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曾生 from:[后窗看电影]
* Y8 E# B; w, L/ a+ a. u* v3 h0 c4 ?
4 V4 {, l! U L
l4 I. Y- f" l" ?& o% p+ c5 B% r 欢喜禅是佛教中的一支,强调性作为一种修行手段的重要性。还有所谓欢喜佛,佛像作各种性交姿势。平时秘而不宣,清皇朝的皇室成员到了一定年龄,则可进入寺中,观摩这些佛像,接受性教育。1 P9 L! ?5 b4 J
金基德的电影“samaritan girls”,在香港译作“欲海慈航”,很有意思,据佛经上说,观世音曾化身千万,与千万恶男子(不信教者)性交,以此导他们入善道。片名所据的典故,与此差不多,也是把性当作一件神圣的事,只不过来自的不是佛教,而是基督教系统。
' g4 |9 |: p( v7 o 是的,片中女孩的父亲,那个警察,天天在送她上学途中讲述故事,都是基督教故事,但我有些怀疑,金基德更多还是受佛教的影响。
. s. j# o A1 t& {+ M5 ~( G 这是一部非常奇怪的电影,如果你认为他,金基德,只是反映某种社会问题,比如少女卖淫,我想你看电影时,会感到不适。这里面的人物都很奇怪,他们从不按牌理出牌。这部电影,使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宗教氛围,远远超过打正旗号以佛教为题材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 D2 x% W* Z0 T( e C 片中有两个小姑娘,先是一个小姑娘卖淫,另一个基本上承担她的“经理人”的角色,也就是拉皮条的。这个拉皮条的,也就是警察的女儿,这个警察天天给她讲圣经故事,简直以为她像天使一样纯洁。
( k c3 R, W7 j r 片中大概交代了一下她们这么做的原因,但我不记得了,因为,确实,原因在电影里,根本不重要。你可以说,她们就是要这么做。甚至,负责上床的那个女孩,每次都很开心,每次都交到一个新朋友,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嫖客身上——都能发现优点,觉得他们很可爱,简直当他们是男朋友。她是如此愉快,以致拉皮条的那个女孩,为此气得发狂,因为她认为这是一件苦差事,你怎么能这么高兴,你是缺心眼还是怎地。0 A. M% u7 Z3 B- ]% S
虽然,她无比气愤,但她仍然不断给她的朋友安排这种差使,而她的朋友则继续兴高采烈地做着,觉得自己能给这么多人带来快乐,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直到一次警察临检,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卖淫的女孩从宾馆的窗户跳下来,跳下来时,还是一贯地带着她甜甜的微笑,她就是这么一个甜姐儿,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而心满意足,然后躺在血泊中。
7 |+ b" N5 B# M! U 甜姐儿马上要死了,她向姐妹提出要求,要见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她众多嫖客中的一个,大概她认为这个男人真的喜欢她。拉皮条的女孩为了满足她最后的愿望,跑去找那个男人,那个男人先是一脸漠然,然后提出以和她上床为代价。
7 F$ x: |. J. v% Q2 y9 ` r* ^ 这个女孩一直只负责拉皮条,而且她好像对男人有点仇视,但为了姐妹只好答应。完事后,匆匆赶去,甜姐儿已经香消玉殒。1 O/ L3 Y+ L2 [% U, S
这个甜姐儿不按牌理出牌,她卖淫卖的相当开心,和嫖客谈感情。警察的女儿也不按牌理出牌,她不知怎么,觉得甜姐儿的死,完全是她的过错,她要赎罪,而赎罪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和甜姐儿上过床的男人找出来,再和他们上一次,并且把原来得到的钱还给他们。2 f1 N3 h8 ?: O- }& q4 c6 C
警察发现了女儿的“宗教事业”(真的,这种行为,除了宗教上的苦行、自虐,我真找不到其他解释了),他简直伤心、痛苦得发狂,而他后来的行为也确实非常疯狂。
0 C, v. }. J6 e$ [3 }3 W 他从不阻止女儿,只是跟踪,每次女儿完事,才轮到他出场,他曾残暴地活生生打死其中的一个,另一个,他则一直跟踪到他的家里,在他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在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的儿女面前,扇他的耳光,说他猪狗不如,在他的家人面前羞辱他。这个人于是从自己家跳了下去。) i. d; s# ]' S+ }. w
天,这部电影里的人,都是一些怪人,一些不按牌理出牌的家伙,都很有宗教气息。我们这些常人认为简单直接的行为,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值一哂的,他们爱好自我折磨,爱好迂回曲折。! W- z9 ]. M/ j3 \% x
在电影的结尾,当女儿和最后一个男人也做过以后(这个男人被她的父亲杀死在厕所中),警察带着女儿去到山里,给死去的妻子上坟。
+ z" s& v4 i/ C) a1 V3 F0 s5 c8 d. u 在这里,电影出现一个结尾:警察在河边,环境非常优美的大自然中,将女儿扼死了。) }) ^4 Y% T/ T& w5 v# v
虽然马上,女孩惊醒,原来是个恶梦,真正的结局是女儿发现自己一个人留在河边,父亲已经不见了。(已经被警车带走)
! ], U- P! ~( E& g0 Q1 s' P! v 但我总觉得那个梦是如此真实,是更真的结局。
( k3 ]2 D8 T/ r% v$ P% } 我总觉得那个父亲,不像因为女儿,而是为了某种价值受到伤害,而伤心欲狂。6 D0 W, X& y( }5 W+ [! p# F
4 j& S+ Q4 p) f( {% @" a. t
7 Q' E: A+ W1 g1 l: [' j" R* c1 Z2 p! P1 { l: Y" @
|
|