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夜一名北韓哨兵被發現中鎗致死,伏屍地點是南北韓共同警備區。南北韓均認定是對方所為,爭持不下,最後協議由瑞士籍韓裔少校Sophie全權負責,非常棘手。雙方都拒絕跟她合作,幾經辛苦後她發現可疑的南韓士兵李壽赫,立即展開調查。就在此時,她的關鍵證人自殺身亡,使她頓時束手無策。事實越來越接近,委員會宣布她的父親是北韓士兵,中立身分變得矛盾,更可能受罷免……
5 w8 D9 V- y# ~% Z* W( y/ [. r; Z; I3 P# E+ t/ b, |
—— 一部反省個體和國家矛盾的「政治」電影—— 作者:鳳毛 9 q0 g' n: |4 B {, Z/ J
* l1 w# A! z1 B% f) j( L 一部相當精彩的「政治」電影,其中描寫的個人和國家價值觀的矛盾,寫得非常立體。片中四個男主角,二個南韓士兵,兩個北韓軍人,竟然由敵對關係,變成朋友關係。在一個自由社會中,其實是無可厚非,但由於南、北韓的特殊政治情況,兩個政府把人分成南、北韓人,連他們信仰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不同,結果把本原是同根同血的韓國人,因國家法令和領袖意願而互相鬥爭、互相殺害。本片透過兩個角色視點,來表述一宗在南北韓分水嶺──板門店,兩名北韓哨兵被發現身中鎗傷致死的事件,藉此表現出政治角力的真相和隱瞞。Sophie(李愛英飾)這個韓裔瑞士人,代表一種批判眼光,去調查四個軍人如何違反國家規定而成為朋友的底蘊。至於受傷的南韓士兵李壽赫(李秉憲飾),是真相/說謊的敘述者。他的敘述,正是代表一個國家和個人選擇的化身。正如哲學家黑格爾對希臘悲劇的看法一樣:當兩種同樣偉大的倫理力量:人倫和國家,產生矛盾時,人要作出抉擇是最痛苦的,因為兩種選擇都是對的。環境迫使一個個體作出抉擇犧牲一方,正是悲劇的震憾力之所在。
9 U# x# A# G0 j) `5 ~; b% l i. L 這部電影充滿表現人性和國法的矛盾,其中有一幕最為深刻:當李壽赫在談判桌上似乎激動到要說出真話時,北韓軍人卻大聲罵他是資本主義、美方的走狗,又大呼北韓偉大領袖的名字,來掩飾他們的相識。這場戲充份表現出一個軍人的難處:在個人層面,他們曾經是秘密好友。在國家層面,他們絕對是對立的敵人。個體為了要成全國家法制,要連個體感情也犧牲,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6 [/ _$ t2 U( i3 J3 o9 E J& V- V
難怪這部電影,在南韓成為2000年全年票房冠軍,相信作為每個被政治、戰爭造成國家分裂,而變成南、北韓敵對局面的韓國人來說,兄弟和同族分離是一個無法解開的心結。韓國人看這部電影時,一定會感同身受,兩地相隔如築起無形的牆,把人分隔得遠遠。在片末一幅硬照中,可以充滿捕捉到人在不同地點的身份迴異,北韓那方兩個軍人,一個正操著隊,一個面對鏡頭笑。他們的位置是在板門店劃定線的北方。在劃定線的南方。一個戴著太陽鏡直站的士兵,正微笑的站著。一個則面向鏡頭,舉起手來作禁止遊人攝影狀。四個同時出現在同一照片中,四人距離是那麼的近,但背負著那麼對反的國家身份。片中所謂南、北韓共同警備區,正好體現南、北軍人既對峙又親近的設定地點。影象的空間說出一種深刻的訊息:「越遠的越近,越近的越遠!」國家的集體觀念重要,還是個人的抉擇重要呢?如何取捨呢?
$ I# I, O; p5 B8 p: Q, M
2 o, ~5 t8 F5 q s0 l5 l3 E——充滿民族情懷之作—— 作者: Kepa * x$ q# _- p4 o# A6 A) d: |# H
, L L. o$ K) U# G 韓片《JSA安全地帶》繼《生死諜變》後,又一講述南北韓的故事。《JSA》大破《生》之票房,反映南韓觀眾對於南北韓的切身問題的關心。《JSA》與《生》不同之處在於,《JSA》沒有像《生》那麼商業計算,反而從一個民族觀念上真真正正來探討民族與國家分裂的問題。
$ u7 B7 b. n) y5 x% h. ~ 導演刻意用幽默諷刺的手法來描寫南北韓的關係,故事本身都帶有幽默的諷刺。南北韓兩軍對峙,但兩地軍人竟私下結交成好友,最後由於兩軍對立的關係下而被迫互相廝殺,他們更為真摰的友誼而背棄國家,為死去的摰友而自殺。導演以南北好友來表達他對南北韓「本是同根生」的看法,最後更以一張合照來寄望南北友誼永固及和平統一的心願。《JSA》比《生》更有深層的意義、更有韓國的民族色彩。 2 P2 l% `7 d' w5 E& k) c$ a9 T# o
《JSA》以超35米厘拍攝(即畫面加闊至光學聲帶位置),畫面比一般電影更闊,以全1乘2.35比例畫面帶給觀眾非一般感受。導演充分使用超35的好處;在多次南北軍對陣的場面,能特顯兩方交鋒對立的感覺。而在黑夜拍攝的場面中,能使畫面更有層次感。《JSA》的確是韓片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之作品。 2 ]1 L. [2 c8 ^9 H; G v9 H7 n
3 U' t, }/ k% w: [, \# n/ o
——費盡心思的軍事懸疑片—— 作者:曉龍 + J) P9 W* f. C2 }
7 w$ V# y# T) q. m3 Q; D
《安》的整個故事由一次槍擊事件開展,然後創作人一步一步地描述Sophie查案至成功找出真兇的過程,由明顯的違規痕跡至細微的犯罪線索,再由微型的個人衝突至巨型的國家糾紛。創作人十分注重整齣影片的層次編排,循序漸進地揭露事情的真相,以求製造不同時間的懸疑感,帶來新線索逐次呈露的新鮮感,引起觀眾持續追看的興趣和恆心。不過,《安》以南北韓的緊張關係為故事發展的重心,如觀眾對韓國歷史一竅不通,對南北韓分裂的背景一無所知,可能會覺得自己難以了解眾角色的尷尬處境,又或難以代入其中。相反,如果觀眾在看《安》前惡補韓國歷史,翻查1951-53年的韓戰史料,找出安全地帶出現的背景、其地理位置以及它對北韓和南韓的重要性,應能體會片中南北韓軍人左右兩難的矛盾和不安。
: \% @) e8 o! b- Y
) N+ c8 Q b" `3 o$ e! S: E——偏見之外的曙光—— 作者: 溫海 , M f. F! `% c$ g5 N Q9 c( U+ D0 i
5 X% d& o6 n, i4 y 《JSA安全地帶》(Joint Security Area)令人驚喜的不僅僅是它嶄新的荷里活大片式的「Super 35mm」格式,也在於它涉及敏感電影題材的勇氣和機智,至於面對政治現實不偏不移卻又頗具深度的「中立思考」,更是全片令人目眩的亮點。
# A4 E& h8 r! T! Q L) U8 O# w. F. x 形式上的超越是相對容易的,鏡頭感光度改變所帶來的影像上的「景深變革」也完全可以用技術的進步來解決,關鍵是如何挖掘、處理、融合電影內部的藝術元素並且妥善淡化現實的偏見而令作品產生一個質的飛越,這個問題困擾著太多的電影行家,然而,《JSA安全地帶》似乎並沒有這樣的煩惱,因為它本身的深沉的銳氣獨立的思考和客觀平實的敘述風格。在一個曾經彌漫了血與火硝煙的國度裡,面對鐵絲網那邊的骨肉同胞和意識形態迵異的三八分割線,這樣的冷靜和誠意既使在韓戰五十年後的今天依然顯得難能可貴光彩動人。《JSA安全地帶》的獲獎是實至名歸的,它的出現起碼使人們看到朝鮮民族合解的曙光。 & H: L8 @* J. v( \6 ]4 r7 S
* t1 S: T4 `/ I) h$ x*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