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iginally posted by 阿韩 at 2004-5-1 03:27 PM:
/ I3 P; u s8 Y! M) N又是不一定驴驴,最近一直在研究金基德的电影啊 + \0 E0 a: j5 m- I7 b
6 }1 b& a" v2 i" ~3 B
1 {9 U- v5 t. R; l8 M; h呵呵,这个不一定驴驴对金氏关注度不小,一起来重温一下他为此写下的系列文章~ 3 @% X( y! E& O! L" \
至于他对一些影片的个中解读却不敢苟同。有时间跟贴再说吧。& }2 J8 v" n7 U& }6 s9 b
( K6 ]1 ?( h. u
' {' }( m7 E5 L, t
不一定驴驴在金基德的指引下再度化身为弱者向这个世界和女人的意淫
; [. t0 F O' \4 i. J# t
" h7 P. E- s# P1 Z9 b; H8 g1、《坏小子》:不要那么高傲,其实你不过是个天生的妓女。 9 M2 t @1 N |* ^) Q ]
1 N. G% c1 T# \, Q: Z本人最喜欢的金基德作品,很可惜当年的一点琐碎记忆文字在流失后已经无从考证。; e/ O5 D4 e _ X
V) v& p8 V) ~* C/ q2、《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的人类残酷学说
8 E* ]& d. }8 r- P6 D ~, r
( |& f' D+ D1 S- |文/不一定驴驴 04年3月26日7 V. [8 w L8 ?; l+ r! @
2 Y9 z! u5 ^0 N3 O6 @( a
在电影中探索生命,近期萌生了[21克]和[春夏秋冬又一春]。墨西哥导演伊纳里多的[21克]在生命的迷失中对基督教信仰发起了质疑,而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通过佛学诠解人生旅途的意义所在。同为谱写生命的乐章,伊纳里多在肉体中抽取灵魂称其“重量”,而金基德把人生喻成循环不息的四季,同样表现的是生命火种的轮回和交接,无疑后者更形象生动。
# S3 n. `0 A* Z/ Z8 ]2 Y! J9 p( b2 F: o; I: O5 F& D
两种文化信仰和思维习惯的差别,在影像语言面前可见端倪。伊纳里多为代表的西方唯物主义写实风格,最终使梦呓般的[21克]晦涩有余灵感不足。它所缺少的写意上的联想和点缀,正是以东方文化为根基的[春]中值得称颂的地方。* E5 [( _% N3 d) U
" M6 P7 ^0 v+ w7 x0 x
多次涉及敏感题材引发争议的金基德,关注韩国社会的边缘群体,以超脱世俗的边缘另类影像多次引起海内外的关注。此次相对平缓了许多的[春],直觉上使人误以为是其风格上的转型和收敛。其实不然,[春]所流露出的关于七情六欲的迷罪预言,依然是其一贯的对欲望主题的露骨展现。稍有不同的是,它是金基德的世界观对生命轨迹的一次完整的宏观描绘。相对于以往作品中仅关注的中青年群体,[春]较为全面的首次填补童年+老年阶段的命运。
; R! s. h# y# X+ j
5 |# R. Y* v& W9 t7 U/ h! ~春夏秋冬象征着人生的四个阶段,金基德把影片切割成四块独立的章节。因为故事囊括了人的一生,时空的距离感显然增加了情节的跳跃性。但四个故事并非独立互不相干,虽然彼此所处的时空相隔千里却环环相扣。四个人生不同时期的辉煌片段,在金基德巧妙的取舍和衔接下依然保持着线性故事的流畅。
" ]' n& O& h4 ?4 u/ g
$ `/ h8 B9 q+ b+ J1 E, f- \! @春的诞生6 _( R8 P1 ^. U
, r' I* [; O( ~# I春天的故事孕育了一个生命火种的点燃,金基德从主人公的童年经历娓娓而谈,俨然他把[漂流欲室]中的“水上宾馆”演变成本片的“水上寺庙”:一个远离喧嚣都市环山绕水的小寺庙,一个不谙世道的小和尚,没有背景和亲人,有的只是对佛的膜拜和朴素的生活。但是如此纯真朴实的小僧人,依然滋生了灵魂深处的罪恶。
! M) Z+ n- j. a5 L' b6 n
' t2 |) N- d8 G: ?; N无邪的小僧人把石头缠绕在鱼、青蛙、蛇的头颈,把石头塞入动物的口腔,看着它们挣扎喘息而手舞足蹈。讽刺的是,杀生竟然来自小僧人的天真童趣。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类性本恶的不争事实。金基德以近乎残酷的冷漠姿态注视着小僧人的成长岁月。
; C* P+ x% ~* x) a% n
3 a! h9 q- R; F- a9 s背后的老僧人也注视着小僧人施虐的一切,但是并没有给以制止和解救,他给予小僧人的救赎,是对其灵魂的洗涤和惩罚。按照佛学的逻辑,破杀戒的小僧人注定将承受自己亲手酿造的恶果。/ N; N# p. Z8 C( C$ |
2 Z( |* g, A& X8 i' N夏的禁果/ f9 [7 _! y9 G. |, h$ c8 F' F
( c7 }/ c0 X+ p* V9 H( L+ t
夏天是欲望放纵的时节,转眼间小僧人已长大成人,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幕幕性的招手。金基德把镜头对准了大自然:山路边蛇的交媾预示了小僧人的性成熟和冲动(此处也是向今村昌平的[酋山节考]致敬)。情窦初开的小僧人幽会少女偷尝禁果,破了佛教中的淫戒。他给少女献殷勤,甚至搬来“佛像石凳”给少女坐,是其心中神佛地位的瓦解。也体现出佛法在人的七情六欲面前败北的过程。
! W8 I" ]) {3 N+ p, \4 t/ B
2 y; j$ X8 f' `! J7 @面对小僧人的犯戒,此次老僧人给予的教诲,依然不是阻挠和劝解。看破红尘的他给了小僧人选择人生的权利,并如同先知般的一语道出了未来:“淫念唤醒了占有欲,而占有欲望必将惹来杀机。”他明白此时的小僧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归依佛门,同时也为自己和小僧人的下文埋下了伏笔。, j! i3 J* C$ ]: W0 Q$ `5 b( P
. X6 T8 g) J4 P. t3 Y秋的杀机% u8 J- f! ]7 Q$ { N _
# H% X: T& f' k( D" ^; Z8 c$ d0 G十年后秋高气爽的某日,就如同老僧人预言的那番,已经步入中年的小僧人带罪潜逃。十年前还俗的他跌入了世俗的险境,挥之不去的是世间的烦恼和情感的纠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因爱生恨、恨起杀意,妻子的不忠酿成了他的弥天大罪。这个杀妻的故事似乎又回到了金基德三年前的[漂流欲室]。3 ?- a) h6 }. p# K7 o
- M: s' U" \% q0 W3 t0 Q金基德眼中的爱情,无不以悲剧收场,他对爱情的控诉,总是借助于欲望和暴力的原始发泄。面对爱的背叛,男人的瞳孔中冒着复仇和嫉妒的火焰;面对疯狂的世界,他只能采取更加疯狂的态度。他试图选择死亡来逃避现实,无休止的施虐与自虐,如瘟疫般的从[漂流欲室]中传染到本片。4 \9 X0 t& o: Z# G4 j. w7 n: I7 w3 s$ G
4 ?3 {+ I$ l( c' ^9 u3 M冬的反思
) Y# p3 J, V/ Y2 g9 \5 \
9 h; |4 B( w0 a9 g4 H0 p冰天雪地的一个早上,服刑期满的“小僧人”再度回到已成废墟的寺庙,不过此时“小僧人”已经变成了“老僧人”。昔日的私欲不在,头发斑白的他能做的仅是在孤寂中度过余生,走着当年师傅走过的安详末路。他背拖石轱辘送佛像于山顶,是对其童年杀生的偿还,也是为它们超度。蒙面女人在寺庙弃婴,预示了下一个小僧人的成长故事。又一个春暖花开,新的小僧人同样重复着老僧人当年的生活轨迹,生命的循环在自然界继续。
~* m% k7 F2 f$ d* M: T% ^9 ^9 y1 Y: c
这是关于一个和尚的人生岁月,镜头后的金基德宁静而又形象的述说着生活的流逝。他始终保持着故事的趣味和曲折,不是灌输给观众空洞的理论,而是依仗物化的镜头和佛学的概念,抽取出人与自然的共性,把人的本性与动物的本能穿插交融的隐性描绘。他对主人公生命过程的展示,有意的掐头去尾而予以他人的生活代替:片围的婴孩,正是主人公幼年寄居佛门的谜底。主人公还俗时老僧对徒弟命运的先知和点化,暗示了老僧曾和他有着相仿的人生经历。秋季老僧的孤苦伶仃和安然超脱的自焚死去,也将是主人公晚年的最终命运。
, u! C1 y% x; l5 {" \7 G4 l- ]/ ^( G
三个人的生活共同来搭建一个完整的人生轨迹,不仅有对灵魂交接的喻意,更足以说明人类生活的大同小异。 g: p6 \+ K. v' z) C: C. |; m1 J7 {
. _6 x- w9 p5 i: g4 W) V+ f
影片的基调整体上比较灰暗,仅存的温馨希望之处,是金基德对佛的肯定。抵消人类罪恶净化灵魂的唯一途径,便是来自佛的救赎。佛教徒的慈悲善意超凡脱俗,与世人的阴险讹诈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在主人公中年逃逸的一段最足以体现:杀妻后的主人公焦躁易怒心神不安,并带有暴力和自虐倾向。而师傅给予他“雕刻般若心经”的疗法,俨然把他由魔鬼变成了圣徒。晚年后的主人公再度返回寺院一心行善普渡众生,走上了真正意义的信奉之路,在佛的指引下不谙世事刻苦修行,是其灵魂上的觉悟,也是对其所做错事的忏悔。# ?- O0 ], ?6 o9 D/ i
* c7 \( X* S/ n7 ^$ `! F+ v片尾弃婴后的母亲滑入冰窟窿,是神佛对恶人的惩罚。显示出佛的公正和明察秋毫,也体现出儒家善恶有报的思想。
9 ]: I5 _* G% @3 f' h: e3 i' h
9 x) O" _8 s# Q+ W2 d. A7 [7 V继杨德洛维斯基和今村昌平之后,金基德是世界上第三个喜欢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寻找共性的导演。本片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动物依然出现在影片中的每个角落。金基德营造出一幅动物与人相共存的宁静谐和画面:春天寺庙里跑着欢快的小狗,夏天换成了大公鸡,老僧借公鸡之力把湖中央的木船拖于岸边。秋天他背着小猫并用猫的尾巴写字,冬天老僧自己化成了一条蛇。而小僧人与少女的爱情邂逅,鱼和蝈蝈是重要的调情功臣。% H6 P& J, a3 X% `4 w1 l
/ i' P" C& Z4 }7 Q1 N
3、《海岸线》:海岸线边失去的两个灵魂和一队没有灵魂的躯壳
- J, [ l% M4 c7 B. z2 c3 T( k a7 A: B& J4 e: i* c
文/不一定驴驴 03年3月10日 17:29
2 G! V: u2 ^. Q2 Q: ]
6 ~; O ]+ v _# F' `3 |( h! J海风轻浮海水幽蓝的海岸线边,驻扎着一群年轻的大兵流浪着一个年轻的少女......$ v5 L0 Y" q; X% f
混乱压抑下的凄凉* T: k5 Y7 `9 {1 P7 T
+ {$ V' \( l& n( |
敏感压抑的姜上兵(张东健饰)作为时代的牺牲品,在他服兵役期间理所当然地承载心理压力却不允许他认真。荣誉和误杀平民给这个善良的大兵带来无以言对的苦痛,必然导致这个悲剧人物的毁灭。3 P/ _# M2 L. k8 z$ V/ G, g% j
0 l- x& D2 O8 M/ r
灭亡的还有那个被损害的美英。在一次防范间谍的夜间放哨中,较有敬业精神的姜上兵迅速熟练的把美英的未婚夫英吉致死。尽管这对狗男女在不该出现的时间地点恣意出现,不管是否是来自那个鱼贩子的恶言挑衅,当英吉与美英义无反顾地疯狂做爱时,当英吉的雄器还停留在美英的体内时,无情的字弹暴了那个拿生命开玩笑的年轻人的头。英吉这突入其来的毙命使美英来不及做出反映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当她刚刚弄清楚现实的缘由时,手中仅剩下英吉的一条手膊了。; j9 Q6 K" O( `2 \" Y8 b! q
: }6 j$ j2 F. Y5 g0 }# `8 b金基德设置的这场性爱冲突带给我们不知所措,也同样给了女主角,于是美英精神失常。可是这个可怜的美英并未由此终结凄凉的命运,她还要继续承受损害和玷污、继续在痛苦中徘徊。, w1 _9 m5 o' S" _$ m
Q. |( B8 d5 y, [* e) k& L" X" Y6 s p
这个地狱般的空间叫人窒息。那个在交媾时失去了自己的爱人的美英,在留给她痛苦回忆的海岸线边寻找着她的男人英吉。英吉、英吉!英吉.........她呼喊呻吟着
7 O, ^! }$ y" |6 |! `0 U
* f# F0 z8 X p! l( A可是留在海岸线上的绝望和欲望继续膨胀着,这个邪恶的沙滩。美英继续在这里出没,她把这里的每个男人都等同了他的英吉。她的精神上的创伤还未痊愈,接下来的却是大兵们带给她的肉体上的创伤。美英慰安妇般的与每个人造爱,直到怀上了身孕。当美英的哥哥发现后,也仅仅只是利益上的妥协。惨无人寰的节育手术,赤裸裸的进行着。
* D* L) e. P* t) {8 K. j
/ U8 w; J* L" C- D& u很快美英被掠走,对于这个已经失去对自己身体防范的疯颠女孩,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诃护与同情,只能继续被人蹂躏。* h6 ?8 |" ?1 E' R
3 }% B7 P* v N1 ]' S8 f2 q& ?
姜上兵也是被损害的对象,当他趋于良心的本性向人道倾斜却偏离了政府的利益,于是政府毫不迟疑的将之推出圈子。姜上兵是被欺骗的对象,他起初的作法只是源于对政府政策规定的无条件执行,尽职的只是一个军人的义务。很可惜他笼罩在人性的自责范围圈内,很快就失去了政府的诃护,甚至失去了自己继续作为军人的权利。于是,他只能流浪、只能寻找、只能如同军事演习般的一个机械动作把刺刀叉入无辜行人的小腹。7 d+ l# F O4 J! }9 u, Q
' V1 B1 I1 k& [. j5 u3 Y
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所进行的生存游戏,在所谓的和平年代里继续上演着。渐渐丧失的是更多的善良的灵魂,难道我们只能做没有灵魂的躯壳?
* X1 D# \2 d; W0 S# a" P
?3 G$ H% n7 F5 f9 v, p/ Y4、《收件人不明》:压抑扭曲灵魂的乌托邦 . y" k; H4 [! u# B" R
; I8 {1 r0 \0 t4 X文/不一定驴驴 19:34 4月13日03年
2 {5 ?- V& F5 [/ F- A% B. z; A4 ]* u( s& f) d
这是一种绝望的力量,不适合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对生活满怀信心的同志收看此片(文)。
; ]" i$ R2 K7 k* a: }& _) u
( ]9 Y" E2 q8 h3 Q; Z如果你碰触过<海岸线>中暗红的鲜血,沉迷过<漂流欲室>中人性挣扎的欲望,那么你会乐于接受此片并。金基德对韩国社会强烈的绝望和批判依然贯穿这部电影始终。
/ C' p3 p, O+ W( @ 5 H: ?7 `+ g6 H# z! f: @
人物原画设定:9 c: K% v Y& u
3 r) K" {: z& s" u4 b: E3 F过于剧烈的情绪爆炸,使得每个角色在紧凑的生存空间中不断溢发冲突。主人公昌古的尴尬身份,似乎早已经注定他的悲剧命运,他黑色的肤色是他在韩国社被歧视、被遗忘的标致。也许母亲不该给他生命,他的悲剧的确源于母亲使他诞生。于是,昌古展现了他人性中黑暗的一面,孤独、无情、冷漠、冷血都是他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可以任意对母亲拳打脚踢,可以杀人,可以割下母亲的乳房,可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5 i; A8 d2 I0 k* n* c4 n! [/ {4 F7 |4 A
吉华是软弱的,他来自于一个有着很强虚荣心的家庭。他的父亲整天唠叨着曾经在战争中的荣誉,战争使他的身体残疾,也造就了他心理上的残缺。
6 Z9 `; B( K }( f, C9 z5 T. I, Z" t" U7 f+ I
吉华在不断受到伤害或挫折后,终于不顾后果的反抗报复。也从而走向了自我毁灭,那时他红肿的双瞳充满了杀气,如同咆哮的野兽。4 j1 V) }6 S# \3 P# P2 n; i
. x( U8 D/ N: m片中的那个屠夫的设定,却让我始终不能解释清楚。卤猛刚烈的性格倒带着几分正义感,可最后却是遭受到非人刑法的虐待。也许唯一的过错是他职业的原因宰杀了只许生命(狗的生命)。当然导演也曾借吉华父亲之身表现了对这种职业的歧视不屑和极度憎恨。也许金基德个人很宠爱狗。5 b6 q( R D9 i3 e; y7 x
& n T1 E) V; Q* R7 b# f5 b两小时的故事里,金导演要讲的故事和反映的问题过于饱满急促,显得时间的过渡很快。人物间的关系冲突过于集中,紧凑的情节也使影片始终笼罩着压抑的空气。
. |7 A+ n2 n9 S% n' D; d7 i! c+ K) ~: ?
压抑的气息让观众绝望:
' w; g. v+ v k5 H3 Y' h% [" r! [6 `. x2 J v' q! L+ r
韩国人的骨子眼里喜欢悲剧,记得于华把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版权卖给韩国人时,他们曾直言不违的说过:“这样的老百姓卖血故事在韩国随处可见,就象在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一样。”
# H3 b6 j% p, E/ K
; l) ]1 J2 R6 O. ]4 y是的,[收]中亲情的淡化使我已经不能用悲惨来形容。昌古撕拽着母亲的头发,脚踏着母亲的脸额,仅仅因母亲有点市侩儿,仅仅是母亲讲英文。他甚至不会给母亲一个恋爱的权利,他不顾母亲的挣扎和祈求,用刀子割下了年轻母亲的乳峰。在这里,怨恨超越了亲情。
$ r" J# K u6 V( K7 [
3 q& p2 {, d6 H9 [$ k u恩洛与哥哥间,看不到一丝兄妹间的关爱。况且恩洛眼睛的瞎掉也是哥哥一手酿造,但是你看不到哥哥的一点歉意,没有怜惜、没有血缘和亲情。
2 P$ `, D' {) k, {0 H; {6 z! S1 z1 w) z, b0 J
两个小混混兄弟在金钱面前更容易感情破裂,翻脸,叫嚷,大打出手。
/ ^& I6 c6 Y1 v! M: i6 A% `; E7 r* ~- j# m
在混乱不堪的空间里,在欲望的扩充中不见了法律的约束。手扣可以在这里滥用,杀人、强暴只在不经意间。每个角色都表现出对法律的轻视和挑衅。当然,在人性的破灭灵魂扭曲的面前,法律又能耐合什么呢!
# I% B0 m! F# |8 O! w
) F6 I" w3 D: ?3 Y8 X/ d1 p+ m自虐、自慰以及狗与女人:4 f) Z& w# q& ~* a$ o. t/ G
6 x, h2 L. G: H' p, Q所有人都选择了自我毁灭,因为他们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除了做终结生命的反抗外,还能做什么呢!, S- N! i, F6 ?* [% p
* C& \# b) f# u影片中充满了不堪入目的镜头和思想,有如让观众自己糟蹋自己的审美观一般。而这种强加于观众的审美和视觉刺激在金基德的[漂流欲室]中更是发挥到了至极。片中的昌古不会在意自己人格和自尊,若无其事的出入肮脏狭窄的狗笼。因为,能正常的活着,有个工作,这些他就很满足了。
0 i: g, _7 N! ]+ H; Y8 I2 b5 |1 p1 Y- Y! h- r" c
恩洛的怪癖又在片中出现。关于女性的自尉是金基德最愿意探讨的话题之一。而在他其它的作品中都未放弃对它的表现和分析。美中不足地是,他的这种主观臆断有些过于从男性的角度思考女性的“性”。
+ D: c' T( w5 ^1 l) @7 a+ @& R" v2 m; K% c' s* [4 M8 ^8 ^+ z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留下了很多后遗症。村民们服饰的军装化和遗留的武器时有出现,影片中曾经好几次出现“自制手枪”的镜头,吉华甚至在他家的后院挖出一只手枪。
0 I5 `, H3 N7 e+ l7 _. o
6 B$ X% I) N y0 u$ E0 j这不是一部深沉的电影,它面向我们这些粗俗的观众。尽管成本低廉、结构有些粗糙,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绝望催情剂”。8 o$ T' H& \1 n) N/ a
! ^4 I, f5 W! b! L+ S8 J
影片结构另类,时空的转换度很大。片中有一个女孩治疗眼睛的段落,转瞬间镜头切换,接下来的镜头就是几个月之后,女孩的眼睛已经治好,她的小狗已经张大。
7 r& P$ S6 S4 B
h9 _& B/ j* |7 e" \$ Y0 \ 同样处于苦难中的不一定驴驴写于沈阳银河4 E' o6 ?# F& `
6 N6 [ }& Y M7 j/ I' i( h
5、《野兽之都》:欧洲的天空依然灰暗 ! V9 }! ^+ {7 k* I- s6 f1 _
}! o3 d8 u4 d+ h
文/不一定驴驴 04年4月19日
( l- q6 h# H$ u5 h+ Z! K1 U; \2 A8 J
6 T2 ]6 F3 d# c2 ?+ {0 v' m金基德是韩国最负盛名也同时最受争议的风格电影人。他的作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赤裸裸的影像常常直指人的本性,以残忍绝望著称,而他因屡次涉及敏感题材也一度遭受媒体的贬低。今年的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的迟来荣誉终于带给他一个客观的肯定,也促使香港三区发行他的这部处女作品。
6 v% n) F5 U, P8 g, h1 E' D6 U/ i1 u2 d* J, |( ]0 ^% D& |
在金基德这部由法国赞助拍摄的早期作品中,他别具一格的电影观念已成雏形。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本片具有很多他后来作品的影子。无论是[坏小子]中躲在玻璃暗窗后窥视爱人的孤寂男人,抑或是[漂流欲室]中奇异的水上宾馆,在本片中都已可见端倪。! U: e9 W, g1 I, p
- I7 `& ?$ @8 A5 H2 @% D
和他以往的作品一样,本片依然保持着故事情节的流畅连贯和趣味性,并带有浓重的悲剧意味。虽然沉重的主题剑走偏锋,但一点都不晦涩。尽管另类出众,形象生动的故事却做到了雅俗共赏。
1 [6 |. H) ]. [4 ?1 h! a" |9 V( ~) w2 I7 j [ ?
故事发生在巴黎,一个韩国落魄画家、一个朝鲜退伍军人、脱衣女郎、潦倒的模特、法国黑帮,金钱的诱惑促使他们之间产生了微妙的依存关系。而这些走上不归路的边缘人,最终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的招手。
0 h! O# X% h J3 K; ]4 r+ u, t2 N# E6 K; k8 g) l/ ^
这是一部金基德半自传色彩的影片。主人公在巴黎游荡以卖画为生,无异于金基德早年浪迹巴黎的亲身经历。而片中角色的悲惨命运,也多为他当年的感同深受。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的几幅道具画像,在现实中正是出自金基德之手。3 i& }1 l- l! W p& i
3 a( X* s. h* \) a: N% W; E6、《撒玛利亚女孩》:圣妓少女卖淫的价值和代价
7 W# y* R: U# Z+ d8 Z6 s" c( |& R% V3 i! `7 Q4 s
文/不一定驴驴 2004年4月23日
% X/ k" N' G- D9 Q
% C" H% _& @' Y4 G6 t, E9 E. f就在我们刚刚适应和接受金基德[春来冬去]些许宁静的禅意和朦胧基调时,他的下部作品却恢复了他早期如同猛兽宣泄的叛逆血腥和暴力。但是令他的支持者们倍感欣慰的是:此番终于带给他真正意义的荣誉,使他成为继林权泽、李沧东之后第三位在世界三大电影节拿大奖的韩国电影人。
* R9 w) j, m& L) |3 L
* F S: r0 R# j: h7 h/ `- w) Y其实不难发现,本片继承了[坏男人]那种简单中蕴涵寓意的细腻风格。有趣的是两者都入围了柏林影展,纵然前者反响平平,甚至遭来舆论的攻击,但此番后者荣获殊荣,前者绝对是功不可末的。% ~0 U/ m4 [; f- u! c& B/ K- R C3 w
- A( {- r$ V& p2 f& @( q0 d1 v/ F
金基德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工作者,他的作品总是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共性。无论影片的结构、叙事风格抑或画面审美,都仿佛被烙上了金式品牌般的显著和出类拔萃。其实这多由他坚持独立创作所赐,他多方面的才能使他每次都同时跻身于编剧、导演和美术数职。而能始终做到这一点并出色的导演在世界影坛屈指可数,大概也只有日本的冢本晋也能与之媲美。有趣的是这两人都很钟情于“压抑”的风格。
Q# F+ U# }, {$ z" A* c2 A4 `9 a$ J' Y- N
综观金基德作品,宏观上可归为两类。一类如[收件人不明][野兽之都]等叙事性影片,大抵情节饱满故事性颇强,多为边缘人的群体写照。缺点是往往剧中众人物的矛盾冲突过于集中化,会让观众感觉略显牵强。而另一类相对叙事性较弱,却是在人物个体的性格和内心刻画上施加极浓笔墨,如本片、[漂流欲室][坏男人]等。美中不足的是有点晦涩,娱乐性稍差。
1 l E \+ i' w/ p$ B8 Q7 u9 V% N7 L" b: h) w! ?
大概我们还记得金基德在[坏男人]中那种固执的思维方式。身为流氓的亨吉为了和自己爱慕的女孩进行等价身份(阶级)的爱,不惜把她变成一个妓女。而事实上主人公这种最原始直接的行为在[撒玛利亚女孩]中得到了升华,所以把本片看作前者的姊妹延续篇也未尝不可:因为无论是影片对主人公行为身份的设定、沧桑质感的画面、还是把故事假设出两个梦境结局的结构,两者都有血缘关系。如果你欣赏[坏男人],那么你肯定也会爱上本片。
! Y2 ^5 b4 C! o9 F2 l, U4 U- T. j/ H* y, S. z
金基德向来就拥有把女主角变成娼妓的本事,有如[雀笼小客栈]中的大家闺秀,[坏男人]中的纯情大学生,而本片竟然是两个羽翼未丰的中学生。
3 d2 U1 X" J6 K5 W7 V
+ l% v: W! o+ H" K本片的情节其实很简单,讲中学生倚隽和洁蓉相继卖淫,继而倚隽的父亲发现后间接阻挠并走向毁灭的故事。3 r6 @, A2 f$ h) H/ k- |' f
% u7 I3 f% n2 m, V+ m
也许你会对未成年人援助交际的故事不以为然,也许你早已对此见怪不怪。尽管九零年代以后此种现象在亚洲特别是日本已是家常便饭,但我依然保证此片会带给你撕骨揪心的痛。, A/ Z' g4 U+ E @4 l V
# L9 J( B T: T* x% x9 g8 _关于援助交际题材也许你会想到原田真人的[涉谷二十四小时],但如若你拿它的思维诠释本片肯定会一脸茫然。其实正常的逻辑并不能合理的解释本片,本片的故事更多是一种极端的假设和道德批判。" Y- h' p4 i1 [: v2 L+ V! ^
! s4 T# K. ?) d3 e' q' K* ?
这也不是个残酷青春的故事。影片伊始,形影不离的倚隽和洁蓉韶光灿烂,姐妹俩伴着轻盈的钢琴声在公园踏青,似乎让人误以为是岩井俊二[花与爱丽丝]的清新惬意风格。然而明朗的画面仅仅昙花一现,金基德并没有太多耐心渲染青春,灰暗的基调很快笼罩了本片。! c% j" w; N( z
& O/ E( ]% ]+ W- K4 m0 f& e洁蓉开始援助交际,但与常理不同,她们卖淫并非出于对其物欲生活的追求,筹钱仅是她们实现去欧洲梦想的一个步骤。更有趣的是,金基德巧妙地设置出倚隽和洁蓉畸形的依赖关系。倚隽为洁蓉打理一切卖淫事宜:为她化妆、为她清洗身上的污垢、为她保管赚来的钱财、甚至是以自己的名字为洁蓉联络嫖客。而倚隽对每个光临的嫖客竟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厌倦,就如同接客的是她自己。但实际上真正出卖身体的洁蓉却乐享其中,甚至还爱上了她的嫖客。2 H/ S9 i/ s6 [5 j; G
2 A5 f9 t* `* x6 W! ?: ]3 f5 R途中倚隽也加入雏妓的行列,是以洁蓉的死亡作为导火索。她抱着对好友的“愧疚”和怀念之感,固执的拿自己身体入数偿还给好友曾遭受过的蹂躏。她这种并不合常理的自虐性行为动机,和[坏男人]中亨吉的“报复”同属一种极端的思维方式。
) q; }' q% s i5 y) i1 `! f. s$ c
; Z9 u' q5 L: T# M其实洁蓉的故事很是蹊跷,她的坠楼没有太合适的理由,垂死也很不合逻辑,甚至她还没有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大概金基德有意把这个人物朦胧虚化的设置,实为倚隽的卖淫行径作铺垫。或者说洁蓉这个人物并不真实存在,只是倚隽脑中的幻想,就象后来倚隽反复对她的嫖客强调:“这回才是真的倚隽”。5 j, V- d6 o& o8 R# B
3 L* H# y) M- o% J1 S' W" Z' Z( U可以说韩国电影对情色场面的营造意识很大胆,尺度向来放得很开,但本片绝对是同类片中的异数。尽管床戏占了情节的大部分篇幅,但却回避了任何一个过激和裸露的镜头,这在金基德以往的作品中也绝对是史无前例的。而事实上他此次的难能可贵是完全明智的。4 O1 `& S" w v
3 e3 L! I r/ O* s# n+ V) e8 X金基德向来就不歧视妓女,本片再度把他所崇尚的“圣妓”拯救世人的理论发扬光大。“婆须蜜多”“撒玛利亚”和“索娜塔”这三位佛教、基督教的圣妓不仅作为影片的三个章节标题,也为倚隽和洁蓉的援助交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理论基础。事实上倚隽和洁蓉着实行使着救赎的使命,这在影片对嫖客的详细描写中有很明晰的交代。嫖客中有一个中年人被焕发了青春,甚至还有人感激地对倚隽说:“我会一辈子为你祈祷,直到我死。”: d( d+ C6 P: {+ V* S0 N
4 B' g0 B% i0 n! ^, h5 Q然而这些事实并不是世俗所允许的,影片的第二部分就重点表现这种对道德风尚的捍卫。! g; n4 p" s: J( v0 J, X
" y# }' y& @) D1 p) R
倚隽的父亲,这个家庭同样并不健全的男人扮演着社会清道夫的角色,他用拳头暴力的制止世态的荒谬。对于女儿卖淫,他并没有给予责备和当面劝阻,而是暗中向她的嫖客疯狂的报复。因为女儿“理由充沛”的堕落行为在道义上“事出有因”,父亲本身并没有合适的理由将其说服,只能选择间接地对嫖客进行阻挠,甚至不惜自己走上不归路。5 Y- c& {6 a* f. ]5 @, U0 F! d/ T
/ z# n* L, X+ n* W2 N在这个单亲家庭中,女儿是父亲的唯一希望,而嫖客对其女儿肉体上的亵渎,打破了父亲精神上的纯洁幻想,也必然导致他自我毁灭式的复仇。
+ x: D6 f3 o) B- A2 }8 x! W; P: k/ I! h+ E& e: Q- G6 T2 h$ ^
影片的第三部分,倚隽终于完成了她偿还给洁蓉的全部卖淫计划,而此时父亲已把她的一个嫖客毒打致死。此刻倚隽不用再继续堕落下去了,父亲也看到了倚隽的那本全部“卖淫记录”的笔记。8 @* p7 t/ w* r, f/ Y4 N8 u
; S$ d6 N$ G. T4 Q, M( O3 y
接下来的故事已经不言而喻。父女二人踏上了乡间之旅,在母亲的墓前作最后的离别仪式。父亲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而顿悟后的倚隽也将从此独立生活。有趣的是此处有向[漂流欲室]回首的意味,画面中煞有介事地出现被困在山润间的小木船,紧接着父女俩的汽车在小河中抛锚。
) M, L# d" e2 b! p) Q0 L% [6 y2 [) O3 |( ?! y( M
和[坏男人]一样,影片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梦幻的结局,父亲把女儿掐死亲手掩埋在河边,并给泥土中仍带着耳麦的尸体播放女儿生前最爱的音乐,这是出于父亲过度溺爱的结果。可以说大家对这个灰色的结尾并不情愿接受,于是影片自然保留了另一个较普通的客观结局:梦醒后的倚隽发现汽车驶出了水潭(或者可超现实的认为周遭的河水突然干枯),倚隽在父亲的指导下初步学会了驾驶,暗喻她拥有了独自生活的能力。但望着载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警车终不能赶上,她的车再度困在泥潭中,影片结束。
/ o4 h# n& u3 {& c1 P ]4 E4 P
2 C- m9 ^8 [) W4 l, e[漂流欲室]就不写了,, J; j* O1 X2 r: U( q7 K
[雀笼小客栈][鳄鱼][画家与死囚][二次暴光][真相]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