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吃饼同志——来看看《八月照相馆》品论【转贴】# e9 B8 |9 q* L2 N& H
郭在容的电影只是一种时尚,而许秦豪的则是一种生活。
' ]9 u7 T! X) f6 Y' I1 X1 c5 ?以下是是转贴:% ~+ e1 m% B( N2 ^3 K
假如你要死了,你会怎样度过剩下的日子呢?永元选择继续留在自己梦一样的照相馆里。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迎来了爱情。对于德琳,爱情仿佛一场刚刚到来的小雨,刚开始莫名的点点滴滴。永元不会让她的天空大雨滂沱,他能够做的,只是隔着玻璃轻轻抚摸她的倩影,渐行渐远。一个年轻的生命平静远去,他甚至还给自己拍下最后的留影。他坐在相机的对面,脸上的笑容不大自然,他重新站起,做好再一次的调整,又坐下,笑容更加温暖——然后,照片就被加了黑边。这一刻,哽咽终于冲破喉咙,泪雨滂沱。一个年轻人死在八月,窗外的树叶还在风里摇着。 1 n: `, f, H8 Q% n* q5 [' T
照片
: ~2 V, \3 Z( ~2 Z! ]/ p( K
8 j4 R3 |* S( l: v4 m 永元大部分的珍藏照片都是黑白的、略微发黄的颜色,如果说那些旧的照片因为年代关系而不是色彩斑斓的话,永元所喜欢的新的照片也大都是淡色的。这在我观看影片初始便发觉了。我相信这不是导演随意安排的,灰色发黄的照片代表了永元的内心。+ `/ J( Z. @$ E% k
: k, S# q7 y) L+ U! x4 {$ w 永元是个不大的照相馆的老板,因为他出生在八月,因而将照相馆命名做“八月照相馆”。不知道是他得知自己将亡之后才改的这个名字,或是一开始就这么定下的。总之,八月是灿烂的夏季,随之而来的,是略带萎靡气息的秋季。% z& x+ B1 k1 l% d% I) {- c- z
9 \* X/ Q: T, Z4 U. L- f) U5 o
从小,自己就很羡慕一种职业——摄影师。总觉得那些每天以照相机为生的人们,生活一定充满乐趣。他们的职业便是扑捉生活中的细小,不论是什么东西,能够凝固在一瞬间并成为永恒,想起来都觉得感动。我相信,永元是喜欢这份职业的,并且他每天都被镜头前的人们感动着。特别在他将死的最后一段时日里,这种感动可能会常常袭击他的内心。我突然发觉导演很残忍,将永元安排为一名摄影师,当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即使流下那么多可能成为永恒的瞬间,又有什么用呢?早温暖如春的镜头下,永元时不时的都在怀疑永恒。
- I- u3 H! B! x$ ~. v
5 T! d/ O A, a 影片中有不少永元给顾客拍照的情节,摄影机充当了影片中照相机的功能,镜头前的一位位可爱的顾客总是略带羞涩的面对着永元感悟人生的相机,有美丽的少女,有年迈的老妇,为了瞬间的美好微笑着。人的一生不就是一个个记忆中的瞬间组成的吗?当我们即将故去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过往,不就是一幕幕瞬间的影象吗?其实永元是幸运的,他能够亲历那么多不同的人一生的小小瞬间,特别的,是在他将死之前。也许永元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同其他顾客一样,他也拘谨的、略带羞涩的坐在镜头前面,为自己拍下了一生中的最后瞬间。那一幕是温暖而阳光的,虽然照相馆外面由于季节的变化已不是夏天缤纷的感觉,即使这季节预示着他的生命,但永元的内心是平静而舒适的。我无法忘记他面对镜头时淡淡的微笑,一个即将面对死亡的人,只有感悟到某些东西才会如此的恬静。照片和相机,成为永元感悟人生的武器。同样,照片和相机,成为影片诉说故事的载体。
0 v7 R7 k7 T5 y U! w9 m* S% h% J, k
% g/ C# k7 n7 g: f7 x4 g1 K 还记得影片中为自己拍摄遗照的老奶奶吗?她与永元是全片惟独在拍照时想到死亡的人。是巧合吗?这其实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一种思想:面对死亡,我们该如何应对?永元的脸上是满足的微笑,老奶奶的脸上也是满足的微笑。不同年龄的人,选择面对死亡的方式却是相同的。其实老奶奶的微笑是对永元的一个暗示:生命没有永恒。当永元在懊恼并气馁的时候,他看到了面对镜头微笑的老奶奶,他突然释然了。死亡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那么,我们就不要去抗拒它了。
+ \' K6 I& d: `) m1 F% q0 }
0 Y1 ?/ ?3 U" c! {' x 仔细数数剧中拍照的场次,其实都是对永元的一次次暗示。而永元也心甘情愿的接受着这种暗示,总是面带微笑的,轻松的样子。其实每次见到永元这样子,我的心反而更加难受。一想到他即将死去,这笑容过于灿烂了。# t% W) t, Q3 D: v: z% O% N
$ t% j2 `4 V) t( `! a/ @' Z- Y$ G + d3 U! r; w1 l/ }
笑与泪
8 Q- N8 s% q1 H$ a ! W* ^3 y) ~, m/ \
终于说到笑了,其实这是影片中最易被忽视的细节,——微笑、大笑、腼腆的笑还有爽朗的笑。“笑”本该是幸福与快乐的代名词,但这一次却不是。在照相馆里,在照相馆的外面,发生在永元与他周围人的事情里,笑成为某种无奈的选择。
! F* J/ o3 U: g1 w8 i+ ] " `% N* T( T' i& `1 Z7 a3 M
还记得永元与同窗好友走出酒馆后的戏吗?永元告诉好友我要死了,好友大笑说你在开玩笑吧,永元随之也大笑。永元在内心里说,现在只能将事实当成玩笑了。笑成为永元释放精神的压力的工具。只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笑的背后其实是疼。' {3 K) b6 a) G6 s9 I3 s
6 K2 N& y% [ R% m# K7 q# l 全片中,永元有多次的朗声大笑叫我印象深刻。我相信韩奎元不是随意这样处理的。因为那大笑声每每出现的时候,镜头中的声音部分几乎是以它为中心的,没有任何其它的杂音伴随着。这是导演与演员的厉害之处,只可惜苦了我这名观众,每次听到这笑声,心里便不是个滋味。% j( B& ^. K' k: f2 }
/ C) ?- L% _1 Z" T9 I! l; H- w
其实整部片子的基调,如果你不了解故事情节的话,会以为是暖色调的,不论色彩还是人物,当然还有这爽朗的笑声,都会让观众觉得这是部清新的欢喜的文艺片。因为片子中大部分时间是充满笑容的,爱情、亲情、友情,每每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一副副欢快的场面。全片出现落泪的情景,只有两处——永元和德琳的泪。. v6 W7 v! a6 |
. w. b9 m" l( O# v# b7 | s9 ^1 p
其实在整部影片中,大量的潜台词都是落泪,而不是表面的笑容。永元与爱人、家人、友人共聚的时刻,可能很多泪只能往心里流。还记得永元与一大群朋友合影的一场戏,我相信当时的朋友是知道他即将离去的事的。我看的出朋友脸上的笑的背后隐藏着悲伤和无奈。“我们在来一张吧。”这句看死随便的话,隐含着多少无助呢?
. {, u2 p4 s, o6 y
$ s" B+ I5 g+ R4 c 永元在黑漆漆的夜里偷偷的哭过,德琳对着镜子无助的哭过。当看到泪光闪现在他们眼睛里时,我的心情比看到他们的笑容更轻松。落泪的他们,才是最真的他们。
0 f# v. [ D% W6 \: ?* x " B5 f4 a/ i- K$ G. K7 v
0 Q! d! u$ T9 }; j, Z
季节
: s; B" I5 W q( C' J ' F) c2 `% v! g, ?+ }4 g
对于我来说,一年四季之中,最喜爱的是夏天。因为我总觉得,夏天能够给人一种绽放的美,那种狂放的唯有在夏日里才能感受到气息曾经将我迷醉。自己甚至一直有个梦想,余生要在某个地属热带的国家度过。呵呵,这个梦想一直萦绕不去的,甚至现在都会偶然想起来。虽然秋天与冬天也很美,但那种美似乎总带着某种残败的气息,秋天的落叶很美,冬天的白雪很美,但终有一天它们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部影片中没有出现春天,因为春天代表着纷乱的成型,不成熟,虽然美,但是有缺陷。我相信导演与我对四季的偏爱是相同的,夏天的永元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夏天的永元参加了好友父亲的丧礼,也可能夏天的他得知了即将死去的消息。
; H k% z% Z, x, H7 T5 ]$ i" g
: U, P1 {3 T* K3 a# T$ _4 E 全片的基调,也是随着影片中季节的推移在缓慢的变化着。如果你细细去品位的话,你会发现,影片前半部分的对话明显多于后半分。秋天的残败和冬天的枯竭,在影片中也得到了些须的体现。永元在秋天选择了离开德琳,在冬天故去。
9 g) ~2 ?. t( b0 U+ m# t/ W
5 w4 U5 L6 b0 e. V$ h 自己看过的对于季节施以重笔的影片不多,临时的能想到的只有《恋恋三季》和《死亡诗社》了。包括《八月照相馆》在内,三部影片都是能让观众清晰觉察到季节变迁的。《恋恋三季》中最后火红的花树,《死亡诗社》中漫天的白雪。其实季节在这里,也是影片中的一个隐藏角色,很多潜台词无须解释,但观众却实在的感受的到。2 l! \( m& R$ Q! ?0 j
8 s, w" P$ {: T( ?( P& `[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4-7-31 at 06:37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