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民俗论坛8 U/ J6 j$ H5 H0 |; {/ y5 X
韩国的祝祭与日本的节日
" R5 E4 x, g) V" w! R! l* V6 Y3 V4 v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 竹田旦?; Y) f M% W% {8 o9 Q* ?+ \7 s
苑 利 译
* R5 }4 {6 O: m8 x) M一、由电影《祝祭》想到的?9 r: M. `: q! i
前些日子,我看了林权泽先生导演的电影《祝祭》。这1 h$ I; C2 z8 u1 j" ?- K$ H
部片子在报纸上获得好评。在大学,也成了同学们谈论的话题,: C' T, J+ \7 R- K4 K5 l2 U& m
有些人说,它比该导演此前创作、后来在日本电视台播放的影片
+ I) d" H# e" K5 \$ D! e* T《西便制》(《悲歌一曲》)更有情趣。我以为这部以丧葬仪式' k# r" f' o0 N+ |
为主题的影片之所以吸引我,完全在学术方面。我劝妻子一同去
7 m: C. |4 q$ ?4 k3 G了久违的影院。这里宽大的银幕更具视觉冲击力,效果也比家中
% O- l2 |. `& d, P' W的电视好得多。?" f( o% ^; }. b
: \) B5 b s* C' l
故事写的是在一个临海的小渔村,一个老妇人被病魔夺去& ~7 N, V$ L' V9 P7 a+ d! l
了生命。这一来,原本非常平静的小渔村立刻起了变化,汇拢来& ]" {4 v2 k/ W7 y! H
的女眷们簇拥着遗体,毫无忌惮地放声痛哭。这哭声向外人传达
1 R( e9 I& k' `' ?; h# y* C着自己的哀思,哭声中,亲族之间的恩怨、男女之间的纠葛被淋4 x& R+ @; C# s0 Y9 r4 t; i; ]
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厨房,在庭院,人们准备用餐,开始忙碌" e' ~7 k( G* r7 `7 e7 ?; s& j
起来。不久,吊唁的客人和村民纷纷沓至。亡人是个著名作家的+ V4 `' _: P& L* K' M2 g2 w
母亲,所以也惊动了中央及地方的要员。?
8 d5 B: H ?9 u2 K$ f8 F1 [
6 Z% ]+ E: x8 s$ Y! T6 p 时光流逝,夜入三更,人们举杯落盏之余,有的已是横躺, Y l& w* a( `4 h3 L
竖卧,烂醉如泥。但也有人或醉心赌牌,或大嚷大叫,或出拳动
+ o, v! ~1 W' k$ N# x! C+ I手打骂起来。丧家乱哄哄的,一片狼藉。?) ~6 E2 P/ T: [' ? O& o! S
. ]- W# d; u1 _( _
天亮了,送葬的时刻到了。人们抬着棺舆,排着队列,唱6 }3 c( [' p: k) B7 H# l7 n2 H
着挽歌,向墓地进发。下葬结束后,回到丧家的人们,将死者的 c* g B- F6 K2 D
遗像安放在灵堂,最后照纪念照。大家神情凝重,照相人的一句) o" C3 B: b( B' O
玩笑,才把大家逗得笑了起来。活动结束了,小小的渔村又恢复/ P5 C" G5 F8 p% |4 C
了往日的平静。? 主演安圣基是个非常诚实的男子,吴贞孩的身
$ t* s/ E2 T5 E" w3 n$ x q5 E5 R上散发着可爱的美,我一直被故事吸引着,直到剧终,心绪仍无( \1 V/ @% Z4 D" n1 z" h9 Y/ S
法平静。过了许久,我才找到了作为研究者的我。作为电影,这! D& f* K+ R- Z, D& Z
部片子是很有趣的,但我始终怀疑像这样一部片子怎么能叫
: Q' s8 H5 x2 h2 E( b: U《祝祭》?这由哀悼贯串始终的葬仪用“祭”字表示尚可,但为什$ b( ~" x* P0 V* w
么非要在“祭”字前面加上一个表示喜庆的“祝”字呢?我以为韩; F/ u' g/ b! E
国有必要对“祝祭”这个词进行反思。?
6 y7 ~' \* y$ m3 D8 Y0 [7 c# _1 c# i4 c9 I" E7 p# `) M
二、韩国的祝祭?
) a9 c* W& e0 T( U- x5 v0 S% W: u8 \! l7 N0 F# ~4 `- l
“祝祭”一词,在韩国并不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用语,而是作0 _* r4 x F3 L: d
为学术术语在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个学术词汇。汉阳大学赵兴胤
6 r8 E& {9 f3 N+ U0 x+ I8 a9 [ l4 N% v先生的《民族文化与祝祭文化》?①的解释是:“我们将为喜庆! \/ f% y' D! q0 B" o1 o
事或祭祀活动而举办的大规模活动,称之为祝祭。用韩语固有的5 O- m/ g; s" h% ^! k. }4 V
词来说,就是大巫术、大宴席或群体游戏”。?
* \( P+ M1 w& y, Y+ `! t8 j
7 B5 s6 o ~1 Z0 A 韩语的喜庆事或祭祀,相当于日语的“祝仪不祝仪”或汉语
4 N& d9 H. D6 Q, }1 @/ j3 _8 k v的“红白喜事”。在前面提到的那部片子里,将葬仪标题为
. u5 y% l8 t! E“祝祭”并非不当,大型巫术活动也具有大节日、大庆典、大型游9 J ?7 h k' T9 f* S5 j
艺等含义。“あそび”这个日语词,在现在特指游戏,或是一种娱& {% r+ c! l b+ }9 l
乐性很强的活动,但在民俗用语中,则有“娱神”一类的含义,即( r1 K; U' R# z1 K/ B8 X* |
与神事活动密切相关。?; z8 _# w: U- d, J. {) |2 S3 U
' `: ~- b- U4 k: v
当然,这么说也许过于简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韩国中央. ^0 @# H5 k1 n3 Y! l/ G
大学郑炳浩先生的论文《乡土祝祭的现实》?②。郑先生认为,4 z, `" U2 L; C! X
祝祭的形态可分为国家支援型乡土祝祭与以村落为单位的民间祝( \. y$ ]9 R( {* `# N
祭两种。?
( F9 E8 q, h9 i& n, m" B' A' M- S. |2 A0 \6 |- K
(一)国家支援型乡土祝祭的形态:?! }% W; v4 V: X
1、祭仪——缅怀历史人物的追慕祭,农耕仪式的再现活动,城隍
% ~1 A# {/ R( g祭,巫师跳神。?
5 K' [% C* L1 ]( Y& k |2、游行活动——灯会游行,假面游行,行军,管乐、打击乐大游
/ F6 B3 `4 S5 x$ Z3 _/ j行。?5 E4 }# U8 V( A( D5 V4 g7 ]8 \
3、民俗演出——农乐演出会,秋千会,清唱汇演,时调汇演,风
. g' }5 B6 O: J. q& V: p! c筝会,百日场(过去朝鲜乡试的一种)、书法比赛,摔跤比赛,射箭
. r% H- P0 _$ x" W3 W$ Z8 q8 Z; L比赛,国乐比赛,踢踺比赛,跳板比赛等。? ( m( G" D/ A9 C7 ?# l1 W5 ^ Z) @
4、纯粹艺术类——大合唱,舞蹈比赛,插花比赛,写生比赛,摄+ j1 j8 b; V) O( j" s7 Y
影比赛,戏剧公演,音乐会,辩论会,美术展,文学沙龙等。?
1 k( O# X( o8 L. o& u) ^+ ?5、群体游戏——动员学生与当地人参加的拔河比赛或运动会。?
$ E5 b! r) K- n9 j; W- s0 c6、其他——耍火把,演艺,赛歌,赌博以及搞好酒店、饭店及小* L$ a+ _% ?& k4 j
摊小贩云集的集市等等。? " Q% a k! f' ^+ m% t
& i3 P7 N, t2 F. H(二)以村落为单位举办的乡土祝祭活动内容:?0 j8 y! f( W# ?3 |
洞祭(村落祭祀)活动内容包括:以洞祭为基础的农乐(踏地神)
. N% m V6 c! g+ }7 F( ^7 C5 L及拔河,为祈求农渔丰收的巫术祭仪,以及节日活动中的作为游戏的' h0 M8 M; u( n8 A% k
歌舞酒席。总之,乡土祝祭与国家支援型乡土祝祭一样丰富多彩,从7 F3 j% q) ^2 n& \$ @* W' _( j1 @6 u
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直至体育竞技都包括在内,是一种综合性的, _* P, j- ?7 \" m4 n1 r7 Q/ }
节日庆典活动,但同时也不能忘记它是在以村落为单位的乡土祝祭的- S# c5 p* F* G/ }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有自己的特点。这两种情况与日本的节日和文* n& O5 {; P) v u
化节比较类似,也就是说,韩国的祝祭与日本的节日基本一致。?6 f# \% O$ ?- V3 z: U2 C
- ^( {9 T9 a* w. l* F# r0 `三、日本节日与文化节?! [' c" l$ f5 Z) j6 @' S
% v$ S2 l1 \4 n8 @ r) L3 {# H" P/ g \ 近年来,在日本,传统的节日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节日的起源原来是全体村民春天向村落守护神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夏天祈求作物生长顺利、无灾无害,秋天感谢农业的收获和村落的平安的神事活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节日里的神事成分渐趋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娱乐性的逐渐增强,而且,传统节日发展到现在,已经变得非常艺能化,而成为一种可称之为艺能民俗的东西了。即使现在,在农村的社区节日中,非常具有乡土特色的东西也不少,其中,被指定为国家级的文化财、受到了来自国家及都道府县、市町村落等地方自治团体的保护。这种情况与韩国乡村的社区节日——洞祭、堂祭、堂山祭没有大的差别。?
, m. y. W) j, c" B4 p }
( M$ x6 t1 d" [* v5 O( w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都市化,各地传统节日的维持也越发困难。特别是在人口移动较大的都会,对古香古色的传统节日文化的执着追求不能说是很强的,古老习俗在不断消失。因此,国家和自治团体也不断在为住民提供更新的文化活动,并冠之以“××文化节”或“××祭”一类的美名,有的学者干脆将这种具有现代大都会风格的节日活动统称为“祝祭”。?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日本政府主办的文化节活动。?( G& E) x z q
- j$ v( {+ T6 W' {& E# Z
由日本文化厅主办的国民文化节。其目的在于追求心灵的充实与生活的融洽,为在基层文化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文化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一个发表、演出、交流的机会,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新文化的创造,振兴乡土文化。这种文化节每年在各县轮回举办,第12届国民文化节于1997年10月25日至11月3日的十日间在四国香川县成功举行,活动内容有34种之多,民俗艺能方面有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美术、短歌、俳句、汉诗、茶道、花道等,丰富多彩;就连音乐方面也有国乐与洋乐之别,包括吹奏乐、合唱、歌剧、爵士等。这里不仅有大人的节目,也有面向小观众的节目。其情形与前面郑教授在《国家支援型乡土祝祭形态》一文中提到的情形类似,只是在日本缺少体育竞技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要回避每年在各县举办的国民体育运动会的缘故。?
; M+ \0 e+ ~4 d2 [) u& l+ a# H2 T
由政府制定的文化活动,内容也不一定都如此繁杂。如有一种叫做“地域传统艺能祝祭”的活动,这是基于1994年制定的《启动地域传统艺能,促进地方观光旅游及相关经济发展法》,以振兴地方观光业及商业为目的而实施的文化活动,第5届祝祭民俗文化节于1997年5月23日至25日在岛根县举行,其节目以乡土特色极为浓厚的民俗艺能为中心,在两个分会场分别举行,这次活动共上演了18个节目。其中,包括国家级重要无形文化财8种,县级3种,市街级2种。此外,从韩国邀请来的韩国国家级重要无形文化财晋州剑舞、鼓舞也受到世人瞩目。除主要活动之外,友情出演的情形也不少。此外,还有男女老幼自由参与的市内游行,有可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体验角”,有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风味土特产品的“美食角”,真可谓创意无限。这次的“地域传统艺能大奖”授予了两个团体和两个个人。可以看出,在运营方针上,与韩国“全国民俗艺术竞演大会”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个活动以交通部为中心,商业部、农林水产部、文化部及各地方的有关部局也参加了运作。同时,作为出资单位,还设置了财团法人地域传统艺能活动中心。?8 Y5 E$ }" w7 f9 @- D$ N9 N3 d
此外,文化厅每年还分别举办“国际民俗艺能祝祭”和“全国民俗艺能大会”,对于传统民俗艺能,前者不仅限于日本国内,同时也邀请了中国、韩国等亚洲各国同行,后者则公演日本国内各地流行的东西。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各国文化财的保护,振兴地域经济。?3 T) G. m! I) g$ O/ l( r/ t. h
在日本,除上述政府举办的民俗活动以外,由都道府县、市、街道、村镇等各地方自治团体或工商会、观光协会、农林渔业团体主办的活动也很多。它们与其说是对传统民俗艺能的传播,不如说是在创造新的民俗。?, C" b% W* s' Z- n- w6 ?
作为本报告的小结,笔者以为现代节日民俗,具有以下特色:?
3 |! `* o; M& F6 [1?从传统民俗艺能出发,创造出更具新意的民俗活动。?0 U7 |$ {! } \& h8 ]7 Y& Q* l
2?宗教意味趋于淡薄,取而代之的是民俗活动的娱乐性、营利性、观光性的增强。
5 a: b- k5 v8 a& F7 ~3?与以往神事活动只有少数人参加不同,现在的民俗活动希望有更多人的参与。?
( Z" R) w% U) d5 N9 Z( b6 {; O" w4?从单纯的观看向积极的参与方向发展。?, t4 ]8 J/ R( |# q4 Q
5?由静态向动态发展,基本上都采用游行的方式进行。?
( A f/ u% {/ C6?在新的活动中,往往回避“××祭”这样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节日称谓,而增加了不少具有西洋色彩的节日称谓。?9 j2 n/ t0 J3 e
7?有的学者将新的具有都市特点的节日活动称之为“祝祭”,这一点与韩国类似。?0 Q5 X) B+ S% A" ?
8?活动内容形形色色,涵盖了艺术、文学、体育等各个领域。?& Q* P' D8 A8 B, S( x# l0 ^
9?活动主持者及运营经费有依赖地方政府及地方自治团体的倾向。?
% ], c# m, u& m2 n1 ^# _10?由地方政府主办的节日活动因不一定合乎住民意愿,所以往往是短命的,很难维持下去。?
5 h8 g3 ^3 e7 g" x9 w11?近来,被称为“××祭”一类的名称在社会各界有扩大的倾向,如在大学有“大学祭”、“学园祭”,自治团体及社会上有“××周年纪念祭”等。?
6 H* p$ Z! O) J4 o12?在被称之为“不祝仪”丧事方面,也有回避“祭”字的倾向,在佛教仪式上多称“供养”、“法事”、“法要”等,而“亡人祭”、“亡人祭祀”及“先祖祭”、“祖先祭祀”一类用语,主要流通于学术界。
" Y, r; ^1 S2 x+ t. f0 _6 a, ?7 ~) p, y" @
http://64.233.161.104/search?q=c ... %BD%B1&hl=zh-CN
( \$ Q& ^# q; W8 l& _7 G2 ?% A* E) ?1 P4 u4 B
[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4-7-10 at 04:20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