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毒得书少
% I4 A* Q6 z- ]5 l+ }5 G' `# M( ^7 [
+ G& S6 n$ y l5 ?5 G) o& a. `6 [0 v8 k8 c6 V: h8 Z D
感觉这部电影应该是让我们中国人来拍的。在整个故事里,李小龙都是年轻人们的偶像,而到了结束前的最后一幕,是放成龙的《醉拳》的电影院外,这是李小龙时代的结束,成龙时代的开始。有时候,我很感谢韩国人,拍出来那么多让我们中国人有同感的电影,如《丑闻》的高雅,如《春逝》的唯美,如《春来冬去》的佛喻。但有时候又很生气,李小龙和成龙凭什么让你来拍?我们没有这样的记忆吗?为什么我们只记得鬼马?只记得黑玫瑰?只记得追女仔?我们的雄性激素都跑哪去了?为什么我们的男主角都象票房一样一蹶不振?!
& ?& v0 j& K. M0 e" \/ U5 K+ M, y! Y% A
不是说这部又叫《马粥街残酷史》的韩片有多好,它起码有某些东西触动了我,在那些年轻的躯体残暴地互殴的时候,我看得热血愤张。电影没有学《阳光灿烂的日子》用一种第一人称叙述的口吻来说这个故事,但无论如何它是一段关于青春的回忆。记忆总会模糊失真,也许当时的校园并没有那么残暴,也许当时的“我”也没有那么好打,但一切经过“我”的加工后,忍受的冤屈被无限扩大,自我的能力也被臆想成李小龙那样可以以一敌十。除非你读的学校是重点中的重点,否则你在校园阶段总会遇到过这样的冤屈,遇到过来自同学的暴力。作为观众,我们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到“贤洙”这个角色——本身只是个专心读书的乖学生,却无故被同学欺凌。前面的故事大家都可能会发生,而后面,他奋起反击,以暴抗暴,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这只能说是编剧迎合观众编织的一个梦,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可能走这条路,也不可能象李小龙那么好打。
1 s' b6 S2 U# B* F) }: I1 L1 l3 v6 A6 H& D$ F; j/ i
而关于爱情这条线,我认为也是以第一男主角贤洙的自我角度来编造的。他本是一个比较内向的男生,暗恋上女主角恩洙,但同时好友雨植也喜欢上了她。相比贤洙,雨植是大哥式的人物,人又帅,对女生又主动,所以恩洙自然跟了他。前面这一段故事对我们这些相貌平凡的男性观众来说,应该也都有类似的情场败阵的经历。但后面的故事就离奇了,只能是编的。恩洙竟然跟雨植分了手,回头跟贤洙来了一段美丽的恋情。但后来呢?雨植离家出走的时候,恩洙还是义无返顾地跟他走了。结局就更离奇,雨植还是走了,恩洙一个人回到补习班继续她的学业。这完全是以男主角贤洙的心态编出来的剧情!恩洙可能根本就没有跟他有过恋情,她可能一直跟着雨植。我们对追求不到的女人,总会有一种憎恨,对她和她选择的男人总不会大度到奉上祝福,于是在我们的臆想之下,女人最终被情敌抛弃了。这样的结果对主角贤洙来说是最快慰的,对很多观众来说也是。编剧再次执起批判女人之笔,大大满足了男性观众的心理需要。
4 @$ F, X% H- i8 x
/ K7 j; m! o1 D% D1 T' Z ^4 N7 y所以说这完全是一部男人的电影,无论是它的主创思想还是表现形式。最重要的形式,就是暴力——我们男生少年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暴力情结,而用李小龙来引导我们的记忆,就再适合不过了。我们都有过迷恋功夫迷恋武侠的时代,70年代是李小龙,80年代是成龙和李连杰,他们都是中国人,这样的记忆最应该是让我们中国人来拍的,所以我才说会生韩国人的气。韩国电影也是吃港片的奶长大的,本片的动作设计虽说也没有如何高明,但它学的是李小龙的那一套,就是拳拳到肉的真功夫,一招一式都野蛮残暴,看得我热血沸腾,因为在港片里,我也好久没有看过那么过瘾的打斗了。 ' t, }7 }8 `# @, J7 [
& u$ l- U3 P* g; {% ?, H* ~& e. @" z
说到底,这是一部给成年男性观众追忆往事并满足幻想的电影,并不适合给当下的中学生看,也许在他们眼中,这部电影除了暴力还是暴力,那么就会有不良的效果,像《古惑仔》。
" c; r! v4 y% Q- u7 e( k4 B. p* t" S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我的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