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虽然有点老,却还是值得一读。:P% h A8 `. N( }& n0 S
& J% x7 e" z, R& a' g" ]; U# a/ E
2002年12月11日 / 史航$ O6 ? p/ y8 N
1 y# G4 Y/ t; @8 z8 f3 K当“韩流”席卷而来时,我们开始领教韩国人在电影方面的搞笑天才和煽情手段了。他们举重若轻,思路清晰,不为主义思潮困扰,票房屡经国民肯定,并开始走向亚洲,走向世界。& Q$ t' w, c9 p4 Q' M0 u
, \* }5 U U# p在中国电影界自身的种种困窘的衬托下,我们的目光放大着韩国电影界的这种荣耀,并且因为文化的同源性而使韩国电影成为新的影市宠儿。: l7 y" b" W0 ~8 N$ i5 L
/ l O: h2 m9 s ?5 v7 T我想用“风”“林”“火”“山”来率性地归纳它们——只要是看过日本战国时代的影片,多少都会记得“风”“林”“火”“山”这四面旗帜,猎猎战旗之下,自有堂堂之阵,展示的是实力亦是决心。
9 f+ r/ @0 Y" x9 v% U) R) l$ k) ^: f+ u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是战争的四种境界,这是战士的四种尊严。3 I9 M. k, D! T" b B- @
9 ^8 Y! g2 N) c4 a6 _/ I2 {
# {1 v* W( y% V7 x" n: [ h0 g◎◎疾如风◎◎
4 _3 ^- b" O- M% s/ L
: i# n+ d9 B. i. W/ x韩国人背负着太多的往事和动荡,就连以韩国历史为题材的电脑游戏,名字都是《千年战争》。当感伤和愤怒纷纷告罄,反思才真的来临。银幕上淡出了一度对峙的韩国政府与民众,显现的是南北韩的壁垒千仞,鸿沟万顷。于是,我们来对比韩国电影史上两部最可回味的票房神话片——《生死谍变》和《共同警备区》。然而,两部影片的境界,又何能同日而语!《生死谍变》是加剧南北敌意的小聪明,而非弥合半岛裂痕的大智慧。继之而来的枪战场面,无论多么娴熟火爆,不过是在早已分裂的天空上,又留下一个深深的弹孔。
, T% G) K4 I [/ E. h- `! O! p: B3 a/ l# w# V/ X& H
弹孔里是永远泄不出星光的。好在又有了《共同警备区》,三八线上虽有枪击和不测,流血和谎言,影片却用心良苦地考证出,那一切本来是源自善意,并且本来还可能导向善意。在这个故事里,四个士兵之间的愧疚和无奈,正是整个民族的愧疚和无奈。《共同警备区》里铭刻了最诚实也最沉痛的历史观。
; h6 v* }, g1 B8 d: R" X9 ~& F4 K) r3 {- }
不过,最值得面对的影片还是李昌东导演的《薄荷糖》。这部影片里没有薄荷的清凉,纯是灼痛,因为通篇讲述的是一个铁石心肠的警察追忆自己是如何走到这一步,他站在隧道口面对呼啸的火车,喊的却是“我要回去!”
; }% g# n$ j* r5 U7 o5 s3 P2 A
2 z# p, k s, z% O* c回哪里去?生命中没有哪个进度容你载入之后重新开始。他是想回到爱人还没死去的那一刻,回到胶卷还没曝光的那一刻,回到自己当了警察却没学会狠下心肠毒打犯人的那一刻,回到自己当了士兵却没有色厉内荏误伤无辜的那一刻,甚至干脆回到未被现实威胁未被未来玷污的1979年,他想在那春游的歌声中,从从容容地对第一个爱人说: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以后的生活。
) V% e7 \1 w% o
* r% ]& t3 x) E7 x% u4 L- G: O疾如风,是对往事的求恳,希望往事能快些过去,快得像从未发生。
8 {& m$ h. N x( ?% M/ m% i
' J7 \4 c( f" Y; Z; M 2 q/ C: q k! i2 E5 k
◎◎徐如林◎◎
; v' ~6 e* J3 |% {4 x- s$ |
8 a' j0 t& O( X+ D$ f韩国电影对于时光的态度,是无止境的信任和期待,这让我这样异国的观众都忘了争辩和置疑,一心只想在星空下,与影片的主人公一起守望到天明,看看到底有什么奇迹发生。
+ {9 } ]8 n3 f
: L. K' m+ C# A, M奇迹是有的。《触不到的恋人》:一个住在木桥尽头的平常女子,在桥上安置了一个信箱,在信箱里,她找到了通向另一个时空的可能,她收到的回信,总是预言着她的生活。每天清晨,都可以看见那个男子从岸上走来,将信放入信筒,她再迎面走来,将信取走。他们从来不曾对视,因为中间阻隔着漫漫虚空,茫茫尘埃。是时光穿越了爱情,还是时光任爱情穿越?玄妙的片名,让人铭记了这段生命的断桥。
1 f& H1 A8 n; J, N& \, w: o% u- }. H5 C6 a+ I
《情迷报话机》:一个文静女生利用无线电步话机,与一位活跃男生结识,相约一见。两人都没有爽约,都来到学校主楼前,却终究没有见面,一个等在雨中,一个等在阳光下,这一刻才惊觉,原来中间隔着二十多年的光阴。
- S: E- Z* g; T! ?" \/ o3 k6 ~0 { H9 ^7 Y
兜兜转转,总化作段段尘缘。有人要回到过去,想阻止爱人被歹徒劫持,坠楼身亡,可是回去了才发现,人家是缄守心盟的爱侣在伺机殉情,此案与他无关(《隔世情缘》);还有人爱上另一个时空的女子,却要接受她的求恳,去阻止她的男友出国留学,因为他会在国外结识新欢,害她一生孤寒(《异时之恋》)……
4 f; M1 S" Z* {- a( m2 n9 B! [: r$ e9 b* r% f
徐如林,是对时光的期盼。森林本身就是生命的累积和轮回,多少都会有些惊喜,从我们头顶飘落,又在我们脚下生长。
) d; j; I+ Y* p$ f+ ^! j8 A6 T+ b2 V" B) c- l
- a" _# W% P( Z J6 a% J◎◎侵掠如火◎◎ / V+ N' Q6 I" p( m8 N0 b
! Y# ? a5 S% V) n/ H韩国影片中的暴力,绝对是破空而至,不差分毫。那一腔愤怒如假包换,那一份狂躁挥洒自如。首先想到的是《走投无路》的片头:恶狠狠的警官一脚蹬在人家汽车的引擎盖,擦了擦皮鞋,然后横着膀子走过人家楼下,险些被丢出的折叠椅砸出脑浆,他走几步又转回来,抄起人家的椅子,觉得还算合手,于是继续前行,去办案,或者说,去打架!
( H; T5 w: X( h3 _" @ F8 f
$ R, {( O( q4 J# z更该提起的就是《加油站被劫案》,这部在汉城、东京和香港能同样引起模仿的影片。四个打劫加油站的少年,也在打劫成人社会的伪善和冷漠,他们让加油站的员工报复老板,他们让不可一世的黑道大哥为他们街头伴唱,他们还将如临大敌的警察身上淋满汽油,然后用打火机点燃,一个小小的火苗,跃动着,超越了全片炫耀的所有暴力。7 y# D) t8 {& L
2 @ g% }* E' x! W& m《犯规王》讲述的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小职员,如何在角力场中流血流汗找到了自信;《灭绝人性三人组》则是向美国导演科恩兄弟的《冰血暴》致敬,让大家看看三个想发财的少年怎么笨手笨脚地杀生害命,乃至自相屠戮,血浆的鲜艳让一切宛如卡通。! g [4 M) r+ A, y
7 J! \1 g8 D4 O侵掠如火,是对暴力的描述。置身其中,或许会有奇异的温暖,不过那必然已是临终的幻像。
7 o" P: w+ p, i7 M+ [
, v8 {8 x. D, m l( `
4 n3 H1 R5 A2 S: t1 i0 O; o5 t◎◎不动如山◎◎
% U1 ]! J5 a7 j8 I# Z6 V4 X
w5 t* ?0 M( L1 @) [/ R0 ^最后,该谈一谈韩国人心目中亘古不移的东西,谈谈他们的信赖和恪守之后,那苦涩不堪的宿命。这就可以提提我平生看过的第一部韩国影片《悲歌一曲》了,那时去看的理由是因为人家获了国际大奖,看过之后,记得的却只是那一脉苍凉的山河,以及潘索里艺人在银幕边际的行吟。父亲只因为怕女儿好高骛远,放弃做一个潘索里的吟唱者,就下毒让她双目失明。多年之后,父亲已逝,面对另谋生计家成业就的弟弟,卖唱至今流离至今的盲姐姐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知道是父亲做的那件事。”' r( G" b( W" P
3 `. Q" U; g. c$ V# {0 Q还有《朋友》,亚太影展的宠儿,被看作韩国版的《美国往事》。的确有些相似,同样是少年的情谊中夹杂着小小的刺痛——好友,你为什么要比我显得见多识广,你为什么要比我更在女孩面前得宠,为什么要走上另一条穷街陋巷,为什么对我们的友情缄口不谈,为什么不陪我成长又不陪我回忆?四个好友,一同跋涉过漫长的青春期,其中一个却在黑道仇杀中送命。法庭上,另一个伙伴平静承认,这起命案是他的主使。第三个人在探监的一刻怯怯地问起缘由,年轻的凶手年轻的大佬这样回答:“我们皆是别人的爪牙。”
* L! Z8 m# n0 w t+ R3 z! z$ w; `' A5 _; z" _5 `& n! W
这是横亘在韩国人心中的伤疤吗?像山脉一样隆起,像日蚀一般黑暗,像边界一样不可触摸?
# d0 L, \# ?/ Y2 N* f* o6 k/ {# g3 G& w, z5 w/ a$ N% k) W0 x
这一刻,你会希望你只看过浅笑低颦的《八月照相馆》,万事心照的《我可以吻你吗》,幸福而忐忑的《我爱上朋友的姐姐》,只看过那部搞笑版的《花样年华》——《朱努明的面包店》,只看过那部远超《我的父亲母亲》的《我心中的风琴》,那你就可以对韩流有更温馨更明丽的印象,可以相信那里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鲜花盛开的村庄。
( t! f0 n: ]8 R9 V1 Z( Z3 x- W+ J
H1 o& F- ~6 }$ Y, l* L2 o% N0 K韩流最早的起源,应该是一滴热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