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5|回复: 4

[转载]《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的人类残酷学说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5208

回帖

6683

积分

★VIP會員★

积分
6683
发表于 2004-4-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04月01日  网易娱乐 不一定驴驴
7 G) \) B/ k! a9 e; ?- O4 `* ~' @) X! m. x% j8 F+ L1 y8 l
: Q% _7 m% C- U4 d9 h6 C1 T/ C3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 F) X, k& l5 R- C- y
( z+ F. b6 a: t% G0 u# K- G
    在电影中探索生命,最近较有感触的两部片子是《21克》和《春夏秋冬又一春》。墨西哥导演伊纳里多的《21克》在生命的迷失中对基督教信仰发起了质疑,而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通过佛学诠解人生旅途的意义所在。同为谱写生命的乐章,伊纳里多在肉体中抽取灵魂称其“重量”,金基德把人生喻成循环不息的四季,同样表现的是生命火种的轮回和交接,无疑后者更形象生动。
# b+ n* B0 O8 \: U
+ G# m- a8 G+ m. x  两种文化信仰和思维习惯的差别,在影像语言面前可见端倪。伊纳里多为代表的西方唯物主义写实风格,最终使梦呓般的《21克》晦涩有余灵感不足。它所缺少的写意上的联想和点缀,正是以东方文化为根基的《春》中值得称颂的地方。
% z* f% ^! z: H- b' L# E* A" f/ _2 D, h: g3 E8 v
  多次涉及敏感题材引发争议的金基德,关注韩国社会的边缘群体,以超脱世俗的边缘另类影像多次引起海内外的关注。相对平缓了很多的《春》,直觉上使人误以为是其风格上的转型和收敛。其实不然,《春》所流露出的关于七情六欲的迷罪预言,依然是其一贯的对欲望主题的露骨展现。稍有不同的是,《春》是金基德的世界观对生命轨迹的一次完整的宏观描绘。相对于以往作品中仅关注的中青年群体,《春》较为全面的首次填补童年+老年阶段的命运。 " X/ U  l9 ]2 n0 }$ D2 c3 s
3 Z* g& i: H2 u' ]1 R
  春夏秋冬象征着人生的四个阶段,金基德把影片切割成四个独立的块状章节。这是一个跨越人的一生的故事,因而时空跨度的距离感增加了情节的跳跃性,但述说的四个故事并非独立互不相干,虽然彼此所处的时空相隔千里却环环相扣。四个人生不同时期的辉煌片段,在金基德巧妙的取舍和衔接下依然保持着线性故事的流畅。
* ^! h& i6 k7 p! ^/ c9 g  Y! v4 V# N! m- y1 Y' G3 T4 R
◆春的诞生
) t  a' T5 a  t5 o! @$ ?9 q+ f
; |' ^% u# D& f+ F: _$ O" |% K1 p    春天的故事孕育了一个生命火种的点燃,金基德从主人公的童年经历娓娓而谈,俨然他把《漂流欲室》中的“水上宾馆”演变成本片的“水上寺庙”:一个远离喧嚣都市环山绕水的小寺庙,一个不谙世道的小和尚,没有背景和亲人,有的只是对佛的膜拜和朴素的生活。但是如此纯真朴实的小僧人,依然滋生了灵魂深处的罪恶。 % Z8 Y' x, m: L; G, U
% s( M# n2 }$ j6 c8 L% l! m
  无邪的小僧人把石头缠绕在鱼、青蛙、蛇的头颈,把石头塞入动物的口腔,看着它们挣扎喘息而手舞足蹈。讽刺的是,杀生竟然仅出自小僧人的天真童趣。我们就把它当作一个寓言吧,一个人类性本恶的不争事实。金基德以近乎残酷的冷漠姿态注视着小僧人的成长岁月。 # f* U3 |$ y4 A

, ~% j& H/ s( M: ?/ ]0 H4 G; h2 H  背后的老僧人注视着小僧人施虐的一切,但是并没有给以制止和解救,他给予小僧人的救赎,是对其灵魂的洗涤和惩罚。按照佛学的逻辑,破杀戒的小僧人注定将承受自己亲手酿造的恶果。
. _5 Q: }7 {8 l6 {
* |5 y* t6 S: `. a7 d7 D$ c◆夏的禁果 4 I5 j: {& d; }- W* w$ @
  H* \/ D0 o1 k. X, b
  夏天是欲望放纵的时节,转眼间小僧人已长大成人,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幕幕性的招手。金基德把镜头对准了大自然:山路边蛇的交媾预示了小僧人的性成熟和冲动(此处也是向今村昌平的《酋山节考》致敬)。情窦初开的小僧人幽会少女偷尝禁果,破了佛教中的淫戒。他给少女献殷勤,甚至搬来“佛像石凳”给少女坐,是其心中神佛地位的瓦解。也体现出佛法在人的七情六欲面前败北的过程。 ! j0 y+ L8 B' _4 k" x
* ?* W2 v5 h) J5 p9 @4 l! v
  面对小僧人的犯戒,此次老僧人给予的教诲,依然不是阻挠和劝解。看破红尘的他给了小僧人选择人生的权利,并如同先知般的一语道出了未来:“淫念唤醒了占有欲,而占有欲望必将惹来杀机。”他明白此时的小僧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归依佛门,同时也为自己和小僧人的下文埋下了伏笔。
0 G: z' G- ?/ ]! _6 m2 T' ?3 C
! k* ~' M( l0 ^◆秋的杀机 # a7 s0 O- |0 b# ?
% A: O7 a6 y. m4 y) T
  十年后秋高气爽的某日,就如同老僧人预言的那番,已经步入中年的小僧人带罪潜逃。十年前还俗的他跌入了世俗的险境,挥之不去的是世间的烦恼和情感的纠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因爱生恨、恨起杀意,妻子的不忠酿成了他的弥天大罪。这个杀妻的故事似乎又回到了金基德三年前的《漂流欲室》。
2 K1 i$ a$ ~9 E. m2 E3 J# N7 x9 {
  V& I! C1 X/ d) s2 h: N( p' }  金基德眼中的爱情,无不以悲剧收场,他对爱情的控诉,总是借助于欲望和暴力的原始发泄。面对爱的背叛,男人的瞳孔中冒着复仇和嫉妒的火焰;面对疯狂的世界,他只能采取更加疯狂的态度。他试图选择死亡来逃避现实,无休止的施虐与自虐,如瘟疫般的从《漂流欲室》中传染到本片。 7 u( P' j4 L; `# V* F+ `6 g) x# {0 S
" Q; ?  I# W) c  @
◆冬的反思
2 a$ _/ U( K/ t( n% c2 K( B! [* H  H/ M  [8 x, W
  冰天雪地的一个早上,服刑期满的“小僧人”再度回到已成废墟的寺庙,不过此时“小僧人”已经变成了“老僧人”。昔日的私欲不在,头发斑白的他能做的仅是在孤寂中度过余生,走着当年师傅走过的安详末路。他背拖石轱辘把佛像送于山顶,是对其童年杀生的偿还,也是为它们超度。蒙面女人在寺庙弃婴,预示了下一个小僧人的成长故事。又一个春暖花开,新的小僧人同样重复着老僧人当年的生活轨迹,生命的循环在自然界继续。
5 f# }) ~3 l- J" }  I0 t; a
, ^& C0 \& K8 O2 I  这是关于一个和尚的人生岁月,镜头后的金基德宁静而又形象的述说着生活的流逝。他保持着故事的趣味和曲折,不是灌输给观众空洞的理论,而是依仗物化的镜头和佛学的概念,抽取出人与自然的共性,把人的本性与动物的本能穿插交融的隐性描绘。他对主人公生命过程的展示,有意的掐头去尾而予以他人的生活代替:片围的婴孩,正是主人公幼年寄居佛门的谜底。主人公还俗时老僧对徒弟命运的先知和点化,暗示了老僧曾和他有着相仿的人生经历。秋季老僧的孤苦伶仃和安然超脱的自焚死去,也将是主人公晚年的最终命运。
" g4 T! ^- T, A% M3 O
( g) O$ k% }) j: [. V% G  三个人的生活共同来搭建一个完整的人生轨迹,不仅有对灵魂交接的喻意,更足以说明人类生活的大同小异。
! `* g8 f: R8 x( G
' b/ A3 j: s& Z7 m3 T0 |1 K7 c: Z! z  影片的基调整体上比较灰暗,仅存的温馨希望之处,是金基德对佛的肯定。抵消人类罪恶净化灵魂的唯一途径,便是来自佛的救赎。佛教徒的慈悲善意超凡脱俗,与世人的阴险讹诈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在主人公中年逃逸的一段最足以体现:杀妻后的主人公焦躁易怒心神不安,并带有暴力和自虐倾向。而师傅给予他“雕刻般若心经”的疗法,俨然把他由魔鬼变成了圣徒。晚年后的主人公再度返回寺院一心行善普渡众生,走上了真正意义的信奉之路,在佛的指引下不谙世事刻苦修行,是其灵魂上的觉悟,也是对其所做错事的忏悔。  T( y0 {4 _' A

5 T/ o5 R' h& A3 o# Q! U, G5 d0 O) L  片尾弃婴后的母亲滑入冰窟窿,是神佛对恶人的惩罚。显示出佛的公正和明察秋毫,也体现出儒家善恶有报的思想。

59

主题

3637

回帖

5701

积分

★VIP會員★

归去来兮 醉红尘

积分
5701
发表于 2004-4-2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星转来的影评,观影后再读到有深度的评论,心有戚戚。
( A6 t2 Z: @! Z' e& b在春夏秋冬又一春里,金基德善于通过老僧充满智慧的身教来点出佛学的慈悲与善缘,这比泛泛的佛家言论更有感染力。0 ~2 u8 j0 a( _* E1 ]1 r! B) o  E
) e2 n( K- C4 r2 n8 Q8 i& Y
另外,金基德将唯美宁静的镜头与表现人性善恶、灵魂忏悔的情节融合得丝丝入扣,其深厚的美术功力令镜头更赋深长意味,令观众如身临其境,扪心而问。
1 g5 O% Q1 U: s& m3 A! `" Q3 r7 P% d5 ~) E6 k% Z
在人类发展的更迭中,微观到个体的七情六欲,是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还是如荀子所认为的“人性本恶”?其实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小僧一般在善与恶中轮回,如东边日出西边雨。人类的一卷历史也可以看作是在人性善恶、欲望道德的交战下不断被推动着,或前进,或后退,纵观史料,莫不如此。
/ i, _$ x# Y! J2 `* ^7 F4 P7 G
% ?' E* s: D: y1 |2 L4 H[ Last edited by 阳阳 on 2004-4-2 at 08:17 PM ]

467

主题

1401

回帖

3361

积分

★VIP會員★

蔷花嬖人,桔梗同人,慕昭狂人

积分
3361
发表于 2004-4-3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相当精透的好文,谢谢分享!3 p( Q% k+ F8 L! |/ z5 z
金基德是电影界的苦行僧,而且还是个电影界的哲学家。他的电影中各种沉默而张力十足的意像,有如哲学家的寓言,先给你一个精神论断,再引导你一步步的去推理。
) C& d! L- o: d, I: Y《漂流欲室》和《Bad guy》,哑女哑男两部曲,诡异的意像派诗歌,阴暗人性之黑色寓言~8 W/ z! l( U6 C
《海岸线》取材自金早年参军时的真实事件。黑暗的记忆,历史的伤疤,末世悲歌之醒世寓言~
" R% S+ p3 ~0 F2 U# m4 F《收件人不详》,历史的民族的伤痛,刻骨铭心!现实的悖论与困境,何去何从?随遇而安或奋起反抗?这里偶们看到了导演对历史对现状的反思,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是寄托个人政见之政治寓言~
9 W+ [! t' c- F
. e5 J+ O, ^5 G- z! z2 d/ q金基德曾说过~“我的电影,渗透了黑暗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憎恶,但同时也是对世界对人生慢慢理解的过程”。偶想,在金的第九部作品里,他对世界对人生的探索和理解已经够通透了吧,至少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了。那看透一切的淡泊与宁静,是在苦难的价值中挖掘出的残酷的诗意,终在悲悯与宽博中实现了人本主义的复归。《春夏秋冬又一春》~四季轮回之人生寓言~
  m4 t/ o. L  X7 D' p  F: w/ \7 k# n! V9 a% g, {+ F* d
Originally posted by 阳阳 at 2004-4-2 08:09 PM:
$ b! E4 {6 _' S7 f; A! Z在人类发展的更迭中,微观到个体的七情六欲,是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还是如荀子所认为的“人性本恶”?其实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小僧一般在善与恶中轮回,如东边日出西边雨。人类的一卷历史也可以看作是在人性善恶、欲望道德的交战下不断被推动着,或前进,或后退,纵观史料,莫不如此。

1 `, c' H6 s& w( z  \2 |* ~5 s2 A) b好!!!不愧是阳阳!
此时无声胜有声

0

主题

141

回帖

570

积分

青铜长老

积分
570
发表于 2004-4-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金导演的片子,我的心情都要黑暗好几天,有时我在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物和故事的存大?其实是大有人在的,如果金大导演将中国的马加*案拍成影片,我相信同情马的人也会多起来,金的片子人物对话都不会太多,但总是深深吸引我看下去,看下去,继而痛苦起来!
愿我是一束超快的激光,去见证原子内核的悲欢离合—— 愿我是一颗激发的原子,去体会自由电子的来去无痕—— 愿我是一个束缚的电子,去感受超快脉冲的激情如火——

7

主题

100

回帖

354

积分

青铜长老

积分
354
发表于 2004-4-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ot51 at 2004-4-3 02:51 PM:
! b1 @. [3 Y1 G' g每次看金导演的片子,我的心情都要黑暗好几天,有时我在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物和故事的存大?其实是大有人在的,如果金大导演将中国的马加*案拍成影片,我相信同情马的人也会多起来,金的片子人物对话都不会太多 ...
' @) q4 m9 s4 `  A" J8 C- f0 {
' u) _  K# B: Z4 Q' ?' ^& T+ W  v
凡伤痛的背后定有更伤痛的故事
4 P& V( B! T5 v- ]# i7 H1 a我们所见所闻的仅仅是所见所闻而已
, N( B$ S3 K. j9 s+ g+ s有时甚至被扭曲、被蒙蔽了双眼
) _' M. G) j8 K6 V7 [/ @真实的一面,可能永远也不得见
! S" a/ l& v7 K一个人,其因子是多重的! w( C3 w. D/ [- N1 \! J  e7 I( a
你看到这一面,我看到那一面,其实都不是错
  j# Z3 W, F9 h/ Q只是当警觉的那一天+ Q2 H, J6 U, S) I. u9 ?, K
不要怀疑、更不要否定过去的拥有
. M- E/ N2 @1 u- b8 a. H那曾经是温柔,现在看来是黑暗
& D: w" \1 L+ _, z但毕竟你觉得温暖过,那就是温暖0 C: h  |. d4 ^9 \
对于马,无法用简单的同情与否的二分法
4 @8 E3 {! E! z3 i) P5 F他只是一个缩影# p) [5 r# F" V5 O* |% W  q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找出那些导致结果的因子
! c/ b3 M; Z, s* @- c关怀身边我们能够关怀的人和事' Y( ]8 m8 ~8 z+ q

% f8 O; \4 b: S电影亦如是
! u: q" |1 O1 N8 t. y好的电影不是展现给我们非此即彼的概念
, w1 G  c% v& Q+ @* U5 n而是亦此亦彼8 W! s3 X. I; A6 c0 {3 `4 j
因为生活就是这样
[img]http://www.bjtour.com/abby/banner/xiaoluobo.gif[/img] 真承奉宪-爱宪人永远的家 http://www.seunghunhome.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韩剧社区 ( 蜀ICP备14001718号 )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2-23 13:25 , Processed in 0.03915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