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茶母》的结局
/ [' L! [! R% U+ K/ v# H
. h# H9 h/ s, h! ?1 k' R彩玉应该是早就知道张城伯就是她哥哥,如果她不知道那一定是她智商出了问题。
5 T9 J8 y; r6 y% J" s/ b1 L8 P9 P# q4 @6 x
如果彩玉不知道事实真相,那么整个情节的发展就显得相当荒谬,而且许多地方无法自圆其说。如果她不知道真相,很多问题都没法解释:一、彩玉以“张城伯的妹妹”的谣言引诱张城伯步入圈套,彩玉何以得知张城伯有个妹妹?二、张城伯在那个洞里说了N遍,他有个妹妹,在她7岁时就被迫分开了,然后彩玉竟然毫无反映,事实上,在这之前,彩玉不就已经在张城伯的山寨看过宣纸上的那两个墨字和那条丝带,根据前两个线索,再加上张城伯亲口承认和7岁的妹妹分开,智商再低也应该有个反映,问一下吧?三、在那个洞里,张城伯问她的名字时,彩玉为何避而不答?反而在张城伯人事不知的时候说自己叫在喜?事实上,她告诉张城伯她叫彩玉也没什么不可呀?四、剧场最开始的那一场竹林剑斗哪去了,无因无果,也不交代,在结尾处灰飞烟灭。(凤凰台没播出,直接跳过去了……无语……)' r# J9 P) M2 ~7 }7 M
- a, V, f- {' n% k) t7 E8 k
而如果彩玉知道事实的真相,那么上述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一、彩玉在山寨时就想到张城伯可能是她的哥哥(因为她看见了宣纸上的那两个字和那条丝带),所以,她就以“张城伯的妹妹”的谣言引诱张城伯步入圈套;二、张城伯在那个洞里说了N遍关于他妹妹,而彩玉毫无反映,以一句“我并不了解”草草带过,原因只能是彩玉陷入“亲情与法”的抉择中……这并不难以理解,如果说作为她哥哥的张城伯是不折不扣的坏蛋,那么彩玉毫无疑问会以“捕厅茶母”的身份执法,但张城伯并非十恶不赦,仅仅是疾恶如仇罢了,所以彩玉很矛盾,所以她在最后还是救了张城伯一命。三、当张城伯问她的名字时,彩玉并未作好思想准备告诉张城伯她就是在喜,否则她告诉张城伯她叫彩玉就行了。, C/ I1 w0 t; f( _* D
! z$ I6 l2 p- x4 q+ h可是,这个破烂剧本在结尾处居然想要告诉我们,彩玉从来不知情,唯一的结论就是,此女智商根本已经低到了大猩猩的程度,然后那个皇浦允像个呆子一样死的莫名其妙,如果说皇浦允为了保护彩玉壮烈牺牲,被什么地雷之类的炸死也就算了,也还死得其所,问题是他什么也没干,就说了一句观众在几百年前就已经知道的话,就被那莫名其妙的一剑无比荒谬的杀死了。
( g' J6 i" T2 M0 ^
5 D. v3 Q* W- a9 L1 v8 o g接着就是这个呆子张城伯,对于张城伯最后的那莫名其妙的一剑,我实在……困惑不已,我说,张城伯呀张城伯,是那个崔胖子拿了你的沙金,又不是皇浦允拿了你的沙金,而且胖子先生死也死了,你乱砍个什么劲儿呀,于事无补不说,还把我们堂堂的男主角给砍死了,事实上你一脚把皇浦允踢开不就得了。无语……,我实在无法理解此人的想法……
k, x' h# Y/ u- R& z3 U/ k$ I) J8 m* |$ c6 k6 |, D) b: b
这个茶母真是有问题,刚刚出场时武功,计谋无不天下无双,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就越来越笨得不像样,剧场最开始她被吊绑在树上,旁边是两个武功高强、肥头大耳的匪徒,她照样自己断开绳子,杀掉匪徒,不只一次。而最后,却被一个手无伏击之力的文官制得死死的,非要出演一场,英雄救美,壮烈牺牲的廉价闹剧,而这场闹剧非但没有半点悲壮感人之处,并且简直就是荒谬可笑到了极点。, T0 s/ b* K5 `3 ]3 b6 J8 O" y
! g3 D& `& r+ N2 k& j0 p& R
最终的结论:这个剧本根本不是一个人编的,而是由某人先编了前面大部分,啪,此人夭折,又另找一人胡七八凑了一个荒诞无厘头的结尾。
6 o; N. `6 Y" v9 G" T, V- y j
. p; @* |7 v- u- q) B+ M现在我已经比较明白了,剧本原来还是一个人编的,这孩子毕竟没有夭折,只是编剧这个职业在这个导演泛滥的倒霉时代实在太过不受人尊重,辛辛苦苦编出来的东西,导演却自己另有一套想法,他不认可怎么办?导演不认可,你就得失业,喝西北风,所以只好按导演的想法改,可惜这个导演大约是没看懂人家编剧之前写的东西,肆意篡改了结尾,而前面大部分伏笔忽略不计,忽略不计也就算了,可却笨的没有删掉,照猫画虎地仍然直搬上屏幕,以致前后完全不搭调,伏笔全埋下,这个结尾不但丝毫未提,而且还倒转逻辑。不但使前面的伏笔显得生硬无味,后来的结局更是荒谬可笑,大倒胃口。5 u3 e: \+ o, e! T) E
5 L/ l4 d! h3 j/ M$ ^6 Y; B+ }: t$ v$ m为了印证我的论点,以下转一贴,来自韩潮风,作者:天兵
" ~1 D! ?1 K: S
" Q- i6 }, D+ Q/ j首领的绝尘而去,我觉得不算大人之死最不合理的地方。我的疑问更多,不过百思之后,多数都被自己想出了答案:9 g( \& p, e4 k4 r' c: K
( e" p+ S- y/ q! a+ |3 L1、崔都房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夜晚,是如何派人潜入左扑厅送那封信的?照我的理解,谋逆事件败露后,京城各处的戒备会更加森严吧?" p# [' v7 K6 P$ l
答:因为左捕厅的人都护驾去了,所以堂堂扑盗厅反而成了盗贼可以随意来去的地方。) u/ g- a9 x5 ]4 K
' s4 a9 I+ c6 I5 ?0 w$ p P0 H2、崔都房的心态我不能理解:阴险沉着、“有远大理想”的他事发后应该选择保住性命、伺机复仇?还是选择留书告诉扑厅的人自己逃到了哪里?
" E) A( d2 \3 W答:崔都房是不怕死的,他已经决定杀身成仁,和仇人同归于尽了。: g' G# n3 Y# v
3 F' Y9 z5 [# w0 x0 r) h7 d/ D
3、看来大人对彩玉的爱是世人皆知了,连从未正面交锋的敌人都有把握,用彩玉可以换大人的命?
% @4 M& \0 ?0 B& L( O- `答:一定是首领在山洞那集察觉到了,某次和秀明聊天时很三八地告诉了秀明,秀明作为敌方的重要情报汇报了崔都房。' h( Q" _6 U4 K. l }3 f
! X# E. z: r7 Q. {8 v0 l* A6 O4、大人首要的目的是去救人,不是去送死,为何不留点后着?比如让几个人悄悄潜伏于后,比如在身上多藏点匕首、暗器,说不定也可象之前救扑将大人一样救下彩玉。这样盲目的行动,可不象大人之前的作风。别忘了前面他为彩玉忧急如棼的时候,还能清醒地判断杨判官的身份,不动声色继续找人。
& S3 ~/ [( `4 Y3 l答:这次大人就是去自杀,因为他已经明白他实在不愿和兰希结婚。" S4 n- y+ s, M& r3 A
" T: s# F3 Y8 r( ^
5、大人有什么把握崔都房杀了他后,会遵守承诺放了彩玉?他可是只身去的,连个见证人都没有,大人何时变的这样傻,随意相信奸诈小人?5 y3 D4 H% T5 w9 `
答:大人决定赌一把,崔都房放了彩玉目的达到,不放彩玉,那就黄泉路上做个伴吧。
. j' H+ [2 C5 r3 H: T# F7 R( q" U7 G8 H" u! D
6、崔都房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首领杀尽倭人,都没提前采取点行动,比如提前用彩玉威胁一下。要知道倭人死的越多,形势对他可越不利。. c) C( M2 y& k+ v* @
答:其实崔都房内心深处也是恨倭人的,只是自己没本事宰了那几个小兔崽子。* {7 q( Y9 L8 d1 `0 C
) h2 V$ q/ T- T1 q" J7、大人也是那样木木地看着首领对倭人砍瓜切菜,好象忘了他是来救彩玉的,镜头交代,崔都房并没有立刻想起把彩玉抓在身前,如果导演让大人带了飞镖,如果导演让大人精神集中些,那崔都房可以提前去见阎王了。) I4 i: n S( Q. `$ _$ T' A0 j
答:大人认为:“安内,必先攘外”,先看首领杀了倭人再对付崔都房不迟。
* n- `. m% b7 q4 ]1 @7 A6 C+ m& m& @+ t6 X; _, L+ u8 _# m
8、首领与大人交手之时,多次面对面,大人总是欲言又止,不肯痛痛快快地说出彩玉就是在喜。明知道说出真相,首领不会不援手搭救彩玉的。
2 M1 k V! I' e( f- ~9 i' t# z" j# T答:谁能给我个不说的理由?我实在想不出。
$ ^% l" u$ w7 ^7 e$ I3 T. z1 F. x( H$ c- u. q4 j
9、当崔都房双手(注意是双手)举起金沙威胁首领的时候,我们无比机智的、已经脱离掌控的彩玉完全可以自己抬脚跑开,我们的大人只要奔向她,等着解绳子就行了,何必忙着飞刀夺命?崔都房和首领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 ^: z; U0 O3 z( d! v! f0 e! h
答:万一崔都房用那个箱子砸彩玉……还是先灭了安全。. U3 ]/ y: u+ c% w! O
- J* U' j* a" H; a. e7 i5 c5 ?( U10、大人何以一剑致命?
' c$ N" ]* l, b) N @* A/ Y答:金沙落海,首领那个气大了,“此人不死,何以泄恨”,在出剑之前,他做了0.03秒的计算,算准了死穴所在,然后运足十成功力,刺出了这必杀的一剑……8 P" k5 X+ X* p3 Z; y/ X8 C/ J
3 j/ G( p/ |) w其实我以往看剧,不爱计较的,既然是编写的故事,难免有疏漏。因为是大人,才会想了那么多。
- N y9 ^. U0 e. J编导铁了心要让大人去死,我也没有办法,但,至少可以让他死的合理一点吧。* y8 H* E0 f2 {5 @: l6 C
3 s5 n% G2 \' ]2 c9 E
[ Last edited by xiaozhu on 2004-8-3 at 11:18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