才有可能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比如说我们这次看到的很多影片,《生活秀》、《我爱你》这样的影片要分级,如果有几场非常漂亮的激情戏,观众能不看吗?就能吸引观众进电影院。问题是现在中国电影的危机主要是影院电影的危机,观众为什么不进电影院?他要是看一种新感觉,新准备,可以读诗、看画,如果单纯享受视听音像,可以看广告,广告拍的比视觉画面还好。上一届看到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影像主要就是借鉴广告,MTV的拍法,但是光靠这些东西还不行,必须分级。《生活秀》本来非常好,陶红是非常好的演员,如果有两场激情戏,观众非常喜欢看。中国电影要想占领本国的电影市场,要想发展自己的商业类型电影,分级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在政策上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国电影对于创作人员是非常痛苦,也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现在有三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在倡导商业类型片,倡导中国电影的导演要树立商业类型观念,在教育观众看电影要有商业类型观念。同时有一个问题,现在在制作成本上极端的低成本,商业类型片需要成本,但是现在动不动就是为了培养年轻导演,150万、180万,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拍出什么电影?再加上不注重编故事方面,忽视观众的需求。再一个,理论上的新感觉、新状态,对于年轻导演的误导,再加上创作层面有些青年导演的急功近利,逮住机会就拍,比如这次看到的《至高无上》的影片,那么好的导演,上一届拍的是《雅典的故事》,非常漂亮的我把它称为新商业片的模式,最后拍《至高无上》,急功近利,获奖意识,这三个层面加到一起,把中国电影推向一种市场化的死亡,或者事实上的死亡,意思就是说现在低成本运作,每年可以拿出几千万拍几十个影片,年轻导演也在拍片子,数量都有,但是没有观众,逐渐失去观众,失去市场,中国电影将走向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走向死亡都是有可能的。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韩国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在全球化的背景当中,要发展具有本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相对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电影,中国电影才有可能重新获取市场。泱泱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每年的电影市场票房收入才10亿,太可怜了。无论从政府的决策层、运作层,还有自身创作层面,都必须调整,这点韩国电影对我们有非常成功的启示。
李洪大:
我们是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韩国留学生。我今天准备的东西都是韩国电影在国内市场成功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韩国电影在中国这么受欢迎。我觉得韩国电影受很多观众的欢迎,最大的原因是电影本身的品质提高了,原因是90年代初,韩国很多优秀的青年导演从外国回韩国拍电影,他们在外国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从那以后,韩国电影的品质比以前提高了。
还有我跟很多中国同学们讨论韩国电影为什么受很多欢迎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提了照相馆或者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单纯的美学感的东西,电影都是靠细节讲故事,我也听说了那两部电影,我喜欢那两个电影的原因是可以感觉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我觉得艺术本身就是描写这种东西,生活或者人本身,通过巴黎照相馆或者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东西。
我没有看很多的中国电影。最近看的电影,比如《周瑜的火车》这部电影,我还是不知道导演想说什么。
我希望通过这个研讨会,跟很多同学交流,为什么你们喜欢韩国电影,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90年在韩国第一个大规模的作品,片名是《生死碟片》,放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也看了,可是不是我愿意看的,是国庆节时期放的,我那时去电影院的时候,没有看到《生死碟片》以外的电影。那时已经是韩国发行公司掌握所有的电影院,有时每个电影院都放韩国电影,没有办法,不得不看韩国电影。现在我听说韩国电影发行公司比美国的比如UIP,比美国许多大规模的发行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多。韩国观众也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去电影院,不得不看韩国电影。韩国电影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大部分片子的品质比以前高,可以跟最近在留学派青年导演拍韩国电影有关系。
现在韩国电影界的情况跟80年代香港电影界的情况很像。比如《我的老婆是大佬》这部电影在韩国票房很好,可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水平不太高,可是我也不知道观众那么喜欢看这个电影。这个电影的类型算是黑白片,电影成功之后,很多都拍了黑白片,这跟以前的香港电影界的情况差不多。我比较担心的是这样的情况,模仿这样的类型,电影的品质越来越低。
我比较高兴的是,比如韩国电影大师林春的片子,不断产生这种片子。
还有《回家》这个电影,艺术性相当不错,可是这个电影在韩国票房好最大的原因就是营销。现在如果在韩国拍一部电影,安排营销的营销费,差不多制作费的三分之一是营销费。《回家》这个电影本身是低成本的电影,制作规模不太大,我听说花了很多营销费,所以票房跟营销费有关系。
韩国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在韩国没有盗版。现在在中国很容易买盗版,如果我要看电影,可以看碟,容易看DVD。现在韩国的电影院,像北京的华星国际这样的电影院,现在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地方看电影,跟在家庭看电影不能比较,多数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
通过这个研讨会,我希望跟很多中国的朋友交流韩国电影的意见。谢谢。
杨远婴:
我对韩国电影没有很多的了解,但是确实在目前铺天盖地的“韩流”中在有意无意的看了。比如CCTV-1播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我觉得韩国电影对于我的文化感受,完全是一场措手不及的冲击,韩国电影在亚洲造成了风水轮流转的局面,先是日本,然后是大陆、香港、韩国、伊朗、印度、泰国,大家感到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成为一景,还有五年一轮回的规律。前不久大家在探讨一个话题,按照亚洲规律是兴起到衰落是五年的周期,韩国电影也快到了这五年,有一个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
我对韩国电影的直观感受,通过看韩国电影了解韩国。最初看韩国电影,是当做商业片来看的,好玩、好看,但是有想头。第一个震惊的电影是《301 302》,当时看完以后,第一,我觉得品质很高。
李洪大:
这个算是独立片。
杨远婴:
影像那么精致,想象那么大胆,完全出乎我的预想,韩国的电影能做的如此大胆,一下就震住了,于是就开始看韩国电影。接下来又看了《共同警备区》,我喜欢里面的去意识形态的东西,本来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它来这么解决,也是我很震惊的东西。再一个是《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一个商业电影的外壳,包裹了一种颠覆性的思想,跟大家概念中的对韩国电影的理解不一样的东西,韩国电影生活中,也许那是现在的想象,韩国的大男子主义极为猖獗,一下颠覆成这样,女友极其野蛮,可以打他,可以蹂躏他,老婆是大佬,这肯定是荒诞性的做法,但是很有意思,是一个商业外壳包含了一种颠覆性的东西。包括在碟片市场中看到大量的软性片、色情片,有一这很大的震惊折服了我,这是出乎我的想象之外的。还有《绿洲》,对弱势群体的表现,这在中国电影中没有看到的,这都是使我非常感兴趣的。韩国电影经常把许多东西做到及至,那种及至使你去想他们原来这样表现这个问题,这样表达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韩国电影不仅仅是商业性的产品,同时是文化产品,在推销自己的文化,他说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国电影给我的印象,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外壳都是商业片的外壳,走类型的路线,但是里面包含了一些文化思想,有李仓东这个人,把我心中的东西一下砸实了。由此我想到中国电影的缺憾,特别是《英雄》的失误造成的特别强烈的想法,场面浩大,影像精美,但是在文化上有重大失误,而且对张艺谋的标志性的导演,文革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老在批判主题先行,批了主题先行之后就没了思想,不要思想,光在那儿讲技巧性的东西,场面再浩大,画面再精美,没有思想,也是没有意思的东西,这是现在中国许多业内经常爱提的,把好莱坞类型路线搞熟悉了,把商业外壳搞好了,那都是外在的东西,技巧性的东西,学完之后没有思想,没有悲天悯人的精神在里面还是不会感动人的。好莱坞一级电影,里面有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对弱者的关爱,或者对社会的奉献思想,你就会感动了。这是中国电影应该思考的问题。
韩国政府确实在文化建设上表现出很强大的野心,要从2001年开始决心用五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由1%增加到5%,而且要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而且最终目标就是要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的强国,韩国国家的幅员、人口,它有这样的信心,这样的想象,对中国应该是一个刺激。
从韩国电影这些年的崛起,是系统化的工程,中国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它是经过几个阶段,一个是大企业涉足影视业,大资金进入影视制作,而风险投资进入电影,故了大财团投资电影,减免税收。再一个就是废除审查制,在中国目前这会有问题。还有坚持电影放映的限额制度,一套手段。还有创办电影节,釜山电影节的定位是非竞赛性电影节,跟其它世界各国的大电影节区分开了。还有PPP计划,扶持电影新人,等于办出特色来。釜山电影节的成功运作,把釜山做成一个电影基地,配套的主题公园出来了,电影信息中心,有一大套在釜山建立,成为电影整个产业宣传媒体一整套的东西建立起来了。
电影文化的普及,也是政府的有益行为。青年导演的海外归来,提高电影制作的品质,这是一个因素。但是跟政府强有力的运作也是不可分割的。亚洲电影的兴起,好像跟海外青年影人归来的,青年新浪潮的兴起跟这个有关系,还有其它的配套措施。对于中国政府是很好的刺激,中国政府应该全盘考虑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发行放映越来越合理化,江宇石原来是一个导演,做制片人,又去做发行公司,而且现在作为韩国最大的发行公司,确实提供了一整套经验。看韩国电影经常有非常奇妙的感觉,有特别喜欢的部分,也有特别不喜欢的部分。不喜欢的部分,由于是走类型路线,毕竟一种类型只能出一两片子,还有大部分是二三流的。但是在中国市场也是一个奇特现象,所有的一流、二流、三流都在碟片市场里流,比如卖碟的一来,光色情片就拿来十几张,就是那个套路全摸住了。这是韩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亚洲人,我们在关注韩国电影在极大兴盛之后,还有几年的兴盛期?
我个人还关注一个问题,韩国电影在欧美市场如何?在日本市场的份额有多大?是不是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是最好的。韩国从服装到音像产品,再到音乐,全线进入,不知道在其它国家是否获得像中国这么辉煌的业绩。
李稚田:
谈一点自己的想法。韩国电影在近几年内,确实给中国的电影圈一个很大的震动。我第一次接触是在文字上,中国有一个电影作家叫钟浩,80年代初到韩国访问,回来以后介绍了几部韩国片,那是第一次正式在纸上看到了。90年代初,当时有一个韩国电影周,由韩国使馆组织的,有八部电影,那是第一次看到韩国电影。后来陆陆续续开始接触,但是没想到这几年韩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圈里,和中国的观众,特别是中国年轻人中造成的影响很大。中国的年轻人非常喜欢韩国电影,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到底为什么。
韩国电影有几点是我特别想谈一谈的。大概近十年里,亚洲电影业升起了两颗明星,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伊朗。我对韩国和伊朗做过一些比较,看了伊朗的片子,也看了韩国的片子,有一个感觉,伊朗电影业的发展,使电影人充满着一种责任感,从阿巴斯,甚至包括他的女儿通过自己的摄影机,要振兴自己民族的电影,个人充满了很浓郁的责任感,这点在伊朗电影中表现的比较突出。相对于伊朗来说,韩国电影所突出的是国家的责任,国家对于电影事业的一种责任。柳参赞开始就谈到作为17个文化产业中的特别重要的产业,这已经代表韩国政府对电影业的重视和关注程度,韩国政府对电影的重视程度。
我的研究生导师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在上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写的文章,谈到中国五四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做民族的自觉意识,自己觉察到自己是个民族了,但是我的导师提出一个概念,叫民族的醒觉意识,不但觉察自己是个民族,而且要醒觉。我感觉到韩国电影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一种比较强烈的醒觉意识。90年代初,韩国电影中有一部电影,谈到在日本的韩国人,有一个概念叫“韩侨”,在日本的韩国人的遭遇、经历,历史上韩国受日本很长时间的欺负,但是作为自己民族的自觉意识中,那种反抗、奋争,凝聚自己民族的力量,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的就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时候,当时正是美国《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狂收全球票房的时候,当时有一个消息,韩国民众自觉的抵制,不看《泰坦尼克号》,把钱拿来支持国家。这件事在中国很难做到,中国的区域太大,人太多,所需求的太不一样,所以他不看你看,你不看他看,比较难于统一。韩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意识,振兴了,使它发展起来,而且发展的这么快。当然,有很多具体的东西,一衣带水,这边是韩国,过去就是中国。我们和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是隔绝的,有些历史、政治和国家体制的原因,近几年,中韩建交以后,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文字的障碍,我看韩文一点摸不着头脑,简直苦恼透了,看英文、欧洲文字还多少有点认识的感觉,对韩文很缺乏这个感觉。
今年我的学生在研究韩国和日本的青春偶像剧,我突然萌发了一个观念,电影剧本、导演和演员的工作中,我把它称为第一文本,这套文本在导演和演员工作时所依据的文字、文本的东西,对韩、日青春偶像剧的研究,悟到了第二文本,实际上包括国家政策的扶植,制片人的融资,市场开发,以及如何和观众更亲密的接触,走向海外,这套工作实际上有形无形的是第二文本。我感觉到韩国政府在电影的事业发展上非常重视第二文本的工作,正因为这样,使得电影得到了一个能够蓬勃生长的土壤,获得了一种机制。当然,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采取的策略、路线,自己走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是至少这点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再有就是韩国电影有些东西我们不可能照抄过来,但是有一条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就是韩国电影特别尊重写人,把人放在影片的最中心的位置,不管是关于青年人爱情的,还是都市生活的,甚至包括喜剧片,特别突出的是人的本性。比如有些喜剧片,在中国拍的是《光福折特赦》,在监狱里服刑的犯人,他逃跑了,追他的老婆,突然看到报纸上有他的名字,所以千方百计要越回监狱。电影可以讲很奇特的故事,但是这个电影在中国恐怕很难拍,涉及多方方面面的限制问题。这个片子作为一个喜剧片,的确把电影当做电影来拍的,把电影表现的人物性格、本性的东西极力展示出来,其实这个片子也是荒诞的,韩国恐怕也不可能这样做,但是能够在电影中表现。由于核心放在写人的问题上,选材、表现、美学追求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独特方式。
对韩国电影确实值得总结的很多。今年6月2号,中国主管意识形态的国家领导人在和电影局长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要认真总结韩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经验”。我回来多次和同学们讨论这件事情。现在我感觉到文字障碍很大,很少能知道刘参赞披露的数字,在中国没有办法得到这些材料,知道的只是一些翻译成中文的,或者网上、报刊上的资料,而且比较多的是接触影片的第一文本。第一文本的东西清楚,现在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影片之外的第二文本是什么内容,比如说政府各种扶植政策,包括怎样打开海外市场,怎样引进国外的影片,国内的电影业如何经营,你们是用院线制还是用什么其它的发行方式,这些问题我们都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有机会认真讨论韩国电影,应该对在座的每个人都很有帮助。
钱有钰:
从83年起,因为我工作的关系有机会看韩国电影,有一个感觉,韩国电影在自己的民族观众、政府的支持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上走,看到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80年代,韩国电影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韩国在80年代就有很多著名的导演,这些导演甚至辞去了在外国商社优厚的待遇,把所有的积蓄回到韩国拍电影,因为他们发现了民族文化最美的东西,最优秀的东西没有人表现。韩国电影有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可能性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还是出于韩国民族特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自己民族的热爱,这种凝聚力,或者韩国民族的国民性质,这在亚洲很多民族里,韩国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韩国电影从80年代到90年代,经过十年的磨砺,寻找民族文化当中的精华,不反对,吸收好莱坞的很多东西。韩国在电影学院搞了一个90年代韩国电影展,有一个电影是《残酷无情》,从头到尾把世界电影史上最精彩的好莱坞镜头编进去了,特别好,特别明快的剪接让人觉得不生硬,中国电影偶然也会学一个电影,让大家觉得很可笑。韩国不断吸收外来的东西,韩国电影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残酷无情》是商业片,但是有很多作家电影、艺术电影的手法。一开始运用数码技术,电脑做的,非常适应所有电影的片头。越是过去没有,要发奋的时候,吸取世界各国优秀电影文化的东西。
《残酷无情》是警察与逃犯之间的斗争过程,完全是商业的东西,但是非常艺术化的,一开始的树叶非常漂亮,我一开始都傻眼了,这样的名字,这么美的开头,这种东西就是生活的细节,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细节。电影资料碗有一个五月的楼,底下有一片绿草地,落下金黄的树叶,我有一个朋友说我有DV机,就拍这片草地上的树叶,要表现秋天,到了秋风扫落叶的时候。中国和日本电影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什么都要通过语言表达,人家都是通过非常特定的画面,经过精心设计的画面表现语言,这是韩国电影吸引我们的一个方面。
这次看了很多韩国电影,包括过去进口的韩国片,包括流传的碟,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第一,韩国怎么表现民族魅力。我们的神秘是一致的,《悲歌一曲》在上海放映的时候,最后让记者投票,最佳电影、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大家一致公认,13部竞赛片里,《悲歌一曲》给予人的震撼力,大家公认它好。我说了一句话,很多人不同意,我说艺术的巅峰是和残酷相连接的。贝多芬眼睛瞎了,耳朵笼了,创作出的《欢乐颂》,最美的东西留给别人。《悲歌一曲》表现的也是这样的,父亲为了更专心的吸收各种音色之美,完成对音乐最高的追求,这是一种感动,精神的感动,对艺术真谛的理解。
日本的导演说现在在日本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就是搞电影,但是大家为什么搞电影,就是因为它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为了追求这个艺术,再苦、再累,大家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表达对我们的生活,对世界的认识。韩国电影表达民族力,怎么不懈的追求,怎样追求与自然的共鸣,怎样追求心灵的释放,精神世界的漫游。
韩国电影存在的一个问题,李仓东接受访问时就说我到现在才开始悟到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的本质就是生活,就是生活的真实,但是这个真实是被你忽视了的,没有发掘出来。做电影的人要把这些发掘出来。《绿洲》把每个人的审美取向,今天爱穿什么衣服,爱干什么事,都是每个人的审美取向,发觉这些人的审美取向。因为这个电影而使沙漠绿洲这个词有生命力,使这幅画更有生命力。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很大的挫折,希望得到心灵的安慰,或许也会在家里画一幅沙漠绿洲的画。电影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把生活作为电影最细节的环节。
《结婚的故事》在韩国得过奖。我的同事是搞加拿大的电影说我看完《结婚的故事》很感动,韩国影片很好看。不管韩国电影是一流、二流、三流,但是它有生活细节,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还有韩国电影女性的美,即便不是女权主义,韩国这个国家过去在历史上,要传宗接代,法律上规定只有男孩子才能继承家业,女孩子不能继承家业,1993年取消这个法律,很晚。在韩国是封建统治,对女性的压迫是很沉重的,但是电影表现女性的东西,韩国电影可以很直率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想哭就哭,想骂就骂,想笑就笑。但是日本电影有很多复杂的语言,是磨灭性的语言。韩国电影好,是因为韩国关注人,一个是国民性的直率、豪放。
韩国女性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80年代初一大批反映女性受压迫,90年代女性开始释放感情,《悲歌一曲》的结尾,女性意识很强。到了21世纪,现在流行新的韩国电影,女性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在现代社会里怎么掌握自己的命运,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女性经历过三个时代,但是共同的一点,韩国电影不管在什么状况下,女性都表现的特别美,把女性写的特别美,这是韩国电影的中心就是表达女性。
还有一个问题,青春电影。我在今年上半年花了很大力量做了一套日本关于青春教育的漫画书。晚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们看韩国的青春片,里边的根本问题就是青春教育,讲男孩子是什么样的,女孩子是什么样的,在青春教育里,把男孩子、女孩子的成熟,14-18岁称为第二代生存,怎么知道大人是什么样的,怎么知道大人应该负什么责任,怎么知道大人是什么表情,色即是空很好,用电影的方式告诉你男孩子应该对女孩子负责,女孩子也不能随便对待自己的人生。还有如何感受生活,如何享受生活。青春片是日本发明的,但是韩国在这方面比日本做的更好,表现的更好。
还有画面的美,摄影的美,技巧性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中国,甚至超过了日本。日本人强调纯自然主义,而韩国是讲究与大自然的共鸣。
张智华:
中国文化与韩国电影。韩国正宗的泡菜比较好吃,韩国的电影也是这样的感觉。韩国电影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吸取西方电影的长处,也善于把本土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而且结合的非常好。比如《我的野蛮女友》、《生别别恋》等等,都是把韩国的风俗习惯,民族特点表现出来了,这点也是中国值得借鉴的。
第二点,谈谈东方艺术与韩国电影。张春叶大量的山水画跟中国的山水画都是相近的,韩国山水画的发展,跟中国是一脉相承的。东方艺术的精神,渗透在韩国电影里,不仅仅表现出比较大气,同时也表现出东方人的文明,这点做的比较好。
韩国电影在中国票房这么高,与东方文化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东方的文化,东方的美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中国也能够借鉴韩国这方面的优点,中国有郑板桥,还有诗仙李白,可以拍出很好的电影。
第三点,让人担忧的问题。韩国电影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韩国的青春偶像剧的模式化,女主角都是得白血病死的,有些剧情比较俗套,有些节奏比较缓慢。在结局方面有点俗套。风水轮回转,五年一个周期,韩国电影能不能持续发展,也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之一。一个关键就是模式化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好模式化问题,韩国电影还可以更好的发展。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风水可能就要转。
边国立:
大学生电影节谈韩国电影,我不大敢来,但还是来了。我年年来,是以学习第一为宗旨,总有收获,收集了一点资料,做了点问卷调查。
我对韩国电影的基本看法,有五点。一个是韩国电影的进步或者崛起是有阶段性的。第二,韩国电影的资本构成有大出路,三星、大宇都有很大的投入,有一些方式。还有韩国电影的生产方式,除了拉开企业参与,还有传统的运作方式,还有现代的独立制作公司的方式。还有韩国国民对韩国电影的热情态度,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
启示性的东西,现代商业类型观念确立,全球背景下地域性的定位。我们自己在这方面有缺陷。《我的兄弟姐妹》这样的片子高居票房之首,但是在评奖中,侯选名单中没有提名,市场效能的忽视,很多好的片子很多地区没有上映。
第二部分,韩国青春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影响以及启示,韩国电影究竟在中国火到什么程度?在农村层、民工层、中老年层等等究竟有多大影响,我们还没有科学的考察,这应该是一个前提。
今天在大学生电影节上讨论的主要指的是90年代以来韩国的青春片和商业电影。本系50名的学生中做过统计,看过最多的影片是《我的野蛮女友》,占50%,25个人看过,而且98%是属于30岁以下的青年,大部分是25、26岁。在军队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这部影片有这样的观众群,说明韩国的青春片或者商业电影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是在同学们的影响、推动下,我买的碟回来看。同时和它相联系的还有韩国的电视剧。韩国电视剧的流行,也对韩国电影起到衬托的作用。同学们中间对韩国电影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我们的学生有一点特殊性,在整个大学生里,群体比较窄,基本是部队干部,而部队干部里有不同的,有文艺兵,也有卫生兵,也有机关干部,也有基层的排长,有的在正式机关工作,有的在部队工作,他们对韩国电影的态度不一样。喜欢的理由大同小异,人物个性鲜明,很美,比如《我的野蛮女友》拍的很美,情节设计很巧妙,人物青春亮丽,看上去没有意识强压的感觉,享受为美德感觉等等,大体是一样的,年龄段大概在24、25岁。不喜欢的理由,有些学生说不想看,无非是美艳、猎奇、空虚、无聊,商业性太强,还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表演风格,男女演员一样肤浅的美感,还有帅男美女的调侃。特种兵的生活经历和他所接触的这种电影,天然有一种排斥。还有觉得不真实,美好但不真实,会给青年一代不切实际的梦想与追求,了解即刻,无需深究,故事是假的,演员的脸是假的,让人看了不大舒服。
韩国电影有比较明确的观众定位,有适应的层面,也有它的共通性。这里有一个启示,告诫我们,对任何一个国度的电影,流行起来的、火起来的,不要盲目,要有内容选择的自觉性,我们要有自己的民族意识。韩国电影,对现在流行的电影可以羡慕,但不能模仿,不能模仿不等于不能学习。韩国影片的成功让我们羡慕,但是我们不能简单模仿,也不等于不学习,立足点在于要使我们自己获得成功。韩国电影和中国的电影有不同,文化企业和中国电影深厚的社会土壤有区别,韩国有中等经济发达的背景,它的电影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有韩国民族象征力,我们的有些同学说韩国电影的影响,和韩国足球的比拼精神有一致性,可以这样来看待,有青春阶层的观赏喜悦受众指向性,也带有共通性。样式、电影选择都有国情背景。《北京青年报》有一篇文章描述韩剧流行的八个《一定》,画面一定要摆平等等。中国大众主要的还不是欣赏“一定”的时候。究竟能火到什么程度?我们有13亿人口,现在研究韩国电影,立足点是什么?
中国的国情,可能决定这种现实,比如说北京市有几百万民工,500、600万流动人口,我们的民工可以欣赏《还珠格格》,不一定追求不经意间就有的天仙般的美女倒在怀里的白日梦。中国做的还是生计梦,13亿中国人,包括七千万文盲,在电视观赏中寻求的还是精神的品位和生活的力量,在情感表现中要寻求一种精神的感召力。韩国电影的兴旺,韩国电视剧的兴旺,其实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优秀的电影和优秀的电视剧,比如《宰相刘罗锅》、《省委书记》,带给我们的生活理想恐怕比俊男美女更有吸引力,也很有市场。
电影人表现的敬业精神还不够,急功近利,简单的把收视率和艺术品位等同起来,操作问题很突出,包括电影、电视剧都有这个问题,演员摆谱。我从韩国电影中看出一种感觉,演员不在摆谱,你喜欢的绝对是角色,而不是演员本人。我们的电影中总是摆出腕儿本人的影子,在韩国的电影中感觉不到,感觉到的是人物的可爱。
陈宝光:
我说点大白话。我觉得韩国电影对我们首先有一个启示,民族根性的问题。我年轻的时候在东北待过,他们跟我讲过,中国的一个足球队里一定要安排几个鲜族人,为什么?他们说他们输了球玩命,而中国人输了球就怂了。还有志愿军的老战士说朝鲜的人民在子弹面前根本不躲,表现出朝鲜民族有一种遇败不馁,有一种拼搏精神。相对来说,中国人狡猾,看着失败的时候都走了,在失败的时候还挺着的人少。过去听过背水一战的故事,我小时候很奇怪,干嘛要把锅砸了,船毁了,如果打败了跑不好吗?我现在明白,绝对要毁,因为是劣势,如果没打之前已经把退路掂量好了,一触即溃。
韩国的电影人集体到大街上游行,电影演员把明星的头发剔光了,而且当中把好莱坞的胶片扯出了,他们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因为他们这样的精神状态,所以拿不出足以与好莱坞抗衡的货色就过不去,而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意识。韩国的国家比较小,危机感意识比较强,中国很大,每个人都有退路。拍电影的,电影不行就拍电视剧,放电影的,中国电影不行就拍外国片,甚至对中国片不感兴趣,因为不能给他带来利益,观众也有退路,不行就看盗版碟,我就买了很多盗版碟,五块钱买一个大片,人人都有退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们的电影做的非常不认真。
韩国电影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很多韩流迷讲演员青春亮丽,非常漂亮,我看了以后感觉小姑娘真漂亮,小伙子很帅,这点中国人很难做到这点,不用漂亮的,他和我有关系就来了。我有时很惊讶,当中国的电影市场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见到很多很次的片子,没有把你的聪明才智全部用上的片子,我很惊讶。
还有一点老生常谈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电影表现的是韩国生活,韩国人的情感,甚至用的是韩国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但韩国人喜欢,甚至也能受到外国人的欢迎。如果韩国片模仿好莱坞,二流的模仿我们会去看吗?干嘛不看好莱坞。就是因为韩国片提供了好莱坞电影没有的东西,甚至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好莱坞我最喜欢看的是黑帮片,黑社会拍的无人可比。但是言情片拍不过英国,英国拍的很典雅,《十字小溪》、《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拍的非常典雅,英国人有这个派。美国的黑社会片拍的非常好。伊朗影片的主题非常简单,就是物质的贫困和在贫困中精神的坚守,永远都是这几个字,但是也不去取悦谁,我们就是爱看,我们对它崇敬。用不着把钻机扛到美国去才能钻到水里,只要在任何一块土地上钻,都能碰到水,碰到石油,再下去就是岩浆,挖下去全世界是通的。中国的电影,不自信的时候拍不出好影片,比如西部片出来的时候上海人不自信,不知道怎么拍,最近上海电影人开始有信心,开始找到感觉了。西部人就拍土的掉渣的,上海人就拍都市,北京人就拍小胡同,都能拍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片子,这是我们向韩国学习的经验。
中国人现在有一点找不着主儿了,东张西望,不知道学哪个好了,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17年前,中国的动画片,剪纸也敢用,水墨古画也敢用,都是前无古人,今天的动画片反而要学好莱坞的很多手法,学习香港的手法,是丧失自信的表现。韩国现在是上升时期,为什么?什么都敢拍,非常大胆,非常自如,这是一种上升时期的表现。
柳在沂:
各位专家对韩国电影提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韩国电影一些不足的地方。钟大丰老师对于韩国电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提到韩国电影出口到日本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进入到二三流电影院的观点。1999年的时候,韩国电影《生死碟片》在日本创造了13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而且在日本的84个剧场当中同时首映。2000年的时候《共同警备区》在日本创造了200万美金的票房,2001年《朋友》创造了210万美金的票房,也是2001年《我的老婆是大佬》创造了175万美金票房,2002年《双雄间谍》在日本创造了15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等等。
十六大以后,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以及支持的力度日益增长,所以我认为今后在中国政府的文化产业也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去年12月18号,我应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徐光春局长的邀请下,观看了《英雄》这部电影,在韩国引起了轰动,韩国有关公司以一百万美金的价格购买了《英雄》在韩国的上映权,但是相比之下,韩国和中国合作拍摄的电影《武士》在韩国和日本的票房比较惨淡。
韩国和中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也具有比较大的潜力,所以我认为韩国和中国之间文化产业的交流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提问:
有一本书据说韩国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叫《商道》,讲一个的红领商人,往中国卖人参,大概是150年前的故事。这本书有一个评论,几乎每一个韩国的CEO都有这本书,通过长的意境参悟商界最高的境界。看完以后有一个感觉,中间有很多中国大段的史记,还有韩愈的诗,还有道德经。引的文化,还有表述的东西,从我们自己来看,包括仔细看中国文化,是一个中间层面,比较肤浅的,不是特别深刻的。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企业和企业国际化的竞争,甚至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底蕴的竞争,中国在文化底蕴这块的土壤,2500年前其实一点都不弱,包括《孙子兵法》、《道德经》,韩非子这些东西。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比较漫长,还有我们这代人因为文革的原因,中国70岁以下的人并没有真正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目前全球化期间,美国有三种语言,一个是好莱坞语言,一个是华尔街语言,一个是硅谷语言,中国作为这么大的国家,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跨国公司都在中国逐步进行商业合作。中国如果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语言,不但在商业上,在文化上、军事上各个环节都有问题。包括《英雄》这个电影中间体现的比如大英牺牲的境界,还有道德经,只有中国人明白,但是中国借鉴韩国的外在形式,包括明星效应,包括市场运作体系,最后中国的文化如果在商业的架构上,包括政府有一些释放,应该会对世界是很大的贡献,因为中国是制衡世界的力量,甚至平衡世界的力量。东方和西方,能代表东方的可能是以中国为主流的。《商道》虽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肤浅,但是全面吸收的过程,最重要的文化核在中国。这代人是不是能够做到,这是两回事。中国一定能够做到,或者一定要做到的。
(the end)
from:http://ent.163.com/ent_2003/edit ... /030930_194918.html

29

主题

423

回帖

1602

积分

白金长老

积分
1602
发表于 2004-3-7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有点长,但是希望能让我们的电影人有所启发。
MY BLOG 废人

146

主题

4543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見賢思齊 見不賢而內自省

积分
11550
发表于 2004-3-8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在内的文化艺术领域,要取得大的发展成果,必须具备创意力以及自律性.6 X& Q' \- _0 S6 V& x  y  d5 v* `" t

9 F/ |) x( g* }- u电影和所有的事物发展所具备的潜在性都是一样的~~要繁荣经济市场和繁荣电影市场所要遵循的规律也是一样~我们的电影缺乏最基本的"适应性"这样就显得很软~一个国家的特色其实很大一部分可以从电影来表现给世界~~本色~不是土色~0 B' |9 C+ o8 ^& @' ~8 s5 O/ ?$ N
% |8 z: T: N5 a: B
希望中国电影也可以真正成为一面强有力的旗帜~韩国电影的发展我们要借鉴,但不应该是仿效~加油!
Cherish what you have!!
本人此ID仅限韩剧社区使用,其他网站任何讨论板块出现的相同ID均非本人使用。

0

主题

175

回帖

368

积分

青铜长老

积分
368
发表于 2004-3-8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中国电影多拍些不同类型的电影来满足不同类型的观众,影迷~~而韩国却做得非常棒!!!
( c  |' g2 W% u* ]% {% m' a' Q' B6 ?/ f, r" d9 P
[ Last edited by lovekju on 2004-3-8 at 01:18 AM ]

22

主题

137

回帖

702

积分

黄金长老

积分
702
发表于 2004-3-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师大每年是大学生电影节的主要承办单位,
$ x% n% l0 b! F4 X我在学校的时候就赶上了好多好电影," z- x' H) ~1 m& h0 v/ ~5 v
但那时为啥没人组织这个专题啊?!!

13

主题

298

回帖

514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514
发表于 2004-3-8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好多电影都太强调主旋律了
2 l6 I9 G2 G& |* ^0 R还有的片子  得了奖  在电影院里却看不到!
0 N; E3 s, |% E0 j( z另外  如果真是10元一张票子  我也愿意去电影院啊
图片不正常显示, 只好暂缺。。。

24

主题

37

回帖

8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1
发表于 2004-3-8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收藏慢慢看!6 W7 D' T, J" ~3 |* E. @4 l
应该多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并不是要模仿别人,只是人家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可以借鉴一些经验!

0

主题

238

回帖

297

积分

支柱会员

积分
297
发表于 2004-7-2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你可真厉害啊 佩服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韩剧社区 ( 蜀ICP备14001718号 )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1-22 08:29 , Processed in 0.11035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