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后窗看电影]http://www.xici.net/main.asp?board=2467
|7 `) z% [5 z3 J2 ^! N5 R- j8 N/ L" N0 m* v, H2 k
原载于《电影双周刊》第651期。未经受权,拒绝转载 。
' T5 n2 v; ?) L& {0 V( y* V$ o4 ^) x a! _. m* l& x& F
文/yuufinn. t. F' U7 Y" H: E5 ~
1 E! V+ k$ B, @! J7 \, G/ J& L# _0 P
近年,韩国电影业的飞速崛起壮大已为不挣事实。一边有文艺片在国际一流电影节纷纷摘金夺银,另一边票房电影不但在其本土突显强势,胜出好莱坞,而且声势已波及全亚洲。他们的作品时常表现为精美动人或立意崭新。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跨度里完成如此之大的进步,这一点即便放诸世界影史也非常值得一提。在宏观成绩背后是明星式人物的出现,金基德绝对是其中一例!这样一位风格导演不引发国际关注注定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因为他太过乍眼、不群,他遭受的是误解与围观而鲜有共鸣。他的观众观点不一,按照对金氏作品的好恶泾渭分明的分两阵营而立。一方声称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电影,另一方大呼‘恶心’、‘病态’、‘金基德作品一文不值’,这当中不乏女权主义论者。- c6 J. u9 K5 ? ~
* p' _9 O' c0 n, h9 {
‘残忍’、‘凶猛’、‘色情’、‘暴力’是时下形容金基德的关键词。还有影评人把金基德称作‘韩国电影苦行僧’、‘盘旋在欧洲上空的韩国电影UFO’,这大概是由于他多年执灼从事悲剧题材而又不得认可的原因吧。其实金基德在影坛的困境是显然的,舆论在不理解他的情况下往往替他发言。金要表达的主题A偏会被传说成是B,不把金基德搞到面目全非成为李基德、张基德决不罢休。同时金基德的实力是不容否定的的。虽然被质疑,但他借主人公之口不住的在作品中发出底层人物的嘶吼哀嚎,他表达日臻成熟,力量随时可能爆发。这种状态令人想起了他的旧作《野兽》(Wild Animal)。" M/ S* k1 ?, n# j3 [
恰逢2004年春,金基德在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摘得奖励最佳导演的银熊奖(这也是他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奖项)重又回到了媒体话题的中心,要把金基德尽量客观的推荐给更多观众,并审视、修正我们以往给予他的评论,现在正是一个契机。/ i0 X3 {) `+ ~5 i
; X }: K/ R' s1 f* X) b$ b' L4 E从影历程及尴尬处境
; L( p6 {3 h2 V) I9 _0 U8 K: E" t' `; N1 M, h3 f$ n% E& c
金基德今天与主流审美无法调和的矛盾自然要和他个人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密切相关。他的从影历程还颇为传奇。从观念、立意、手法上不但与传统电影天差地别,更与李沧东、洪尚秀等学者型导演大为不同。
5 Z' j+ `# R# |) D% |7 [ 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的奉化郡,成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山村。童年家境并不殷实。他有过何等苦楚的经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观众大可以参照《收件人不明》(Address Unknown)的故事背景。金基德的父亲是个经历过朝鲜战争的退伍军人。因战争中枪伤导致的慢性病而倍受煎熬。他为人很好,只是对金基德过分严厉,期望极高,一心希望儿子能开办工厂成为有产者。后来金基德也是在他的强迫下才应征加入韩国海军。金基德的母亲只是个普通主妇,虽然不识字但也给了子女应有的照顾。9岁时全家移居汉城,金基德在一所农业技术学校就读,在哥哥被开除后自己也被迫辍学。至此他已经结束了自己所有的学业。小学毕业,初中辍学,并且丝毫没有接受过有关美术或者电影的正规教育。金基德的青春期几乎都是在工厂里度过的。为了谋生他离开学校后在各种机器前日夜劳作直至20岁入伍。
" {1 B; j1 ~2 }5 q( I作为一名海军士官他服役五年。军旅生活以及战士间的兄弟情谊为他日后的剧本创作提供了种种细节。例如《杀越海防禁区》(Coast Guard)的饱满情节,或者《收件人不明》当中昌国与智欣间的默契。像主人公智欣一样,金基德自幼喜欢画画。在退伍后的两年时间里由于眼病他都躲在一所教堂一边坚持作画一边打算着将来能成为一名神职人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处女作《鳄鱼》(Crocodile)、新作《肉海慈航》(Samaritan Girl)、《春夏秋冬》(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 and Spring)等影片时常涉及宗教内容。! r' L; R: j+ u
1990年,买了张机票身无分文的飞往法国。在那里他深造美术,同时组建画室,卖画为生。居住在巴黎,欧洲艺术氛围渐渐改变着金基德的文艺观念。两年后回国金基德的生活境况仍不乐观。火烧眉毛,且顾眼下,他操着生疏的书面语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火速创作剧本,拼写错误再所难免。幸运的是两个剧作被选去参赛,1993年《画家与死囚》(A Painter and A Criminal Condemned to Death)获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1994年《二次暴光》(Double Exposure)获韩国电影委员会最佳剧本奖。1995年《非法穿越》(Jaywalking)再获该奖。于是1996年金基德募到资金完成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鳄鱼》,从此以完全不同常规的途径走向了电影生涯。在此之前他与电影科班无缘,没有从事过场记或者副导演之类的辅助职务,对片场根本就不熟悉,甚至也不迷恋电影。恐怕这就是金基德作品比其同辈们自由异样得多的原因。/ W) }: j$ V7 @
早在《鳄鱼》时期金基德的原创意识以及全新的视觉语言已经唤起了韩国观众的重视,但也仅此而已,决无下文。事后金基德名声大噪该片才被与《漂流欲室》(The Isle)、《坏人》(Bad Guy)等并提。汉江横穿汉城,一个老人、卖口香糖的小男孩,还有我们的主人公‘鳄鱼’,三人流离失所栖身在一座桥下。鳄鱼唯一可做的就是寻找汉江溺水者的尸首,讹诈死者家属钱财。无耻的他一日挽救了一个投江女人,经老人和男孩照料她恢复了健康,可是鳄鱼只把她当作自己的泄欲对象。当绝望的女人再次投江时鳄鱼也紧随其后,两人来到了他搭建在水底的密室。片中主人公善恶矛盾的内心、整洁与污秽的汉城同时得以展示。0 _- T" L, V$ C
次年《野兽》出炉。故事背景设置在法国,并在当地短期内完成所有拍摄。朝鲜骗子在巴黎遇见韩国肖像画家。二人建立信任后共同谋划了生财之道,但又不幸卷入当地黑帮纠纷,与此同时朝鲜人爱上了一个法国女郎,从此也注定了朝族兄弟俩的悲惨结局。金基德携该片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影展。参赛第16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
/ [/ r: c9 X/ e; \! N从1998年开始金基德作品逐渐打开局面。《雏妓》(Birdcage Inn)的故事中23岁的妓女贞花颠覆了一个家庭,一座旅馆,给所有接触过她的人造成了道德难题。最终单纯的慧美也朝圣般的出卖了自己的初夜。男性人物个个面目狼狈,也许在这100分钟里完全是女人的胜利。当年《雏妓》至少参加了8个国际影展。较著名的有俄罗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作为全景单元的开幕影片)。虽然未赢得实质荣誉但西方评委们还不至于很快忘记这个韩国人的名字。
# N6 ~2 T. ^* X. V 公众的哗然始于1999年。金基德又有力作,携《漂流欲室》拜访几大西方影展,正式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夺得NATPAC奖项;在圣丹斯影展上还拿到了‘世界电影奖’。他第一次担当得起“风格”二字,引发评论。《漂》的主题是情感但这种表达手段很令不知情者吃不消。男人,杀死不忠妻子而逃逸的警察,女人,冷淡不语的鱼塘主人,他俩居然在彼此折磨间发展了感情。残留一侧身体的活鱼,男女主角体内取出的血淋淋钓钩都极地大刺激了欧洲观众。伴随着各种邪恶肮脏角色的来来往往,剧情在氤氲的湖面上漂来荡去,爱恨模糊。
/ d& G' G7 d( Z: q3 _: a( \在这之后金基德未被当作艰辛的低成本导演关注,反倒成了‘情色大师’。评论届显然直接把话题对准了后来的两部影片《坏人》和《收件人不明》而跳过了一部重要作品,《真相》(Real Fiction)。称其重要是因为这是金基德个人最在意的一部高度实验作品。他依照自己的剧本轮廓用18部摄影机在200分钟内就完成了全片摄制,并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还要把多重主人公身份的手法用到日后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当中。两个具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在片中相遇。画家在一个神秘女人的引领下发觉了生活的扭曲与无聊,他展开了对周围人的报复行动。此片面市后却没能引起任何国际响应,几乎与《鳄鱼》一样沉寂。% ~6 S/ Z; J$ O4 J: u% K @
2001年金基德又回到了档次不一的评奖活动中。《收件人不明》再次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同年也在旧金山、多伦多展映但空手而归。北美观众是不会认同这部电影的,因为剧情有关驻韩美军的不良形象。片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又个个遭遇不幸。金基德最能表现其悲剧创作力量的恐怕也就是此片。8 V; d# S( T9 a. ?% @
《坏人》(bad guy)中流氓亨吉在街上强吻一名女学生,并在自己的安排下把女孩变成了一个妓女,他一直在暗中观察女孩接客。这出于报复也出于爱情。而亨吉竞是个哑巴。此次金基德试图探讨的是宿命、社会等级以及偏见。他声称韩国社会存在着一些既定的人群划分规则,总是按照出身、经济背景、学历等把人归类,而他在自己作品中正试图模糊此类界限。即便是处在红灯区,遭社会歧视的人们也如你我一样每天工作、生活。有趣的事《坏人》的票房情况并不像以往那样糟糕,该片甚至一时曾在公众间极流行。是观众过于猎奇亦或金基德表达失败,总之《坏人》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C% {7 ~+ E% N+ I7 q4 I
在过往的几年间金基德的创作是关于畸恋、仇杀、孤独、绝望关于卑微和耻辱。从默默无闻到赢得国际声誉,由无法公映到一流电影节的频繁邀请。金基德已经成功的走到了大众面前。然而他得到的却是少数赞许和多数的反感与不理解。国际影坛对待他的态度基本如此。而在中国,能看到金基德作品并愿意站出来发表议论者也惯性式的接受并采用了现存的评论。观点的过分单一叫人怀疑如此喧嚣的议论之前到底有多少人起码认真的看过他的旧作?只要一提到金基德,所有文章毫无例外的使用了诸如:暴力、大胆、残酷、血腥、另类、边缘、情色、惊人一系列本身最泛滥乖巧的字眼。观众和电影节评委以更加猎奇和不安的心理预期等待着金基德的每一部新作。受到蛊惑的影迷则干脆直奔流血画面和三级镜头纷纷寻找金基德影片。: h* f! H8 G6 I, n5 L
网络也帮助了这场谣传。经常有人在各种BBS里描述他们在这些电影里的所见。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发人云亦云。金基德终于名声大噪但处境也足够尴尬。他的脸上贴着左一个又一个无比花哨却不相干的标签。现在‘金基德’已经成为了一个被过分涂抹的名字,面目全非。就像张东健在《杀越海防禁区》中那张脸一样已经很‘迷彩’了。金基德也因此一度回避媒体,拒绝任何采访。, m; N$ d& A" s& a5 w) V
2002年的《杀越海防禁区》延续了金氏作品的一贯特性。于平静中展开叙事,最终走到一个悲剧结尾。在韩朝边境驻扎的一支部队里,士兵康立功心切,一次夜间值勤他误杀了平民却要以英雄的身份受勋。自责与恐惧中他失去理智,而死者的女友已经先于他疯掉了。二人鬼魂般的日夜骚扰整个军营。继《雏妓》后再次出现了具有颠覆力量女性角色,这次不是妓女而是个疯子。数十强悍的士兵面对一个疯女人束手无策而止于崩溃。《杀越海防禁区》在众多金基德作品中并不出众,也被送往大小电影节展映。在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摘得三个奖项,并被选作韩国釜山电影节开幕影片。
1 w/ w% R6 N3 ] }/ C: @5 v: P 2003年的《春夏秋冬》足可以暂时平息口无遮拦的评论。这也是唯一一部未以浓重悲剧结尾的金基德作品。视觉上不再像以往那样生冷,基调较前作舒缓得多。影片本身证明金基德经受多年的嘈杂评说后还保持了足够的冷静与清醒。全片情节简单又少对白,按四季轮回分割为五段。剧情围绕着一座幽静的寺庙,僧人与来访者间的故事颇具佛教寓意。金基德亲自在‘冬’一节中饰演僧人并真正的扮演了一回‘苦行僧’,更有趣的是他还展示了自己的拳脚造诣。
7 s, y6 `( S) O9 a o 至此,金基德多年频繁出现在国际影展最终却没能赢得一座足重金奖。这种结果正说明他虽然火热一时但作品引起的仅仅是好奇而非理解。他每每收拾起圣丹斯、布鲁塞尔、蒙特利尔、奇幻电影节为他准备的一些安慰奖项后只好立刻返回韩国准备下一部电影。* L2 M+ b! }. t: ?
2004年春《肉海慈航》出现在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一座银熊作为世界电影给予金基德的迟到荣誉显得那么轻描淡写。片中两个女孩希望逃离眼前不愉快的生活,梦想能到欧洲旅行。可她们需要钱。于是洁蓉卖身,倚隽为她打理收入。当洁蓉天真的爱上了一个嫖客时倚隽极力反对。一日洁蓉躲避警察时坠楼受重伤。她奄奄一息下还想见心上人最后一面,可是即便倚隽付出了自己的贞操也没能使她如愿。那男人赶到时洁蓉已经咽气。痛失挚友后倚隽疯狂的与洁蓉以前的顾客交往,向他们付出身体却分文不取。终于她我父亲发现了这一切,他痛打每一个嫖客,直到一次失手杀死了其中一人。9 U& C: o1 d6 w: a5 ~& K
曾经有影评人断言,在《春夏秋冬》后金基德风格将会转型。事实证明那仅仅是没有根基的猜想,金基德的创作信念早在十年前写剧本时就已坚定。
, j9 B8 B8 _* i: ?; r6 E L, u+ ?
形式美感与剧作新意+ s7 n- V/ h( m6 }& x$ K
) Z. S8 k9 j2 A0 i& G5 d
即便剔除争议内容金氏影片仍然吸引人。应该说金基德的风格特征是虽然冷酷,但又极其唯美。如果他一味的标新立异恐怕只能引起大众不明真相的一时骚动,怎么可能如今声势渐强?初识金氏风格时观众往往会被十分强烈的形式美感所吸引。例如《漂流欲室》中水墨画般的摄影风格,《鳄鱼》中幽蓝的水下密室,《春夏秋冬》那山水间构造奇特的寺庙以及木刻书法… …仅就亚洲电影而言以优美画面著称的电影人当数日本的岩井俊二,而金基德在这一才能上绝不输于岩井。* C8 @' w/ s2 W
虽然主题并非直白,但观赏金基德电影不易使人感到不知所云。他不采用传统叙事手法,而以无师自通的纯正电影语言清晰表达。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人物极少对白,甚至干脆出现了几个无对白的成功角色,(《坏人》中亨吉,《漂流欲室》中的鱼塘女主人,以及《春夏秋冬》中金基德扮演的僧人)一切用镜头说话。
) S0 V& D( ~8 v# ]. R多人物的剧本在银幕上往往不好编排处理。能够使《收件人不明》这样的故事看上去流畅则完全仰仗金基德卓越的叙事才能。片中三个家庭、一个单身汉、一个美国士兵、两个地痞,面貌刻画清晰的主要人物竟有11位之众。剧情中多条线索并进,它们关系互补而不是相互干扰,一点也未显杂乱。$ o2 I: R0 g2 o. n
此外,金基德不落俗套的剧作是其一切影像成功的根基。可以说自从他夺得第一个剧作奖项后他的剧本创作就从没失败过。他编织的故事既合情合理又不迎合观众的心理预期。主人公几乎无一逃脱悲惨命运,使观众欲图圆满结局的心理促不及防。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背弃了泛滥于整个国际影坛的传统电影制作惯例。但并不能因此就说金基德的观念彻底悲观,或者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否定与颠覆。其实金基德骨子里很传统、古典。作品中仍然可以找到最为牢靠原始的友谊或爱情,尽管它们总是被隐晦表达的。* y: P$ h3 E9 ?2 u/ I/ H
" E7 V2 ^4 o# ^6 T1 N: k# J有关获奖+ P% v5 `- I. W8 h
2 \) w3 D6 _! ~只要客观回顾,不难断言金基德的获奖只是时间问题。他以高质量作品吸引世界关注已近10年,几乎片片参赛,年年引起争论。令世人惊叹的是这个外表谦和的韩国导演是如此的丰产与高效。低成本制片他也是得心应手。(此次《萨城女孩》的拍摄总花费是5亿韩元,约合42万美元)时至今日金基德再也不能被继续忽视,只是今年二月迟到的荣誉已经显得并不珍贵。
! P5 ?1 O1 m+ Z- K; d$ ~2 m应该说这座银熊并非只是奖励《肉海慈航》,而是因共计10段非凡影像背后的辛勤导演工作而颁发。令人担心的是欧洲一流电影节此举颇有‘结帐’的嫌疑。如果金基德今后不能真正的‘转型’或曰‘突破’,他将因作品题材老化而很有可能重归沉寂,以银质荣誉告一段落,下次登顶不知何年。
+ v2 |, j, \( r# j' q6 d5 v8 ^; i 虽被冠以‘最佳导演’的名号但与赢下金奖性质迥然。金基德即使是站在红地毯中央那刻也仍没能融入典礼的欢庆氛围。他一身牛仔装左手持银熊被媒体拍照的形象还是没有那些黑礼服赢家们庄重。2月14日当天他正在巴黎准备转机回国时被组委会通知获奖。当他紧急返回柏林会场时颁奖已经开始。此前一周《肉海慈航》遭到恶评,金基德觉得获奖无望已经提前启程了。
+ }% \/ `2 c; y9 F8 [( B3 x( S柏林影展之后已经有德、法两国投资方表示愿意给予金基德支持。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关于一个韩国女孩被收养并且成长在欧洲的故事,名字初定为《Yuri》。金基德曾被怀着好奇心与优越感的公众如逛动物园一样围观,这才是真正的残酷。不知道他能否尽快打破这一困境并保持犀利风格一如既往。# }; l! M/ T; g3 h
( |9 I$ [9 { H( F2 ?======================
' X u \* t$ F
2 A' T9 K8 a1 n$ |8 G/ B
! N2 C* D! c9 t! v8 I' x此文的另一个版本,或许是作者的初稿~~~~
( M' S. m' t. f% d" u0 a8 p. Z6 u/ D" ` v) \% m
金基德的有口难辩
1 l, i; E# I# h! I( r1 U□yuufinn
1 M8 g3 H. a, ]4 w) w
* i- n" ?% a3 [/ ^0 E, @
2 A* y0 ?# m: H- ?& B/ ^1 _眼前这五年,中国青年大有集体追捧韩国流行文化的动向。高丽流行歌、偶像剧连带一全套的韩国娱乐产品
A' h: s0 L7 L4 ~被冠以“韩流”之名一路风行。它们的成功令内地业者既嫉妒又钦佩。在量的惊呆之余居然还有一些高
7 V r3 a3 [0 B; `3 h% A质量的影片不能不提。
1 C1 x; i0 v6 b2 G; Y3 j正如歌手要分出天王巨星与地下乐队一样,电影这个行当里相应的就有票房电影和文艺佳片。这世 ; M) c: f, x# E5 Y9 T' G
上人多,根本没办法让大家都站在相同立场,坚持一致准则。但不论群体的趣味分布有多么广泛和不规则,大 t5 O Q( |, L2 Z) J' `
都可以有一种清晰的划分---大众对应小众,也可以说娱乐精神对阵痛苦思考。叫人感叹的是迅速强壮的
. C- ~0 o! G# s/ g. u* B3 h韩国电影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分化。于是前年韩国人就能生产出《野蛮女友》和《绿洲》这两种电影。 6 [1 {7 A4 ?7 v3 [ e( f4 `
# Y/ Y! z- i2 S- L" h2 s1 `# A' l剖开现象,关注个案。) d* z3 H4 @% ^' T7 d! N+ \* y4 r; H
那么《漂流欲室》(the isle)这种电影呢?片中血淋淋的鱼钩、垂死的鱼怎么解释? 4 x+ s( {$ e1 U) k
还有《坏人》(bad guy)或者《海岸线》(The Coast Guard)、《野兽》(Wild Animals)。。。 九部明显风格化的
# e' F- V1 c) V& }2 H+ ~+ p! L电影终于让大众有所反应,骚动。一个本来不声不响的韩国电影人被突然间关注、议论。同时因为几乎一致的猎奇和误读这场 / {# @+ o4 i9 |0 Y! z2 f8 y
关注最终几乎等同于围观。由于反复出现虐恋题材、暴力场面、裸镜,以及剧情的悲惨他一向被 + _+ ]) _; w Y2 L
说成残酷大胆或者色情暴力。这九部极具争议电影背后的名字就是杰出的----金基德。此外他又以低预算和旺盛 ( d. _; c1 F6 b* {9 d7 A
的创作精力著称。处在人们话题中心的是他在1996-2003七年间拍摄的这样一些电影:
' }# B0 F4 F$ S3 W1 I% u5 m
5 B5 ]- p$ n9 O( g4 s( C, e: U8 c" Q8 _" S/ f
2002年 《海岸线》(The Coast Guard):张东健扮演的士兵在夜间值勤中误杀了一个平民。于是他自
, W* s* g2 f0 L9 P5 s责、恐惧,最终失去理智。金基德意指韩朝边境驻军的现状与分裂的朝鲜半岛。
4 O, M" ^5 |( P8 G* Q) e& T( \8 q; m2 D
2001年 《坏人》(bad guy):流氓亨吉在街上强吻一名女大学生,并在自己周密的安排下把女孩变 0 a, D6 a& Z6 O+ v4 X1 r- e. j
成一个妓女。这出于报复也出于爱情。而亨吉竞是个哑巴。
5 I7 Y) q( F* u1 k% L8 w: G8 ~
; A+ b. Z: F2 e p0 |2001年 《收件人不明》(Address Unknown):驻韩美军与当地居民摩擦不断。韩美混血儿、伤残军人、
! Y5 U E4 Y' \( @) |学生,各自命运凄凉。片中人物众多却个个形象清晰。 ' p- x& ~: T# X0 A% t s0 K* j3 B
( m( {" h9 b' S7 E: ^$ ^* ?
2000年 《真相》(Real Fiction):这是金基德自称最在意的作品,却反响平静。此次他似乎是在探索
5 ~2 F4 K3 J* O1 _# {0 Q2 q意识与麻木,现实与幻境的边缘。他在200分钟内就完成了该片的拍摄工作。 % b1 @, s' p5 Z1 X6 c' u* M0 ~8 u
. D- F9 Q' i8 T: D6 B1999年 《漂流欲室》(the isle):故事在氤氲的湖面上漂来荡去,爱恨模糊。这也是中国观众最熟悉
) ^9 [! m, `( i+ I! R |的一部金基德作品。威尼斯参赛片,俄罗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 p( v3 a# M# w# d. f" M2 [3 t3 j9 y' H: |- W% | C
1998年 《雏妓》(Birdcage Inn):鸟笼旅馆的主人有一个规矩女儿。女孩却逐渐发现自己与一个
2 \: l G* c* t, X9 Z; u& I0 i妓女房客其实本质极其相象,并且在指引下最终从娼。影片曾在柏林电影节展映。
9 {5 x: I4 ^3 K6 j0 X; W o0 h! `2 \; q
1997年 《野兽》(Wild Animals):故事设置在巴黎的一条小街。一名朝鲜退伍军人移居法国遇见了来
. ]* |( @, ^' R4 N5 I自韩国的画家。两人间的微妙友谊是影片线索。 " l) s7 E2 [7 z
/ b3 E" ?& W2 R4 i1996年 《鳄鱼藏尸日记》(Crocodile):主人公是一个无耻的人。他在汉江水下有一间美丽的密室。他 3 `5 \: M* d& Q g: H8 p: J
隐藏溺水者的尸体并向死者家属勒索钱财。作品本身虽然成功但影响较小。
0 N- i, y' _( M1 z+ ]
: r% N. @: d$ b# D! O; T2003年的新作《春去春回》(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and Spring ):该片按春、夏、秋、冬--- . Q3 O. y5 X( Y1 Z0 J
春往复的四季进展。金基德再冒题材风险故事涉及僧人的恋情。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本人出演了冬的角色,并独自完成 - T) |) ]( w& Y7 ?- H
武戏。
4 ?+ q4 s" J# O; ~9 I) A/ y' R* O5 t" ^4 n2 \; o
' B/ C! Q9 n0 b金基德已是个被过分涂抹的名字 + X! |) |% F7 `3 J! [
5 G: Q) q# F9 G8 I W
- T: v6 z, s& b# V5 K% F6 x在过往的七年间金基德的创作是关于畸恋、仇杀、孤独、绝望关于卑微和耻辱。从默默无闻到赢得国际 / ]8 y- |: G+ {, ?, S& f
声誉,由无法公映到一流电影节的频繁邀请。金基德已经成功的走到了大众面前。然而他得到的却是少数赞许
/ {9 I4 P- M* x3 v和多数的反感与不理解。国际影坛对待他的态度基本如此。而在中国看金基德电影并愿意站出来发表议论者 9 h5 V7 o, t! |
也惯性式的接受并采用现存的评论。观点的过分单一叫人怀疑如此喧嚣的议论之前到底有多少人起码认真的
$ r& @3 l7 r9 q0 o; V# e4 P0 p$ F$ z# L看过他的旧作?只要一提到金基德所有文章毫无例外的使用了诸如:暴力、大胆、残酷、血腥、另类、边缘、
# D# X5 _) X7 t$ ^* e$ {; ^. n情色、惊人一系列本身最泛滥乖巧的字眼。观众和电影节评委以更加猎奇和不安的心理预期等待着金基德的
% I3 P4 P: B) X: [8 R- u每一部作品。没有经验者则干脆直奔流血画面和三级镜头纷纷寻找金基德影片。
: i) }2 e2 X# c9 G, f网络帮助了这种谣传。经常有人在各种论坛里描述他们在这些电影里目堵了什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 8 q+ W6 j' Y' ~
越发人云亦云。金基德终于名声大噪但处境也足够尴尬。他的脸上贴着左一个又一个无比花哨却不相
# `$ G% T: A" l3 X干的标签。现在“金基德”已经成为了一个被过分涂抹的名字,面目全非。就像张东健在《海岸线》中那张脸一样
h! H/ e" O3 b% p已经很“迷彩”了。
$ L A; ]) a2 i8 u8 X# x5 C1 M+ D! F, ^+ [/ q6 _) b. r
公众的哗然始于199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漂流欲室》作为竞赛单元影片正式角逐金狮奖。这部兼具优美 4 M8 d! M0 v: z: j) p; r0 d
画面与痛苦表达的虐恋片显然分量十足。但也许由于明显违背大众的观影经验该届影展上《漂流欲室》仅获得 ) }$ d7 O; d7 d: X2 k# C
NETPAC一项外围小奖。紧接着此片在欧洲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绩。较为亲切的评价是:“金基德没有被完全的 2 W0 a; u" J% A( e T" q* @% Z/ a
理解,但他是个天才。”
4 ?' g- n0 \3 A0 B* X2 P可能因为《漂流欲室》留下的初步印象,欧洲人对金基德念念不忘。在随后的两年里又有《收件人不明》
) H B1 a) p3 D( ~和《坏人》被连续请到西方。有关金基德的种种说法由此产生。大量充满惊奇的影评、分析开始涌入媒体。大体 1 ^2 g: V* L E( v
都是描述金基德电影所谓的“残酷凶猛”。因此金基德多次被与日本活跃而怪异的三池崇史并提。 " c. h7 P; l" j+ M( o
除去少数的赞扬,批评声更此起彼伏。女权主义 7 E+ }1 p! J% H- I; |7 \
者对金基德尤为反感。时常痛斥他“病态”、“无聊”。金基德作为这五年间各大电影节上最知名的导演之一
: f$ u" v) T7 O, g' g9 t" K最终却没能赢得一座足重金奖。这种结果正说明他虽然火热一时但作品引起的仅仅是好奇而非理解。他每每收 . C2 |3 y9 e6 ^; G- B# O
拾起圣丹斯、布鲁塞尔、蒙特利尔、奇幻电影节为他准备的一些安慰奖项后只好立刻返回韩国准备下一部电影。
2 S3 M7 s3 F, O4 u+ h6 W+ w
( S: l! T& y8 R更糟糕的是金基德诚恳的态度已被严重损伤。对待各种指责他解释到:“这些批评正是主流面对非主流的
) u% }3 ~0 Z& r7 P不安。”可是媒体对他的言论一次次曲解、误传,不善言辞的金基德曾一度回绝一切采访。好事者的宣传愈发
' i) m0 w* `3 S# Y5 y, L1 y- V5 D夸张,连众多准色情网站都提供了金基德电影的下载链接。如此局面下不作辩解显然明智。 $ @% W) G n0 q
/ V' y R. [+ U! m J$ L5 s
* s% o$ L1 u0 Q% W金基德真相
7 w1 X. ?: Z V" g6 z/ E/ G3 a% l; c1 {) O4 p) d
: n; D" N; U1 I" c. X) D" `通过金基德电影,对他本人的猜想自然也会依赖于影像风格。似乎自然合理的,金基德被臆想为冷漠阴暗,表情
0 g$ a# p$ x ^% Y) B) I严肃。这一次又多少产生了偏差。 $ R1 v+ i* { \& q
金基德向来和蔼害羞,面对媒体出言谨慎。出席各种场合永远都戴一顶深色鸭舌帽,有时候背一个单肩挎包。 , f) ]9 U0 U+ a; E6 a* G
这位知名的韩国导演从没接受过任何与电影相关的教育。似乎他也不需要,他好象生来就会拍电影。 . `& {) W+ e- ]: i, }
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奉化郡的一个村子。当地多山,经济欠发达,恐怕正如《收件人不明》的 , j7 w% O" K; N! Z
故事背景。童年他淘气好动,时常在玩闹中打伤同伴,会自制各种新奇玩物。9岁随父母移居汉城,就读于一所 % }3 y& b5 N6 i h/ ?5 O- k
农业技术学校。几年后哥哥被开除,金基德也被迫退学。至此他结束了自己所有的正规学业---小学毕业,初中辍 / a6 o+ j: {& i) `6 J& Z4 f
学。随和的几年金基德在多家工厂工作过。20岁应征韩国海军,他服役5年,是一名士官。这段不很愉快的从军经 ! x9 t& }1 m2 g& [
历为《海岸线》提供了种种细节。退伍后由于眼病,金基德躲在教堂里度过了两年,一边打算着将来做一名神职人员
3 s( Q+ L" j# o2 B& z! G! E, m一边坚持画画。1990年,当能买得起一张飞机票的时候他立刻飞往法国,并在巴黎学习美术,以卖画为生。留法几 ' E, M# t. |* @) V- R8 [
年间金基德见闻颇丰,逐渐转变了过去的文艺观点。1994年返回韩国,短时间内写出了《画家与死囚》、《 " _* l4 _5 f ?) {% h
非法穿越》等剧本。由于剧作出色他获得了电影振兴协会的竞赛奖项并募集资助于1996年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 ( k" L/ |* g+ ^! j' H
鳄鱼藏尸日记》。
0 G; z9 Y) R7 f9 w/ g
0 s! y. C/ e4 D4 ^7 y/ B7 s) F1 r N. b金基德的剧作在很大成分上都与个人经历有关联。他有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父亲,受过枪伤,金基德尤为严
- s2 [7 k( g9 [+ v% [ ?( V6 g厉。金基德远赴法国与躲避父亲有很大关系。母亲是一个只会操持家务而不识字的妇女。金基德左手拇指上有一块 % y4 _" `: y3 Z& v4 a3 c7 Z
伤疤,这是他小时候自制火药枪留下的。看来这些资料都表明《收件人不明》最贴近金基德的实际生活。的确,他在
( B* A( g: F5 U0 m# b% f7 @: @- Y/ b接受采访时也曾这样谈过。 . M0 G; I+ J7 V% S* J$ S! e
独特的知识结构与早年遭遇使他的表达明显区别于李沧东、洪尚秀等学者型韩国导演。应该说剧本新意与形式 # _/ p1 U3 @* T% l! u
美感才是金基德作品的长处。从小画画,扎实根底使他能把画面安排得美术作品一样漂亮。而他的剧情发展总不落 ' z* S* Y6 x: |. d
俗套,充满意外。主人公无一例外的遭受不幸,命运一直下沉到底,不留希望,不迎合观众的心理预期却又合情合理。
( p$ i) |$ k% @3 f' `7 Q在《坏人》公映后有人批评剧情,认为把一个女大学生变成妓女这无法接受,有违道德。金基德在多次访谈中 6 }- `7 l' |9 K& X/ R: N
困难的解释道:“不是我把这个女孩变成妓女的,问题恐怕存在于我们社会本身。”。“在韩国人们常按学历和社
* k1 J' l* ~3 V; T& y# g# x会背景判别人的优劣。所以他们才会因为那个女个学生的不幸而感到被冒犯。我想做的是抹掉这种社会划分和界限。
7 T$ v, ^* ?) f! C* m- _金基德更关心的是生成悲剧的原因以及被大众视野忽略的各种人物。并且他十分尊重女性。这样看来金基德其实
1 [- ~% O- V( Q9 a( x/ x) \& Y无比悲悯、脆弱。远不像被传媒定性的那样。
1 F4 K# v7 V: p怀着好奇心与优越感逛动物园一样围观金基德,那才是真正的残酷。" T; }/ w7 |- m, A6 q/ B
3 w# Y; P/ X! V- [: O[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4-10-14 at 12:52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